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虬田君去学习种田

 冬天惠铃 2017-08-02

    一读虬田君《双抢的记忆》有感

亲爱的简友们,今天,稻香老农给你们分享简友虬田君的一篇文章《双抢的记忆》。读虬田君的这篇文章,他不仅会教会你如何去种田,他更教会了你怎样去写作,至少说他将教会你怎样像他那样写一篇文笔优美的、冲淡隽永的超级棒的文章。

虬田君的这篇文章就是写的他小时候参加家里的双抢的故事,故事通过第一人称来讲述,娓娓道来,倍感亲切。他将双抢过程中的割稻脱谷和拔秧插秧的一系列的农活儿都写下来了,让人读了后觉得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毫不夸张地说,你如果是一个初学写作的写手,你不妨来多读几遍虬田君写的这篇文章:《双抢的记忆》。你读过几遍后,你就会意外地发现,以前初学写作还不怎么知道畅所欲言的你,当你再次拿起手机去写文章时,已经顺利多了。这就是“书读千遍其义自现”的具体体现。当然了,虬田君的文章也间接帮助了你。

虬田君一开始是这样写的:

“在我的家乡福建,水稻一年可以种两季,每年的7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插种上第二季的晚稻,这一收一种的紧张繁重劳作,必须在8月1日之前完成。”

文章一开始就写明了地点是他的家乡福建,接着他说在他的家乡一年可以种两季稻,即双季稻。其实,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种双季稻其实是广种薄收时的一时无奈之举,貌似多种了一季稻,其实除了增加了人为的紧张外,并没有给农家以更多的收获。然而,作者在文章开始时,并没有去评判双季稻的优劣,他只说在7月份早稻收割后,马上就要插种上晚季稻,并且时间都铁定地限在8月1日之前完成。由此就可以看出这一收一种是多么时间紧任务重。

既然是跟时间赛跑,像抢东西一样,这一种一收就是抢了,就形成了双枪。虬田君这一节,寥寥数语就把双抢凸显出来了,既点了题,又作为这一篇文章的总纲在开篇就亮了出来。

接下来,又用父母亲的很个性的话“就是后脚趾头赶着前脚后跟”来说明双抢就是争分夺秒地跟时间赛跑的。

既然种和收就跟抢东西似的,那末在抢收抢种时,必定是全家上阵了,连奶奶也颤颤波波地去到炎阳暴日下给家里帮忙晒谷子。

这一节绝对不能把它看成闲笔,旨在强调连奶奶都来帮忙,作者更是要走到前边去的,虽然他还是个孩子。

虬田君接着很详细地写了自己家的田有洋面田和山垅田,洋面田靠近家门口,山垅田很远,最远的在一个叫“登代”的地方,离家有3公里。

虬田君这一节好像是不经意写下来的,但他写这样一个细节,旨在说明在那个双抢的年代,一家人要怎样顽强地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活得是多么艰辛。

你看,就因为田地比较远,家里的父亲和叔叔以及母亲要很早就起来,父亲去拔了一担秧回来了,叔叔也已割完了一大片稻子,母亲早早地为一家人做好了早饭。

虬田君又说等到父亲和叔叔干了一大早的活儿回来后,母亲才喊起他。他说:“匆匆扒几下饭,戴上斗笠,我双抢的一天拉开了序幕,其实此时也才7点钟。”

接着写往田里走的情景,对早晨的景色作了细致的描写,清新的空气,泥土的芳香,低飞的八哥,甚至田垅上的小草在朝阳的阳光下滴落下的如珍珠似的露珠也滴落到“我”的脚背上,“透着一股沁心的凉意”,瞌睡被赶得无影无踪。

这一段秀美的景色的描写很有乐趣,给那紧张而又劳累的双抢季节抹上了一层暖色,说明生活也不只是很苦的,也有它幸福快乐的另一面。不过,这一点作者都没有明说出来,他让读者自己去想去思索。

接着,虬田君用他那诗化的笔触将这个疯了似的双抢季节写得如诗如画。

他说,虽然双抢是一家人的劳动,但也有明确的分工,叔叔割稻子,父亲打谷子,我和哥哥姐姐们是抱稻子,即割下来的连禾秸秆一起的稻谷把子。

虬田君描写叔叔是割稻子的好手,叔叔手持镰刀“嚓嚓”地不断往前割着稻,在他的顽强不屈的镰刀下,整片金黄的稻子被割了下来,被我们抱走了,田里剩下割完了稻子后残留下来的稻秸茬子。

接着,作者又用田里不时有几个小伙子因割稻时手被割破匆匆往家里去包扎的情景来衬托叔叔是割稻子的高手,这在作者的记忆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同时也讴歌了叔叔为家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父亲脱谷子的描写的画面感也极强,他说父亲一只脚猛用力一刻不停地踩动着脱谷机的脚踏板,身体略微向前倾,双手紧握稻把在滚轮上让它用力转动着,齿轮转动声,哗哗的谷子飞溅声,合成了一曲劳动的乐调。

作者又用一段细致的描写,说了那打谷机的铁圈头在与稻谷常年累月的亲吻中,由于水滴石穿的作用,已经磨成很尖锐的钩了,在跟它们接触时还是要注意的,稍一不慎,就会把手划破,其不堪设想的后果决不比被镰刀割破了手差多少。

虬田君写了父亲和叔叔的艰辛而娴熟的劳动后,接着写他自己怎样去抱稻子,抱稻子时因为衣服往上提,肚子都露了出来,胳膊上和肚皮上不时被划出左一道右一条的红杠杠。最要命的是日上三竿,太阳火辣辣的,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衫,肚子也早已开始感到很饿了,手上抱着的稻子越来越沉,脚步也越来越感到沉重。

这时卖绿豆冰棒的吆喝声把我的魂儿都勾去了,但父亲和叔叔不为所动,仍然在不知疲倦地割着稻脱着谷。不仅如此,周围的稻子割完,谷也脱完后,他们又到新的田地去重新开辟战场。

到好不容易熬到太阳快下山时,那肆虐的蚊子又像轰炸机一样出动了,对他们狂轰滥炸。如果被牛虻碰到,身上被咬上一下,会起一个又红又肿的大包,几天都难以消除掉。

最后作者写他收工后成了泥猴子,他迫不及待地扎到拦下来的“深水区”里,这可能是田边的甘泉被作者蓄堵住了,他避开面上的还有些热的水,潜到清凉的水底,一天的劳累被清除了大半。

我们读到这里,心也放松下来了,也感到劳累被赶走了一多半似的,原来我们被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能彻底俘获了。

接着,作者写他和小伙伴们在水里比赛仰浮对空撒尿,让我们跟着他的走笔轻松了一下。这是作者为了写抢收后的更加紧张和繁重的抢种而作的轻松愉快的童年的游戏的描写,让我们不要紧绷着一根弦去读他的文章。作者写文章有波澜起伏,也有闲庭信步。

在接下来对抢种的几个劳动的细节的描写,作者写得也是可圈可点的。先写平田,然后撒底肥,接着就是拔秧插秧,都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最后作者对插秧要那么横看成行竖看成线表示异议时,作者用父亲的话说:“不干好每一步,就不可能有好收成。”

作者接着说:

“是啊,农业生产,一环扣一环,只要中途掉了链子,一个季节的希望就没了。人生何不也是如此,一步踏空,也许就酿成千古之恨。每当想起父亲插秧时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教训,工作后的我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作者写烈日下插秧,他不是说在烈日下插秧是多么多么地热啊,是多么多么地辛苦啊,不是这样的,他是着意地细致地对一件粗衣的精雕细刻的描绘,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而且是那样地真切,仿佛那件粗布衣衫就是我们穿过了一样。由此我们能体味出虬田君写文章的功力是何等的老道:

“在烈日下插秧,不久一身的汗水,湿了干,干了湿。后背上就粘满了一层白白的汗渍,那是从汗水里分离出来的盐分。这些盐分把劳作的粗衣撑的硬梆梆的,犹如出征凯旋将士的铠甲,竖在地上,几乎都能立着。”

高明的作者往往就是看别人所未看,想别人所未想,说别人所未说的。你看,一件粗布衣裳,我们这些初学写作的人往往会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因为粗布衣裳也太稀松平常了,谁还会想到在这件衣裳上还能作文章。然而,我们的写散文的高手虬田老师他却看到了,也想到了,而且也说到了,他从衣裳上浸渍的汗水干了湿,湿了干,最后背脊上的衣裳的部分都泛出了洁白如霜的盐花花,不仅如此,干了后的有着盐花的衣裳硬梆梆的,犹如出征的将士凯旋后身上穿着的铠甲。

作者写到这里还嫌不够,他又写母亲洗这件衣裳流出来的有着汗盐的水,流到小溪,流到江河,最后百川归海,一直流到大海里。我们也跟着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奔向了大海:

“浩瀚咸涩的大海啊,你的身子里有着劳动人民的气息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