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人议论,某某有文化,某某文化不高,某某没啥文化。那么,这些议论中的"文化",是个什么概念呢?学历?阅历?经历?拟或指学识与修养?我觉得,这些东西,可能算得上有无文化的标识,但充其量只能是之一,决不是文化的最本质。 那么,真正的文化是什么呢?不少人做过解读。我也想弄清楚文化到底是什么。我因此而读过一些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记的还真不少。但是,龙应台的文章好像给我的印像更深刻些。龙的那篇《文化是什么》的文章不长,也不短,我无法引用,只想推荐给大家,如有兴趣,网上可以搜到。 如果硬要找几句经典,又无断章取意之嫌的话,有这样几句话,好像可以表述龙应台的观点之一: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我比较欣赏这几句话。我的日记里曾记过这样一句话,也是说什么是文化的: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须提醒的自觉,是有约束的自由,是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只是可惜,我没有记下这话的出处,网上也没查到。 文化的修养怎么获得呢?意见比较一致:读好书,交好友。读书不可能暴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话不但极功利,而且极片面。读书可以使人进步,使人深厚,使人有修养,有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倒是真的。读好书可以结交好友,这也是真的。书友和牌友、驴友,酒友相比较,确乎大相径庭呢。乱曰:旅途多雾霾,读书可洗尘。静室置清茗,专候爱书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