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业务架构精简内容元模型

 快读书馆 2017-08-01

      

        说到企业架构(EA),最权威的标准文件就是Togaf了。


        Togaf中,把企业架构分为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其中的业务架构,是指导后面3个架构的,是业务的高级模型。即使现在流行敏捷开发,但业务架构还是要先设计出来,作为敏捷的”框架“或”蓝图“。敏捷开发通过迭代形成的业务模型是业务架构的细节。


        下图是Togaf中业务架构的”元模型“,即主要组件及其之间的关系。理解了”元模型“,业务架构就入门了:



        Togaf的元模型好在给出了比较全的组件,特别是组件之间的关系比较详细。但是(重点来了:)),有些组件说得比较多,如上图红色的目标等;有些说得比较少,或者缺失,如计划、状态等;有的关联不全面,如产品仅和流程关联,未和职能关联,那么没有中间产品吗?另外还有有罗列之嫌,未对这些组件分出层次。


        下图是我在咨询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业务架构精简元模型“:



        首先,把组件分成了2个层次:知识层和行为层。知识层是企业中的各种规章制度、标准、模板等。行为层是企业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其次,补充了计划、状态组件;把数据从数据架构提升,作为业务架构的一部分。


        第三,产品、服务、资源和目标等概念抽像为制品;把流程和职能抽象为流程;去除了不在同一抽象颗粒度的组件如度量、合约等。


        通过这样的重构,层内和层间组件之间的关系更清晰,做到了”高内聚、低耦合“。


        行为层的计划和事件在关于事件驱动和工业4.0CPS体系结构的博文中有描述,这里就不重复了。这里重点说明一下知识层的组件。


        流程:活动及其之间的关系。建模工具是流程图,如BPMN, EPC, UML活动图等


        数据:数据及其之间的关系。建模工具是实体关系图(ER图)、UML的类图等


        状态:活动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建模工具是数据流图,数学模型是Petrinet


        这里一般相对不太被重视的是状态。状态是数据实体在流程活动、步骤作用下发生变化的阶段性结果。是业务表单和对象的状态控制了活动和流程的执行,落实到执行层就实际上控制了计划项执行的先后关系(前后置关系)。这样把传统计划管理中计划项之间前后置关系落实到实际的业务技术状态层面,不再是脱离技术的人为规定。把技术的状态能即时地反馈到计划层面,更便于管理层进行决策和半自动化、自动化地推进。


        执行层的事件的组合反映的是业务状态,状态决定了要匹配什么样的规则,规则定义了要采取的下一步活动。


        知识层和行为层的组件还可以有更细的分解,并形成更完整的业务逻辑。下图结合精简元模型和战略地图,给出了企业业务中主要分解结构(BS-Breakdown Structure):



        简单解释一下。


        上图的核心是流程层面,是整个战略地图的黏合层。其中项目管理、日常运行和能力建设的工作分解结构(WBS)都是企业的工作计划,而计划是流程BpBS的实例化。


        流程需要资源层提供输入。资源层包括技术TBS,资源RBS, 组织OBS等;


        流程的输出是产品,是客户能看到的,是为客户服务的。


        流程的结果是要有良性财务成果,这样企业才能持续经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