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 8】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单元过关训练

 dreameyes 2017-08-03

1.下面是1652—1888年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该图最能说明()

A.国际贸易的发展B.近代工业的兴起

C.传统农业的解体  D.经济结构的优化

A[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当时的田赋税收额下降,而关税收入增加,特别是厘金在1842年后出现,体现了鸦片战争后,我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外贸易有所发展,故A项正确;近代工业指的是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图示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我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但是在近代社会以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经济结构的优化在图示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从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

A.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

C[根据题干中的“原棉出口”“进口机制纱”可知,打破了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点,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故C项正确,题干中只说明了1899年原棉出口大于进口,并未说明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政府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题干中只说明了从印度和日本进口低廉纱,并不能说明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的加强,故D项错误。]

3.(2017·济南模拟)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反映了()

A.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短缺

B.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

C.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    

D.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C[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发起来的自救运动,是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给与资金保障,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洋务运动没有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近代化的手段募集社会资金,说明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故C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在立足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不触动封建根基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器物,但是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4.下表显示了1865—190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数据(部分),该表反映了()

年份

进口(万两)

出口(万两)

平衡(万两)

1865年

5 571

5 410

-161

1875年

9 780

9 890

+110

1895年

17 619

14 329

-2 840

1905年

44 710

22 788

-21 922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不断加深

B.列强不断增加工业品倾销并减少原料输入

C.中国外贸始终处于入超造成货币大量外流

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深刻影响中外贸易

A[1865—1905年中国进出口都在不断增大,说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不断加深,故A项正确;这期间中国出口额也在增加,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与1875年左右出口大于进口不符,排除;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5.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

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B[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前,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使用机器生产,机械进口量不断增加与民族工业发展有关,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机械进口量不断增加,不能说明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故C项错误;机械进口量不断增加,说明传统手工业向机器工业转变,但不能说明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故D项错误。]

6.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及历史条件决定了革命与改良在互相对立中又互相联结,在不同一性中具有同一性。“同一性”体现在()

A.发展实业 B.变革方式

C.领导阶层   D.变革道路

A[无论是改良还是革命都是方法,究其根本而言则是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改良和革命本身就是不同的方式,故B项错误;革命中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等)改革者(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引导,故C项错误;变革的道路,处于不同的目的会选择不同的道路,故D项错误。]

7.(2017·唐山模拟)1929年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0年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创办的原因  

B.国民党统治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C.“短暂春天”出现的历史背景   

D.“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B[洋务运动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当时处于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政府采取措施,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积极鼓励民族工业发展,使我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故B项正确;“短暂春天”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甲午中日战争后,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8.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时有一《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政策

B.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C.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已实现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剪发不算革命”“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说明剪发与革命联系在一起,故B项正确;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在这之后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剪辫子并不能说明民权革命的目标已实现,故D项错误。]

9.“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 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囱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潆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A.交通工具近代化B.物质生活近代化

C.城市生活近代化   D.工业发展近代化

B[“汽车马车,往来如梳”反映出交通工具近代化,但只是部分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城市建筑、交通、自然环境、工业等的变化,总体上体现出物质生活近代化,故B项正确;城市生活近代化只是部分内容,故C项错误;“烟囱林立,上矗霄汉”反映出工业发展近代化,但只是部分内容,故D项错误。]

10.1956年1月1日,《中国青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姑娘们,穿起花衣服来吧》的文章指出:“在经济条件的许可下,适当地讲究一些穿着,这种建筑在劳动基础上的改善生活,与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只讲吃穿是不同的。”这反映出()

A.计划经济取得重大成就

B.中国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

D.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可

B[材料没有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衣着的变化与计划经济成就的关系,故A项错误;“适当地讲究一些穿着”,是“在劳动基础上的改善生活”,体现出中国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故B项正确;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C项错误;衣着的变化是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女性社会地位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11.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据记载:“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这说明()

A.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B.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

C[材料信息“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说明工业革命成果应用慢,故A项错误;“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说明出行多靠骡车,故B项错误;从“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到“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说明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12.1923年中共中央《教育宣传问题决议案》强调:“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当尽力用《前锋》《新青年》《向导》《社会科学讲义》等材料,使用口语,求其通俗化。”这说明中共早期报刊()

A.已经失去通达民情的作用

B.无法完全满足大众的需求

C.遭遇理论化与通俗性尴尬   

D.没有认识到普通民众的作用

C[根据题意可知,中共早期报刊的局限性并不在于失去通达民情的作用而是“使用口语,求其通俗化”,故A项错误;无法完全满足大众的需求是对的,但是并不是最佳的答案,并没有讲明白具体为何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故B项错误;要求使用口语和通俗化体现了其理论性太强,即遭遇到了理论化与通俗性的尴尬,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普通民众的作用,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在我国近现代出版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初为合伙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不久为满足当时社会上学习英语与西方科学文化的需要,先后出版《华英初阶》《华英进阶》以及《商务印书馆华英字典》等中英文对照读本。

1902年正式开设印刷所、编译所及发行所。后聘请支持维新且翰林出身的张元济担任编译所长,汇集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加盟,制订系统全面的编辑出版计划,奠定了商务新型出版事业的坚实根基。

1903年与日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抓住清末学制改革机遇,出版中国第一部中小学全套教科书《最新教科书》,风行全国,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创意义。出版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论自由》),后出版多部严译名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1904年至1914年间先后创刊《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少年杂志》《学生杂志》等。

1914年,收回全部日股,在组织方面重新调整,逐渐建立了一处(总务处)四所(编译所、印刷所、发行所、研究所)的组织系统。

1915年,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

1922年置办德国造的滚筒印刷机,印刷速度提高10倍。

1924年,商务印书馆创建了东方图书馆,不久这个被誉为“亚洲第一图书馆”对民众开放。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达到了商务印书馆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肖东发《中国出版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方向,并说明其迅速发展的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9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先后出版《华英初阶》《华英进阶》以及《商务印书馆华英字典》等中英文对照读本”“1915年,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可知,编译方向是出版中外文工具书;根据“出版中国第一部中小学全套教科书《最新教科书》”可知,编译方向是出版教育教学书籍;根据“出版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论自由》),后出版多部严译名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可知,出版方向是出版学术著作;根据从“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可知,出版方向是出版经典古籍。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商务印书馆管理系统、组织系统改革的措施及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革等因素加以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商务印书馆出版书籍的作用,总结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

[答案](1)方向:集中于编译出版教育教学书籍、汉译名著、学术著作、经典古籍等方面。

原因:①近代西方科技文化传入的推动(国外因素)。

②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影响(维新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顺应了先进中国人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的需求)。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④清末新政的推动。(抓住清末学制改革与废除科举的机遇出版新教科书)⑤积极引进外国资本与先进印刷技术。⑥大胆吸收人才,任用知名专家学者。⑦准确引领教育文化界的潮流(面向民众教育事业)。⑧重视组织管理,适时调整业务。

(2)影响:传播了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知识;启蒙了民众民主自由意识;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与大众教育事业的进程;传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经典文化;促进教育平民化。

14.(2016·唐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1890年

1913年

1933年

种植业、渔业、林业

68.5

67

64

手工业

7.7

7.7

7.4

现代制造业

0.1

0.6

2.5

采矿业

0.2

0.3

 0.8

电力

0

0

0.5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对其评述。需要根据表格,结合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如中国的传统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近代化进程发展缓慢,原因主要从近代社会性质、列强的侵略及自然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

[答案]示例:

信息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说明:实业救国思潮、广大民众爱国救亡运动以及政府采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信息2:近代中国重工业十分落后。

说明:列强掠夺,资源缺乏;重工业自身特点——投资多、见效慢;资金、技术缺乏,受外资企业压制。

信息3:近代中国传统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说明: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掠夺、封建主义的压迫阻挠,长期的战乱等,使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发展缓慢,中国始终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