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缺陷常见于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中,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通常在疾病发作期甚至发作之前持续存在。它与神经发育和神经变性过程相关,甚至在疾病缓解期间也可能导致持续性受损。认知缺陷可能进一步导致社会心理问题、恶化躯体状况,甚至增加自杀风险。
抗精神病药物可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和复发风险,但往往对改善认知功能无效,甚至可能恶化认知功能。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相比,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与较少的认知损害相关,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鉴于认知缺陷是重性精神疾病的核心特征,因此,认知功能的改善和治疗极为重要。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参与神经保护和认知发育,可能有助于改善重性精神疾病的认知障碍。先前研究发现,EPO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加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持续性注意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此外,EPO可以改善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力。同时,它可以延缓患者的海马体、杏仁核和伏隔核的萎缩,从而增强其注意力和记忆功能。
目前尚未有系统评价对EPO治疗重性精神疾病的认知缺陷研究。因此,澳门大学项玉涛教授的团队进行了一项系统综述,旨在系统地评估辅助EPO治疗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相关的认知缺陷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研究人员对2017年1月15日前的英文数据库(PubMed, PsycINFO, 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CBM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搜索,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系统回顾辅助EPO在治疗重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相关的认知缺陷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共筛选出680项RCTs,其中4项RCTs符合研究,共涉及144名精神分裂症(1篇RCT,n= 43)、双相情感障碍(1篇RCT,n = 44)或重度抑郁症(2篇RCTs,n= 57)的成年患者(≥18岁),其中,EPO组71例,安慰剂组73例。试验持续时间从3天到12周。其中,丹麦进行了两项RCTs(n = 84),英国1项RCT(n= 17),德国1项RCT(n = 43)。所有RCTs中EPO的剂量均为40 000 IU/d。 (点击查看大图) 神经认知功能的改善
1、精神分裂症 一项RCT在评价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和威斯康星卡分类测试(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中发现,辅助EPO治疗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优于安慰剂。然而,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病理学方面,EPO没有任何优势。
2、双相情感障碍
一项RCT评估了EPO对双相情感障碍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发现,与安慰剂比,辅助EPO治疗可显著地增强持续性注意力、快乐面孔的识别以及复杂信息处理速度。使用Beck抑郁量表、17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和杨氏躁狂评定量表评估情绪症状发现,两组间没有差异。
3、重度抑郁症
两项RCTs评估了EPO对重度抑郁症的认知功能的影响。其中一项RCT发现,与安慰剂相比,辅助EPO治疗可有效改善记忆力。另一项RCT采用听觉语言学习测试(RAVLT)发现,辅助EPO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语言回忆和识别功能。同时,还可以改善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
4、不良反应
辅助EPO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增加血栓形成(6.9%),需放血(4.6%)和急性自杀风险(1.1%)。 讨论
之前Meta分析发现,美金刚(20 mg/d)在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神经认知功能方面优于安慰剂。其他辅助药物,如石杉碱甲(HupA)也对精神分裂症或重度抑郁症的神经认知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这是首个评估辅助EPO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相关的认知缺陷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辅助EPO可能会改善患有这些症状的患者的认知功能。但考虑到目前研究的样本量较少,还需要对更高质量的大样本RCTs的研究来证实这一结论。
这项研究由国家精神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李先宾、王传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惠爱医院)(郑伟、宁玉萍、杨欣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蔡东滨)、澳大利亚圣母大学、西澳大学(Gabor S. Ungvari)、墨尔本大学(Chee H. Ng)、澳门大学(项玉涛)共同完成。
项玉涛教授简介 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精神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精神科学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精神病理委员会委员和城市精神健康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精神卫生分会委员。
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和精神卫生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博士毕业,之后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接受博士后训练。2008年-2013年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任科研助理教授,2014年-2017年于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任副教授,2017年至今于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任教授。
2007年以来在包括Lancet, Am J Psychiatry, World Psychiatry, Br J Psychiatr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62篇,获得十余项国际科研成果奖。
研究领域:心境障碍、精神科临床流行病学、精神药理学、精神科服务、精神科meta-analysis等方面的临床研究。 图片来源:Pharmacopsychiat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