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浦行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昵称377489 2017-08-01

人生如戏

来自下乡de味道

04:00

1.关于西浦


西浦是闽浙边上的一个3A级风景区。我去过多次,但每次都是陪同客人,步履匆匆并未留下多少印象,大概多是由于内心不够纯净,始终无法真正歇下来的缘固吧。


歇不下来,必有所执,任何借口都是徒增无明。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旅途,与其慌慌张张行过千里万里,看见人悲人喜,不若慢下来,先遇见自己 。 


王阳明说“心即理”,佛教也以心为万法的主体。因此我时时告诫自己要常记观心,比如通过旅行,放下俗务,说走就走。

                 

下了决心,周末一早就开车向目的地出发。


从我居住的城市到西浦大约220公里,其实从我老家到西浦才20公里。由此我深深地感到悲哀,所谓风景,在你眼前时你视而不见,当你看见它是风景时它却已经离你很远很远了。


西浦是我应该熟悉的地方,高中时代班上就有好几个西浦的同学,整个高中部更多,他们总是拧成一股绳子,并不害怕当时寿宁城关街头嚣张而学校又很无奈的那帮混混。


西浦特立独行地存在着。他不同于寿宁多数地方的险峻逼仄,也不同于城关的人烟繁杂,更不似斜滩旧有的忙碌凌乱。


后来读缪存建先生的《瞻仰鲁迅故里》《徜徉柯岩鉴湖》始有心得,西浦似有绍兴沈园与鉴湖的影子,尤其是那桥与柳之间透露出来的悠闲安逸,总有几分神似。莫非是一千多年前缪氏从绍兴南迁而来的遗风?


一说西浦我就会想起高中时代的同学叶君和缪君,他们都是班上成绩优异的西浦人。高中时我们三人经常一起,租在同一座房子,吃饭在满地烂泥的一中食堂里,还常常一起到烈士陵园晨读暮诵。


后来三人各奔一方,叶君去了宁波种菜,缪君在宁德卖磁砖,我一路卖文字到了福州。我们一直没有见面,也许都还没有老到真正想要见面的程度吧?按我年轻时的性格,我想见谁,那是一定会去见的。


所以所有的起心动念、尘劳烦恼、山河大地都是自性缘起的,心生则法生,就如今晨一早我就开赴西浦一样。



2.路与桥


汽车走高速公路,很快,但错过了县道的风景。记忆里从东吉洋一直上坡到罗峰庵,然后又一路下坡到仙峰,沿路悬崖峭壁,道路两旁枫红柳绿,别有一番景致。


最有触感的应该是古官道。从寿宁城关出发,经坑底桥、担水岭、黄歧、村头、山边、绊洋等村,最后至西浦,一路都是被脚步磨光的石板小路,一路青山绿水风光旖旎,走上几里还会遇到一个质朴纯净的小山村,村边或断瓦残垣,或藤蔓累累,都仿佛让时间驻足,重回年少。


所以对于一个旅人,总是快有快的好处,慢有慢的风景,各有各的美。


官道在西浦散入村子,到大帝宫、太阴宫,到状元祠、缪步福古宅,到福寿桥、永安桥,都是石板小道或鹅卵石路,古朴素雅,漫长悠远。


总以为一个地方的历史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它的路。山里的石板,水边的鹅卵石,路面和路边围墙质感很强的石头,以及石缝里长出的青草,都会平添历史的厚重感。


可悲的是,我们最终都会发现,其实每条路的尽头都是无路可走,可是碰壁之后,我们都还仍然相信: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桥是路的延伸,也是路与路的连接。西浦的风华和沧桑,一大半就在这桥中了。


在不到二公里的河段上,横卧着13座各式各样的桥。每一座桥都是一个历史的音符,都在讲述一个久远的故事。


那北溪上的福寿桥是座贯木拱廊桥,名字有些土不拉叽,现在也几近荒废,却是当年状元缪蟾前往杭州应试踏过的“前桥”;太阴宫琴桥位于太阴宫前,其实所谓琴桥就是碇步,先民们选择河床浅处每隔一小步立一块碇石,碇石之间空出供水流通过,人走在碇石上,就如弹奏琴键,碇间流水发出的声响,就是琴声和鸣;横跨西溪的永安桥建于清朝道光28年,一座石板桥,共有17孔16墩,每墩立石3组,每组直铺条石5根,设计匠心独具,建造十分科学,桥头建有一石木结构的聚仙亭,翘角飞檐,古色古香,“一十六墩成故迹,炊烟袅袅水迢迢”,全然一道古朴清幽的江南风光。


徜徉古道,在白墙青瓦之间欣赏这些年代不同、造型各异的古桥,感怀古人在桥上的悲欢离合,心中怅然若失。那“功名苦我双关足,踏破前桥几板霜”的缪蟾,前桥一别,竟成永远?



3.水与柳


长溪是哺育闽东大地的唯一河流,东溪和西溪是其上游的两大支流,这流经西浦的就是东溪,而颇有意思的是,当地人习惯叫这东溪为西溪或犀溪。


在西浦这一段,西溪自西向东穿贯而下,水流平缓,溪水清澈;还有一条叫北溪,由北环绕而来在村子东边汇入西溪,形成一个半环,将西浦紧紧拥抱。


这水,是西浦的灵魂所在。


她的美在于她的清,水深处碧绿如玉,水浅处清澈见底;她的美在于她的缓,潺潺湲湲,涓涓前行,即便到了琴桥之段,也只是略略泛出白色水花,发出和声般的哗哗之音;她的美还在于她的蕴,桥水一体,水柳相依,她与整个村庄,似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藏尽了江南水乡的典雅与灵秀。


如果没有水,当初缪氏祖先还会不会先后三次迁徙最终定居西浦?答案是明确的,没有水就不会有这个一千多年历史的村落,也更不会有“三步一柳,十步一桥”的江南风景了。


所以我一直很理解寿宁人民为争夺田头水源而发生的各种争执甚至械斗,因为在这里,水不仅是一切生命的源头,也还是一切生命的承载。


西浦的柳,沿河连片成荫,这种成规模地种植柳树在寿宁并不多见,应该是缪氏祖先从绍兴带来的习俗,由此可见,西浦的柳树和这个古老村落的历史是一样悠久的。


柳是意象之物,可指离愁别恨、思念故乡,可意韶华易逝、爱恨情愁,可代春天、美人,远离绍兴的缪氏植柳,当是思念故乡或盼望从此安居乐业?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可西浦这载情之柳,南宋一朝就一口气送走了1位状元和18位进士,之后苦守千年,总算今天迎来了如我一样的一批批游客。



4.女人


西浦是一个以阴柔之美为著的村落。除了村中水柳的阴柔,村民的信仰也深深的烙刻着阴柔的影子。


村子里建有太阴宫,太阴宫里同时供奉着三尊女性菩萨,居中的是陈靖姑,左边为妈祖,右边则是南海观音。不仅如此,村里还建有皇姑亭,意在纪念缪蟾的妻子,也即当时理宗皇帝的姑姑。可见女性在当地享有的特殊地位。


女神崇拜是闽东各地的普遍传统,除了观音、妈祖和陈靖姑外,还有福鼎的太姥娘娘、柘荣的马仙,都广为当地人们信奉。


对于这点我始终感觉有些好笑,闽东这个地方,大男子主义比较严重,居然是很信奉女神的!有时我真忍不住想要爆一个粗口“装X”,或又十分自然地联系起了身边那些装模作样的人和事。


其实我错了,错在没有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些事情。也许正是因为大男子主义,他们才需要借助敬重女神求得心安。心安了,灵魂才会有归宿。


其实女人才是男人的真正归宿。那个哭着喊着想要怒放生命的汪峰,遇到章子怡之后,终于归于安静。状元缪蟾也是一样的人生。


何况,人本身就是矛盾的,苛求别人知行如一只能暴露你自己的不成熟。


现实中的西浦女人远比神龛上的塑像来得生动和亲切。早年我在大学时认识一位西浦师姐,总觉得属于挫丑的类型,后来居然分配到了同一个中学教书,相见时我突然发现了她的美丽,皮肤净白,待人亲切,办事利索,内涵丰富,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颠覆我的认识的不是评判标准,而是西浦女人自身的成长与兑变。


后来又认识了一个传奇式的西浦女老板,从一文不名到腰藏万贯,从夫离子散到二度良缘,其中的辛酸苦泪应该只有她自己才能体会,但在我眼里,她只是一位面容姣好、说话和气的女子。她传奇故事的亮点在于她在太阴宫前遇到了一位异地的游客,从此找到了属于她的爱情。


“北浦姑娘西浦酒,行人至此不思归。”也许你在太阴宫前小路上遇到的那位不太起眼的姑娘,就是你人生故事的一个开始。



5.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缪蟾以蟾为名,似为大俗。但他父亲不是一个没文化的人,当过黄陂县主簿,特奏名进士出身,事实上蟾是一种吉祥之物,比如三足金蟾可以吸财镇宅辟邪,古代称月宫为蟾宫。


缪蟾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离开西浦前往浙江临安中了状元,绍定五年入赘皇家为驸马,从此与西浦失去了联系。


在我的故事里,缪蟾是一个戏状元,因为能演戏、戏演的好被皇姑相中了,就特奏为状元。这事基本不假,理宗绍定二年己丑科进士第一(状元)是闽侯的黄朴,有史可查。


但这重要吗?缪蟾实实在在的就是一个状元,理宗皇帝称赞他“桂林瑞器,昆山宝玉”“临风之玉树,照乘之明珠”,他传世的三首诗《应举早行》《琼林赴宴》《廷对谢恩》,篇篇锦锈,字字珠玑,无愧为缪氏人杰。


状元的故事告诉我们,西浦这地方至少800多年前就流行戏曲了。后来这里又有了福建乱弹,大约为清代中叶传入福建的乱弹与当地民间戏曲融合形成的一种传统戏曲声腔剧种,现在已经流传不广,仅存于福建省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又简称北路戏。


在北路戏的曲目里,缪蟾的故事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当年临安戏外的状元,成了后来北路戏里的人生。前两年来了陈力导演,以一个北路戏剧团的故事为背景,拍摄了《爱在廊桥》,北路戏也成了戏里的人生。而今天,我们再看《爱在廊桥》的拍摄故事,又是在看一出精彩的演出。


人生如戏,人生也如寄。所有的区别,只不过是有人在演自己,有人在演别人。既然如此,多忧何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窗外看你。


如是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