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立咨询医院,强化医患沟通,有效提高医疗效率

 弟朱三千 2017-08-02

建立咨询医院,强化医患沟通,有效提高医疗效率

 

目前的中国医改思路,一方面是充实县级医院的实力,形成良好的资源配置,有效减轻大医院的压力,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另一方面是实施医药分家,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在实施这些改革的同时,还可以从心理学的视角设想一些其他的措施。我提一个“咨询医院”的设想供大家参考。

受限于科技发展,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注定是不理想的。要降低随之而来的医疗纠纷,最重要的是降低患者的心理落差,就是开始的巨大期望和随后的失望之间的这个落差,同时要尽量让这个落差的归因分散化,就是说,不要把造成失望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治疗医生。这就需要在治疗前、后都对病人有一个引导、帮助过程。我建议建立专门的“咨询医院”来承担这个功能。

医疗过程中,患者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需求是,在合理的收费水平上,找到合适的医生,能确诊患者的疾病,找到最合适的医生,能对症治疗。往往是这个步骤,耗费了患者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导致求医过程效率低下。咨询医院, 可以简称为“咨院”,就是只咨询不治疗的医院,收咨询费,也由正规医生执业。病人拿不准自己病情的,不清楚该去什么医院、找什么医生的,先到这里来咨询,能最快、最有效的获得诊疗信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医院、科室、大夫。这样,大大降低了求医过程的周折和不确定性,降低了求医费用,提高了医疗效率。在真正的治疗开始之前,病人还能提前对自己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形成更为切合实际的心理预期,有助于降低一旦治疗不理想后产生的心理冲击。

咨询医院能大大分担诊治医院的交流、沟通负担。病人到诊治医院时,已经了解到很多关于自己疾病的情况,对求助的医生也有了相当的认识,不会在琐碎的问题上浪费医生的时间,也不会去试探、评估医生的水平,这就能大大加快诊治过程,更有效利用执业医生的时间。咨询医院的分流,可以捕捉一些尚未发作的危险病情,提醒病人及时就医,也可以避免一些小病患者进到大医院,浪费更为宝贵的医疗资源。病人诊治后,可以到咨询医院回访,进一步得到细致、周到、专业的服务,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可以收集他们对诊治医院和医生的反馈,用来评估医院和医生的服务质量。

咨询医院不用配备昂贵的医疗设备,不做治疗,专注于咨询功能,耗费很小,大量节省同样的服务在大医院的费用。退休医生可以参与这个工作,充分利用他们的丰富经验。医生专一做咨询,心态平和,对病人的诊治不承担直接责任,心理压力小,生活节奏规律,可以充分展示耐心和热情,到达良好的沟通。

当然,在中国国情下,任何好的方案实施起来都可能变质。咨询医院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咨询医师有可能根据私人利益去推荐跟自己有关系的医生、医院,而不是根据患者病情去推荐最合适的,成为医托性质的机构。这就需要政府监管,要求每个来咨询病人的基本情况都要备案,咨询师推荐的医生、医院信息都要存档,并且每周把相关资料上载、公布到政府管理的网站上。有了这些历史记录, 咨询医院就不敢乱来,而会尽心尽力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推荐了。

咨询医院,其实是当前很多医院“导诊”服务的一个扩展和深化。医院可以单独设立导诊部,用更专业的人员来充实导诊服务。更高的水平上,应该由政府出面,比如市卫生局来建立一个独立于各个医院的咨询医院,统一使用政府发布的咨询指导,在市区多个地方建立咨询处,方便民众,通过咨询医院的分流功能,充分利用全市的医疗资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