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邯郸古塔:见证历史文化的脉络

 雲泉 2017-08-03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众多文化,其中古塔颇具代表性。继续为大家介绍峰峰矿区的南北响堂古塔、武安市禅果寺塔林和武安舍利塔。

峰峰矿区响堂寺塔

响堂石窟,它最初开凿于1400多年前的北齐时代(公元500—577年)。以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现存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分南北两处,俗称南北响堂寺石窟。两寺相距15公里,石窟均营凿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南北响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光辉灿烂的石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研究我国雕刻、绘画、书法、佛教发展的一座艺术宝库。

邯郸古塔:见证历史文化的脉络

南响堂寺塔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太行西路北侧南响堂寺旁,该塔塔高约三十余米,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内部可攀登,各层出单檐,檐下施斗拱,现存的塔顶为仰莲座形式,座上部分应已非原物,估计原塔刹部分已失。在塔心室的内壁上嵌有一块清嘉庆年间维修此塔的碑刻,称此塔始建于隋开皇年间。从古塔外观看,一、二两层的塔砖风化严重,与上面几层区别明显,应为清代维修前的旧物。

南响堂砖塔为整体青砖砌筑,每层三个方向设券门,砖雕仿木檐口与斗拱,逐层向上收分。塔身再无其它装饰,简朴厚实。

北响堂常乐寺古塔位于河北邯郸峰峰常乐寺,始建于北齐,现位于河北邯郸北响堂风景区内,寺内建筑已毁,只留部分残迹,山门外有一座九级砖塔,建造年代不详,以建筑形式判断为宋塔。

邯郸古塔:见证历史文化的脉络

塔高约三十米,九级八角楼阁式砖塔,古塔最上面两层外墙已损毁脱落,看上去摇摇欲坠,已是十分危险。各层出单檐,一、三、五、七层檐下为斗拱,二、四、六层塔檐以莲瓣承托,第九层残存少量塔檐,为斗拱上加莲瓣,第八层塔檐已完全损毁,无法辨识了。古塔的外墙装饰复杂,每层的八个平面无一空闲,大部分装饰以砖雕假门和浮雕塔,另有少量假窗,塔身假门半掩半开,惟妙惟肖,此外塔身不同方向,还雕刻有很多塔的造型,在其它古塔中十分罕见。

武安市禅果寺塔林

禅果寺位于武安市活水乡寺沟村东定晋岩下,距武安城35公里。禅果寺始建于南北朝,历史上曾经香火兴旺,四十年代遭毁,现仅存少量遗迹,塔林内为历代高僧墓塔,全部为石塔,高约4—5米,形制各异,大多数保存完好;石塔多为明代所建灵骨塔,高约4、5米,现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邯郸古塔:见证历史文化的脉络

武安舍利塔

武安舍利塔位于邯郸市武安市东门里,塔高38.71米,通体砖砌,共有13层。平面呈正八噗形,每边长3.4米,造形玲珑古香;远望挺拔雄伟,每层东南部四面正中有券门,出檐下有砖砌斗拱,各层斗拱垛数,尺寸大小不一。二、三层增建平座,二层四面有窗。塔分内外两层,塔心为八角形的塔柱,内外层之间留有通道,可由台级而上达第九层。由于塔身逐渐缩小,到十一层为木托着塔刹,塔心柱一至七层和九层留有一方室,为置佛而设;塔基之下有地宫,方形、穹隆顶,内壁有10尊石佛,并有“宋元祐六年重修十方佛记”的题铭。

邯郸古塔:见证历史文化的脉络

道光十年的大地震,塔附近的建筑物几乎全毁, 而古塔却巍然不动,其坚固程度难以想见。

舍利塔为原妙觉寺主要建筑之一,寺已毁,惟塔存。塔与寺均建于宋元祐六年(1091年),砖制,楼阁式,是河北省南部现存最高的宋塔,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