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统训练知识及家庭中的感统训练方法

 龙星1afc0ugms9 2017-07-31

 

有许多家长和老师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很拖拉、好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性格障碍而头疼。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创伤。      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尔丝博士首先发现了在2-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进行训练来加以矫正.     经过科学家的大量临床心理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儿童出现的上述问题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因为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体完成各项活动。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     对绝大多数家长来说,感统的确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其实,早在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家Dr.J.Ayres(爱尔丝博士)就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并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其代表作为《感觉统合失常学》。      感觉统合就是机体有效地利用自身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爱尔丝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的过程。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其具体表现为:   *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枣庄市立医院医学心理科梁龙腾
  * 虽然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
  * 重心不稳,容易跌倒或撞墙
  * 咬手指或无法戒奶嘴
  * 动作笨拙,难以完成像折纸和使用剪刀等精细操作
  * 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
  * 任性,脾气暴躁
  * 发音不佳,语言发展迟缓
  * 粘人、爱哭、怕生
  * 对高度缺乏危险意识,痛觉不敏感
  * 挑食、偏食、餐饮习惯不佳
  * 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
  * 吵架等等。
    但是儿童要达到百分之百的感觉统合是非常困难的。儿童感统训练的目的就是让不同程度的感统失和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儿童感统训练就具有了其实际意义。
    感统训练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机体学习能力,即让孩子在玩乐中通过专门的训练器械,达到刺激孩子前庭觉、本体感、视觉、触觉、听觉的发育,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做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儿童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如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从而促进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真正起到潜能开发的作用。
    目前,感统训练在美国普及率几乎达到了100%。尽管感统理论引入到中国才是近几年的事,但其理念已经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同和接受,许多孩子的人生将因之改变。从实践的角度看,抓住行为敏感的关键时期进行专业的感统学习,早期的训练往往是效果最佳的。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提供前庭、平衡、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将各项感统训练项目串联起来,吸引宝宝参与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儿童能力的挑战,要求他们对感觉输入做出适应的反应,即成功的有组织的反应。 感觉统合训练过程几乎总是让宝宝感到愉快,对宝宝来说,感统训练就是玩,成人也应这样认为。但训练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因为训练中有老师或训练人员的指导,宝宝不可能在没有指导的游戏中取得效果。在感统训练中设计的游戏气氛不只是为了愉快,更是为了让宝宝愿意参与,从而使宝宝们在训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1.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愉悦而不是压力和恐惧;
  2.训练中儿童是主角,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
  3.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做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
  4.训练过程中,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并与家长
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感觉统合失调训练是当今孩子们的必上课程,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能综合培养孩子各方面技能,锻炼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优秀品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孩子是个有机体,只有大脑及身体感官的组合互动,才能形成学习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是为了使儿童充分感知各种刺激,在大脑进行感觉的统合,并作出适应性反应,因此,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是采取游戏形式,使孩子乐于接受,主动参与,同时游戏的项目是个别化、针对性的设计。
感觉统合训练因势利导激发儿童对训练项目的兴趣,在游戏中促使儿童坚持
活动,协调儿童各种感觉活动的兴奋与整合。因此感觉统合训练不是刻板单调的教导儿童活动,而是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游戏训练。

目前大部分儿童都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我在网上看到《家庭感统训练的几个小方法》,感觉很好、很实用,现转载一下,和朋友们分享。 

如果小孩的感觉统合失调,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不健康。所以家长们要重视孩子的感统能力的训练。多做这些训练可以使小孩左右脑平衡发展。如果去专业机构做会花费很高,而且有的小地方也没有这种机构。以下几点感统训练方法是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在家中就可以做,简单易行,写出来供各位家长参考、交流学习。 
一、准备一个宽10公分,长2米左右的木板。让小孩在上面走平衡木,锻炼小孩的胆量和平衡能力。也可在室外,让孩子走马路沿、花池沿。 
二、给小孩买一个羊角球让他在家中蹦。如果他蹦烦了,没有新鲜感,可以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他蹦着去找你、去捉你。 
三、让小孩平躺在垫子上,胳膊伸直,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小孩的注意力。 
四、让小孩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我每天让孩子做100个。距离墙的距离自己掌握。
以上几点可以利用零星时间做,坚持每天做,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简单的家庭感统训练方法简单易行,只要坚持做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
1、沿直线走
宽10公分、长2米左右的木板一条,用来走平衡木,让宝宝每天顺着木板的直线走来走去几次,可锻炼幼儿的胆量和平衡能力。当然,户外的马路沿、花池边等,也可以当作直线练习平衡。    
2、蹦球
可以在家里做羊角球蹦跳,在蹦跳的基础上还可加入一些游戏,比如设定比赛路线,或者蹦着玩捉迷藏的游戏等等。这个游戏可以练习他的大脑与肢体协调性,并且开发智力。   
3、滚来滚去
准备软硬适中的游戏垫,或者在床上,幼儿平躺将胳膊向上伸直,不停地滚来滚去,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坚持五分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学会不断熟悉同一个动作,体会和感受学习的过程。当然,这也要循序渐进,如果他不是特别乐意,可逐渐增加时间,爸爸妈妈共同滚来滚去,会增强他的兴趣。  
4、推球
幼儿趴在地上,将头抬起面对墙壁,双手抱球,向墙上推球,当球弹回再用双手接球。这个方法每天可重复做100次,距离墙的间距按孩子的力量适当掌握就可以了。这个训练是稍微综合的训练,坚持做效果比较好。

1. 鞋子走路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及计划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将两手穿在鞋子里,沿着一定的路线或脚印前进或向侧边行走。
2. 跳跃
训练目的:促进两侧协调及前庭刺激。
训练要求:在地面上摆放数个小号的呼啦圈,要孩子以双脚跳或单脚跳的方式跳过所有的圈圈。
难度设置:A 双脚跳,并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近一点;B 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远一点;C 单脚跳;D 单脚跳并连续跳完所有圈圈。
帮助给予:开始时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双脚落地时稍微扶他一下,帮助孩子保持身体平衡。
3.  拍气球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的计划能力。
训练要求:把气球往上抛,然后双手轮流向上拍打气球,尽量不要让气球落到地上。
难度设置:A 双手轮流拍打;B 在地上设置简单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让孩子绕过路障拍气球。
帮助给予:(1)开始时教孩子把气球拍高一点,延迟下落的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计划自己的动作和步子;(2)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提醒孩子看脚下的“路障”。
4.软骨功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概念及计划动作的能力,并提供触觉刺激。
训练要求:用一条粗棉绳,两端结在一起成一个圈,让孩子将绳由头套下去,由脚下拿出来;或者由脚套进去,从头部拿出来。
难度设置:A 刚开始训练时,绳圈可以相对做大一点,容易取出;B 先训练从头套到脚,再训练从脚套到头。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不要用蛮劲儿,要学习技巧。
5. 摇摇船
训练目的:控制迷路张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体刺激,并改善身体概念及两侧协调。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地上,两手抱膝身体屈起成球状,前后摇动二十下,或左右滚动二十下。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或摇不动,家长需要给予身体协助,从侧面轻推孩子的肩或臀,示意孩子顺着给予的外来力量摇动身体。一旦孩子掌握要领,及时撤消帮助,鼓励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摇动身体。
6.抱球翻滚
训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颈部张力反射。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垫上,双手抱着一个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要孩子由垫子的一端再滚回来,球不可以松掉。
难度设置:A 滚3-4下;B 从垫子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无法呈直线滚动,成人需要给予身体协助,推动他的肩膀或脚,把他的身体尽量推到呈直线的姿势。
7. 糊壁纸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改善计划动作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靠墙壁站立,以身体当做滚筒贴着墙壁滚动,好象在糊壁纸。先向一个方向滚动,然后再向反方向滚动。
难度设置:A 只滚动3-5下;B 从墙壁的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注意头不要碰到墙壁。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如:孩子滚动时离墙壁太远。
8. 压马路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有抑制神经兴奋程度的作用。
训练要求:让孩子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大龙球在其身上滚过去。若孩子喜欢这种压力可尝试加重一点压力。
9. 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强化手眼协调及双侧肢体的平衡控制,促进运动企划能力。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俯卧到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把孩子喜欢的一个玩具放在大龙球滚动时孩子伸手可触的地方。协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后慢慢滚动,让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时可使用会发声的玩具,以帮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
 难度设置:A 开始时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离,让孩子容易取到;B 逐渐地玩具可以放稍远一点,并在孩子探身取球时提醒他(她)尽量自己保持身体的平衡。

触觉方面
1、多爱抚孩子:情绪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均有赖安定的触觉系统,而爱抚是促进触觉系统,形成安定的有效方法;2、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让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触周围物品,别老把婴儿放在学步车或婴儿车内,使其丧失爬行及用手触摸环境的机会。
3、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手巾,轻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地手、脚或背部。
4、对触觉迟钝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可用软毛刷子耍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唤醒其触觉;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触摸玩具,让他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处理时要谨慎。一般这种孩子通常有吸吮奶嘴、手指或手帕地习惯。父母不要采用高压或恐吓的方式来纠正这些习惯,而应该先适度地满足孩子对触觉的需要,加强亲子间的关系,使孩子有安全感,在此前提下,才要求他们逐渐改掉这些习惯。
前庭平衡方面
1、善于用摇篮。
2、多提供骑木马、坐电动玩具、滑滑梯、荡秋千、跳弹簧垫等活动。如果孩子前庭抑制功能不良,易出现头晕等反应时,家长仍应让他们从事上述活动。只是要适度加强保护,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肌肉关节动觉方面
要重视孩子运动,孩子玩弄或咬自己的手、脚、摔东西、敲打玩具、搬弄座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从事有益的活动。因此,父母千万不要为了避免事后收拾麻烦,或怕孩子遭到任何一点小碰伤,就全面禁止孩子活动,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使孩子得到适当的活动。
精细动作方面
1、在婴幼期间要提供孩子丰富的触觉刺激。
2、给孩子适度独立的机会。
3、在上小学前,家长应让孩子有许多涂鸦、剪贴、捏泥巴和粘土、扣钮扣、握笔、做简单家事的机会。
视觉方面
1、丰富幼儿期的视觉刺激。
2、提供有益的视知觉玩具:如积木分类、卡片配对、走迷宫、玩拼图等。
听知觉方面
1、对听知觉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可多训练孩子闭目倾听环境中的声音,或让他们带上耳机听故事录音带,以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2、对听知觉过虑能力差的孩子,消极的作法是,在孩子学习的场所,控制不必要的噪音。积极的作法是,在背景音乐的环境中训练他们注意倾听,并辨别主题声音。
3、对听觉记忆力不佳的孩子,可带孩子多做'听命令做动作','听指示画图','复诵数列'或'朗诵文章'的游戏,让他们学习将所将听到的话,有组织地储存在脑中,然后再将这些知觉印象,有条理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1.针对前庭功能失调的训练
(1) 坐在吊网内左右前后旋转摆动;
(2) 仰卧、俯卧在大笼球上滚动,保持身体的平衡功能;
(3) 站立在平衡台上接抛球或拍球;
(4) 坐在独角椅上保持身体平衡;
(5) 坐在羊角球上跳跃;
(6) 站在蹦蹦床上跳跃;
(7) 走平衡台或直线行走;
(8) 拍球、运球行走;
(9) 跳绳、骑自行车;
(10)荡秋千、攀爬绳架、在草地上翻滚。

2.针对触觉过敏的训练
(1)用各种不同质地的毛刷、干布摩擦刺激手指、掌心、躯干、四肢的皮肤;
(2)毛巾游戏,用大毛巾把孩子裹起来,让他在毛巾中滚动,刺激身体的不同部位;
(3)让孩子身体靠墙,或用两个垫子把孩子挤压在中间,从轻到重挤压身体的不同部位;
(4)用梳子梳头,用吹风机(冷热)吹动全身不同部位;
(5)玩橡皮泥、湿面粉及泥巴,训练手指的肌肉;
(6)穿越彩色山洞、四肢爬行、翻滚;
(7)在浴缸内做沐浴游戏;
(8)在大自然环境中学习游泳;
(9)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带刺笼球进行全身不同部位的挤压按摩;
(10)球池运动,让孩子模仿开汽车、跳跃等姿势。

3.针对本体感觉的训练
(1)头部和四肢弯曲、伸展、左右摆动、上下摆动;
(2)举起、提起、背起重物行走或上下楼梯;
(3)俯卧撑以及抓住双手,拉起身体;
(4)伸展扩胸器;
(5)脚踏车或滑板车及前冲滑板运动;
(6)四肢趴在地上,用手支撑;趴地推球;
(7)跳蹦蹦床,单脚跳、兔子跳、单脚站立;
(8)辨别自己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方位;
(9)闭眼触摸,指认身体的不同部位;
(10)与同伴进行捉迷藏的游戏等等。

 

统合失调训练方法
    [折叠]
A、大龙球压滚游戏目的:锻炼孩子触觉,发展身体协调性   
准备:大龙球,地垫或在地毯   
游戏方法: 让孩子俯卧或趴在垫子上,大人将大龙球放置在孩子身上,前后左右滚动或在中间轻轻挤压。  
注意事项:  
1.对触觉敏感的孩子,压背部(趴卧)更容易接受些  
2.可以在孩子身上加一块毛巾,或把大龙球的气体只装到一半,让孩子感到重力的变化。
B、俯卧大龙球   
目的:锻炼孩子触觉,发展身体协调性  
准备:大龙球,地垫或在地毯  
游戏方法:让孩子俯卧在大龙球上,头部抬高,视线向前,教师由后方抓住幼儿双脚,配合大龙球的滚动,前后拉动。   
注意事项:     
1、刚接触游戏时滚动速度不要太快,熟练后可以逐渐改变速度,让孩子体会身体的平衡感。     
2、可以让孩子在大龙球上练习自己用双手、脚、头部力量保持平衡。
C、仰躺大龙球     
目的:锻炼孩子触觉,发展身体协调性     
准备:大龙球,地垫或在地毯     
游戏方法:让孩子仰躺在大龙球上,教师握住幼儿双腿或腰部,作前后、左右快慢地滚动。  
注意事项:   
1、刚接触游戏时滚动速度不要太快,熟练后可以逐渐改变速度,让孩子体会身体的平衡感。   
2、可以让孩子在大龙球上练习自己用双手、脚、头部力量保持平衡。
D、坐上大龙球     
目的:提高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发挥身体的自我保护功能。     
准备:大龙球     
游戏方法:协助孩子坐上大龙球,教师放手,协助保持大龙球稳定,孩子做上下振动。   
注意事项:     
1、孩子前后左右摇晃时,教师可以用手握住孩子的腰部或双手,协助孩子不至于倒下来。     
2、孩子可以在球上,双手伸向两侧保持平衡,另一位老师与孩子做抛接球游戏,或让孩子将球投入指定的篮或筐里。     
3、根据孩子自身能力和对游戏的熟悉程度,在球上摇晃的速度可以有变化。
E、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目的:身体平衡能力、手眼协调、双侧均衡操纵能力的提高。     
准备:大龙球、目标物(积木、娃娃、球类等)     
游戏方法:孩子俯卧在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将目标物放在孩子前后滚动时可以触摸得到的位置。协助孩子前后滚动,使孩子可以触摸到物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