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市井阶层

 BT 2017-08-03

原本城区里没有自来水,住民中负责家务的人,必须每天到街头的井旁汲水,久而久之,井边的说三道四,流短蜚长,成为各种不实信息的策源地,或者是邻里纠纷的导火索。

后来大家都有自来水了,井边的人气却已经消散,但市井人物的陋习却留存了下来。比如我以前住筒子楼,每次回家都要经过公用的橱房,当我从弄堂进入橱房之时,经常会见到几个凑在一起的头颅忽然分开,然后全都若无其事地做着自己的事。毫无疑问,他们是在沿续着那种市井之痒,就像吸毒一般,市井陋习也会上瘾,屑小们一天不去议论别人,比毒瘾发作还难受。

市井阶层的屑小一般没有是非观念,他们注重的都是一些蝇头小利,并期待围观别人的笑话为乐趣,这是一群可怜的人。正是这类可怜人,构成了中国市民阶级的主流群体,是这个社会形态亘古稳定的真正基石。当我们在猫眼象牙塔高谈阔论之时,请不要忘记,其实我们与周遭的生存形态有些脱节,真正结合得既密切又和谐的,不是我们,而是密密匝匝的市井阶层的成员们。对这点认识不清,是会跌跟头的。

慈禧搞宫廷政变,捕了八位辅臣囚往菜市口砍头,无数的市井之徒便落井下石,朝他们扔鸡蛋丢石头,一副爱国忠君的样子,其实反过来也一样,如果囚车内羁押的是慈禧,他们同样也是扔鸡蛋丢石头,因为这类人是没有自己的脑汁的,早已习惯于别人替他们思考。市井分子就能个个争先,他们才不管国难国运,只要稍稍有点进账,就立马愿意安定团结。当然这些人是要有别人来组织他们,本质上是一群无脑的羔羊,但因其人数众多,聚集一起时犹若浮云。

由此可见,所谓的主流民意是不牢靠的,是被迫戴了表或自愿戴上表的,每当国有大事,就有里弄老妈妈奋勇出镜,口口声声坚决拥护、高度一致,手脚熟练地操作起市井政治,并且也能瞒骗住一大批人,典型的羊群效应。

羊在丛林法则中处于劣势,属于弱者,因此一旦剥削掉了利用价值,也就意味着它们苦难的开始。从经验上看,社会的良知是同情弱者的,这本不错,但同情弱者的时候,却要保持警醒,也不要把弱者捧作易碎的花瓶,一味护短,要同情与批判并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