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发烧不用急着跑医院,吃药还是硬抗如何抉择?

 九歌珍藏阁 2017-08-01
其实现代医学并不主张孩子一发烧就用退烧药,发烧本身就是身体对外来疾病(如感染等)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低中等度的发热,如39℃以下的发热,甚至有利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但高温容易也导致6岁以下儿童的全身不适甚至抽筋等不良后果。
        单纯从孩子发烧来看,发烧初期,如果孩子体温不是很高,体温不超过38.5-39℃时,并且孩子精神状态好,饮食活动并无特别减少,没有头痛、呕吐、剧烈咳嗽、呼吸急促等情况,我们建议可以暂时在家里观察,采用物理降温,让孩子多喝水。温度较高者,如超过38.5-39℃,则建议服用非处方用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对症降温,上述退热药物安全有效、副作用甚少。
         所以,发烧等待自愈并不是不可以,但不应该盲目让孩子硬抗,家长需要懂得观察。
         如果孩子不到6个月,出现发热后,由于小婴儿病情变化多端,心里没底的家长,还是建议去医院就诊。如果孩子6个月以上,发烧同时伴随头痛、颈部强直、抽搐、喉咙嘶哑、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反复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则应该及时去医院。
         1岁及以上的孩子持续发烧超过3天,即便是精神等全身情况好,也应该去医院。
         家长是患儿的首道“卫士”,掌握一定的医学常识非常有助于发热的准确判断及时合理处理。
        在家处理的话,体温高低不是第一位,关键仍然是要看孩子的全身症状以及精神状况。比如孩子发烧到39℃以上,但精神状态很好,嬉戏如常,可以在家暂行观察处理。持续发烧三四天以上,咳嗽逐渐加重等,则需要及时求诊。如果刚开始发烧初期就有头疼、呕吐、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喉咙嘶哑等现象,则必须及早到医院就诊。
         孩子发烧如何在家处理呢?6个月以下的孩子,不主张服用退烧药, 建议衣服少穿点,松包散热降温。物理降温方法很多,包括冷毛巾或冰袋敷额头,增加散热。温水浴也可以帮助散热,水温要在37℃左右。此外,使用35%的医用酒精擦拭身体大血管暴露部位,比如颈部、腋下、还有大腿根部,也有助于散热,让体温降到相对安全的范围,可以减少高热所导致全身抽搐(高热惊厥)的发生。
        发烧的患儿不要忌嘴,建议清淡食物,多喝水或者西瓜等水果类,但是不要吃冰的食物、冷饮或者碳酸饮料。
        关于温度测量,我们还是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水银温度计,相对更准确。测量部位包括口腔、腋下、肛门,温度有时会有一定差异,肛门离内脏近,温度测出来可能最高,腋窝温度最低。一般认为,如果患儿温度超过37.5℃,就属于发热。测量温度前,小朋友要安静数分钟,不要刚运动好就测量。另外,人体温度昼夜有所波动,以早上刚醒的时候最低,而傍晚时分最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