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战场上需要轻型装甲车辆,以便于快速登陆、快速机动。同时适合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公路交通,要求这些轻型装甲车辆可以在重型坦克部队里充当侦查部队的乘用车辆,这就是M41轻型坦克的由来。 按照美国陆军的要求,在M41底盘基础上开发出了共有底盘的榴弹炮和防空炮,形成了一个轻型底盘系列。要说这是陆军装备开发的标准做法,不无道理。 可就是有一条,漫天的美国飞机你防谁啊?这种一家独大的空中优势决定了M42型防空炮一问世便有点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 属于自行双管40毫米防空炮,其底盘来自M41轻型坦克,越野能力比之M41轻坦更胜一筹。 车体全长5819毫米,宽3225毫米,高2847毫米,全重22.4吨,乘员六人。动力为大陆公司的六缸柴油机,功率400马力,简单道路速度可以达到72公里/每小时,采用敞开式炮塔防护能力较弱,装备两门40毫米高炮,另有一挺自卫机枪,高炮携弹480发机枪携弹175发,方向射界360度,高低射界-5度至+85度之间,有两种操纵方式:一是人力,另一种则电力。 当时还达不到自动瞄准的技术水平,动力操纵只是减少体力消耗,最大射程9475米,射高5000米,最大射速240发/每分钟。要按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战场环境来衡量,M42型自行防空炮足以担当伴随防空的任务!属于在同时期技术先进的伴随自行高炮! 可遗憾的是它生在美国,至1951年正式装备部队以后就只参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M42几乎没有进行防空作战的机会,在朝鲜,美国空军几乎霸占了整个天空,M42按作战条令承担的伴随防空和野战机场防空。 中朝空军几乎形成不了威胁,这导致M42被战地指挥官胡乱抓差,去承担一些非主流任务。这包括加入特遣队,用高炮平射承担火力掩护。伴随运输车队,担任护卫任务。在环形阵地担任火力警戒以及机动支援步兵作战。 在朝鲜战场,这种不务正业的M42在实战中无意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战术,就是担任地面火炮支援步兵作战。 这种战术给志愿军带来的困扰远远大于榴弹炮,因为它的射程和射速给步兵的威胁超过了榴弹炮。朝战中期,该炮被有目的的编入步兵单位,承担攻击阵地的直接火力支援,对志愿军部队形成极大威胁。 这种高炮给防御阵地带来的威胁非常大,简易工事,其一炮就可以摧毁,高炮弹对人员的杀伤和榴弹炮有一样效果,最主要的还是射速高,直接瞄准,支援及时、快捷。当时志愿军对这种开到阵地前的直瞄高射速火力非常头疼,侧方警戒阵地、反斜面屯兵就是在M42的压力下出现的。 越战期间,M42自行高炮又一次上阵,这次的任务直接是机场防空和降场地的守护。因为无空可防,M42 又开始客串步兵支援火力的角色,在越南战场,因为越军缺少可以攻击它的火力,这导致M42的直接支援更加肆无忌惮。 它通常被编入用于战略村物资运输的车队,一遇到袭击就向攻击方向倾泻40毫米高炮弹,采用无区别杀伤的方式阻止越军的行动。在夜间它用曳光榴弹攻击疑似目标,兼具向空中支援指引目标的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M42已经完全放弃了防空职能,而改成了地面炮兵。 END 文字 |空降兵 图片 | 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