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的一个祖宗杀了整个战国时期亡兵人数的一半

 十月书库 2017-08-02

攻之于城,杀人盈城。攻之于国,杀人盈野。

听到这个标题,估计一半的人心中已经有数了,能搞死这么多人肯定是非王侯将相不能达也!这个人就是整个战国时期未尝一败的武安君白起,也称公孙起。此人的军事造诣与孙武,吴起相提并论的,和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自己亦是四大名将之首。一生经过大小战役七十多场战役,无一败绩,光听着就很恐怖了。

白起军事这么厉害,按理说肯定有个称号啥的,贼霸气那种,对!没错,被人称为“人屠”。原因无别,就是坑杀了长平之战的四十多万的赵兵,可怜了纸上谈兵的赵括。自古将与君王有隙,必有可乘之机,此战赵王要负一半责任,另一半是赵括,似乎以后的历史上只要久攻不下的地方一般都会先想到用离间计挑拨,如果赵王不用赵括代替廉颇,那么赵国这四十几万的士卒也不会白白死掉。

我之前的文章讲过关于白起为什么坑杀这四十万赵兵,首先是赵军反复无常,白起不敢留,这是四十几万,不是四十几人,他们是被围困断了粮草,等他们缓过来了,控制不住的。其次,要招降这么多人,需要多少粮草供应,自己的粮草都费劲。最后就是,白起作为一个将军,确实有太大的杀伐权力,他身为人臣,为秦国一统天下,这种方式最保证。有句话评价说“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卤”,残酷场面可见一斑。

除了这四十几万,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战役,秦昭襄王十四年,灭了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加上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在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共一百余万,这写数据还没有完完全全的把白起这个战争机器的杀人清单罗列完,也难怪梁启超说,整个战国时期一共战死两百万人左右,白起一个人占了一半。

总之白起打仗,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个就是不把工程占地作为第一目的,而是歼灭有生力量。第二就是,穷追猛打,赶尽杀绝,重视野战工事,诱敌以入,平原君赵胜也说廉颇野战是不如白起的。最后一个就是战前做好大量的数据准备。为此司马迁夸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可惜,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人屠”白起,却最后被逼死,其中的确是有范雎的从中作梗。但是白起拒不遵命的原因,自己心里很清楚,当初自己坑杀赵卒四十几万,赵人对自己早已经是恨之入骨。秦军长途跋涉去攻赵都邯郸,赵兵以逸待劳,是必败的局,所以白起宁死都不接这盘棋,也算是圆了自己的全胜战绩!

提一下范雎,范雎早在白起长平之战后准备乘胜追击的时候,就对秦王说过白起功劳太高,“震主”,范雎也是被人买通进行挑拨,也算是为之后埋下了隐患。秦将相不和,又不像廉颇蔺相如,白起无奈被逼死。

毛主席曾经说过:“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