分享

变和不变!寻往桐乡三中的路

 幽湖落云 2017-07-31

2013年四月的某个周末,我相约昔日的三位同窗好友,冒着突然转冷的阴湿天气,激动地回到了阔别三十年整的高中母校——桐乡三中。


若不是当地同学开车,我已找不到母校所在的濮院小镇,更认不出那条常常萦绕在梦际的通往母校的老街。直到看到当年回家时那座必经的小石板桥,记忆的大门才瞬间打开。三十年了,这座小桥几乎一点没变!只是通往两头的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好熟悉的感觉,我仿佛看到了昔日在桥旁摆设的零食小摊,闻到了猫耳朵,大油绳,油酥饺等那时以为是人间美食的馋人芳香。依稀记得,就在小桥边,就在周末回家的路上,有位男生悄悄地塞了封情书给我,吓得我脸红耳赤,手足无措。高中两年,我记不清在这座小桥上来回走了多少次,只记得每回都是背着沉重的书包或行囊,步履匆匆。那个年代,我们心无旁骛,只想刻苦读书,考上大学。当然怎么也不会想到,三十年后会重游此地。更不会想到,我们现在会有如此美好而满足的生活。


通往母校的小径已经改道,因为大门已开在西边。站在新大门前,我找不到一丝当年的感觉。进入校门,一切都是陌生的,三十年前的建筑已荡然无存,就连当时自己教室、食堂、寝室的大致位子也无法确认了。


记得我们高一时的教室是一排军营式的平房,高二时拆建成了楼房。食堂是一个大仓库似的平房,一个月的标配伙食费只要四块五毛。寝室是个大房间,二十来人住一间。厕所不在同一幢楼,在旁边的一个角落,晚上我们女生不敢独自进去。这一切现在连痕迹都找不着了。曾令我神往的教室与寝室间之间的那座小桥也不见了。记忆中,我班的顾同学熄灯后总是站在小桥边的路灯下埋头苦读。时隔那么多年,我脑海中还时常闪现一位红衣少女在暮色下背依路灯柱子,手持书笔专心看书的情景,多美的一道风景啊!那一片水域也变小了很多,湖面上建起了不少房子,原来垂柳满眼的湖边被一排铁丝网拦住了,好可惜!这一带正是我们三点一线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文科生背历史、地理、政治内容的最佳场所。彼时以为很大的校园此时看起来真的很小。母校的变化如此之大,让我们这些前来怀旧的昔日学子有些无所适从、若有所失……


但是,当我看到操场中间的那棵银杏大树时,时光仿佛倒流了,如烟往事浮上心头。记得顾树华老师曾告诉过我们,那是南宋年间栽下的,当时已有八百多岁了。三十年后的今天,它还是八百多岁!人在这棵千年银杏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三十年对它来说只是枝叶一挥间,对我们来说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重要的年华,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


银杏树枝繁叶茂,一切依旧,它见证了多少像我这样在这里学习生活过的莘莘学子?遥想当年上体育课时在大树底下偷懒乘凉的情境,恍如虚幻。那时的我们年方十六至十八,校园里课间总是荡漾着欢快的歌曲,“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现在的家乡,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生活得挺胸膛,笑扬眉。真心感谢母校培育了我们!


当然,最要感谢的是母校的老师。很遗憾,当年教我们的老师已大多不在母校,让我终生感激的班主任和英语老师都在外地。我们八一届高中部共有四个班级,我们一班的班主任是顾树华老师,那时他一家人就住在我们寝室东北边的学校宿舍里。他的两个孩子跟我们年龄相仿,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我们这些大多数是第一次离家住校的学生。除了学习,他还兼顾我们的衣食住行。早上去教室早自修的路上就能看到他的身影,晚上寝室熄灯后还会来检查我们的作息情况。顾老师的语文课上得引人入胜。从那时开始,我渐渐喜欢上了语文,高二时选择了文科。我们的英语老师是姚平,他一家人住在我们寝室西南边的学校宿舍里。我们班中有四位同学报考英语专业,每天晚自修后,姚老师总是把我们四个留在他的办公室继续帮我们开小灶,做着他亲手刻下的各种词汇、语法、阅读题目,周末去他家看英语电视节目“FOLLOW ME”,师母为我们准备茶点,青涩害羞的我们竟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表达感激之情。那个年代连有偿补课这个概念都还没出现,姚老师就这么无怨无悔地坚持着,每当我们取得一点小进步时,他比我们还洋洋得意。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年高考,我们四人的英语成绩都相当出色,遥遥超过英语专业的单科高考录取分数线。我们的老师那时风华正茂,他们是如此的敬业、如此的忙碌、如此的忘我,以至于我当时幼稚地暗下决心将来绝不当教师。因为那时我觉得人生经历一次高考已经够痛苦了,而老师要陪伴学生经历无数次的高考,太辛苦了。没想到,我大学一毕业就成了老师,只是一直教着已完成了高考的大学生而已。


现在,我已是位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了,母校老师的敬业精神仍让我自惭形秽!他们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也许我永远也无法达到他们的境界。


母校回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心中充满怀旧与感激之情。我高中毕业后离开母校、离开家乡三十年了。好多淡忘了的美好点滴,因为这次重返母校而再现脑海。激动之余,匆匆写下此文,以作留念。

【作者简介】黄雪英,1981~1983年就读三中高中部,现任教于杭州某高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