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啸敏 三、四个月的时间,吸粉达五千以上,这个人民杂志公众平台,一路走来,也不容易。 作为其团队的一分子,我也有些许自豪感。 打算小庆,去喝两杯,对编辑说,我是,你亦。 正好有同学来电话,喊喝酒。 好,又是一次开心的巧合。 欣然前往。
酒杯一端,天南海北。 是同学,当然聊同学。 聊到两件事: 一是一同学在底下乡镇当一把手。现在正值创卫高潮,扶贫也正当事多,底下一些干部有想法,行动上有不协调的地方,甚至还有抵触成分。 二是一同学曾任派出所所长,后由于政委不同步,两者相左,矛盾不能调和,两者都被调离。
唏嘘不已,心有戚戚。 其实就是行动上的步调不一致。 局面的造成,负责人当然有主要责任,但也不能全怪负责人,还是那句话,私心重了,局面难控。
有几件事与此相似: 高中时代,有叛逆性了,而且心智也较初中有所成熟,总想干点出格的事。 其中之一,就是对早操的反感。 就寝时,总有人提出怪头怪脑的点子,明天早上信号铃坏了,多好呀。哪个把信号铃盗走了,多好呀。 真是掩耳盗铃,即便没有铃了,教学楼还有那块沉甸甸的条铁呢。 这一美梦做不成了,又有人想另外的歪点子:明天早上,全寝室的人谁都不准出操,哪个出操我们诅咒他。 他以为法不责众呢。 法或许可以不责众,但纪律是可以责众的。记得有天晚上,熄灯后全寝室讲话,宿管员警示无效后,一把大锁将全寝室反锁。 不愁第二天班主任不来收拾你们。 有了这个教训,任何诅咒也不能约束人家第二天准时出操。诅咒者自己也得乖乖地出操。
母亲曾跟我聊过村里的选举。 全村男性只有一户异姓,其余全部姓奉。 奇怪的是那年的村长当选者,偏偏就是异姓。 原因是姓奉的内部在斗呢,分个金房奉,银房奉,相互竞争之余,还相互扯皮,相互拆台。 结果渔翁得利,贻笑大方。
稍为想想,底下干部也好,政委也好,诅咒者也好,金房银房奉也好,其实都可以用同一个名字代替:私欲者。 私心作怪,万事不成。 北宋隐逸诗人林逋有一句话:私心胜者,可以灭公。 私心重了,欲念难遏,做出于公家不利的事,就十分自然。 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对损公肥私的实例没有少举,触目惊心,值得反省。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论证改革的必然性之余,对改革的困难也作了充分的预估。对于改革要想取得成功,用了不止一次的“上下同心”。 都说“撸起袖子加油干”,谁撸? 不是领导撸,也不个别人撸,大家一起撸! 我们当地民间有两句俗话:敲锣的敲锣,打鼓的打鼓。摇树的摇树,打鸟的打鸟。 单靠一个人既要敲锣,又要打鼓,还有摇树,鸟早就飞了。
就像这个人民杂志公众平台一样,团队其他成员都不管事,每天只管发自己的文章,宣传自己的东西,任凭编辑一个人去努力,怎么去发展,怎么去壮大? 底下干部有想法、有抵触,不怕,多做点工作,局面还是可以扭转的。毕竟创卫、扶贫不是一个人的事。 分金房奉银房奉也不怕,坐下来谈谈,来年村长还是姓奉的。 怕就怕在像政委那样的人,不仅相左,而且不可调和,双败局面早已注定。
多年前受领导器重,地理专业毕业的我教过一段时间初中历史,有点急功近利,也有点剑走偏锋。 教学中,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教材内容印象较为深刻。 教材讲的只是表面,稍为钻点教辅,查点史实材料,晚清那种各自为政,各怀鬼胎的暗涌还是可见一斑。 晚清怎么不败?怎么不亡?
从小就接受团结教育,从小就知道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 只是很少去思索人心不齐的局面。
小一点来说,团队工作不好开展。 严重点来说,心散任人侵!
2017/8/2 09:42: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