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扫匈奴修筑长城的名将,深受秦始皇器重,最终却惨遭灭族,

 汐钰文艺范 2017-08-02


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祖籍国(今山东临沂蒙阴县)人。


蒙恬成长于武将之家,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立志冲锋陷阵,报效国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



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


长城利用地形,藉着天险,设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因此也被誉为“笔祖”。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作为大秦帝国后期最重要的将领,蒙恬手握秦国最为精锐的三十万长城军。这支部队,北击匈奴,跟谁蒙恬多年,中高级将领几乎都是蒙恬的人马。


蒙毅法治严明,从不偏护权贵,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之争锋。某日,内侍赵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职,但却被秦始皇给赦免了。从此时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赵高的心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蒙恬被赐死时,自己对自己说:“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意思就是:他的罪过本就应当被处死。因为修建了一条横跨东西,长达万里的长城。修建长城的时候开山凿河,这中间伤及大秦龙脉的地方?或许这就是我蒙恬的罪过吧。


龙脉一次很是玄学,大秦只是将六国长城连贯起来,长城的主体工程,早在大秦一统天下之前就已经修成了。很明显,这是蒙恬的托词。



但是在《史记·蒙恬传》中写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司马迁说,我到过北疆,从大秦时代修建的直道回归。沿途观看蒙恬修筑的长城关隘。发现工程确实浩大。这体现的,是大秦王朝对百姓的奴役不遗余力。在秦国刚刚平定天下的时候,各地百姓还没有真心归附。在那个时候,,身为大将的蒙恬,本应当向秦始皇进谏,让百姓休养生息。可是,蒙恬“阿意兴功”,如此,才落得兄弟被诛杀的下场。


当时的匈奴很强大,但是,并没有强大到需要秦朝倾国远征的地步。在前几十年,匈奴还不足以威胁到大秦帝国。


蒙恬掌管大秦兵马的时候,天下已经接近一统。于是,当小部匈奴扰边时,蒙恬建议修筑长城,大举征讨。


而修修筑长城,正是激起天下民变的导火索。



史书有这样一段记载:(秦二世)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


当使者来到长城大寨,宣读诏令要赐死扶苏时,蒙恬或许很吃惊,却并没有怀疑之心,也就是反抗之心。等到扶苏已经死了,他听说使者也要杀死他,这才有所怀疑,并且上书朝廷询问缘由。


蒙恬一着急,情况很可怕。使者不敢下手了,连忙请示秦二世。秦二世接到了蒙恬的上书,“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还真的想要释放蒙恬。是赵高从中作梗,害死了蒙恬。


可能有人会说只要蒙恬假托皇帝诏令,拥护太子扶苏,打回京城,赵高胡亥必定死路一条。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最终还是:太子扶苏自杀,蒙恬也拱手交出了兵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