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如何教会爸妈,快速判定微信朋友圈的谣言了?!

 garyhyz 2017-08-01




麦格时光【原创】专栏开通啦!如果你喜爱码字写文章,如果你愿意将所感所想分享给更多麦粉,那就快把你的原创文章投稿给麦格时光吧!投稿文章一经发表,将获得由麦格时光优品商城送出的#稻花香2号#神秘大礼。投稿咨询,请加主编大人微信号:flemingcui

---------------------------------------


现如今,爸爸妈妈们纷纷玩起微信,据说他们的朋友圈里全部都是各种乱七八糟的链接...其实全是链接并不要紧,里面总会有一些好文章。但可怕的是每天被刷屏时,也会在其中发现一些耸人听闻的谣言。相信很多麦粉们都会有同样的苦恼,该如何告诉爸妈不要轻信朋友圈里散布的那些谣言,更不要去转发...今天麦格君找到一篇攻略分享给大家。


如何快速判定微信朋友圈的谣言


看微信公众号名字


打开微信文章,标题下面出现的就是发布者的名称,这是重要的第一关。


媒体是一个专业度细分程度很高的行业,比如一个科学亲子的公众号,讨论一下儿童该不该吹空调是可以的,但是讨论股市大盘就胡扯了。同样的,如果一个叫做“XX地产”,“XX通讯”,“XX硅藻泥”的公众号,发一篇《这些孩子最喜欢的食物都有毒》的文章,90%的可能是谣言。因为这些公众号是没有专业知识给出这样的建议的,你凭什么信一个地铁口贴膜的人给你的营养学建议呢?


看文章语气


区别专业建议和谣言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看排版和语气。如果一篇文章是出自专业人士的手笔,语气会带着习以为常的平淡感。就跟医生看病一样,哪怕是绝症也不会大惊小怪。所以如果一篇文章里面充斥着各种叹号、语气词、形容词,感觉跟刚丢了手机一样愤怒,那写这篇文章的人八成不了解自己说的这个问题。


看排版


文章的排版是和语气类似的另外一个标准,专业人士的文章也不会有各种新奇特的排版修饰。对于专业型作者来说,加粗和下划线,再用点底色就不错了,不会用更多的修饰来弱化自己的专业形象。一篇花里胡哨的文章,发布者的专业性就是非常值得存疑的。


还有一个简单的窍门是看字体大小:文章字号很大的话,谣言可能性就很高。和各种电话骗局一样,微信谣言的主要目标读者也是老年人群。因此发谣言贴的营销号们有时候会很贴心的把字体放的很大,来方便老年人阅读。


看证据和专家


最差劲的谣言贴是根本没有证据的,它只会告诉你XXXX是剧毒,XXXX吃了就死人这样。这种谣言贴会占据谣言总量的一大半。如果你看到一个只说有毒连有毒物质名称都说不出的,这就是最懒的谣言类型。


稍微不那么懒的谣言则会和科普贴、新闻一样,会有各种专家和研究报告作为证据来取信于人。如果你发现文章背后标上各种参考文献Reference,这样的文章的作者八成上就是一个被教授洗脑的学院派,文章可信度就会高很多。


但这样的文章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新闻稿则会引用一些国内专家或者高级媒体的话,这时候要看引用的来源和头衔。


另外一种专家是“洋大人”,这个时候要看一下句子语法结构,不错的证据是这些的:“某年某国某大学的某某博士在某期刊某月号上发表了这样的论文”,这就跟参考文献的级别差不多了,上文中少一个某,就弱化一点可信度。如果只是说“法国科学家发现”,这就跟废话一样。


如果证据是微博大V们话,这样的文章也需要打问号。这种转了几手的证据可信度不高。


看结论严重程度


最后也最关键的一种方法是,牢记一点:所有吓唬你的文章,默认都是谣言。结论越是绝对、越吓人,越可能是谣言。这个世界上很难突然从石头里面跳出来一条爆炸性的吓人新闻,即便有,这条新闻你第一次看到是在微信上的可能性更低。


看过美剧Newsroom的人会记得:一个负责的新闻媒体都必须假设所有爆炸性新闻是虚假的。这是因为人都会下意识的支持自己的第一印象,如果你先默认一件事情是真实的,那么以后挑错就很难了。面对微信上吓人文章,则也应该一律默认都是假的,用挑刺的眼光来看,看看能不能找出漏洞,这样大部分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些文章是漏洞百出的。假如你先被吓住,那么再看文章内容,就会越看越像真的。


结论


判断一条微信文章是不是谣言,其实并不难。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的结论让你很害怕,默认它就是谣言。然后去看发帖的微信号是谁,文章中结论是什么专家给的,文章的论证格式是专业还是花里胡哨。这样可以排除你至少90%被谣言欺骗的可能性。


现在,作为孩子的我们长时间不在父母身边,有些事情不能够及时地了解到,有时他们走入一些误区,可等我们发现时已经晚了……


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他们偶尔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也是有可能的。面对此类事情,我们要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为他们分析利害,相信父母也都能从中走出。


为防患于未然,我们也可以将这条“如何判定微信朋友圈谣言”的攻略转发给他们看一看,今后他们在阅读、转发朋友圈的文章时也能多留个心眼儿。


不要总调侃父母的朋友圈永远充斥着各种乱七八糟的链接了,改变朋友圈的环境,可以从你自己做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