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黔北民间绝技“独竹漂”,你敢挑战吗?!

 龙叔文馆 2017-08-03


你听说过“一苇渡江”吗?


(图片来源网络)


相传达摩祖师渡江时,不是坐船,而是在江岸折了一根芦苇,立在芦苇上过江的。

在地处黔北的赤水河流域也有那么一群“高手”,他们脚踩一根毛竹便能在水上如履平地。

不过他们会的并不是武侠小说中“草上飞”、“水上漂”、“蜻蜓点水”之类的轻功绝技,而是一项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独竹漂

独竹漂又称独竹舟,俗称划竹竿,表演者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径大约15厘米左右,长约8米以上的笔直毛竹之上。手拿一根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的笔直小竹竿当桨,左右交替,在水上划行。

独竹漂起源于秦汉时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当时播州(即现在的贵州遵义市)盛产楠木,朝廷派采木官,到播州原始森林赤水、习水一带采办楠木等。


过去赤水河不通航运,楠木又很珍贵,遂每一棵木料委派一人或多人运送,到长江边再绑成排或用船运至江南,转运京城。


在慢长的运木工作中,人们逐渐习惯站在独木上撑竿运送楠木,并竞争嬉戏、打闹从而演变成为一种水上游戏。长此以往,就将这项活动作为民间娱乐游戏的形式固定下来,称为独木漂

据说红军四渡赤水时,就曾以独竹为舟渡过赤水河。


如今,独木漂演变成了独竹漂,但你别小看了这渡江所用的竹子,它们可不一般——


独竹漂所用的竹子,是大头直径在15厘米以上无扭曲的大毛竹,其浮力足以承载一个人的重量。这种大毛竹要在毛竹林海的深处,水土丰茂的阳坡上才能选到,大的直径可达20厘米左右,高度10多米。

用作独竹漂时,截取8米左右的长度,无需任何加工,自然风乾20多天。划行用的划竿则选用直径约5厘米,长约4米匀称笔直的班竹或水竹,独竹漂手上竿后就靠这根划竿前行倒退,平衡转向。

在一代一代的传承过程中,独竹漂逐渐发展成为竹乡小伙子乐此不疲的民间体育活动,成为竹乡姑娘们“巾帼不让须眉”的标志。


不知道正在看微信的你有没有兴趣尝试一把呢?


如果你觉得这条微信不错的话,记得在左下角给小编点个赞哟!比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