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驾驭强大的Lightroom和Camera Raw,从认识面板开始

 百合仔 2017-08-03



Lightroom 和 Camera Raw 对学习摄影修图技巧来说都很重要,那什么是效果面板呢?它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今天,就由备受赞誉的专业广告摄影师以及图像处理先锋Jeff Schewe 来为大家介绍该面板的功能吧!

驾驭强大的Lightroom和Camera Raw,从认识面板开始

Lightroom 和 Camera Raw 的调节面板

尽管Lightroom 和Camera Raw 分享同样的图像调节面板和调节功能,但二者的操作界面和实现功能的方式却有所不同。在Lightroom 里,所有的面板是以纵向栏目分布的,而在Camera Raw 里,所有功能以小图标的形式排成一排,以便于识别。见下图。

驾驭强大的Lightroom和Camera Raw,从认识面板开始

▲ Lightroom的调节面板

驾驭强大的Lightroom和Camera Raw,从认识面板开始

▲ Camera Raw的调节面板图标

效果面板只有两项功能:裁剪后暗角和颗粒功能。(在Camera Raw 中,由于某种原因,这两个功能的排列顺序是反过来的。)可能有人会对这两种工具颇有微词,不过我倒是经常使用它们—其实也是有所限制的(就是说,往往调节幅度都是很小的)。

裁剪后暗角

正如这一功能的名称所指,“裁剪后暗角”功能可以为裁剪后的照片添加暗角效果。在镜头校正面板中,对于未经裁切的原始照片进行暗角调整控制,是因为我们将暗角看成一种镜头的成像缺陷,而非一种创意效果。有点讽刺的是,我经常将一张照片在镜头校正面板里做一定量的暗角校正(如前一小节所述),然后在这一面板中对已经裁切过的照片做再调节。镜头暗角校正通常被用做提亮照片边角成像,裁切后暗角功能则通常被用作压暗照片边角部位,以实现突出照片中心部位,产生中心吸引力的效果(其实也可以通过反向调节提亮边角部位)。图一所示为我使用这一工具的典型案例。

驾驭强大的Lightroom和Camera Raw,从认识面板开始

▲ 裁剪后暗角功能应用之前(图一)

驾驭强大的Lightroom和Camera Raw,从认识面板开始

▲ 裁剪后暗角功能应用之后(图一)

我是在南极洲拍摄的这张海豹的照片,使用了一台佳能EOS 1Ds Mark II 相机配一支70–200mm 镜头。全画幅相机在镜头200mm 端的成像仍需后期裁切,目的是让海豹在照片中的形象大一点。同时我觉得海豹周围的冰山应该被压暗一些以突出照片的主体海豹,因为,近距离观察海豹才知道它们是那么一种巨大的、骇人的动物。它们身长有2.4 米~3.4 米,体重达到270 公斤,而且它们还长有很多的牙齿。我认为这张照片应该使用一些裁剪后暗角效果!

在把我对这张照片的调节设置展示出来之前,我想先描述一下所有控制项目的基本含义。

■ 数量控制着“裁剪后暗角”功能压暗或提亮的幅度。

■ 中点可以改变暗角分布范围向中心聚拢或是向四周扩散。

■ 圆度可以让你调节暗角分布的圆度或椭圆度,或者极端的情况下,几乎是矩形的效果。当圆度值为-100 的时候,暗角效果几乎只位于照片四边的边缘位置。

■ 羽化用来控制暗角渐变(羽化)效果软硬度。通常而言,我们都想要足够软的暗角效果,因此你也不必观察软硬度的起始点变化了。

■ 高光用来控制照片边角位置保留多少高光细节。当“样式”下拉菜单选择为“绘画叠加”的时候,高光项目控制失效。

图二所示为我对图一所示照片的调节设置。我使用了相对低的-25 的数量设置以及15 的中点设置,将暗角效果向中心聚拢了一些;羽化和高光设置均为100,我希望羽化的效果非常细腻,而且不希望高光的设置使照片变得太灰;样式菜单我选择了“颜色优先”选项。

驾驭强大的Lightroom和Camera Raw,从认识面板开始

▲效果面板中的裁剪后暗角功能(图二)

“样式”下拉菜单,上图所示,控制着暗角调节与照片混合方式。颜色优先通常是最佳选项,该选项可以保持照片边角部位颜色自然,同时保持可信任的高光细节。“样式”菜单中的不同项目如下。

■ 高光优先这一选项和镜头校正面板中的手动/镜头暗角调节工具颇有些相似。通过高光滑块调节可以对照片边角位置的高光区域亮度进行控制。高光优先样式会使颜色的饱和度受到影响。

■ 颜色优先选项会在照片边角被压暗的时候保留颜色表现。颜色优先样式下,通过调节高光滑块可以保存照片边角部位高光部分的亮度。

■ 绘画叠加选项下,照片边角被压暗而不受照片内容影响。无论照片上的内容是怎样的,都会被压暗,这种处理效果会比较呆板单调。

还有一点,裁切后晕影是在径向滤镜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的功能。所以,我更喜欢使用径向滤镜而不是裁切后晕影为照片添加暗角。

颗粒

图二所示,我为照片添加了少量的颗粒。这张照片是按照ISO 200 拍摄的,需要降噪处理,于是我在降噪的基础之上添加了少量的颗粒效果。在减少杂色(降噪)处理之后,添加少量的颗粒效果可以帮助减少照片中人工处理的那种虚假效果。的确,我明白这种在降噪后添加颗粒的做法是反直觉的,但是其实这一步所添加的颗粒是比噪点小的,颗粒效果功能配合降噪使用所产生的是微细节的效果。如果从未试过这种对高噪点照片在强效降噪后添加颗粒的做法,那么你不妨试一下。你会喜欢的。

效果面板中的颗粒效果调节提供如下控制项目。

■ 数量控制的是颗粒效果应用强度。一般而言,只需要将其设置为一个较小的数值,除非你想要调出某些特殊效果。或者,也可以在调节完“大小”和“粗糙度”之后再回过来重新调节数量值。

■ 大小一项控制的是颗粒的大小。确定颗粒的大小并不取决于照片的分辨率,而是由添加颗粒后产生的效果决定的。对于较低分辨率的照片,可能会设置较小的颗粒,目的是避免颗粒效果掩盖照片细节。而大一些的颗粒则会使照片的锐度软化许多。

■ 粗糙度一项控制的是颗粒团,更精确接近于胶片颗粒,其默认值为50。降低粗糙度值会使颗粒呈精细的网状分布。升高粗糙度值会使照片效果很像高ISO 胶片或胶片增感拍摄的结果。颗粒效果的另一种用途是在拼接照片的时候调节照片,使多张照片效果一致。可以在低ISO 值拍摄的照片上添加颗粒效果,使之与高ISO 值拍摄的照片相匹配。

去除薄雾

去除薄雾是一个双向功能,既可以减弱或消除画面中的雾气,也能向照片添加雾气弥漫的效果。使用得当的情况下,无论哪一种功能都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但如果使用了过度的设置参数,就会导致画面影调与色彩出现比较严重的偏差。

我在冰岛西南部的冰河湖冰川使用飞思645DF 相机和P65+ 数字后背拍摄了图三

驾驭强大的Lightroom和Camera Raw,从认识面板开始

▲ 调整前(图三)

驾驭强大的Lightroom和Camera Raw,从认识面板开始

▲ 调整后(图三)

当天冰湖上的雾气很大,所以我觉得这幅照片很适合用来尝试去除薄雾选项的效果,在此之前我还从来没有好好体验过这个性功能。图四是我使用的调整设置,我将数值设为+ 65(这个值相当高)。

驾驭强大的Lightroom和Camera Raw,从认识面板开始

▲ +65的去除薄雾调整设置(图四)

去除薄雾功确实能有效地移除画面中的雾气,但也会让画面显得过于漆黑。我在基本面板中重新调整了照片的影调,得到了图五中的改进效果。注意,去除薄雾设置明显还原了画面远景中的冰山线条。尽管它们看上去依旧笼罩着一层迷雾,不过相比调整前已经改善了许多。

驾驭强大的Lightroom和Camera Raw,从认识面板开始

▲ 最终调整效果图(图五)

但是,去除薄雾滑块的功能并不止如此,我们还可以用它无中生有的为画面中添加烟雾弥漫的效果。我使用一台带28-300mm 镜头的尼康D810 相机在科罗拉多阿斯彭拍摄了图六,相片感光度为ISO 800。在我看来,图六中的原图反差太高了点儿,于是我将去除薄雾滑块拖动到-25,使用雾气效果减淡了画面的反差。

驾驭强大的Lightroom和Camera Raw,从认识面板开始

▲ 调整前(图六)

驾驭强大的Lightroom和Camera Raw,从认识面板开始

▲ 调整后(图六)

和正向的去除薄雾设置一样,反向的去除薄雾滑块设置更需要额外的小心。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你才能了解使用什么样的参数设置比较合适。

驾驭强大的Lightroom和Camera Raw,从认识面板开始

▲ 去除薄雾调整面板

关于效果面板的使用技巧

你,学会了吗?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后台删除?

-END-

以上内容节选自

《RAW格式数码照片处理专业技法(第2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驾驭强大的Lightroom和Camera Raw,从认识面板开始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学习RAW格式文件处理的实用工具书,书中不仅介绍了RAW格式文件的属性、拍摄以及对RAW格式文件处理的概述,还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Photoshop、Lightroom以及Camera Raw对RAW格式文件进行处理以得到更加完美的照片。本书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将较为专业的图片处理技法化难为易,对指导读者通过后期处理获得精美照片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

Jeff Schewe是一位备受赞誉的专业广告摄影师以及图像处理先锋。同时,他还是Photoshop名人堂的成员。他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并担任教学工作。Jeff著有Real World Camera Raw with Adobe Photoshop CS5 和Real World Image Sharpening with Adobe Photoshop, Camera Raw, and Lightroom两本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