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恰恰是别人眼里的垃圾

 龙叔文馆 2017-08-01




文:闫晓雨 

 

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恰恰是别人眼里的垃圾——这个世界残酷事实使我不得不说的一部分。

小时候,我有个超大的盒子里面装着我收集来的饰品、磁带、零食、会唱歌的圣诞贺卡、从报纸上偷偷剪下来的明星版面,和好朋友在课堂上传过写满老师坏话和少女心事的纸条,以及一些无法归入任何类别的小玩意儿,都是我眼里堪比《四十二章经》还重要的皇家宝藏。我把它们放在衣柜里最下面单独的一层,和那些叠摞成压缩饼干的运动服完全不同阶级。

但这个盒子,在我妈眼里就是堆无用的垃圾。在某次搬家的时候,我妈轻而易举就把它们免费送给了巷子里收破烂儿的李老头,我放学回去,大闹了一场。

令我难过的,除了她如此草率的决定,最关键的是她没有和李老头要一毛钱!只是在卖其他废品的时候顺手把盒子丢给了对方……这意味着我的东西在她眼里不是廉价,而是压根没有任何价值。

时隔多年,当我每天看到她给我微信上发送的那些耸人听闻的推送时,内心所压抑住不由自主的疏离、鄙夷和微妙的优越感,这和当年大人看小孩的感觉,何其相似。她不懂那个盒子里装着的,是我对美好世界的敏锐感知和所经历过的可储存式回忆,就像今天的我,难以体会她发那些虚假心灵鸡汤的背后,是对下一代别扭的关心,霸道的精神输出。

类似这样的逻辑,不仅发生在父母与孩子身上。

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常常受到思维的困兽。后来学了心理学才知道perspective taking的理论,人类习惯考虑问题时先从自己出发,而不是对方出发。这种天然的“内在视角”,会使事物在进程过程中变得矛盾重重,不穿越时间与认知的障碍,很难达成真正的理解。


 

再来讲个故事吧。

美国有个男孩叫罗杰.迪安.凯泽,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经想要通过报纸上的报告去买一艘二手游艇。在经过电话核实后,英姿勃发的少年便轻装出发去往交易地点,到了那儿之后,发现卖主是位白头发的小学校长,眼里眉间透露出他对那艘游艇的缱绻不舍,仿佛是什么了不起的宝贝。

游艇就搁置在路边,上面盖着一张有点磨损和割破了的褪色绿帆布。老先生在解开帆布的绑绳后,以一种剪彩的夸张表情将其掀开,裸露出里面那艘上了年纪、且早已绣迹斑斑的游艇。这个既不中看也不中用的家伙,和年轻男孩想象中鲜亮诱人的英雄僚机相差太远了。他在内心自言自语道,“这该死的东西,原来只不过是一堆垃圾。”

以“去三角洲钓鱼太小了点儿”这样的蹩脚理由拒绝交易后。那一整天,罗杰.迪安.凯泽都在纳闷中,为什么白胡子老头会如此留恋这样的垃圾游艇,在残败中寻找美,还尚且不是一个年轻人身体力行善于发掘的事情。

直到50年后,已经步入暮年的罗杰.迪安.凯泽想要通过代理车行,卖掉他那辆1996年产的雪佛兰卡车。尽管那辆车已经使用14年了,稍有磨损,但其整体而言,还是能够正常运行且带给人难以言喻的舒适感。当时的市场价,与这辆车同类型的新车价钱大约是42000美元,但听说代理车行给他的车开出的价格仅为3500美元的时候,他感到十分惊讶:“难道我的车只值这个价?”

也是这个早上,罗杰.迪安.凯泽才意识到当年那位卖游艇的老校长,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将游艇决心送走。外人看到的游艇是游艇,汽车是汽车,东西只是东西本身,但对于拥有它的人来说,这里面包含了他们一起所经历过的时光,而这些不可复制的回忆,才是物品真正的价值。

《音乐之声》里的插曲这样唱:“玫瑰上的雨滴,小猫的胡须,光泽可鉴的铜壶,温暖的羊毛手套,用绳子扎紧的牛皮纸袋,这些都是我的最爱。”

但不一定是别人的最爱。

 



所以,那些拥有“同理心”的人儿才会显得格外可爱,不是吗?

同理心(Empathy)的官方解释,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放在现实生活中,大可以翻译成白话:

我愿意倾听,哪怕你说的这些其实我并不赞同;

我可以客观,无论我们的三观是否能达成一致;

我正在体会,在虚拟的情绪困网中经历你所经历,挣扎你所挣扎。

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同时拥抱一份秘密,是种温暖的负担。做一个怀有怜悯和同理心的人,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中肯、平衡的自在立场,不要轻易把任何事物定义为“垃圾”。

试着去理解,才是活下去的秘诀。


 

不开赞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