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惠 南 一座四方城的 变与不变
1 东门:风吹雨打去,繁华竟不同 东门即现在东门街一线,原本为宋代防止海潮入侵修筑的保护下沙、青村、袁部、浦东、横浦五大盐场的里护塘又称老护塘、内捍海塘。 八九十年代,东门街是惠南最为繁华的所在,全长约500米,街面是麻石铺路,在两侧是老式排门商铺,曾经终日熙熙攘攘,原南汇教育局、农业银行、南汇饭店等均坐落于此。在那个物质还不算丰富的年代,东门街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诸多想象和渴望。初中时,每日需从东门街转沿河泾南路去学校,经常可见人头攒动、促销连天的场景。九十年代,东门街改造扩宽为步行街,拆除了沿街所有的老式建筑,人生中第一次亲见强拆的喜怒哀乐,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坐在二楼屋顶上抽泣,现在回想起来,其中满满是在世事变迁中对故土旧居的断离舍。 2 南门:人文荟萃地、此处有深意 惠南镇区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构成十字主线,其中南北大街是南北向的核心中轴线。从南门沿着南北大街一路往北,各色建筑串联起过往种种云烟。 现在金汇广场的位置,之前是南汇大会堂,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和重要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小时候路过此处未免有战战兢兢的感觉,同时又莫名的有所期寄,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到大会堂做一名光荣的“吃瓜群众”。不料未等理想实现,大会堂以及隔壁的南汇体育馆即消失在惠南老城改造的尘埃中。大会堂对面的南园宾馆内有一座始建于1933年的“中山堂”,由时任南汇县长袁希洛发起筹建,据说“中山堂”题匾是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的手笔。 大会堂隔壁是福泉寺和清凉庵,福泉寺以“三宝”闻名(福泉井、宋银杏、隆庆钟)。其中,寺南原有宋代种植的银杏两株,现存的雌性千年银杏为现上海地区银杏“树后”,隆庆钟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移走后置于附近的古钟园内,后经宗教界人士不懈努力,物归原主。福泉寺原名甘霖院,始建于元代更早于惠南建制,寺内的银杏和古钟见证了惠南的成陆、发展、繁华,历经战火洗礼、世代沧桑,现香火日益鼎盛。 福泉寺东面现为南汇一中,原为南汇中学所在地。1927年,知名实业家赵心梅在原南汇学宫的文昌宫旧址上兴建“南汇女子初级中学”也就是南汇中学的前身。南汇学宫是南汇县首任知县钦连建造的文化教育建筑群,包括孔庙、明伦堂、儒学署、惠南书院、文昌宫、魁星阁等,目前仅存孔庙的大成殿。读书时大成殿已经封闭,平时不得进入,我们几个调皮的学生就偷偷翻进去,坐在大成殿门口海阔天空的指点江山、纵论天下,仿佛背后有了孔圣人的光环加持,我们的讨论也多了几分厚重。 惠南书院建立之初引得川沙士民羡慕不已,效仿设立观澜书院,据道光《川沙抚民厅志》何士祁《新建观澜书院记》载:川沙分上、南两县地。上海有敬业书院,南汇有惠南书院,人文蒸蒸,擅乐南竹箭之美。而川沙延袤数十里,士风朴淳,时闻弦诵,独未有书院之设……。乃于沈氏所捐之地,在城南文昌宫侧。。。取孟子有本之义,额曰观澜书院。惠南书院现已不复存在,但从书院到惠南师范传习所、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再到惠南小学,其文脉传承始终不断,走出了张闻天等知名人士。 南汇一中内还留有古城墙一段。南汇方城自筑成后多次修缮,历经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仍完好无损。1958年,为建造冶炼钢铁用的小高炉,几日之间即将所有城砖拆下运走,后又因取土烧砖、深挖防空洞等原因,古城墙几夷为平地仅残留40余米。 3 西门:有一人,足矣 西门街自十字交叉口往西至原听潮门即现在的城河浜,原本为上袜十七厂以及各类混合形态的民居。西门街不显山露水,不张扬外溢,但这里诞生了一位让惠南人甚至浦东人都骄傲的女性:朱梅馥。 民国2年(1913年),西门街上的教书先生朱鸿又得一女,取名梅馥。朱鸿虽是晚清秀才,但不保守、身体力行推崇新学,朱梅馥在惠南读完小学后,即被送往上海的教会学校。朱梅馥的祖姑母姓傅,与近代文学家、艺术家和翻译家傅雷先生家有远亲关系,傅雷先生母亲家又与朱家是邻居。因此,朱梅馥与傅雷先生自小认识,傅雷先生中学、大学寒暑假期间,常到外婆家与朱梅馥见面。1932年,两人正式结婚,开启了34年荣辱与共的感情生活。 杨绛称朱梅馥集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妇于一身,而她本人在傅雷家书中的一段文字更彰显其善良、坚韧和奉献的可贵品质“你是最爱妈妈的,也应该是最理解妈妈的。我对你爸爸性情脾气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则的。。。到成年后,他孤军奋斗,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为人正直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我爱他,我原谅他。为了家庭的幸福,儿女的幸福,以及他孜孜不倦的事业的成就,放弃小我,顾全大局”。 走过西门街,不禁疑惑,是怎样的家庭培育了这样的杰出女性,是怎样的环境塑造了这样的贤妻良母,人文惠南经历岁月洗礼和时代变迁,哪些文化特质依然值得我们铭记和继承? 4 北门:岁月留痕,带不走的记忆 南汇桃花村是惠南的一张旅游名片,桃花村所在的城北村因在县城北门正首而得名。自1991年首届桃花节举办以来,每年草长莺飞、春暖花开时节,桃花村里桃花争奇斗艳、云蒸霞蔚,走进桃源深处,演绎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别样风景。一年又一年、一岁又一岁,桃花村向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朋友,传递着春的光彩,展示着惠南的风景,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从桃花村沿着北门路向南过二灶港即进入北门街,从清雍正年间南汇设县以来,北门附近即为县府所在地,北门街与东西向的人民东路交叉口即现在浦发银行的位置为原县衙署所在,解放后一度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故其东面的一条小路名曰县东街,后迁至人民东路直至2008年。人民东路已经多年未拓宽改造,两旁的行道树树龄大多在40-50年左右,郁郁葱葱的树冠向两边伸展交错遮挡住了大部分的天空,些许阳光从缝隙中透过,在路面留下斑驳的光影,人行至此多半会慢下脚步,享受难得的慢时光。 与人民东路相交有一条新华路,虽不长但保留了不少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留下的中西合璧建筑。如已列入区级文物保护的潘式宅第,现存为石库门二层楼房18间,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石库门上方及窗棱均有欧化的浮雕花纹,进入室内沿着木质楼梯拾阶而上,恍惚间不知此处是何处。周边还有苕溪别墅等类似建筑,折射出惠南受当时上海摩登风潮影响下欧化的建筑风格,也为惠南留下了不一样的城市语言。 惠 南 变与不变的交响曲
(作者简介:陈杰,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周源社区党委书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