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意外

 汐钰文艺范 2017-08-02

意外,就是意想预料之外——发生的事件或得到的东西。作为一个词语,“意外”是一个中性词,但联系到实际比如意外事件,则有良性和恶性或正面和负面、积极和消极之分;不过,通常所讲之“意外”,还是恶性、负面、消极意蕴多,如发生事故、出现问题之类。这好比我们讲“批评(判)”,其也是一个中性词;抛开主观因素,通常我们“开展批评”并不带有倾向性,但大多时候“批评”就是与“表扬”相对的,得到批评就意味着还有差距和不足。同理,“发生意外”那就是不幸、就是伤害、就是打击。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愿意得到“批评(判)”,也都不愿意发生“意外”。



意外,意味着我们毫无准备。发生意外,意味着我们无法设防、无能为力。仅就形式而言,意外是会重复发生的,比如空难,比如他乡遇故知,也就是说意外具有普遍性。全面分析一个具体意外的“内容”,我们会看到,意外更具有特殊性。我们还要看到,意外是一种无常、是一种存在,其发生还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最困扰我们、最让我们无可奈何、最让我们悔不当初、最能引发我们感慨无数“如果……”的,正是这偶然性和必然性。


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生活的任何一个瞬间、角落,我们不知道意外在什么地方等着我们。即使我们可能对某一种事情的有可能发生做过一定的思想准备——我们完全可以成熟到这样,但我们仍不能确定它们会在什么时间发生,比如交通事故,比如彩票中奖。推而广之,俗而述之,就是我们不知道“祸”或“馅饼”会在什么时间从天而降。因为,意外意在出乎其“外”,意外都是外力造成的(非故意的)、都是他人施予(恶意的或善意的)的,我们根本无从把握和控制,我们没有那种先知或预知能力。意外这样的随时、突然发生,有时甚至会影响事物的发展进程;也正因为如此,意外有时会成为我们的托词或借口。


面对意外,就是面对一种挑战。面对意外(即使是恶性的),有时亦如面对机遇或危机。意外的随机性、突发性和措手不及性考量我们的承受能力——身体的、精神的、经验的;考量我们的应变能力——个人的、社会的、国家的;考量我们有多成熟,也考量我们有什么样的天分。意外发生,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镇定从容、处变不惊、“宠辱”不惊,然后才是沉着应对,应对得好我们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化“悲喜”为力量。



不论是“良性意外”,还是“恶性意外”,所造成的影响都不是一时的或现时的,也都不是彼此的或当下范围的。城门失的火总要殃及池鱼。特别是“恶性意外”,会病变一般地蔓延、传染、沉积、携带,很难局限,很难界定。一件突发的、恶性的意外事件,会给我们造成深重的打击和伤害,甚至让我们终生困扰不安、挥之不去;面对这样的意外事件,时间似乎也无能为力;当然,从物质(经济)上弥补这样意外所造成的伤害是可以做到的(不同程度),已经应运而生的保险公司的各种“意外”保险会有助于这种弥补。意外所产生的影响——不论是正面的、积极的还是负面的、消极的——也是因“人”而异的,同一种意外对不同的对象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波兰剧作家、电影艺术家(导演)、“叙事思想家”基斯洛夫斯基在他的作品《十诫》(之五)中讲了一个雅泽克的故事。一天晚上,与雅泽克关系最好的妹妹被其刚刚喝醉了酒的朋友开车轧死了,“妹妹的死使雅泽克的生活感觉变得晕黄起来,他觉得生活可恨,要找一个人报仇”(刘小枫《沉重的肉身·艰难的自由伦理》)。对雅泽克来说,妹妹的在一次偶然发生的车祸中的丧生是一件令他非常难过的“恶性意外”(对其妹妹更是如此,只是她已经无法知觉了),“但并非每个这样的不幸者的兄长都会产生要找一个人报复的念头。雅泽克身上有一种暴烈性情,这性情把一桩意外事件感觉成道义事件”。一名无辜的出租车司机成了雅泽克“仇恨”的牺牲品……雅泽克被判了死刑。雅泽克的思想甚至命运都被这样一次意外事件改变了;如果雅泽克不是这样的“暴烈性情”,雅泽克就会用一种别的方式来对待这件让他痛入心来的“恶性意外”。——遇到雅泽克,更是那位出租车司机的“恶性意外”。


我们期待意外惊喜。一件突发的、良性的意外事件,会给我们带来无限喜悦、巨大鼓舞、美好回味,我们不怕“良性意外”也病变一般地蔓延、传染、沉积、携带。我们也善于制造惊喜(只有少数人善于制造惊恐)——让他人在意外的刺激下感受到一般渠道获知事件时所感受不到的喜悦,有时这喜悦的意义甚至会超出事件本身。在制造惊喜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会得到一种满足。遗憾的是,“恶性意外”的恶性影响总是比“良性意外”的良性影响要大、要多、要深远。


重大意外——不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尤其是恶性的——甚至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会就此仇恨或下决心回报或报复某一个人、某一类人甚或整个社会;我们会彻底改变对某一种人、某一种事情的看法;我们会改变信仰、皈依宗教……我们甚至会丧失或增强生活下去的信心。如果把握、驾驭得好,我们也会从一次意外中得到启发和借助,由此茅塞顿开、哲思泉涌,一些发明发现和一些名篇佳句就是这么得来的。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我们具体的“内因”“催化”下产生或导致的。



一个人、一个家庭会遇到意外,一个团体、一个物体会遇到意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会遇到意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意外有了更多的发生机会和更“意外”的形式及内容。意外,越来越让我们“防不胜防”,越来越让我们措手不及。


“9.11”事件是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社会发展、具有最意外的“形式及内容”、特别重大的“恶性意外”——对于在“9.11”事件中丧生的人(包括飞机上的乘客)的家庭亲朋而言,对于美国而言,甚至对于全世界而言(当然排除事件的制造者),那都是一场恶梦般的“恶性意外”,其影响是现实的更是历史的,是广泛的更是深远的。俗谓“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9.11”这事儿可印证之:我们根本想不到,他们却做到了。赵汀阳先生曾评论到:“9.11事件的袭击方式无疑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大多数人会觉得9.11事件过于疯狂、非理性,完全是心智脱轨,甚至连后现代艺术家都会惊叹这一比他们还要疯狂不知多少倍的肆无忌惮行为。”(《论证3·在什么条件下暴力成为最佳策略?》)


谴责制造者(恐怖主义者)及制造者的动机并没有多大意义,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其发生的必然性也不能从分析或谴责制造者及制造者的动机中得出,一定有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贫富、理念差距。选择现代文明成果攻击、报复现代社会泄愤,制造者个人的能力、破坏力被现代文明成果如大型客机、摩天大楼、无人机、无线通讯等无限地放大了,其所产生的严重恶果暴露了现代文明或现代社会的脆弱。


非武器、非战争亦可以制造大量死亡,这很可怕!“9.11”及之类,让我们看到现代文明危机四伏。如果“9.11”事件中有飞机撞了核电站……今天特例而特殊的“9.11”,明天说不定就会是随时而普遍的“9.11”;而现代文明的发展正以其强大的惯性向前、向前……刹闸已经很难。如果说农业文明(经济)积累慢、经不起消耗,那么现代文明、城市文明则是发展快、毁坏易。——我们有知的近三十四年、五六十年世界发生了多么大、多么惊人的变化啊!


“9.11”式的意外以及和“人为”有关的自然非自然的出人意外的灾害正等待着我们。人体的或汽车的自杀式炸弹袭击、人数众多的人质劫持、枪击、卡车冲撞、公交车纵火、投毒以及空难、海难、矿难、地震、海啸、台风、洪水、滑坡、建筑物大火、施工平台坍塌甚至核武器失控等等,正等待着伊拉克人民、叙利亚人民、美国人民、俄罗斯人民、日本人民、东南亚人民……和我们、和这个地球。刘小枫先生说:“偶然的事件、大自然的种种灾害、历史或个人经历中错失的机遇等等永远无法避免。一个完全消除生存之偶然性的社会形态是不可能出现的,由偶然性导致的不幸与生命会共存。悲凉永远会伴随着人的存在之偶然性,伴随着人的遗憾。”(《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信仰的重负与上帝之爱》)


基斯洛夫斯基在他的《十诫》及《蓝》、《白》、《红》三部曲等作品中“制造”了不少“意外”。恐怖分子或其他不知什么人有意无意地也“制造”了不少意外——善意的或恶意的。那些——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随时都在发生的——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意外”让我突然意识到:意外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就是由一些程度(个人感知)不同的意外组成的。


我们不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遇到多少意外,我们更不知道我们这辈子会遇到多少意外。套用菲纳格定律,可以说:会发生的终将会发生。

 


简介:本名张新春,辽宁新民人,1963年11月生人,市作协会员,编辑职称,喜爱文史,些有文章见媒获奖出版,现为国企管理人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