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代武术世家武德融入家文化 B03

 昵称27668764 2017-08-02
大难不死,李增普开始习武,成为家族的第五代传人;1983年,他是改革开放后大连首批开设武馆的拳师;不收一分钱,自己借款3万元资助徒弟上大学,却因另一徒弟习武失德关闭武馆自省20余年。
  武训、武德融入了李增普做人的准则、家文化的内核,让他收获了幸福的家庭和优秀的家人。今年78岁的他,仍记挂着传承,希望改变外界对习武人“一介武夫”的印象。
  李增普,武学世家第五代传人,最初习武可追溯到高爷爷的弟弟,少林寺习武归来教本家弟子。李增普的两个儿子为第六代传人,大儿子李铭晏曾是65公斤级散打大连市、全省、全国的冠军,从首次参赛到最后退赛、从武术界到军警界场场不败;小儿子李铭昱,曾是大连散打擂台上52公斤级的三连冠; 第七代传人小外孙李俊熙,小小年纪已两次在大连国际武术节上摘下少年组冠军。今年,李增普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大难不死
  为强身健体开始习武

  在大连市中山区虎滩社区后面有一座不知名的小山,上面有片存在十几年的练武小场地却颇有名气,这就是李增普和老伴建起来的“半山园”。每天早上六点半到八点,老两口都会来到这里锻炼身体,“我俩一起做武术健身操,我在沙袋上打打拳,做俯卧撑。”李增普边说边在旁边的沙袋上示范了几下拳法。
  年近80岁的李增普身体颇为硬朗,平日里最爱的两件事就是读书和练武,现在他是家里习武的第五代传人,加上已经在大连市得过两块金牌的小外孙李俊熙,已家传七代。“说起来我习武,还有个小故事。”
  李增普的老家在山东临沂汤头镇,第一位在家族中传授武艺的是他高祖父的弟弟。“我爷爷的爷爷的弟弟,当年也就十三四岁,数九寒天穿条单裤赤脚在结冰的大湾里和一群孩子玩耍,被一位路过的和尚看到。和尚相中他身体素质好,又可怜他吃不饱穿不暖,就带着他出家了,在少林寺学习功夫。”这段经历,李增普也是听老一辈说起的。“后来少林寺遭难,和尚们都分散到民间。我高祖父的弟弟就回到老家,教本家弟子习武。”李增普大约7岁那年得了重病,家人以为他不行了,把他放进了棺材里,打算叫他父亲看他最后一眼就埋了,没想到父亲还没回来,李增普就自己醒了。“虽然病是渐渐好了,但看我身体孱弱,爷爷决定让我练武,就这样,大难不死的我就成了第五代传人。他老人家还常跟我说,武术是血的结晶,是无数人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总结出来的搏斗攻防技术,因此习武之人不讲武德必定没有好下场。老人家常说:能做到艺传子孙、德育后代,这辈子的功夫就算没白练。”这段话李增普至今仍记忆犹新。

  曾借3万元资助徒弟上大学

  练武之后读书,是李增普坚持了十几年的作息习惯。从早上8点到11点,天天如此。他的书房里多半都是武术典籍,其次是国学典籍以及养生保健类书籍。在他看来,“德艺兼修,文武并进”是习武之人的修养追求。习武理念是“武德第一,武术第二;健身第一,奖牌第二;防身第一,竞技第二。”如果哪个弟子习武后打架斗殴,都将被扫出师门。
  李增普谈到,他的弟子也包括自己的两个儿子,大伙私下里都讨论这个师傅挺严厉。“但我这都是为了他们好,在武术界,关于武德的教训不胜枚举。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全国散打冠军,已经死了5人,仗着自己会武杀人抢劫,最后都被绳之以法。”那时,李增普像老一辈叮嘱他一样叮嘱自己的徒弟,“武德戒律虽非法律,但应当成为武林人士的最高誓言和庄严承诺。现在虽然时代变了,但是武德的核心孝敬父母、忠于朋友、讲诚信、有正义感等等都没变。”
  李增普不但用武德来要求弟子,自己也是身体力行。采访中,趁着李增普离席的时间,老伴肖秀云告诉记者,李增普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资助过一个弟子上大学,花费了3万元。“现在看来3万元不多,但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一笔巨款。”肖秀云说,“他资助的这个孩子叫时承旭,是个农村孩子,也是开武馆时在我家学习来着,后来被上海的大学特招了。为了让孩子能圆大学梦,老头在外面借钱送他去了大学。这件事都是两年后我才知道的。”当记者问肖秀云知道老伴这么做是否反对时,她看看在不远处站着的李增普,眼里满是信任和欣赏,“他这人啊,对人实在、善良,作为师父他希望徒弟们能改变命运,从开武馆时我就支持他,现在也还是。”
  徒弟失德他闭馆不再收徒

  李增普7岁跟爷爷习武,10岁来大连读书,后来拜人称“鞭子手”的王耀庭为师学习通背拳17年,一直到师父去世。年逾五十还到北京找到人称“劈挑张”的张盛武老先生拜师学艺,此外,他还拜邓根立等多位拳师学习武艺,博采众家之长。他当过工人,做过教师,开过汽车,干过经理,年近半百到辽宁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任教研部主任。后来开武馆,李增普从未收过弟子一分钱,有的弟子还吃住在李增普家。他对弟子们的要求也是先学武德,后谈武艺。
  从李增普开武馆不久,不少人寻到了他家,想要让孩子拜师学艺,其中就有乔利富,后改名乔立夫。“乔立夫的名字是我给他改的,有着顶天立地大丈夫的寓意。在我这习武的两年,乔立夫在我家吃住,跟我的孩子差不多。因为他家困难,我们还会攒粮票接济他家里。”李增普提起徒弟乔立夫,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这是他心里的伤疤,提起来他就难受,乔立夫出事后他三天都没吃过一口饭,心里不是滋味。”老伴肖秀云说。
  乔立夫曾经是国际散打比赛冠军,却最终以杀人犯收场。来习武前,乔立夫家贫受人欺凌,母亲自杀,父亲身残。为了不再过受人欺负的生活,乔父拖着残疾的身体从金州石河来找李增普替儿拜师。李增普没要一分钱学费收了这个徒弟,不到半年就培养他在大连市散打比赛中拿下冠军。之后,乔立夫陆续在全省以及全国多次拿下散打冠军,还拿过两次国际赛的冠军,并因成绩突出被武汉体育学院特招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又被选入深圳警校当擒拿格斗教官。应该说,习武改变了乔立夫的命运,让他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然而,他没有珍惜武术带来的幸福,反而恃武跋扈,杀人抢劫。“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坏,他本人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后被执行枪决。”说到这里,李增普擦了擦眼泪。也就是在乔立夫出事之后,李增普关闭了武馆,“我们家是有祖训的,误传歹人自省十年。”他的这次自省到现在已经20余年,他再没对外收过徒弟。

  立家训
  要求人人会背弟子规

  李增普家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幅2014年照的全家福,他为记者介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提起他们,李增普的脸上满是笑容。李增普的子女们都很优秀,大孙女现在日本工作,精通日语、英语;二孙女成绩优异、今年参加高考;小外孙虽有些调皮,但也有着习武人的韧劲和坚持。
  家人的优秀与李增普家的家训和家风分不开。退休后,李增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老伴儿肖秀云一起制定家训。“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担任过一些职务,它会随着退休而改变。但有一个职务永远不会退休,那就是家长。”李增普补充到,“我们家的家训是:始于孝亲,行于益民,勤于读书,终于修身。这是我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立的家训,并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要熟背弟子规,可能现在他不一定完全懂得其中的道理,但随着生活的日积月累,他们会有更多的体会。”
  对于这份家训,大儿子李铭晏颇有感触,“家庭对我影响很大,我父母很少说教,却用言行在给我们子女做榜样,要诚信、有正义感,对亲人要宽容、多体谅,时刻记得提升自己,修身养性。”也正是因为有这份家庭文化的传承,李增普的大儿子、女儿两家与他们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八口之家从未红过脸。儿媳妇这样评价李增普,“我这个公公糊涂得让人感动、明白得让人尊敬。”而这,也正是家人相处的一种智慧。

  希望改变外界“一介武夫”印象

  李增普有两大爱好,首要是读书,其次才是习武。“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多方面的品质,习武之人也不能只练武艺不修武德,这是相辅相成的。”李增普感叹道,“现在外界很多人提起习武之人,就会扣上‘一介武夫’的帽子,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去逐渐改变这种刻板印象。”
  改变这种刻板印象,除了以身作则外,在教徒时李增普也很看重徒弟自身的修身养性,他始终认为,武艺想传下去,必须要有武德支撑。作为第六代传人的李铭晏说,“小时候习武是为了强身健体,在小伙伴中挺受尊重。那时候父亲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格,长大后我才懂得,他所强调的那个武德是什么,其实就是让我们诚实守信、有正义感、会管理自己。如果没有了武德,武术就只是技能,甚至有可能是一种危害。”
  李铭晏的体会是从17岁起渐渐悟出的。而作为“子承父业”的他最初习武也有抗拒,不愿接受、偷懒的事情时常发生。“传承其实很难,孩子十岁的时候我就想,我的这身武艺得传下去啊,我就想了不少的方法。对他严格要求,激发他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望。渐渐的,李铭晏就从怕苦怕累、在我面前偷奸耍滑变成了主动要求练习。有一次,我带他去看全国比赛,他还主动跟我说来年自己也要报名参赛。”李增普说,正是习武改变了大儿子的人生轨迹。现在第七代传人李俊熙正上初中,课程的紧张让他没有太多时间习武。“习武,什么时间开始都不晚,他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为了强身健体和传承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李增普感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