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调查|国产化存储:一花一世界

 jxl0716 2017-08-03



引言:每一粒尘埃都是一个大千世界。作为人类,要观察这个世界,最核心的不再是表面的奇绝与美丽,而是千变万化的数据。


一粒尘埃一个世界


198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飞船到达了太阳系边缘,回望地球,拍摄了一张地球的照片,叫:“暗淡蓝点”(Pale Blue Dot)



对此,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Carl Eduard Sagan)很潇洒地写到:


 “再看看那个光点,它就在这里。那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一切。


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一生。


所有的猎人与强盗、英雄与懦夫、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国王与农夫、年轻的情侣、母亲与父亲、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德高望重的教师、超级明星、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与罪犯,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 



没想到,科技探索与佛学禅语出现了惊人的相通。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在浩淼的银河中, 一粒沙子都是一颗璀璨的恒星、一个奇异的太阳。一粒尘埃都是闻所未闻的一个世界、一个见所未见的地球。 


亦然,每一粒尘埃都是一个大千世界。作为人类,要观察这个世界,最核心的不再是表面的奇绝与美丽,而是千变万化的数据。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社交化、物联网化的发展,IT变得不那么直接,数据才更显直接。


同时,数据在银行、保险、证券、能源、交通、教育等众多行业领域越来越彰显出背后的价值。


为此,借助数据,了解数据,分析数据不仅成为了人类观察世界的最佳途径,而且数据也在驱动着企业商业价值的不断增长。


大数据的物理载体


数据的重要性,自然也使得大家对于IT发展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以数据为中心的全新IT发展认识论,越来越备受世人所重视,也成为整个行业前进的助推剂。


不过,有一点需要着重指出:当前的数据不再是之前数据,现尤其以大数据的形式表现突出,呈现出来大容量、多类型、快增长的特点,备受业界瞩目。想要掌控好大数据,大数据整体架构设计必然成为重心,但是要发挥好大数据的价值,其前提必须要构建好大数据的物理载体。



业界已经提出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架构,简单看看这个架构,大家可以容易看出,处于数据底层的存储池显得尤为重要。


由分布式文件系统、物理存储资源共同组成的存储池,为计算池、微服务以及更上一层的业务应用提供最底层的数据存储支撑。


在我们对大数据中心架构有所简单了解后,需要明确大数据的物理载体。


众所周知,手机早已成为了移动互联网载体,正在发挥着前所未有的意义与价值。那么大数据的物理载体应当是什么呢?


以数据为中心的IT,必然决定了大数据的载体应当是存储。


在大数据带给业界更多有用价值的前提下,一个更有效率、备受用户期待的企业级存储体系自然与之呼应。


也正因为IT的核心是数据,当前大数据的核心必然就要构建一个健壮的存储体系。那么,当前我们面临的企业级存储是什么样子呢?


在全球企业级存储行业中,早已呈现出来两大趋势。


一是软硬分离的趋势,即SDS。软件定义存储正在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推动整个企业级存储行业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期。


二是存储介质的进化,磁盘正在被闪存所替代。闪存也正发挥着之前磁盘替代磁带时的相似作用,这也加速了整个企业级存储产业的不断革新,以及给予了企业用户在存储需求上的全新满足。


再进一步分析来看,企业级存储一直受到众多国内专业人士的关注,特别是国产化趋势越来越明朗的当下,国产化存储厂商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即便如此,但国产化存储还处于发展期,毕竟在这个领域的国产存储厂商与国外存储老牌劲旅相比,其成长时间相对较短,技术积累也相对落后一些。


同时,与网络国产化、服务器国产化发展相对成熟的行业相比,国产化存储领域需要走的道路还比较长,对于当前这样一个发展的关键期,国产化存储是否能有可参考的发展规律可循呢? 存储与网络、服务器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技术特点、行业特点、以及生态特点来看,存储有着自身更独特的魅力。倘若照搬网络国产化与服务器国产化的发展经验,必然不太适合存储国产化的真实情况。


倘若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又未免显得不够理性,并且这样的方式带来的风险也不小,成功与否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一切都值得大家好好思考。


存储国产化的“两面镜子”


业内人士指出,如何做好国产化存储,不妨反观一下网络与服务器的国产化发展历程与实践经验。


在某种程度上, 已经渐趋成熟的网络国产化与服务器国产化,已经成了企业级存储国产化发展的两面镜子。


既然不能完全照搬网络和服务器国产化的成熟经验,那么,我们姑且就来照照镜子,可好?


业内专家评论指出,国产化最彻底的是网络行业。为什么呢?


行业顶层设计能力、核心芯片硬件研发能力、操作系统软件研发能力、组装销售能力这四大方面分析来看,国产化的网络芯片研发制造能力比较弱,而网络行业顶层设计能力与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研发能力、网络产品集成与组装销售能力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同行水平。


华为依托网络领域的整体理念,以高端网络产品交换机技术带动中低端网络产品领域的发展。在网络领域华为专利全球排名前列,华为在网络整机、软件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在网络芯片方面也有不断的尝试和不浅的积累。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国产化网络厂商新华三,在云网络、虚拟化、SDN/NFV及新型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上,都有很好积累。目前新华三已有软件产品不仅有网络操作系统Comware,同时也匹配了用户现阶段最为关注的IT运维与监控系统iMC、虚拟化软件CAS以及云操作系统H3Cloud OS等。基于大互联的顶层设计战略,这些产品的开发过程,都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


不仅如此,在中国还有不下10家国产化网络厂商,如锐捷、中兴等,他们在这个领域长期努力,砥砺前行。其中富有实力的国产化网络厂商,业务已经实现国际化,不仅仅在中国市场上与国际性网络厂商思科、瞻博网络(Juniper)等PK,而且在全球市场上,也已经有了他们的一席之地。


可见,网络国产化已经走在了整个企业级IT 国产化的最前面。


话又说回来了,服务器国产化的步伐虽然比网络领域稍微弱一点,但确实要比存储国产化更快,也更成熟一些。比如像华为、联想、曙光、浪潮、新华三、宝德等国产化服务器厂商,不仅在市场销售上获得了竞争的优势地位,同时在产品组合更新、软件更新上也具备了相当的发展实力。


行业顶层设计能力、核心芯片硬件研发能力、操作系统软件研发能力、组装销售能力这四大方面分析来看,芯片必然还是英特尔一家独大,从芯片研发制造的单位成本和回收成本分析来看,英特尔依然优势明显。当前国产化服务器芯片只能实现一个“从零到有”的结果,还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与英特尔PK的行业地位。


很明显,行业巨头掌握着技术专利、人才团队、产品定价、产能调配、知识产权。从这些方面来分析,想要在国产化服务器芯片上有所突破,需要完善和补缺的地方还是很多。其中技术来源是最大的制约,为此我们也看到近年来,IBMPower8、Power9 CPU技术开放给中国,并组建了POWER技术产业生态联盟,这样的方式使得国产化服务器芯片研发可以基于Power架构进行自主创新,并可申请自主知识产权,纯粹从零开始自研服务器芯片的道路得到了缩短。但是接盘做POWER国产化的厂商必须为IBM没有开放源代码的知识产权付费。


当然,国产化服务器芯片也在不断进化,值得肯定的是在一些专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未来有望扩大专有领域的战果。


另外,在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方面,主要流派还是以Windows Server、Linux、Unix 这三类为主,国产化服务器操作系统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国内的服务器用户采用操作系统的主流依然还以国外品牌为主。虽然在PC服务器操作系统方面,国内中标软件、中科红旗等Linux操作系统在一些行业受到国产化用户的接纳与欢迎。可是,服务器国产化进程还在不断加快,操作系统这样的基础软件却还显得异常薄弱,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研发整体实力与市场影响力。


不过,像联想、浪潮、华为、曙光HPC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将HPC 国产化应用推向了更广泛的行业普及。同时高端服务器领域浪潮、华为都有产品推出,填补高端服务器国产化的空白,已经实现了“从零到有”的过程。未来如何实现“从有到优”,还需要长期深入的行业实践来加强。


总的来看,服务器国产化的行业顶层设计能力与组装销售能力都已经凸显。不仅具备了服务器整体性的生态构建与高端计算领域的技术领先,而且以计算带动产业,拉动行业用户具体实践,也进一步提升了顶层设计的行业影响力。


不过,在基础软件服务器操作系统与芯片领域的进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喜的是,联想、浪潮通过各自不同的战略手段,已经将服务器业务推向了全球化,这是企业级存储国产化厂商目前还不具备的能力。


联想通过收购IBM x86业务,服务器行业顶层设计、组装交付能力获得大大提升,实现了服务器业务的全球化。浪潮通过互联网整体设计与服务器性价比的综合能力提升, 获得了美国苹果公司的大量订单。董事长孙丕恕早就表示,浪潮服务器要在美国大力推进本地研发、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的整体战略。不仅在美国设立了浪潮服务器研发中心,还要在美国设立服务器工厂,以及本地化的销售中心。可见,国产服务器的全球化的整体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当然,网络与服务器领域的国产化发展现状,也深深影响着企业级存储国产化行业,给予了企业级存储国产化进程更多的启示。也可以这么说:相对成熟的网络与服务器国产化,确实也映射出了存储国产化前所未有的决心与信心。


不得不提一下全球五大企业级存储家族


有了这两面“镜子”,国产化存储的发展还需考虑全球企业级存储的行业现状,从中寻求创新发展机会与前进的道路。


通常来说,分析一下国外存储厂商发展的现状,自然少不了提到戴尔科技集团、NetApp、HPE、HDS和IBM


这些全球排名前列的企业级存储厂商,一直都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并没有因为整体市场疲软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情况。


看看2016年全年四个季度的表现,戴尔科技集团每个季度都占据了全球市场营收份额30%以上,一直排名第一。后面跟着的全球排名前列的厂商如NetApp、HPE、HDS、IBM这四大家,其排名位置上下浮动不是很大。可以说,戴尔科技集团、NetApp、HPE、HDS、IBM基本占据了全球绝对的市场份额。



就拿最近的一个季度表现来看,来自IDC数据显示,2017Q1企业级外部存储市场全球排名前五依然还是这5个品牌厂商。


同样的, 我们依然从行业顶层设计能力、核心芯片硬件研发能力、操作系统软件研发能力、组装销售能力这四大方面来分析。


企业级存储芯片领域基本上也被英特尔吃透了,就连很多年以前拥有自己的存储专用芯片的HDS也早已改变了自己的策略,所有产品全部采用Intel芯片而不是HDS 自有的ASIC芯片。同时将所有存储功能从原先的ASIC芯片上转移到英特尔x86通用芯片上,原先必须运行在专用硬件平台上的存储功能很快实现了向x86通用平台的演进。


为什么存储专用芯片出现了与服务器芯片比较相似发展现状?因为英特尔以其绝对的规模与垄断性,获得了这两个领域的芯片应用霸主,现阶段和未来很长时间都将如此。


国产存储芯片方面华为有所尝试,那也只是实现“从零到有”的结果,未能获得大面积的采用与应用,很难形成一个国产存储芯片的生态与产业。这个方面与服务器芯片的发展现状大同小异。


然而,戴尔科技集团、NetApp、HPE、HDS、IBM这五大企业级存储家族,在存储操作系统上都具备各自独有的、长期的研发与应用积累,成熟度相当高,并且根据用户应用变化依然在不断升级与更新。


这五大企业级存储家族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发展,也把各自的工厂移到了中国,“在中国为中国”成为他们的集体口号,以及对中国用户的公开承诺。甚至就连非常封闭的Oracle(甲骨文),其数据库一体机Exadata,也实现了与神州数码的深度合作,在中国不断推行数据库一体机的国产化策略。


可见,国外企业级存储巨头,不仅具备了很强的集成组装能力、顶层设计能力,以及构建了以自己为基础的生态圈,还拥有非常成熟的操作系统的长期应用经验。此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具备了适应中国市场发展的综合能力。在中国众多重点行业领域,如银行、证券、能源、教育、科研等方面,应用成熟度与用户影响力都非常高。

 

国产化存储或将迈入新时期


总体发展较晚的国产化存储,不得不认真考虑这样的实际情况。那就是:全球五大企业级存储家族以“先入为主”的身份,在中国市场上也不断推进“在中国为中国”的长期策略,甚至摇身一变成为符合中国用户行业采购的国产化存储产品。


“五座大山”的强压之下,土生土长的国产化存储厂商,还有什么发展机会呢?大家的现状当该如何呢?


如前文所述,网络国产化与服务器国产化所取得的成果,很大程度上给了国产化存储厂商更多的信心与机会,并长期激励着国产化存储厂商不断前进。



可喜的是:从IDC的数据显示来看,2016年中国整个存储市场16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国产品牌存储占到了整体市场6成以上的份额,也就是说企业级存储的国产品牌整体市场规模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华为存储以20%的份额排名第一,第二名是戴尔+EMC ,第三名是海康威视,IBM与浪潮、曙光并列第四,HPE+H3C Nimble位列第五名。


业内专家分析,国产品牌能够在企业级存储市场上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国家推行国产化整体战略分不开的。



IDC针对中国存储市场国产化的行业状况与区域状况分析来看,政府、金融、通信、教育、制造、医疗、服务这七大关系国家信息安全、教育与民生的行业占据了整个国产化存储市场的8成多,北上广深、浙江、江苏、山东、四川这几个区域占据了整个国产化存储市场6成以上


可见,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信息化程度高的行业,国产化存储采购和应用越是广泛。这说明了这些地区和领域的用户在理性的采购与应用基础上,对于国产化存储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企业级存储垂直产品市场分析来看,全闪存在2016年全球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美国,全闪存占到了整个企业级存储市场销售的近一半左右,但是在中国却依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中国全闪存产品占到企业级存储整体市场3%都不到(实际为2.88%),还处于百分点的个位数。



同时,从2016年中国全闪存市场排名前五位的企业级存储厂商来看,前四位都是国外存储厂商,包括了IBM、EMC、新华三(HPE)和NetApp,华为排名第五。


这说明了,闪存领域的变数很大,全闪存领域的国产化潜力也更为巨大。


当然,从行业顶层设计能力、核心芯片硬件研发能力、操作系统软件研发能力、组装销售能力这四大方面分析来看,国产化存储厂商的组装销售能力不缺,但企业级存储的发展不可能完全像国产化服务器那样的情况,虽然国产化存储厂商在中国市场上已经获得了话语权,可是要完全替代国外企业级存储还是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在核心技术如存储芯片方面,国产化存储厂商几乎100%采用英特尔芯片,只有少数产品线开始尝试国产化存储芯片的采用。即便以紫光集团为首,带头总投资约1600亿元的长江存储致力于存储芯片能力的构建,但是,长江存储所主导的存储芯片与国外的厂商对比,差距还是非常大,也只是实现了“从零到有”的改变。因此,如果不解决真正先进技术的来源问题,如何实现“拿来主义”的发展?如果没有真正掌握存储器设计、制造、研发的整体团队,又谈何“吸收创新”呢?想要实现以国产化存储芯片为基础的企业级存储生态,这条路还有很长要走。


其次,在存储软件方面,华为、浪潮、曙光等存储核心软件的闭源领域都具备了很强的实力,但是如何将核心软件技术变成成熟的产品?如何提升对硬件的控制力?如何构建软件生态?


虽然国产存储软件生态因开源带来的标准化成就更快,但是,标准化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市场摸爬滚打检验出来的。存储开源软件的应用时间还不算长,还需要经受企业级用户长期实践的检验。


当前全球企业级存储市场还是以闭源软件为主,中国市场因为基于开源平台能迅速推出存储产品,但是,存储开源软件的应用时间还不算长,还需要经受企业级用户长期实践的检验,能否成为市场主流还需要观望和探寻。


再次,华为、浪潮、联想、曙光等组装销售能力非常强,在存储国产化发展之路上,譬如国产存储技术型公司如何与组装销售能力强的厂商整合,形成一个国产化存储产业的整体能力,以整体能力拉动国产化存储顶层设计能力的提升。


由此,国产化存储厂商需要形成从上而下的系统谋划,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模仿、拆解国外企业级存储厂商的产品与策略。以往,国产化存储厂商都被国外存储厂商牵着鼻子走,缺乏自我的构建,缺乏系统化实践、缺乏整体化理念、缺乏生态化关联、缺乏前瞻化具体策略。现在应该跳出旧圈子,立足顶层设计能力的自我构建,才能真正赢得自己的未来发展机会。


对于国产存储技术公司来说,某些个别企业级存储技术领先的同时,如何实现整体产品领先?如何软件驱动硬件?如何软件快速移植?


浪潮、联想、曙光等具备国产化服务器与企业级存储制造能力的厂商,如何借助企业级存储技术公司的软件构建一个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整机方案?


因此,国产化存储厂商在集成组装能力上,还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形成整体实力。


此外,因为国产化存储在行业顶层设计能力方面非常缺乏,想要寻找突破口,必然需要从已有的优势中找到一些出路。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软件定义存储+闪存”的模式,给了国产化存储厂商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弯道超车”的机会。至于能否真的实现超车,还需要进一步沉下来做好技术研发积累和产品优化工作,以及生态上下游的布局。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作为全球首家分布式存储大型用户,大规模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其中分布式文件存储需求达到几百PB分布式块存储需求达到上千PB产业的成熟与否,很大程度上也会因为用户需求而影响和左右。用户需求的刺激与引导,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应用的成熟,那么,国产化存储厂商是否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迅速崛起呢?


业内人士分析,2017年是国内市场进入了云计算发展的攻坚阶段,标志就是大客户上云,中国移动属于世界级的企业级存储大客户,中国移动的技术应用创新势必会影响更多的行业领域。


显然,现阶段的国产化存储专业厂商完全可以凭借“技术厂商”的定位,为集成组装能力强大的品牌友商赋能,在超融合行业私有云与全闪存行业云存储领域,实现平台业务的持续增长。并与企业级存储相关的芯片、整机、系统软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厂商,构建基于国产化“SDS 闪存”战略的综合生态体系,从而突破国产化存储在行业顶层设计能力上缺失的现状。


另外,SDS技术厂商和组长销售能力强大的品牌厂商紧密合作,相比国外企业级存储厂商完全封闭的系统,是不是可以达到好似安卓替代苹果OS的效果呢?


既然在存储芯片方面成了英特尔、三星、美光等国外厂商所主导,那么国产化存储发展之路暂且也只能依靠英特尔、三星、美光的芯片了。这样也可以专心发挥国产化存储软件的强大能力,借助国产化存储技术厂商与集成组装能力强大的整机品牌厂商的合作,立足HCI 的平台化发展,帮助企业用户实现更为便捷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这样的HCI商业模式,是否代表了国产化存储未来发展的一条可取的道路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问题里面。


HCI市场已经被IDC和Gartner两家全球性权威咨询机构所认可,国产化存储厂商也纷纷通过“SDS 闪存”的模式逐渐成就起一个HCI的全新市场。


当然,最为理想的未来应是:拥有强大的行业顶层设计能力、核心芯片硬件研发能力、操作系统软件研发能力、组装销售能力,亖位一体,力挺国产化存储迈入前所未有的新时期。


但是理想的状态往往需要通过实际的努力去实现。现阶段,在国产化存储发展道路上,已经呈现出来了一个非常好的迹象:需求成就应用,应用刺激需求。


像中国移动这样世界级大规模用户的举措,国际上没有哪个大型用户有这样在分布式存储上做大规模采购和应用,也必然会带动着“SDS 闪存”的新一代企业级存储模式在中国迅速爆发。因为富有代表性的运营商势必会影响金融行业,带动政府行业,推动其他大型企业,最终在“SDS 闪存”的HCI创新方案上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


 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国产化存储的成功道路不可能家家一样,也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完成的。


理想的远大与现实的骨干并存。在矛盾中寻求突破口,在突破中获得创新与超越。只有成功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传奇,也只有成功的国产化存储企业才能证明发展道路的正确。


但,路从脚下起。你说,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如何做呢?


或许:万物皆有道,一花一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