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陵文脉》41惠济寺

 田牧 2017-08-02

  邢永根《咏惠济寺》诗曰:“千年古寺汤泉北,独有残碑无磬声。银杏三株谁服老,肯除禅院昔时名。”

《金陵文脉》41惠济寺

  从南京浦口区汤泉镇北行不远处,便是惠济寺。惠济寺创建于南唐时期,时称汤泉禅院,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南朝刘宋时,武帝刘裕万乘来游;萧梁时,昭明太子萧统曾在此读书。
  在北宋初年,汤泉禅院改名为惠济院,宋代词人秦少游曾来此地,并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游汤泉记》。北宋哲宗时,高僧忠境将惠济院改建为惠济寺。
  明代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驾临汤泉镇时,因避讳“汤”字,遂将汤泉镇改称香泉镇。惠济寺也因此更名为香泉寺。
  清道光年间,邑人毛麟、苏兆奎两人惠济寺里办了一座“英华书院”,在阵阵钟和善男信女的祷告声中,又多了一片抑扬顿挫的子曰诗云。寺庙与书院如此紧密结合,这在中国是不多见的。清咸丰年间,惠济寺这座千年古刹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现在修复的惠济寺,已建成对游客开放的遗址公园,其中文物主要有础石、碑刻两类。
  础石有覆盆式雕花柱础和覆盆式素面础石。前者雕有牡丹、葡萄、莲花等纹饰,流露出富贵、兴旺、祥和的寓意。
  惠济寺旧存碑刻较多,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南唐所立的《汤泉禅院石碑》,碑文系南唐文苑名流韩熙载所撰。此碑在20世纪60年代被毁。后经文物部门收集,已觅得五块,仅为碑之大半。碑文用行草书书写,尚残留100余字。但作为稀见的南唐碑刻,也是弥足珍贵的了。
  惠济寺院内有三棵古银杏树,极为稀罕。相传是南朝萧梁时期昭明太子萧统在此读书时栽植,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银杏树。这三棵古银杏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棵叫做“千年垂乳”,树高20.2米,树径7.45米,要7个成年人方能合抱。树枝上共有7支下垂的乳瘿,最大长2.18米,直径30厘米,周长90厘米,犹如巨乳悬于空中“千年垂乳”之名便是由此而来。第二棵叫“撑天覆地”,树高24.7米,树径7.4米,因树干高撑天空,遮天蔽地而得名。据说此树浓荫曾覆地半亩有余,可供千人纳凉。只是现在已大不如前。第三棵名为“雷击复苏”,树高23.9米,树径4.7米,此树与前两棵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树干挺直高耸,宛如一柱擎天,显得傲岸而突兀。清咸丰年间,一声惊雷击毁了该树的半边躯干。数年后击毁的半边,竟又奇迹般地慢慢复苏,顺着被雷电劈过的部位向上看,还可窥到“一线天”的景象。
  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生前对故乡的这三棵古银杏树怜爱有加,曾作500余字长诗《古银杏行》赞诵,并刻碑立于寺内。
  惠济寺内的古银杏历经千年而生机盎然,与汤泉镇地下富含硫磺、碳酸气的温泉有关。汤泉镇素以“温泉之乡”闻名,镇上的温泉泉眼多达七、八处,除早年废弃的太子汤外,尚有五柳泉、川塘、珍珠泉、汤湖堰、菱角坑等,其泉水不仅可以疗癣,还被当地居民用于灌溉禾苗等农作物而惠济寺则是一块璞玉,闪现着古拙的光华。

  ============
  古银杏行并序(近现代·林散之)  押寘韵
  五一年秋,偕友由狮子林至汤泉惠济寺访所谓银杏者,树凡三本,大可十二人围,小亦七八人围,相传南唐时物,或曰北宋物也。爰钩其约略,并记长句。
  汤泉镇阴惠济寺,中有银杏希世瑞。于寺东隅奇生一,于寺西陬偶生二。长者巍巍伯仲行,仲者雍穆拱名次。修容叔氏更奇特,岸然离立耸孤志。怒枝高亚力撑天,繁荫苾勃香罗地。肉死皮皴蚀冻雨,乳垂子落滴寒翠。荒渺幽迥忘岁年,生不南唐定宋季。可怜莘老与熙载,不能详此入碑记。忆昔寺蒙恩宠赐,昭明游息之所寄。良夜几闻读书声,芳园时发春草思。星移世易人物换,独余老木煦生意。千年俄倾真如醉,邯郸惊醒卢生睡。樗散幸为无用材,斧斤乃不遭妒忌。古幹人谁三代器,破瓦心惊九朝事。黄蒿芄芄跳狐狸,青磷隐隐号魑魅。菀枯空作身世悲,兴亡屡下山河泪。前此贤者知凡几,后之贤者又将至。我今对树发长叹,苦留怀古几行字。
  款识:时公元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日,邑人林散耳书于南京寓楼。
  惠济寺银杏为国内数千百年古木,老干霜皮,参天覆地,桠杈盘曲,怪怪奇奇,仰观遐瞩,噫吁惊讶,坐卧其下,令人忘返。原为三株互相倚伏,不可分离,于四人帮时代无人管理,后遭破坏,仅存其二。现由江浦县党委和汤泉公社大力修复,巍巍峨峨,已旧貌变新颜矣。更拟改为汤泉公园,供人民游览。谓非新时代之幸福可乎!谨将旧作古银杏行一首书存之,复记其梗概如此云。越日,聋叟复记。
  钤印:林散之印、散之私玺、江上老人、古为今用、半残老人
==========
  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秦观(少游)来到了老山并游览了龙洞。这个秦观就是冯梦龙笔下的《苏小妹三难新郎》中的那位新郎官。
  秦少游《游汤泉记》记载:越三日,乌江令阎求仁来。求仁,余友也。遂与俱行,东南驰八里至龙洞山下。又二里而至龙洞,其上岑,不可穷竟。门则大穴也,渐下十数丈,纚然深黑,日光所不及,揭炬然后可行。腹中空豁,可储粟数万斛,屏以青壁,而泉啮其趾。
  以下是秦少游写的词和孙莘老游龙洞苇萧传火度冥冥,乍入清都醉魄醒。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壁间泉贮千钟碧,门外天横数尺青。更欲仗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
  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秦观曾患肠胃病,屡治不愈。一日,朋友送他一幅王维画的《辋川图》。每当看到这幅山清水秀的画卷时,就仿佛进入了那迷人的画境,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肠胃不适的症状一扫而光。经过几日的画中游,秦观的病竟逐渐好起来了。一幅好画,竟然让秦少游杂念顿消,洗尘净心,渐入佳境,可见秦少游与一般人不太一样,而王维的画艺、功力也非同寻常。
  秦观代表作《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