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己

 道2和 2017-08-0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个“己”字,甲、金、篆俱全,是个象形字。①是甲骨文的形体。罗振玉和郭沫若都认为,“己”像系在箭上用以射飞鸟的弯弯曲曲的丝绳之形,也就是“弋”字的本字。②是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极为相似。③是小篆的形体。④是楷书。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说文》:“己,中宫也。……象人腹。”此说不妥。实际上,“己”字的本义应为“缴(zhuó)”,即拴在箭上的丝绳。后来其本义消失,又因“己”与“弋’的读音相近,古音同在“之”部,所以“己”字就被借为代表“自己”的“己”字用了,如《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也就是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却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呢。“己”字还可以被借为天干的第六位用,列在“甲乙丙丁戊”之后。

 

请注意:“己”与“巳”、“已”形体相似,而形、音、义均不相同,一不小心就会搞错。有这样一个口诀便于记忆:封口“巳(sì)”,半封“已(yǐ)”,完全开口是“自己(jǐ)”。“己”字是个部首字,但隶属于“己”部中的字如“巳”、“已”、“异”、“导”等,或封口或半封口,不能误用“己”。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象形字。所像之物不明。甲骨文字形有左向和右向两种,到西周以后,右向的写法被淘汰,只剩下左向的一种,沿袭至今。东汉时期由于字形接近,一度与“巳”字混淆,但不久后的楷书就将它们分别开了。《说文》:“己,中宫也。象万物辟藏诎形也。己承戊,象人腹。”朱骏声通训定声己即纪之本字,古文象别丝之形,三横二纵,丝相别也。”还有人认为“己”像弋射时绑在箭或石上的丝线,诸多猜测,不一而足。“己”有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指自己。《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早在甲骨文中,“己”就被假借作天干第六位的代称,又常用作帝王的庙号。“己”还有纪识、识别的意思,亦当属假借,这种意思后来写作“纪”。(王颖)


——李学勤《字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