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一部嗑药般的嗨片。 Sir给两个提示:一,来自西班牙;二,悬疑/惊悚片。 《看不见的客人》? 当然不是。 Sir没这么过时。 但这片的男主还是他,西班牙“乔治·克鲁尼”——马里奥·卡萨斯。 《看不见的客人》,他是这样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在这一部,他惨到泡屎——“泡屎”不是比喻。 发生神马? 来看—— 《酒吧》 EL BAR 如果说《看不见的客人》玩的是高概念的悬疑,以虚实相间的罗生门叙事,带你穿透叙述的假象,抵达唯一的真实。 那《酒吧》气质无疑更西班牙——极尽荒诞,极尽疯狂。 相较于绝大多数格式化的悬疑/惊悚片,《酒吧》更接近一次恶趣味的人性实验。
故事开头就能吸引住100种好奇心。 大白天,西班牙马德里街头,车水马龙,一片祥和。 一个帅气的长镜头,串联起时尚美女、中年妇女、流浪汉、西装男等几大人设。 最终,他们都走进了十字路口的一间酒吧。 有事…… 肯定有事…… 你猜对了—— 砰砰砰。 一个刚走出酒吧的顾客,突然脑袋中枪,惨死街头。 没完。 一个环卫工善心大发,从酒吧冲出去营救,也被干掉。 Wha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可想而知,街上大乱,跑的跑,躲的躲…… 人来人往的街头瞬间清零—— 只留下两具尸体,和与尸体相对的,酒吧里的八个活人。 不用数了,有一个人被遮住 这不就是悬疑片的典型模式——密室逃脱? 从《闪灵》,到《迷雾》《心慌方》,甚至香港的《老笠》,都玩过。 呵呵。 Sir必须说,这次—— 你猜错了。 这更像一部《狙击电话亭》遇见《大逃杀》的电影。 它如《狙击电话亭》,场景纠结在一个个封闭空间,门就在那,但你不敢走出去。 导演阿莱克斯自己都说了,此片灵感来源于一则社会新闻:
整部电影,有两大关键道具——枪和洞。 这两件东西啊,不简单。 枪是什么,粗浅地想,枪是武力,而武力即权力。 酒吧外的人被什么杀死——枪。 困在酒吧里的八个人,对为什么不能走出酒吧,各有说法。 先怀疑这是一次恐怖袭击。 就像发生在巴黎的一样。 他们相信,警察会来救他们的。 结果…… 这时,他们又猜,这是一次“弃卒保车”的军事行动。 就像俄罗斯的车臣事件。 车臣武装队占领了一个剧院 警察冲进剧院杀了所有人 恐怖分子,包括人质 结果…… 有没有发现,比起其他怪力乱神的设定,《酒吧》与今天现实世界的摩擦,更加惨烈。 这是大量的枪落在“坏人”和“好人”手里。 巧合的是,《酒吧》里,也有一把枪。 被困的八个人—— 从左到右,他们身份分别是,商人、警察、IT男、美女、老板、愚妇、厨师,还有一个乞丐。 俨然一个小型社会。 枪来自警察。 那,这把枪所赋予的权力与对“枪”的争夺,必然是接下来谁是话事人的决定性线索。 警察还是正义的吗?IT男还是只能敲键盘的吗?甚至最弱的乞丐,还是可以随便欺负的不? 另一个关键是——洞。 不是Sir污,一看洞,就想到…… 请留意,酒吧里的幸存者,是不是每次“穿过”一个洞口,就被释放出一部分原本掩盖的人性。 犹如新生。 这句话,点睛之笔: 恐惧会改变人 不,恐惧让我们流露出真正的样子 以乞丐为例。 一开始,这是一个生无可恋的人——反正整个社会都把我抛弃了,我何必在意我自己。 但慢慢的,他的求生欲越来越强。 直至最后,那团假装消失的愤怒,终于喷薄—— 不够给所有人,所以就欺负最弱的人 和往常一样 乞丐(傻子)这个角色,无疑是导演对人性嫌恶的化身。 说到这,Sir必须提醒—— 千万别误会,《酒吧》是一部苦哈哈的说教电影。 它有辛辣的批判,但种种辛辣的批判,都裹挟在黑色幽默的恶趣味中。 想想导演是谁,邪典怪咖——阿莱克斯·德拉·伊格莱希亚。 他被称为“西班牙昆汀”。 除了同样着迷于“机关枪的对话”,两人都十分反骨,十分叛逆。 阿莱克斯的格言是—— 我不希望我拍的电影变成潮流。我一直痛恨潮流,如果我拍出了一部能成为潮流的电影,我会非常难受。 看他的电影,你绝不会闷。 Sir仅举两例(还是关于枪和洞)—— IT男青筋爆裂地揪着美女头发问:为什么你会变成现在这样?一点不听我的话? 美女胆战心惊:我不喜欢被人威胁。 IT男更火了:谁他妈敢威胁你?告诉我,我去教训他。 说完,下意识地低头,才发现—— 自己手正拿着一把枪……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另一幕是—— 为了通过一个尺寸明显小于身材的洞。 美女不得不脱剩内衣,全身抹油。 然后…… 算了,Sir不说,自己看吧。 好痛。 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们看过很多悬疑片,我们也看过很多喜剧片,但能将悬疑和喜剧,嫁接得如此荒诞(合理)的,真不多。 最后,还是得提一提片头。 相信毒饭们看过后,一定会问。 这些,这些,这些,都是啥啊?! Sir没猜错的话,应该是显微镜下,被放大了几千几万倍的微生物。 什么意思? Sir猜,导演想让我们看见—— 看见我们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