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总是小心翼翼猜测别人的情绪,你可能陷入了“过度共情”

 水墨烟山 2017-08-03

我们自己或是我们的朋友、家人可能有过这样的困扰:由于太过善于察觉别人情绪的变化、太容易被他人的情绪影响,在生活中不仅要承担自己的情绪,还需要额外承担一份别人的情绪,如果别人的负面情绪严重,自己也会有相应的负面感受。

为什么他人的情绪对我们会有如此之深的影响呢?

如何判断你是不是对他人情绪敏感的人?

1.你能敏锐地察觉细节,并且会不受控制地对它们加以解读

在人际交往中,你总是能够注意到很多他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比如,在向他人求助、邀约时,对方哪怕迟疑了一瞬间,你也能马上注意到,然后你就会开始在脑中对对方的迟疑作出种种解读——Ta是不愿意吗?Ta是勉强答应我的吗?Ta是在想怎么拒绝我吗?

2.你通常能够迅速察觉出他人情绪的变化

一旦周遭的人情绪有丝毫不对,你就能够迅速察觉到,尤其是悲伤、愤怒、失望这样的负面情绪。即使对方表面上毫无波澜,嘴上说着“我没事”,你也能感觉到他们平静表象下暗自汹涌的情绪。

3.你在和他人相处时表现得小心翼翼,常常会不自觉地成为“老好人”

由于自己深受他人情绪的影响,你总是试图确保周围每个人都开心。为此,你会不自觉地取悦他人,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安抚他人的负面情绪。

4.你常常觉得自己“共情能力过强”

当身边的人陷入负面情绪之中时,你常常觉得自己的情绪比他们还要强烈,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情绪。在观看、阅读影视或文学作品时,你也总是“入戏太深”,久久不能从别人的故事和情感中脱离出来。

心理学家:总是小心翼翼猜测别人的情绪,你可能陷入了“过度共情”

我为什么对他人的情绪这么敏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异常敏感和过度共情可能是天生的但是,这种特质与后天环境存在更大的关联,以下两种类型的家庭环境容易养成这种特质。

1.危险性环境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照料者的情绪是极不稳定且难以预测的。他们的强烈情绪会被发泄到孩子身上,而且很大可能会演化为言语或肢体暴力。

因此,孩子会常常处于一种持续的恐惧、焦虑的状态,他们不知道危险会在什么时候降临,所以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被迫学会对他人的情绪保持高度的敏感,因为情绪的变化在他们看来是对危险的预警。

在这种环境下习得的“过强的共情能力”并非出于对他人的关怀,而是对自身安全的担忧——他们必须第一时间觉察到他人情绪细微的变化,从而在第一时间做好应对的准备——这样他们才有更大的概率减少受到的伤害。

同时,他们强烈的反应并非“为他人的痛而痛“,而是一种面对他人激动情绪时条件反射式的不安与焦灼。因为别人的痛苦让他们本能地感到危险。

2.批评性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照料者对孩子往往过于严厉,苛刻,并以极高的的标准要求他们。孩子会因为做错了事或是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而受到批评和惩罚,这种批评与惩罚常常是情绪暴力。比如,父母表现得极其烦躁和郁闷,不断地叹气或者干脆不跟孩子说话,借此向孩子表达:“你很糟糕,我很失望”。事实上,将批评化作无声的情绪会比直接的责骂更加让人喘不过气。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以批评为主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相信自己就像父母评价中的那样一无是处。另一方面,他们会把别人的情绪解读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Ta好像生气了,是不是因为我说错了话?”,“Ta看起来很无聊,是不是因为觉得我这个人太无趣了?”长大后,他们会变得对他人的情绪格外敏感,并把那些情绪都当作是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而为了让他人对自己满意,他们会去尽力平稳那些情绪。

心理学家:总是小心翼翼猜测别人的情绪,你可能陷入了“过度共情”

如何做到健康共情?

共情也叫换位思考,是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能力,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那么,正确的共情应该怎样做呢?

1.明确自己情绪的来源

首先,你需要觉察自己被他人的情绪影响究竟是由于感同身受,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还是仅仅只是被对方那种强烈的情绪感染了。比如,在你看到他人心情低落,而自己也似乎因此变得低落时,你需要问一问自己:我的低落是因为我尽量想象把自己放到了和对方同样的处境,体会到了Ta身在其中的痛苦;还是因为这种‘身边的人情绪不好’的感觉让我很紧张、焦灼?

2.明白他人的情绪与你无关

如果你发现,自己对他人情绪的敏感是出于对受伤的恐惧,或是对负面评价的担忧,那么,你需要明白以及证实他人的情绪可能与你无关。为此,你可以试着留心周围人情绪激动的时刻,克制住自己不去做出反应。然后观察对方的情绪是否真的预示了接下来Ta会对你造成伤害。此时你多半会发现,你并不是他人情绪的“受害者“。你甚至还可以在对方情绪平静下来以后直接向对方确认你的猜想和预设。

3.说服自己:我没有承担他人情绪的责任

你需要明白,你不必也不能为他人的情绪负责。不论关系多么亲密,你们也始终是独立于彼此的个体。因此,你在对他人的痛苦悲伤感同身受的同时,也要清晰地意识到:这是Ta的情绪,也是Ta的人生,我可以去站在Ta的角度上理解Ta现在的感受,但我不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和他人之间健康的边界。有能力关怀,也有能力保持自我的平稳。

心理学家:总是小心翼翼猜测别人的情绪,你可能陷入了“过度共情”

你是个对他人情绪敏感的人吗?你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别“想太多”呢?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们吧!

关注头条号KnowYourself即可获得粉丝推荐,不错过任何一篇好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