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云从与姑孰画派

 洁洁赢 2017-08-02

  姑孰画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跃于太平府及相邻地域的一个画家群体。太平府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府治在当涂。当涂又名姑孰,故称姑孰画派。核心层的画家达七十二位,以萧云从、黄钺等为代表。其中,萧云从是姑孰画派的始祖,他以姑孰山水为素材的《太平山水图》系列作品被收入“四库全书”并流传到日本,成就了日本的“南宗画派”。萧云从的100多幅画作现珍藏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几十个著名博物馆。

萧云从的《太平山水图》

  独树一帜的姑孰画派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姑孰画派研究会会长沙欧说,“姑孰画派”,主要是以萧云从为代表的明末清文人画家组成,在当时独树一帜。

  他们有着共同的创作绘画理念,即从传统中汲取精华,继承先贤的优秀表现技法,提倡从真山真水中体会师法自然的真谛,在表现技法上,有着不拘一格,形成自我风格的创新精神。

  因此简疏萧条的绘画意境是他们的主要艺术共性。

  萧云从是姑孰画派始祖

  沙欧在他近期出版《萧云从与姑孰画派》一书中说,萧云从是姑孰画派鼻祖,明末清初人(1596~1673) ,字尺木、默思,又号于湖渔人、无闷道人、东海萧生、钟山老人等。萧云从自幼聪慧,“笃志绘事,寒暑不废”。“八九岁时从师讲孟子六律五音”,“亦自解诂章句”,十五岁便开始临摹唐寅作品,“笃志绘事,寒暑不废”。萧云从成年以后相貌英俊,学识更加超凡。二十五六岁,通读左传国语汉史,历代志论,程朱理学;“学算术及歌唱琴筝萧管无不精熟”。

  萧云从少年科考不利,直到44岁才考中崇祯贡生。入清后,拒不做官,长期闭门读书,或漫游长江两岸,或驻足名山大川,从事诗文、书画的创作活动。他的画初学倪云林、黄公望,晚年放笔,遂成“清疏韶华、笔墨爽利”而独树一帜的姑孰画派。

  萧云从的父亲萧慎余当时也是一名画家,只是不出名而已。他的父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萧云从能够成为像郭忠恕一样的大画家。这从他为萧云从取的字“尺木”上就可看出他的一番良苦用心。“尺木”意思是龙头上的角。《西阳杂俎》曰:龙头上有一物,入博山形,名尺木;《三国志》注:“龙欲腾翥,先阶尺木”。由于其父的梦思,后来萧云从真的刻了一枚“郭忠恕后身”的印章,常常钤画之上。

  当时太平府所辖的当涂、芜湖一带,跟他学画的人很多。其中有他的弟弟萧云倩、儿子萧一,侄子萧一荐、萧一箕,犹子萧一芸,还有画友陈延、孙逸、韩涛、方兆曾、释海涛、王履瑞、施长春等数十人。尤其是自成一派的“海阳四大家”之中的释渐江、孙逸二位著名画家,也都向他求教过画艺,当时萧云从被他们尊为画派的始祖。

  《四库全书》收录了他的作品

  萧云从的画镂版传世的有以人物为主的《离骚图》64幅和以山水为主的《太平山水图》43幅。萧云从创作的《太平山水图》43幅,是他的杰出作品,又是姑孰画派的代表作之一。

  沙欧说,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收录了《太平三书》。也就是43幅《太平山水图》。

  《太平山水图》的优秀之处,在于构图无雷同之处,笔法亦变化多端,点染皴擦,法度井然,这在清人山水图谱中并不多见。这种成功,在于萧云从对真山真水的深刻观察和揣摩体会。萧云从是姑孰人,所以“姑孰风光,岂有不在襟带间”。当他再次回到熟悉的姑孰山川间,所谓纵目骋怀,胸储丘壑,然后落笔。《太平山水图》既是萧云从的杰出作品,又是姑孰画派的代表作。这幅画把传统的山水画镌刻到画板上,以一种崭新的版画形式出现,对版画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43幅《太平山水图》中,有《太平山水全图》1幅,当涂山水15幅,芜湖山水14幅,繁昌山水13幅。其第一幅《太平山水全图》,既像是这本书的序言,又像是太平府全景鸟瞰图,用功甚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