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盛博古堂高端古玩艺术鉴赏——瓷器上的鱼藻纹

 RK588 2017-08-02


'鱼'与'余'同音,具有“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含义。鱼纹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使用的主要装饰图案。鱼纹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双数鱼的构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三五尾单数鱼的构图,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类花草。



鱼藻一词始于[[诗经]]一书。古代以鱼藻纹出现含有二层不同的意义:一是具有颂古讽今;二是表达吉祥。不同的社会背景赋于鱼藻纹不同的文化含义。



在古代鱼亦是一种方国的图腾,同时也是多子多福的象征。鱼藻纹所产生的情趣使人们淡忘了它最初的颂古讽今的一面,而反映更多的是一种大自然的意韵。[[诗经.小雅.鱼藻之什]]云:'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这首诗朴实中寓新奇,无论是语言技巧或结构方式的总体风格都与民谣相近似。反观此诗原文,那种根植于民间的新鲜活泼和摇曵多姿的诗风在雅诗中独显风韵。鱼纹被移植于陶瓷装饰始于三国时期,此后几乎涵盖了各个历史阶段。而鱼藻纹作为组合式图案是从宋代磁州窑开始的,随着彩瓷时代的来临,青花、五彩、粉彩、古铜彩等各种彩瓷系列中都有所表现,并使之成为富含吉祥寓意的一种民俗文化题材。真实、活泼的现实主义题材受到普遍的青睐,这也是鱼藻纹得以传承延续的重要原因。



鱼藻纹虽属常见中国瓷器饰样,北宋末年,宫廷画师刘寀擅画鱼,或因此造就宋代以来绘鱼藻图之风,自此以鱼为题之水墨作品开始流行。当中传为刘寀笔下者,又以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藏《落花游鱼图》最负盛名。鱼居水中,不便微察细观,因此画鱼又较其他禽鸟写生更艰。凭空想像却能捕捉箇中神髓,画得游鱼自得,难能可贵。



元青花鱼藻纹多画鳜鱼,大有“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情画意。由此可见元人对鱼文化同样喜爱。



明以后则多画鲤鱼,表达了人们企盼“鲤里跳龙门”的吉祥。鲤鱼跃于波涛之上,口中吐出水气,水气中隐约一条小龙飞上天空。大约这就是所谓“鱼化龙”了。传说鲤鱼跳过龙门便可成龙,比喻幸运和高升,实乃文人对飞黄腾达的一种向往。所以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一文中说的:“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故“鲤鱼跳龙门”是古代常画的题材。



明清是鱼纹发展的高峰。 明代的鱼纹瓷以嘉靖朝最富代表性,当时入瓷画的还大多是先人们养殖和食用的淡水鱼种。鱼纹饰在嘉靖朝特别受到皇帝、王公贵戚以及市井百姓的喜爱,其鱼纹由前朝的鲫鱼等变成了鲤鱼、白鱼、青鱼、桂鱼等四种鱼纹,加上一些浮萍、水草共绘一器。五彩鱼藻纹器物的特点是用色鲜艳,画风较写实,鱼却由元代的丰盈而渐变为更健硕,加上彩料烘托,更显“金玉(鱼)满堂”,嘉靖五彩鱼藻纹瓷器乃为一代名品。而青花鱼藻纹器物也绘画精美,层次丰富。


中盛博古堂.:借物说古、借古喻今,唤醒失落的“器物精神”传承传播民族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