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史记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曹姓)
2017-08-03 | 阅:  转:  |  分享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正义〗尺证反。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集解〗徐广
曰:「世本云老童生重黎及吴回。」谯周曰:「老童即卷章。」〖索隐〗卷章名老童,故系本云「老童生重黎」。重氏、黎氏二官代司天地,重为
木正,黎为火正。案:左氏传少昊氏之子曰重,颛顼氏之子曰黎。今以重黎为一人,仍是颛顼之子孙者,刘氏云「少昊氏之后曰重,颛顼氏之后曰重
黎,对彼重则单称黎,若自言当家则称重黎。故楚及司马氏皆重黎之后,非关少昊之重」。愚谓此解为当。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索隐〗此重
黎为火正,彼少昊氏之后重自为木正,知此重黎即彼之黎也。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集解〗虞翻曰:「祝,大;融,明也。」韦
昭曰:「祝,始也。」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
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集解〗干宝曰:「先儒学士多疑此事。谯允南通才达学,精核数理者也,作古史考,以为作者妄记,废而不论。余亦尤
其生之异也。然按六子之世,子孙有国,升降六代,数千年闲,迭至霸王,天将兴之,必有尤物乎?若夫前志所传,修己背坼而生禹,简狄胸剖而生
契,历代久远,莫足相证。近魏黄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儿从右胳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数月创合,母子无恙,斯盖近事之信也。以今况
古,固知注记者之不妄也。天地云为,阴阳变化,安可守之一端,概以常理乎?诗云『不坼不副,无灾无害』。原诗人之旨,明古之妇人尝有坼副而
产者矣。又有因产而遇灾害者,故美其无害也。」〖索隐〗系本云:「陆终娶鬼方氏妹,曰女嬇。」其长一曰昆吾;〖集解〗虞翻曰:「昆吾名
樊,为己姓,封昆吾。」世本曰:「昆吾者,卫是也。」〖索隐〗长曰昆吾。系本云:「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又曰:「昆吾者,卫是。」宋忠
曰:「昆吾,国名,己姓所出。」左传曰:「卫侯梦见披发登昆吾之观。」按:今濮阳城中有昆吾台。〖正义〗括地志云:「濮阳县,古昆吾国也
。昆吾故城在县西三十里,台在县西百步,即昆吾墟也。」二曰参胡;〖集解〗世本曰:「参胡者,韩是也。」〖索隐〗系本云:「二曰惠连,
是为参胡。参胡者,韩是。」宋忠曰:「参胡,国名,斟姓,无后。」三曰彭祖;〖集解〗虞翻曰:「名翦,为彭姓,封于大彭。」世本曰:「彭
祖者,彭城是也。」〖索隐〗系本云:「三曰籛铿,是为彭祖。彭祖者,彭城是。」虞翻云:「名翦,为彭姓,封于大彭。」〖正义〗括地志云
:「彭城,古彭祖国也。外传云殷末灭彭祖国也。虞翻云名翦。神仙传云彭祖讳铿,帝颛顼之玄孙,至殷末年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遂往流沙之
西,非寿终也。」四曰会人;〖集解〗世本曰:「会人者,郑是也。」〖索隐〗系本云:「四曰求言,是为郐人。郐人者,郑是。」宋忠曰:「
求言,名也。妘姓所出,郐国也。」〖正义〗括地志云:「故郐城在郑州新郑县东北二十二里。毛诗谱云『昔高辛之土,祝融之墟,历唐至周,重
黎之后妘姓处其地,是为郐国,为郑武公所灭也』。」五曰曹姓;〖集解〗世本曰:「曹姓者,邾是也。」〖索隐〗系本云:「五曰安,是为曹
姓。曹姓,邾是。」宋忠曰:「安,名也。曹姓者,诸曹所出。」〖正义〗括地志云:「故邾国在黄州黄冈县东南百二十一里,史记云邾子,曹姓
也。」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索隐〗系本云:「六曰季连,是为芈姓。季连者,楚是。」宋忠曰:「季连,名也。芈姓所出,楚之先。」
芈音弥是反。芈,羊声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季连生附沮,〖集解〗孙检
曰:「一作『祖』。」〖索隐〗沮音才叙反。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
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
丹阳。〖集解〗徐广曰:「在南郡枝江县。」〖正义〗颍容传例云:「楚居丹阳,今枝江县故城是也。」括地志云:「归州巴东县东南四里归故
城,楚子熊绎之始国也。又熊绎墓在归州秭归县。舆地志云秭归县东有丹阳城,周回八里,熊绎始封也。」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
燮、齐太公子吕伋俱事成王。熊绎生熊艾,熊艾生熊?,〖索隐〗一作「黮」,音土感反。?音但,与「亶」同字,亦作「亶」。熊?生熊胜。熊
胜以弟熊杨〖索隐〗邹诞本作「熊钖」。一作「炀」。为后。熊杨生熊渠。熊渠生子三年。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
江汉闲民和,乃兴兵伐庸、〖集解〗杜预曰:「庸,今上庸县。」〖正义〗括地志云:「房州竹山县,本汉上庸县,古之庸国。昔周武王伐纣,
庸蛮在焉。」杨雩,〖索隐〗有本作「杨雩」,音吁,地名也。今音越。谯周亦作「杨越」。至于鄂。〖正义〗五各反。刘伯庄云:「地名,在
楚之西,后徙楚,今东鄂州是也。」括地志云:「邓州向城县南二十里西鄂故城是楚西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
康为句亶王,〖集解〗张莹曰:「今江陵也。」〖索隐〗系本「康」作「庸」,「亶」作「袒」。地理志云江陵,南郡之县也。楚文王自丹阳徙
都之。中子红为鄂王,〖集解〗九州记曰:「鄂,今武昌。」〖索隐〗有本作「艺经」二字,音挚红,从下文熊挚红读也。古史考及邹氏、刘氏
等音无艺经,恐非也。〖正义〗括地志云:「武昌县,鄂王旧都。今鄂王神即熊渠子之神也。」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索隐〗系本无执字,越作
「就」。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后为熊毋康,〖集解〗徐广曰:「即渠之长子。」毋康蚤死。熊渠
卒,子熊挚红立。〖索隐〗如此史意即上鄂王红也。谯周以为「熊渠卒,子熊翔立;卒,长子挚有疾,少子熊延立」。此云「挚红卒,其弟杀而自
立,曰熊延」。欲会此代系,则翔亦毋康之弟,元嗣熊渠者。毋康既蚤亡,挚红立而被延杀,故史考言「挚有疾」,而此言「弒」也。〖正义〗即
上鄂王红也。挚红卒,其弟弒而代立,曰熊延。〖正义〗谯周言「挚有疾」,此言「弒」,未详。宋均注乐纬云:「熊渠嫡嗣曰熊挚,有恶疾,不
得为后,别居于夔,为楚附庸,后王命曰夔子也。」熊延生熊勇。熊勇六年,而周人作乱,攻厉王,厉王出奔彘。熊勇十年,卒,弟熊严为后。熊严
十年,卒。有子四人,长子伯霜,中子仲雪,次子叔堪,〖索隐〗一作「湛」。少子季徇。〖索隐〗旬俊反。熊严卒,长子伯霜代立,是为熊霜
。熊霜元年,周宣王初立。熊霜六年,卒,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难于濮;〖集解〗杜预曰:「建宁郡南有濮夷。」〖正义〗按:建宁
,晋郡,在蜀南,与蛮相近。刘伯庄云:「濮在楚西南。」孔安国云:「庸、濮在汉之南。」按:成公元年「楚地千里」,孔说是也。而少弟季徇立
,是为熊徇。熊徇十六年,郑桓公初封于郑。二十二年,熊徇卒,子熊咢〖索隐〗噩音鄂,亦作「咢」。立。熊咢九年,卒,子熊仪立,是为若敖
。若敖二十年,周幽王为犬戎所弒,周东徙,而秦襄公始列为诸侯。二十七年,若敖卒,子熊坎〖索隐〗苦感反。一作「菌」,又作「钦」。立,
是为霄敖。霄敖六年,卒,子熊眴立,〖集解〗徐广曰:「眴音舜。」〖索隐〗徐音舜。按:玉篇在口部,顾氏云「楚之先,即蚡冒也」。刘音
舜,其近代本即有字从目者。刘舜音,非。是为蚡冒。〖索隐〗古本「蚡」作「羒」,音愤。冒音亡北反,或亡报反。蚡冒十三年,晋始乱,以曲
沃之故。蚡冒十七年,卒。蚡冒弟熊通弒蚡冒子而代立,是为楚武王。武王十七年,晋之曲沃庄伯弒主国晋孝侯。十九年,郑伯弟段作乱。二十一年
,郑侵天子之田。二十三年,卫弒其君桓公。二十九年,鲁弒其君隐公。三十一年,宋太宰华督弒其君殇公。三十五年,楚伐随。〖集解〗贾逵曰
:「随,姬姓也。」杜预曰:「随国今义阳随县。」〖正义〗括地志云:「随州外城古随国地。」世本云:「楚武王墓在豫州新息。随,姬姓也。
武王卒师中而兵罢。」括地志云「上蔡县东北五十里」是也。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
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
,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五十一年,周召随侯,数以立
楚为王。楚怒,以随背己,伐随。武王卒师中而兵罢。〖集解〗皇览曰:「楚武王冢在汝南郡鲖阳县葛陂乡城东北,民谓之楚王岑。汉永平中,葛
陵城北祝里社下于土中得铜鼎,而名曰『楚武王』,由是知楚武王之冢。民传言,秦、项、赤眉之时欲发之,辄颓坏填压,不得发也。」子文王熊赀
立,始都郢。〖正义〗括地志云:「纪南故城在荆州江陵县北五十里。杜预云国都于郢,今南郡江陵县北纪南城是也。」括地志云:「又至平王,
更城郢,在江陵县东北六里,故郢城是也。」〖正义〗有本注「葛陂乡」作「葛陵乡」者,误也。地理志云新蔡县西北六十里有葛陂乡,即费长房投
竹成龙之陂,因为乡名也。文王二年,伐申过邓,〖正义〗括地志云:「故申城在邓州南阳县北三十里。晋太康地志云周宣王舅所封。故邓城在襄
州安养县北二十里。春秋之邓国,庄十六年楚文王灭之。」邓人曰「楚王易取」,邓侯不许也。〖集解〗服虔云:「邓,曼姓。」六年,伐蔡,
〖正义〗豫州上蔡县在州北七十里,古蔡国也。县外城,蔡国城也。虏蔡哀侯以归,已而释之。楚强,陵江汉闲小国,小国皆畏之。十一年,齐桓公
始霸,楚亦始大。十二年,伐邓,灭之。十三年,卒,子熊囏立,〖集解〗史记音隐云:「囏,古『艰』字。」是为庄敖。〖索隐〗上音侧状反
。庄敖五年,欲杀其弟熊恽,〖索隐〗恽音纡粉反。左传作「頵」,纡贫反。恽奔随,与随袭弒庄敖代立,是为成王。成王恽元年,初即位,布德
施惠,结旧好于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于是楚地千里。十六年,齐桓公以兵侵楚,至陉山。〖正
义〗杜预云:「陉,楚地。颍川召陵县南有陉亭。」括地志云:「陉山在郑州西南一百一十里,即此山也。」楚成王使将军屈完〖正义〗屈,曲勿
反。完音桓,楚族也。以兵御之,与桓公盟。桓公数以周之赋不入王室,楚许之,乃去。十八年,成王以兵北伐许,〖集解〗地理志曰颍川许昌县
,故许国也。许君肉袒谢,乃释之。二十二年,伐黄。〖索隐〗汝南弋阳县,故黄国。〖正义〗括地志云:「黄国故城,汉弋阳县也。秦时黄都
,嬴姓,在光州定城县四十里也。」二十六年,灭英。〖集解〗徐广曰:「年表及他本皆作『英』,一本作『黄』。」〖正义〗英国在淮南,盖
蓼国也,不知改名时也。三十三年,宋襄公欲为盟会,召楚。楚王怒曰:「召我,我将好往袭辱之。」遂行,至盂,〖正义〗音于,宋地也。遂执
辱宋公,已而归之。三十四年,郑文公南朝楚。楚成王北伐宋,败之泓,射伤宋襄公,襄公遂病创死。三十五年,晋公子重耳过楚,成王以诸侯客礼
飨,而厚送之于秦。三十九年,鲁僖公来请兵以伐齐,楚使申侯将兵伐齐,取谷,〖集解〗杜预曰:「济北谷城县。」〖正义〗括地志云:「谷
在济州东阿县东二十六里。」置齐桓公子雍焉。齐桓公七子皆奔楚,楚尽以为上大夫。灭夔,夔不祀祝融、鬻熊故也。〖集解〗服虔曰:「夔,楚
熊渠之孙,熊挚之后。夔在巫山之阳,秭归乡是也。」〖索隐〗谯周作「灭归」,归即夔之地名归乡也。夏,伐宋,宋告急于晋,晋救宋,成王罢
归。将军子玉请战,成王曰:「重耳亡居外久,卒得反国,天之所开,不可当。」子玉固请,乃与之少师而去。晋果败子玉于城濮。成王怒,诛子玉
。四十六年,初,成王将以商臣为太子,语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齿未也,〖集解〗杜预曰:「齿,年也。言尚少。」而又多内宠,绌乃乱也
。楚国之举常在少者。〖集解〗贾逵曰:「举,立也。」且商臣蠭目而豺声,忍人也,〖集解〗服虔曰:「言忍为不义。」不可立也。」王不听
,立之。后又欲立子职〖集解〗贾逵曰:「职,商臣庶弟也。」而绌太子商臣。商臣闻而未审也,告其傅潘崇曰:「何以得其实?」崇曰:「飨王
之宠姬〖集解〗姬,当作「妹」。江芈〖正义〗芈,亡尔反。而勿敬也。」商臣从之。江芈怒曰:「宜乎王之欲杀若而立职也。」商臣告潘崇曰
:「信矣。」崇曰:「能事之乎?」〖集解〗服虔曰:「若立职,子能事之?」曰:「不能。」「能亡去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
〖集解〗服虔曰:「谓弒君。」曰:「能。」冬十月,商臣以宫卫兵围成王。成王请食熊蹯而死,〖集解〗杜预曰:「熊掌难熟,冀久将有外救
之也。」不听。丁未,成王自绞杀。商臣代立,是为穆王。穆王立,以其太子宫予潘崇,使为太师,掌国事。穆王三年,灭江。〖集解〗杜预曰:
「江国在汝南安阳县。」四年,灭六、蓼。六、蓼,皋陶之后。〖集解〗杜预曰:「六国,今庐江六县。蓼国,今安丰蓼县。」八年,伐陈。十二
年,卒。子庄王侣立。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锺鼓之闲。
伍举曰:「愿有进隐。」〖集解〗隐谓隐藏其意。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
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居数月,淫益甚。大夫苏从乃入谏。王曰:「若不闻令乎?」对曰:「杀身以明君,臣之愿也。」于是乃罢淫乐,
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说。是岁灭庸。〖正义〗今房州竹山县是也。六年,伐宋,获五百乘。八年,伐
陆浑戎,〖集解〗服虔曰:「陆浑戎在洛西南。」〖正义〗允姓之戎徙居陆浑。遂至洛,观兵于周郊。〖集解〗服虔曰:「观兵,陈兵示周也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集解〗服虔曰:「以郊劳礼迎之也。」楚王问鼎小大轻重,〖集解〗杜预曰:「示欲逼周取天下。」对曰:「在
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正义〗喙,许卫反。凡戟有钩。喙,钩口之尖也。言楚国戟之钩口尖有折者,足以为鼎,
言鼎之易得也。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唿!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集解〗服虔曰:「使九州之牧贡金。」
铸鼎象物,〖集解〗贾逵曰:「象所图物著之于鼎。」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集解〗杜预曰:「图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备之也。」桀
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集解〗贾逵曰:「载,辞也。祀,年也。商曰祀。」王肃曰:「载祀者,犹言年也。」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
之休明,虽小必重;〖集解〗杜预曰:「不可迁。」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集解〗杜预曰:「言可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集解〗杜预曰:
「郏鄏今河南也,河南县西有郏鄏陌。武王迁之,成王定之。」〖索隐〗按周书,郏,雒北山名,音甲。鄏谓田厚鄏,故以名焉。卜世三十,卜年
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九年,相若敖氏。〖集解〗左传曰子越椒。人或谗之王,恐诛,反攻
王,王击灭若敖氏之族。十三年,灭舒。〖集解〗杜预曰:「庐江六县东有舒城也。」十六年,伐陈,杀夏徵舒。徵舒弒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
,即县之。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
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入自皇门,〖集解〗贾逵曰:「郑
城门。」何休曰:「郭门也。」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集解〗贾逵曰:「肉袒牵羊,示服为臣隶也。」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
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宣、桓、武,〖集解〗杜预曰:「周厉王、宣王,郑之
所自出也。郑桓公、武公,始封之贤君也。」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许。」庄王曰:「其
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集解〗杜预曰:「退一舍而礼郑。」潘尪入盟
,子良出质。〖集解〗潘尪,楚大夫。子良,郑伯弟。夏六月,晋救郑,与楚战,大败晋师河上,遂至衡雍而归。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
〖索隐〗左传宣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华元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
:亡一也。』乃杀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九月,围宋」是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
!」遂罢兵去。二十三年,庄王卒,子共王审立。共王十六年,晋伐郑。郑告急,共王救郑。与晋兵战鄢陵,晋败楚,射中共王目。共王召将军子反
。子反嗜酒,从者竖阳谷进酒醉。王怒,射杀子反,遂罢兵归。三十一年,共王卒,子康王招立。康王立十五年卒,子员〖索隐〗音云。左传作「
麏」。立,是为郏敖。康王宠弟公子围、〖集解〗徐广曰:「史记多作『回』。」子比、子晰、弃疾。郏敖三年,以其季父康王弟公子围为令尹,
主兵事。四年,围使郑,道闻王疾而还。十二月己酉,围入问王疾,绞而弒之,〖集解〗荀卿曰:「以冠缨绞之。」左传曰:「葬王于郏,谓之郏
敖。」遂杀其子莫及平夏。使使赴于郑。伍举问曰:「谁为后?」〖集解〗服虔曰:「问来赴者。」对曰:「寡大夫围。」伍举更曰:「共王之子
围为长。」〖集解〗杜预曰:「伍举更赴辞,使从礼告终称嗣,不以篡弒赴诸侯。」子比奔晋,而围立,是为灵王。灵王三年六月,楚使使告晋,
欲会诸侯。诸侯皆会楚于申。伍举曰:「昔夏启有钧台之飨,〖集解〗杜预曰:「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坡。」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王有盟津之誓
,成王有岐阳之搜,〖集解〗贾逵曰:「岐山之阳。」康王有丰宫之朝,〖集解〗服虔曰:「丰宫,成王庙所在也。」杜预曰:「丰在始平鄠县
东,有灵台,康王于是朝诸侯。」穆王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君其何用?」灵王曰:「用桓公。」〖集解〗杜预曰:「
用会召陵之礼也。」时郑子产在焉。于是晋、宋、鲁、卫不往。灵王已盟,有骄色。伍举曰:「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集解〗贾逵曰:「仍
,缗,国名也。」纣为黎山之会,东夷叛之。〖集解〗服虔曰:「黎,东夷国名也,子姓。」幽王为太室之盟,戎、翟叛之。〖集解〗杜预曰:
「太室,中岳也。」君其慎终!」七月,楚以诸侯兵伐吴,围朱方。八月,克之,囚庆封,灭其族。以封徇,曰:「无效齐庆封弒其君而弱其孤,以
盟诸大夫!」〖集解〗杜预曰:「齐崔杼弒其君,庆封其党,故以弒君之罪责之也。」封反曰:「莫如楚共王庶子围弒其君兄之子员而代之立!」
〖集解〗谷梁传曰:「军人粲然皆笑。」于是灵王使疾杀之。七年,就章华台,〖集解〗杜预曰:「南郡华容县有台,在城内。」下令内亡人实
之。八年,使公子弃疾将兵灭陈。十年,召蔡侯,醉而杀之。使弃疾定蔡,因为陈蔡公。十一年,伐徐以恐吴。〖集解〗左传曰使荡侯等围徐。灵
王次于干溪以待之。王曰:「齐、晋、鲁、卫,其封皆受宝器,我独不。今吾使使周求鼎以为分,其予我乎?」〖集解〗服虔曰:「有功德,受分
器。」析父对曰:「其予君王哉!〖集解〗贾逵曰:「析父,楚大夫。」〖索隐〗据左氏此是右尹子革之词,史盖误也。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
,荜露蓝蒌〖集解〗徐广曰:「荜,一作『暴』。」骃案:服虔曰「荜露,柴车素木辂也。蓝蒌,言衣敝坏,其蒌蓝蓝然也」。以处草莽,跋涉山
林〖集解〗服虔曰:「草行曰跋,水行曰涉。」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集解〗服虔曰:「桃弧棘矢所以御其灾,言楚地山林无所
出也。」齐,王舅也;〖集解〗服虔曰:「齐吕伋,成王之舅。」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周今与四国服事君王,将惟命是
从,岂敢爱鼎?」灵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集解〗服虔曰:「陆终氏六子,长曰昆吾,少曰季连。季连,楚之祖,故谓昆吾为伯
父也。昆吾曾居许地,故曰旧许是宅。」今郑人贪其田,不我予,今我求之,其予我乎?」对曰:「周不爱鼎,郑安敢爱田?」灵王曰:「昔诸侯远
我而畏晋,今吾大城陈、蔡、不羹,〖集解〗韦昭曰:「二国,楚别都也。颍川定陵有东不羹,襄城有西不羹。」〖正义〗括地志云:「不羹故
城在许州襄城县东三十里。地理志云此乃西不羹者也。」赋皆千乘,诸侯畏我乎?」对曰:「畏哉!」灵王喜曰:「析父善言古事焉。」〖正义〗左
传昭十二年,析父谓子革曰:「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杜预曰:「讥其顺王心如响应声也。」按:此对王言是子革之辞,
太史公云析父,误也。析父时为王仆,见子革对,故叹也。十二年春,楚灵王乐干溪,不能去也。国人苦役。初,灵王会兵于申,僇越大夫常寿过,
〖索隐〗僇,辱也。杀蔡大夫观起。〖索隐〗观音官。观,姓;起,名。起子从亡在吴,〖索隐〗从音才松反。乃劝吴王伐楚,为闲越大夫常
寿过而作乱,为吴闲。使矫公子弃疾命召公子比于晋,至蔡,与吴、越兵欲袭蔡。令公子比见弃疾,与盟于邓。〖集解〗杜预曰:「颍川邵陵县西
有邓城。」〖正义〗括地志云:「故邓城在豫州郾城县东三十五里。」按:在古召陵县西十里也。遂入杀灵王太子禄,立子比为王,公子子晰为令
尹,弃疾为司马。先除王宫,观从从师于干溪,令楚众曰:「国有王矣。先归,复爵邑田室。后者迁之。」楚众皆溃,去灵王而归。灵王闻太子禄之
死也,自投车下,而曰:「人之爱子亦如是乎?」侍者曰:「甚是。」王曰:「余杀人之子多矣,能无及此乎?」右尹曰:〖集解〗左传曰右尹子
革。「请待于郊以听国人。」〖集解〗服虔曰:「听国人欲为谁。」王曰:「众怒不可犯。」曰:「且入大县而乞师于诸侯。」王曰:「皆叛矣。
」又曰:「且奔诸侯以听大国之虑。」王曰:「大福不再,祗取辱耳。」于是王乘舟将欲入鄢。〖集解〗服虔曰:「鄢,楚别都也。」杜预曰:「
襄阳宜城县。」〖正义〗音偃。括地志云:「故鄢城在襄州安养县北三里,在襄州北五里,南去荆州二百五十里。」按:王自夏口从汉水上入鄢也
。左传云「王沿夏将欲入鄢」是也。括地志云:「鄢水源出襄州义清县西界托仗山。水经云蛮水即鄢水是也。」右尹度王不用其计,惧俱死,亦去王
亡。灵王于是独傍偟山中,野人莫敢入王。王行遇其故鋗人,〖集解〗韦昭曰:「今之中涓也。」谓曰:「为我求食,我已不食三日矣。」鋗人曰
:「新王下法,有敢饟王从王者,罪及三族,且又无所得食。」王因枕其股而卧。鋗人又以土自代,逃去。王觉而弗见,遂饥弗能起。芋尹申无宇之
子申亥曰:「吾父再犯王命,〖集解〗服虔曰:「断王旌,执人于章华之宫。」王弗诛,恩孰大焉!」乃求王,遇王饥于厘泽,奉之以归。夏五月
癸丑,王死申亥家,〖正义〗左传云「夏五月癸亥,王缢于芋尹申亥」是也。申亥以二女从死,并葬之。是时楚国虽已立比为王,畏灵王复来,又
不闻灵王死,故观从谓初王比曰:「不杀弃疾,虽得国犹受祸。」王曰:「余不忍。」从曰:「人将忍王。」王不听,乃去。弃疾归。国人每夜惊,
曰:「灵王入矣!」乙卯夜,弃疾使船人从江上走唿曰:「灵王至矣!」国人愈惊。又使曼成然告初王比及令尹子晰曰:「王至矣!国人将杀君,司
马将至矣!〖集解〗杜预曰:「司马谓弃疾。」君蚤自图,无取辱焉。众怒如水火,不可救也。」初王及子晰遂自杀。丙辰,弃疾即位为王,改名
熊居,是为平王。平王以诈弒两王而自立,恐国人及诸侯叛之,乃施惠百姓。复陈蔡之地而立其后如故,归郑之侵地。存恤国中,修政教。吴以楚乱
故,获五率以归。〖集解〗服虔曰:「五率,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平王谓观从:「恣尔所欲。」欲为卜尹,王许之。〖集
解〗贾逵曰:「卜尹,卜师,大夫官。」初,共王有宠子五人,无适立,乃望祭群神,请神决之,使主社稷,而阴与巴姬〖集解〗贾逵曰:「共王
妾。」埋璧于室内,〖正义〗左传云:「埋璧于太室之庭。」杜预曰:「太室,祖庙也。」召五公子斋而入。康王跨之,〖集解〗服虔曰:「两
足各跨璧一边。」杜预曰:「过其上。」灵王肘加之,子比、子晰皆远之。平王幼,抱其上而拜,压纽。故康王以长立,至其子失之;围为灵王,及
身而弒;子比为王十馀日,子晰不得立,又俱诛。四子皆绝无后。唯独弃疾后立,为平王,竟续楚祀,如其神符。初,子比自晋归,韩宣子问叔向曰
:「子比其济乎?」对曰:「不就。」宣子曰:「同恶相求,如市贾焉,〖集解〗服虔曰:「谓国人共恶灵王者,如市贾之人求利也。」何为不就
?」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集解〗服虔曰:「言无党于内,当与谁共同好恶。」取国有五难:有宠无人,一也;〖集解〗杜预曰:「
宠须贤人而固。」有人无主,二也;〖集解〗杜预曰:「虽有贤人,当须内主为应。」有主无谋,三也;〖集解〗杜预曰:「谋,策谋也。」有
谋而无民,四也;〖集解〗杜预曰:「民,众也。」有民而无德,五也。〖集解〗杜预曰:「四者既备,当以德成之。」子比在晋十三年矣,晋
、楚之从不闻通者,可谓无人矣;〖集解〗杜预曰:「晋、楚之士从子比游,皆非达人。」族尽亲叛,可谓无主矣;〖集解〗杜预曰:「无亲族
在楚。」无衅而动,可谓无谋矣;〖集解〗服虔曰:「言灵王尚在,而妄动取国,故谓无谋。」为羁终世,可谓无民矣;〖集解〗杜预曰:「终身羁
客在于晋,是无民。」亡无爱徵,可谓无德矣。〖集解〗杜预曰:「楚人无爱念者。」王虐而不忌,〖集解〗杜预曰:「灵王暴虐,无所畏忌,将自
亡。」子比涉五难以弒君,谁能济之!有楚国者,其弃疾乎?君陈、蔡,方城外属焉。〖正义〗方城山在许州叶县西十八里也。苛慝不作,盗贼伏隐
,私欲不违,〖集解〗服虔曰:「不以私欲违民心。」民无怨心。先神命之,国民信之。芈姓有乱,必季实立,楚之常也。子比之官,则右尹也;数
其贵宠,则庶子也;以神所命,则又远之;民无怀焉,将何以立?」宣子曰:「齐桓、晋文不亦是乎?」〖集解〗服虔曰:「皆庶子而出奔。」对曰
:「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厘公。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有莒、卫以为外主,〖集解〗贾逵曰:「齐桓出奔莒,自莒先入,卫人助之
。」有高、国以为内主。〖集解〗服虔曰:「国子,高子,皆齐之正卿。」从善如流,〖集解〗服虔曰:「言其疾。」施惠不倦。有国,不亦宜乎?
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馀、子犯以为腹心,〖集解〗贾逵曰:「子馀,赵衰。」有魏
犫、贾佗以为股肱,有齐、宋、秦、楚以为外主,〖集解〗贾逵曰:「齐以女妻之,宋赠之马,楚享以九献,秦送内之。」有栾、郄、狐、先以为内
主。〖集解〗贾逵曰:「四姓,晋大夫。」〖正义〗杜预云:「谓栾枝、郄縠、狐突、先轸也。」亡十九年,守志弥笃。惠、怀弃民,〖集解〗服
虔曰:「皆弃民不恤。」民从而与之。〖正义〗以惠、怀弃民,故民相从而归心于文公。故文公有国,不亦宜乎?子比无施于民,无援于外,去晋,
晋不送;归楚,楚不迎。何以有国!」子比果不终焉,卒立者弃疾,〖正义〗左传云:「获神,一也;有民,二也;令德,三也;宠贵,四也;居常
,五也。有五利以去五难,谁能害之!」杜预云:「获神,当璧拜也;有民,民信也;令德,无苛慝也;宠贵,妃子也;居常,弃疾季也。」如叔向
言也。平王二年,使费无忌〖集解〗服虔曰:「楚大夫。」〖索隐〗左传作「无极」,极忌声相近。如秦为太子建取妇。〖正义〗左传云:「
楚子之在蔡也,郹阳之女奔之,生太子建。」杜预云:「郹,蔡邑也。」郹,古觅反。妇好,来,未至,无忌先归,说平王曰:「秦女好,可自娶,
为太子更求。」平王听之,卒自娶秦女,生熊珍。更为太子娶。是时伍奢为太子太傅,无忌为少傅。无忌无宠于太子,常谗恶太子建。建时年十五矣
,其母蔡女也,无宠于王,王稍益疏外建也。六年,使太子建居城父,守边。〖集解〗服虔曰:「城父,楚北境邑。」杜预曰:「襄城城父县。」
〖正义〗父音甫。括地志云:「城父故城在许州叶县东北四十五里,即杜预云襄城城父县也。又许州襄城县东四十里亦有父城故城一所,服虔云『
城父,楚北境』,乃是父城之名,非建所守。杜预云成父,又误也。传及郦元水经注云『楚大城城父,使太子建居之』,即十三州志云太子建所居城
父,谓今亳州城父县也。」按:今亳州见有城父县,是建所守者也。地理志云颍川有父城县,沛郡有城父县,此二名别耳。无忌又日夜谗太子建于王
曰:「自无忌入秦女,太子怨,亦不能无望于王,王少自备焉。且太子居城父,擅兵,外交诸侯,且欲入矣。」平王召其傅伍奢责之。伍奢知无忌谗
,乃曰:「王柰何以小臣疏骨肉?」无忌曰:;「今不制,后悔也。」于是王遂囚伍奢。乃令司马奋扬召太子建,欲诛之。太子闻之,亡奔宋。无忌
曰:「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必至。」于是王使使谓奢:「能致二子则生,不能将死。」奢曰:「尚至,胥不至。」王曰
:「何也?」奢曰:「尚之为人,廉,死节,慈孝而仁,闻召而免父,必至,不顾其死。胥之为人,智而好谋,勇而矜功,知来必死,必不来。然为
楚国忧者必此子。」于是王使人召之,曰:「来,吾免尔父。」伍尚谓伍胥曰:「闻父免而莫奔,不孝也;父戮莫报,无谋也;度能任事,知也。子
其行矣,我其归死。」伍尚遂归。伍胥弯弓属矢,出见使者,曰:「父有罪,何以召其子为?」将射,使者还走,遂出奔吴。伍奢闻之,曰:「胥亡
,楚国危哉。」楚人遂杀伍奢及尚。十年,楚太子建母在居巢,〖正义〗庐州巢县是也。开吴。吴使公子光伐楚,遂败陈、蔡,取太子建母而去。
楚恐,城郢。〖正义〗在江陵县东北六里,已解于前。按:传城郢在昭公二十三年,下重言城郢。杜预云「楚用子囊遗言以筑郢城矣,今畏吴,复
修以自固也」初,吴之边邑卑梁〖正义〗卑梁邑近锺离也。与楚边邑锺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锺离。楚王
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锺离、居巢。楚乃恐而城郢。〖索隐〗去年已城郢,今又重言。据
左氏昭二十三年城郢,二十四年无重城郢之文,是史记误也。十三年,平王卒。将军子常曰:「太子珍少,且其母乃前太子建所当娶也。」欲立令尹
子西。子西,平王之庶弟也,有义。子西曰:「国有常法,更立则乱,言之则致诛。」乃立太子珍,是为昭王。昭王元年,楚众不说费无忌,以其谗
亡太子建,杀伍奢子父与郄宛。宛之宗姓伯氏子嚭及子胥皆奔吴,吴兵数侵楚,楚人怨无忌甚。楚令尹子常〖正义〗名瓦。左传云囊瓦伐吴。诛无
忌以说众,众乃喜。四年,吴三公子〖索隐〗昭三十年,二父公奔楚,公子掩馀奔徐,公子烛庸奔锺离。此言三公子,非也。奔楚,楚封之以扞吴
。五年,吴伐取楚之六、潜。〖正义〗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县南百三十二里,偃姓,皋陶之后所封也。潜城,楚之潜邑,在霍山县东二百步。七年,
楚使子常伐吴,吴大败楚于豫章。〖正义〗今洪州也。十年冬,吴王阖闾、伍子胥、伯嚭与唐、蔡俱伐楚,楚大败,吴兵遂入郢,辱平王之墓,以
伍子胥故也。吴兵之来,楚使子常以兵迎之,夹汉水阵。吴伐败子常,子常亡奔郑。楚兵走,吴乘胜逐之,五战及郢。己卯,昭王出奔。庚辰,吴人
入郢。〖集解〗春秋云十一月庚辰。昭王亡也至云梦。云梦不知其王也,射伤王。王走郧。〖正义〗走音奏。郧音云。括地志云:「安州安陆县
城,本春秋时郧国城也。」郧公之弟怀曰:「平王杀吾父,〖集解〗服虔曰:「父曼成然。」〖正义〗成然立平王,贪求无厌,平王杀之。今我
杀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止之,然恐其弒昭王,乃与王出奔随。〖正义〗括地志云:「随州城外古随国城。随,姬姓也。」又云:「楚昭王城在
随州县北七里。左传云吴师入郢,王奔随,随人处之公宫之北,即此城是也。」吴王闻昭王往,即进击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封于江汉之闲者,
楚尽灭之。」欲杀昭王。王从臣子綦乃深匿王,自以为王,谓随人曰:「以我予吴。」随人卜予吴,不吉,乃谢吴王曰:「昭王亡,不在随。」吴请
入自索之,随不听,吴亦罢去。昭王之出郢也,使申鲍胥〖集解〗服虔曰:「楚大夫王孙包胥。」请救于秦。秦以车五百乘救楚,楚亦收馀散兵,
与秦击吴。十一年六月,败吴于稷。〖集解〗贾逵曰:「楚地也。」会吴王弟夫概见吴王兵伤败,乃亡归,自立为王。阖闾闻之,引兵去楚,归击
夫概。夫概败,奔楚,楚封之堂溪,〖正义〗括地志云:「堂溪故城在豫州郾城县西八十有五里也。」号为堂溪氏。楚昭王灭唐〖集解〗杜预曰
:「义阳安昌县东南上唐乡。」〖正义〗括地志云:「上唐乡故城在随州枣阳县东南百五十里,古之唐国也。世本云唐,姬姓之国。」九月,归入
郢。十二年,吴复伐楚,取番。〖正义〗片寒反,又音婆。括地志云:「饶州鄱阳县,春秋时为楚东境,秦为番县,属九江郡,汉为鄱阳县也。」
楚恐,去郢,北徙都鄀。〖正义〗音若。括地志云:「楚昭王故城在襄州乐乡县东北三十二里,在故都城东五里,即楚国故昭王徙都鄀城也。」十
六年,孔子相鲁。二十年,楚灭顿,〖集解〗地理志曰:「汝南南顿县,故顿子国。」〖正义〗括地志云:「陈州南顿县,故顿子国。应劭云古
顿子国,姬姓也,逼于陈,后南徙,故曰南顿也。」灭胡。〖集解〗杜预曰:「汝南县西北胡城。」〖正义〗括地志云:「故胡城在豫州郾城县
界。」二十一年,吴王阖闾伐越。越王句践射伤吴王,遂死。吴由此怨越而不西伐楚。二十七年春,吴伐陈,楚昭王救之,军城父。十月,昭王病于
军中,有赤云如鸟,夹日而蜚。〖集解〗杜预曰:「云在楚上,惟楚见之。」昭王问周太史,太史曰:「是害于楚王,然可移于将相。」将相闻是
言,乃请自以身祷于神。昭王曰:「将相,孤之股肱也,今移祸,庸去是身乎!」弗听。卜而河为祟,大夫请祷河。昭王曰:「自吾先王受封,望不
过江、汉,〖集解〗服虔曰:「谓所受王命,祀其国中山川为望。」〖正义〗按:江,荆州南大江也,汉,江也,二水楚境内也。河,黄河,非
楚境也。而河非所获罪也。」止不许。孔子在陈,闻是言,曰:「楚昭王通大道矣。其不失国,宜哉!」昭王病甚,乃召诸公子大夫曰:「孤不佞,
再辱楚国之师,今乃得以天寿终,孤之幸也。」让其弟公子申为王,不可。又让次弟公子结,亦不可。乃又让次弟公子闾,五让,乃后许为王。将战
,庚寅,昭王卒于军中。子闾曰:「王病甚,舍其子让群臣,臣所以许王,以广王意也。今君王卒,臣岂敢忘君王之意乎!」乃与子西、子綦谋,伏
师闭〖集解〗徐广曰:「一作『壁』。」涂,迎越女之子章立之,〖集解〗服虔曰:「闭涂,不通外使也。越女,昭王之妾。」〖索隐〗闭涂
即攒涂也,故下云惠王后即罢兵归葬。服虔说非。〖正义〗左传云「谋潜师闭涂」。按:潜师,密发往迎也;闭涂,防断外寇也。为昭王薨于军,嗣
子未定,恐有邻国及诸公子之变,故伏师闭涂,迎越女之子章立为惠王也。是为惠王。然后罢兵归,葬昭王。惠王二年,子西召故平王太子建之子胜
于吴,以为巢大夫,号曰白公。〖集解〗徐广曰:「伍子胥传曰使胜守楚之边邑鄢。」骃案:服虔曰「白,邑名。楚邑大夫皆称公」。杜预曰「汝
阴褒信县西南有白亭」。〖正义〗巢,今庐州居巢县也。括地志云:「白亭在豫州褒信东南三十二里。褎信本汉郾县之地,后汉分郾置褒信县,在
今褒信县东七十七里。」白公好兵而下士,欲报仇。六年,白公请兵令尹子西伐郑。初,白公父建亡在郑,郑杀之,白公亡走吴,子西复召之,故以
此怨郑,欲伐之。子西许而未为发兵。八年,晋伐郑,郑告急楚,楚使子西救郑,受赂而去。白公胜怒,乃遂与勇力死士石乞等袭杀令尹子西、子綦
于朝,因劫惠王,置之高府,〖集解〗贾逵曰:「高府,府名也。」杜预曰:「楚别府。」欲弒之。惠王从者屈固负王亡走昭王夫人宫。〖集解
〗服虔曰:「昭王夫人,惠王母,越女也。」白公自立为王。月馀,会叶公来救楚,楚惠王之徒与共攻白公,杀之。惠王乃复位。是岁也,〖集解
〗徐广曰:「惠王之十年。」灭陈而县之。十三年,吴王夫差强,陵齐、晋,来伐楚。十六年,越灭吴。〖正义〗表云越灭吴在元王四年。四十二
年,楚灭蔡。〖正义〗周定王二十二年。四十四年,楚灭杞。〖正义〗周定王二十四年。与秦平。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正义〗
正,长也。江、淮北谓广陵县,徐、泗等州是也。楚东侵,广地至泗上。五十七年,惠王卒,子简王中立。〖正义〗中音仲。简王元年,北伐灭莒
。〖正义〗括地志云:「密州莒县,故国也。」言「北伐」者,莒在徐、泗之北。八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始列为诸侯。二十四年,简王卒
,子声王当立。〖正义〗谥法云「不生其国曰声」也。声王六年,,盗杀声王,子悼王熊疑立。悼王二年,三晋来伐楚,至乘丘而还。〖集解〗
徐广曰:「年表三年归榆关于郑。」〖正义〗年表云:三晋公子伐我,至乘丘,误也,已解在年表中。括地志云「乘丘故城在衮州瑕丘县西北三十
五里」是也。四年,楚伐周。郑杀子阳。九年,伐韩,取负黍。十一年,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索隐〗此榆关当在大梁之西也。楚厚赂秦
,与之平。二十一年,悼王卒,子肃王臧立。肃王四年,蜀伐楚,取兹方。〖索隐〗地名,今阙。〖正义〗古今地名云:「荆州松滋县古鸠兹地
,即楚兹方是也。」于是楚为扞关以距之。〖集解〗李熊说公孙述曰:「东守巴郡,距扞关之口。」〖索隐〗按:郡国志巴郡鱼复县有扞关。十
年,魏取我鲁阳。〖集解〗地理志云南阳有鲁阳县。〖正义〗括地志云:「汝州鲁山本汉鲁阳县也。古鲁县以古鲁山为名也。」十一年,肃王卒
,无子,立其弟熊良夫,是为宣王。宣王六年,周天子贺秦献公。秦始复强,而三晋益大,魏惠王、齐威王尤强。三十年,秦封卫鞅于商,南侵楚。
是年,宣王卒,子威王熊商立。威王六年,周显王致文武胙于秦惠王。七年,齐孟尝君父田婴欺楚,楚威王伐齐,败之于徐州,〖集解〗徐广曰:
「时楚已灭越而伐齐也。齐说越,令攻楚,故云齐欺楚。」而令齐必逐田婴。田婴恐,张丑伪谓楚王曰:「王所以战胜于徐州者,田盼子不用也。
〖索隐〗盼子,婴之同族。盼子者,有功于国,而百姓为之用。婴子弗善而用申纪。申纪者,大臣不附,百姓不为用,故王胜之也。今王逐婴子,婴
子逐,盼子必用矣。复搏其士卒以与王遇,〖索隐〗搏音膊,亦有作「附」读。战国策作「整」。必不便于王矣。」楚王因弗逐也。十一年,威王
卒,子怀王熊槐立。魏闻楚丧,伐楚,取我陉山。〖正义〗括地志云:「陉山在郑州新郑县西南三十里。」怀王元年,张仪始相秦惠王。四年,秦
惠王初称王。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索隐〗县名,在河东。得八邑。〖索隐〗古本作「八邑」,今亦作「八城」。又
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集解〗徐广曰:「怀王六年,昭阳移和而攻齐。军门曰和。」陈轸适为秦使齐,齐王曰:「为之柰何?」陈轸曰:「王
勿忧,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军中,曰:「愿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珪。」陈轸曰:「其有贵
于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索隐〗冠音官。令尹乃尹中最尊,故以国为言,犹如卿子冠军然。
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徧,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
,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
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于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
满之术也。」昭阳曰:「善。」引兵而去。燕、韩君初称王。秦使张仪与楚、齐、魏相会,盟啮桑。〖正义〗徐广曰:「在梁与彭城之闲也。」十
一年,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后。十二年,齐愍王伐败赵、魏军,秦亦伐败韩
,与齐争长。十六年,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张仪免相,使张仪南见楚王,谓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
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厮者亦无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先齐王,虽仪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而大王和之,〖索隐〗和谓楚与齐相和亲。是以敝
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亦不得为门阑之厮也。王为仪闭关而绝齐,今使使者从仪西取故秦所分楚商于之地方六百里,〖集解〗商于之地在今顺阳
郡南乡、丹水二县,有商城在于中。故谓之商于。〖索隐〗商于在今慎阳。案:地理志丹水及商属弘农,今言顺阳者,是魏晋始分置顺阳郡,商城
、丹水俱隶之。如是则齐弱矣。是北弱齐,西德于秦,私商于以为富,此一计而三利俱至也。」怀王大悦,乃置相玺于张仪,日与置酒,宣言「吾复
得吾商于之地」。群臣皆贺,而陈轸独吊。怀王曰:「何故?」陈轸对曰:「秦之所为重王者,以王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交先绝,是楚孤也。
夫秦又何重孤国哉,必轻楚矣。且先出地而后绝齐,则秦计不为。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见欺于张仪,则王必怨之。怨之,是西起秦患
,北绝齐交。西起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之兵必至。〖索隐〗两国,韩、魏也。臣故吊。」楚王弗听,因使一将军西受封地。张仪至秦,详醉坠
车,称病不出三月,地不可得。楚王曰:「仪以吾绝齐为尚薄邪?」乃使勇士宋遗北辱齐王。齐王大怒,折楚符而合于秦。秦齐交合,张仪乃起朝,
谓楚将军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楚将军曰:「臣之所以见命者六百里,不闻六里。」即以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兴师将伐秦。
陈轸又曰:「伐秦非计也。不如因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索隐〗谓失商于之地。取偿于齐也,吾国尚可全。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
于秦,是吾合秦齐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遂绝和于秦,发兵西攻秦。秦亦发兵击之。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索隐〗
此丹阳在汉中。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丐、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馀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于蓝田,
〖正义〗蓝田在雍州东南八十里,从蓝田关入蓝田县。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楚,至于邓。楚闻,乃引兵归。十八年,秦使使约复与
楚亲,分汉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曰:「愿得张仪,不愿得地。」张仪闻之,请之楚。秦王曰:「楚且甘心于子,柰何?」张仪曰:「臣善其左右靳尚
,靳尚又能得事于楚王幸姬郑袖,袖所言无不从者。且仪以前使负楚以商于之约,今秦楚大战,有恶,臣非面自谢楚不解。且大王在,楚不宜敢取仪
。诚杀仪以便国,臣之愿也。」仪遂使楚。至,怀王不见,因而囚张仪,欲杀之。仪私于靳尚,靳尚为请怀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无
秦,必轻王矣。」又谓夫人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而王欲杀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以美人聘楚王,以宫中善歌者为之媵。楚王重地,秦
女必贵,而夫人必斥矣。夫人不若言而出之。」郑袖卒言张仪于王而出之。仪出,怀王因善遇仪,仪因说楚王以叛从约而与秦合亲,约婚姻。张仪已
去,屈原使从齐来,谏王曰:「何不诛张仪?」怀王悔,使人追仪,弗及。是岁,秦惠王卒。二十年,齐愍王欲为从长,〖索隐〗按:下文始言二
十四年,又更有二十六年,则此错。云二十六年,衍字也,当是二十年事。又徐广推校二十年取武遂,二十三年归武遂,则此必二十年、二十一年事
乎?恶楚之与秦合,乃使使遗楚王书曰:「寡人患楚之不察于尊名也。今秦惠王死,武王立,张仪走魏,樗里疾、公孙衍用,而楚事秦。夫樗里疾善
乎韩,而公孙衍善乎魏;楚必事秦,韩、魏恐,必因二人求合于秦,则燕、赵亦宜事秦。四国争事秦,则楚为郡县矣。王何不与寡人并力收韩、魏、
燕、赵,与为从而尊周室,以案兵息民,令于天下?莫敢不乐听,则王名成矣。王率诸侯并伐,破秦必矣。王取武关、蜀、汉之地,〖正义〗武关
在商州东一百八十里商洛县界。蜀,巴蜀;汉中,郡也。私吴、越之富而擅江海之利,韩、魏割上党,西薄函谷,则楚之强百万也。且王欺于张仪,
亡地汉中,兵锉蓝田,天下莫不代王怀怒。今乃欲先事秦!愿大王孰计之。」楚王业已欲和于秦,见齐王书,犹豫不决,下其议群臣。群臣或言和秦
,或曰听齐。昭雎〖索隐〗七余反。曰:「王虽东取地于越,不足以刷耻;必且取地于秦,而后足以刷耻于诸侯。王不如深善齐、韩以重樗里疾,
如是则王得韩、齐之重以求地矣。秦破韩宜阳,〖索隐〗弘农之县,在渑池西南。而韩犹复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阳,〖索隐〗非尧都也。而秦
之武遂去之七十里,〖索隐〗亦非河闲之县,则韩之平阳,秦之武遂,并当在宜阳左右。以故尤畏秦。不然,秦攻三川,〖正义〗三川,洛州也
。赵攻上党,楚攻河外,韩必亡。楚之救韩,不能使韩不亡,然存韩者楚也。韩已得武遂于秦,以河山为塞,〖正义〗河,蒲州西黄河也。山,韩
西境也。所报德莫如楚厚,臣以为其事王必疾。齐之所信于韩者,以韩公子眛为齐相也。〖正义〗眛,莫葛反,后同。韩已得武遂于秦,王甚善之
,使之以齐、韩重樗里疾,疾得齐、韩之重,其主弗敢弃疾也。今又益之以楚之重,樗里子必言秦,复与楚之侵地矣。」于是怀王许之,竟不合秦,
而合齐以善韩。〖集解〗徐广曰:「怀王之二十二年,秦拔宜阳,取武遂,二十三年,秦复归韩武遂,然则已非二十年事矣。」二十四年,倍齐而
合秦。秦昭王初立,乃厚赂于楚。楚往迎妇。二十五年,怀王入与秦昭王盟,约于黄棘。秦复与楚上庸。二十六年,齐、韩、魏为楚负其从亲而合于
秦,三国共伐楚。楚使太子入质于秦而请救。秦乃遣客卿通将兵救楚,三国引兵去。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楚太子杀之而亡归。二十八
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眛,取我重丘而去。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杀我将军景缺。怀王恐,乃使太子为质
于齐以求平。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秦昭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为质,至驩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
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正义〗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两婿相谓为娅。所从相亲久矣。而今秦楚不驩,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
也。敢以闻下执事。」楚怀王见秦王书,患之。欲往,恐见欺;无往,恐秦怒。昭雎曰:「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
。」怀王子子兰劝王行,曰:「柰何绝秦之驩心!」于是往会秦昭王。昭王诈令一将军伏兵武关,号为秦王。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
〖索隐〗右扶风渭城县,故咸阳城也,在水北山南,故曰咸阳。咸,皆也。朝章台,如蕃臣,不与亢礼。楚怀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因留楚王,
要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不复许秦。秦因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
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乃欲立怀王子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
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愍王谓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或曰:
「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东国必可得矣。」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
太子横至,立为王,是为顷襄王。乃告于秦曰:「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顷襄王横元年,秦要怀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应秦,秦昭王怒,发兵出
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集解〗徐广曰:「年表云取十六城,既取析,又并取左右十五城也。」骃按:地理志弘农有
析县。〖正义〗括地志云:「邓州内乡县城本楚析邑,一名丑,汉置析县,因析水为名也。」二年,楚怀王亡逃归,秦觉之,遮楚道,怀王恐,乃
从闲道走赵以求归。赵主父〖索隐〗主字亦或作「王」。在代,其子惠王初立,行王事,恐,不敢入楚王。楚王欲走魏,秦追至,遂与秦使复之秦
。怀王遂发病。顷襄王三年,怀王卒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秦楚绝。六年,秦使白起伐韩于伊阙,〖正
义〗括地志云:「伊阙山在洛州南十九里也。」大胜,斩首二十四万。秦乃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饬士卒,
得一乐战。」楚顷襄王患之,乃谋复与秦平。七年,楚迎妇于秦,秦楚复平。十一年,齐秦各自称为帝;月馀,复归帝为王。十四年,楚顷襄王与秦
昭王好会于宛,结和亲。十五年,楚王与秦、三晋、燕共伐齐,取淮北。十六年,与秦昭王好会于鄢。其秋,复与秦王会穰。十八年,楚人有好以弱
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顷襄王闻,召而问之。对曰:「小臣之好射鶀雁,〖索隐〗鶀音其,小雁也。罗鸗,〖集解〗徐广曰:「吕静曰鸗,野鸟
也。音龙。」〖索隐〗吕静音聋,邹亦音卢动反,刘音龙。鸗,小鸟。小矢之发也,何足为大王道也。且称楚之大,因大王之贤,所弋非直此也。
昔者三王以弋道德,五霸以弋战国。故秦、魏、燕、赵者,鶀雁也;齐、鲁、韩、卫者,青首也;〖索隐〗亦小凫,有青首者。驺、费、〖索隐
〗邹秘二音。郯、邳者,罗鸗也。外其馀则不足射者。见鸟六双,〖索隐〗以喻下文秦赵等十二国,故云「六双」。以王何取?王何不以圣人为弓
,以勇士为缴,时张而射之?此六双者,可得而囊载也。其乐非特朝昔之乐也,〖索隐〗昔犹夕也。其获非特凫雁之实也。王朝张弓而射魏之大梁
之南,加其右臂而径属之于韩,则中国之路绝而上蔡之郡坏矣。还〖索隐〗音患,谓绕也。射〖索隐〗音石。圉之东,〖正义〗圉音语。城在
汴州雍丘县东。解魏左肘〖索隐〗解音纪买反。而外击定陶,则魏之东外弃而大宋、方与二郡者举矣。〖正义〗言王朝张弓射魏大梁、汴州之南,即
加大梁之右臂;连韩、郯,则河北中国之路向东南断绝,则韩上蔡之郡自破坏矣。复遶雍丘圉城之东,便解散魏左肘宋州,而外击曹定陶,及魏东之
外解弃,则宋、方与两郡并举。且魏断二臂,颠越矣;膺击郯国,大梁可得而有也。王綪缴兰台,〖集解〗徐广曰:「綪,萦也,音争。兰,一作『
简』。」〖正义〗郑玄云:「綪,屈也,江沔之闲谓之萦,收绳索綪也。」按:缴,丝绳,系弋射鸟也。若膺击郯,围大梁已了,乃收弋缴于兰台
。兰台,桓山之别名也。饮马西河,定魏大梁,此一发之乐也。若王之于弋诚好而不厌,则出宝弓,碆新缴,〖集解〗徐广曰:「以石傅弋缴曰碆。
碆音波。」〖索隐〗碆作「磻」,音播。傅音附。射噣鸟于东海,还盖长城以为防,〖集解〗徐广曰:「噣,一作『独』。还音宦。盖,一作『益
』。益县在乐安,盖县在泰山。济北卢县有长城,东至海也。」〖索隐〗噣音昼,谓大鸟之有钩喙者,以比齐也。还音患,谓遶也。盖者,覆也。
言射者环遶盖覆,使无飞走之路,因以长城为防也。徐以盖为益县,非也。长城当在济南。〖正义〗太山郡记云:「太山西北有长城,缘河径太山
千馀里,至琅邪台入海。」齐记云:「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馀里,以备楚。」括地志云:「长城西北起济州平阴县,缘河
历太山北冈上,经济州淄川,即西南兖州博城县北,东至密州琅邪台入海。蓟代记云齐有长城巨防,足以为塞也。」朝射东莒,〖正义〗括地志云:
「密州莒县,故莒子国。地理志云周武王封少昊之后嬴姓于莒,始都计斤,春秋时徙居莒也。」夕发浿丘,〖集解〗徐广曰:「在清河。」〖正义
〗括地志云:「浿丘,丘名也,在青州临淄县西北二十五里也。」夜加即墨,顾据午道,〖索隐〗顾,反也。午道当在齐西界。一从一横为午道,亦
未详其处。〖正义〗刘伯庄云「齐西界」。按:盖在博州之西境也。则长城之东收而太山之北举矣。〖正义〗言从济州长城东至海,太山之北,黄
河之南,尽举收于楚。西结境于赵〖正义〗言得齐地约结于赵,为境界,定从约也。而北达于燕,〖索隐〗北,一作「杜」。杜者,宽大之名。言齐
晋既伏,收燕不难也。〖正义〗北达,言四通无所滞碍。言燕无山河之限也。三国布〖集解〗徐广曰:「音翅。一作『属』。」〖索隐〗亦作「
翅」,同式豉反。三国,齐、赵、燕也。则从不待约而可成也。北游目于燕之辽东而南登望于越之会稽,此再发之乐也。若夫泗上十二诸侯,左萦而
右拂之,可一旦而尽也。今秦破韩以为长忧,得列城而不敢守也;伐魏而无功,击赵而顾病,〖索隐〗顾犹反也。则秦魏之勇力屈矣,楚之故地汉中
、析、郦可得而复有也。王出宝弓,碆新缴,涉鄳塞,〖集解〗徐广曰:「或以为『冥』,今江夏。一作『黾』。」〖正义〗括地志云:「故鄍城
在陕州河北县东十里,虞邑也。杜预云河东大阳有鄍城是也。」徐言江夏,亦误也。而待秦之倦也,山东、河内〖正义〗谓华山之东,怀州河内之郡
。可得而一也。劳民休众,南面称王矣。故曰秦为大鸟,负海内而处,东面而立,左臂据赵之西南,右臂傅楚鄢郢,膺击韩魏,〖索隐〗谓韩、魏当
秦之前,故云「膺击」。俗本作「鹰」,非。垂头中国,〖索隐〗垂头犹申颈也。言欲吞山东。处既形便,势有地利,奋翼鼓楚欲与齐韩连和伐秦,
因欲图周。周王赧使武公〖集解〗徐广曰:「定王之曾孙,而西周惠公之子。」谓楚相昭子曰:「三国以兵割周郊地以便输,而南器以尊楚,臣以
为不然。夫弒共主,臣世君,〖索隐〗共主,世君,俱是周自谓也。共主,言周为天下共所宗主也;世君,言周室代代君于天下。大国不亲;以众
胁寡,小国不附。大国不亲,小国不附,不可以致名实。名实不得,不足以伤民。夫有图周之声,非所以为号也。」昭子曰:「乃图周则无之。虽然
,周何故不可图也?」对曰:「军不五不攻,城不十不围。夫一周为二十晋,〖正义〗言周王之国,其地虽小,诸侯尊之,故敌二十晋也。公之所
知也。韩尝以二十万之众辱于晋之城下,锐士死,中士伤,而晋不拔。公之无百韩以图周,此天下之所知也。夫怨结两周以塞驺鲁之心,〖索隐〗
驺鲁有礼义之国,今楚欲结怨两周而夺九鼎,是塞邹鲁之心。交绝于齐,〖正义〗楚本与齐韩和伐秦,因欲图周;齐不与图周,故齐交绝于楚。声
失天下,其为事危矣。夫危两周以厚三川,〖正义〗三川,两周之地,韩多有之,言厚韩也。方城之外必为韩弱矣。〖正义〗方城之外,许州叶
县东北也。言楚取两周,则韩强,必弱楚方城之外也。何以知其然也?西周之地,绝长补短,不过百里。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
不足以劲兵。虽无攻之,名为弒君。然而好事之君,喜攻之臣,发号用兵,未尝不以周为终始。是何也?见祭器在焉,欲器之至而忘弒君之乱。今韩
以器之在楚,臣恐天下以器雠楚也。臣请譬之。夫虎肉臊,其兵利身,〖索隐〗谓虎以爪牙为兵,而自利于防身也。人犹攻之也。若使泽中之麋蒙
虎之皮,人之攻之必万于虎矣。〖索隐〗攻易而利大也。〖正义〗野泽之麋蒙衣虎皮,人之攻取必万倍于虎也。譬楚伐周收祭器,其犹麋蒙虎皮
矣。裂楚之地,足以肥国;诎楚之名,足以尊主。今子将以欲诛残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传器,〖索隐〗谓九鼎也。吞三翮六翼,〖索隐〗翮,亦作
「?」,同音历。三翮六翼,亦谓九鼎也。空足曰翮。六翼即六耳,翼近耳旁,事具小尔雅。以高世主,非贪而何?周书曰『欲起无先』,故器南则
兵至矣。」于是楚计辍不行。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正义〗谓割房、金、均三州及汉水之北与秦。二十年,秦将白起
拔我西陵。〖集解〗徐广曰:「属江夏。」〖正义〗括地志云:「西陵故城在黄州黄山西二里。」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
。〖集解〗徐广曰:「年表云拔郢,烧夷陵。」〖索隐〗夷陵,陵名,后为县,属南郡。〖正义〗括地志云:「峡州夷陵县是也。在荆州西。
应劭云夷山在西北。」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城。二十二年,秦复拔我巫、黔中郡。二十三年,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馀万,复西取秦
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二十七年,使三万人助三晋伐燕。复与秦平,而入太子为质于秦。楚使左徒侍太子于秦。三十六年,顷襄王病,太
子亡归。秋,顷襄王卒,太子熊元〖索隐〗系本作「完」。代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以左徒为令尹,封以吴,号春申君。考烈王元年,纳州于秦
以平。〖集解〗徐广曰:「南郡有州陵县。」是时楚益弱。六年,秦围邯郸,赵告急楚,楚遣将军景阳救赵。七年,至新中。〖索隐〗按:赵地
无名新中者,「中」字误。钜鹿有新市,「中」当为「市」。〖正义〗新中,相州安阳县也。七国时魏宁新中邑,秦庄襄王拔之,更名安阳也。秦
兵去。〖集解〗徐广曰:「年表云六年春申君救赵,十年徙于钜阳。」十二年,秦昭王卒,楚王使春申君吊祠于秦。十六年,秦庄襄王卒,秦王赵
政立。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都寿春,〖正义〗寿春在南寿州,寿春县是也。命曰郢。二十五年,考烈王卒,子幽王悍立。
李园杀春申君。幽王三年,秦、魏伐楚。秦相吕不韦卒。九年,秦灭韩。十年,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二月馀,哀王庶兄负刍之
徒袭杀哀王而立负刍为王。是岁,秦虏赵王迁。王负刍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二年,秦使将军伐楚,大破楚军,亡十馀城。三年,秦灭魏。
四年,秦将王翦破我军于蕲,〖索隐〗机祈二音。而杀将军项燕。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郡云。〖集解〗孙检
曰:「秦虏楚王负刍,灭去楚名,以楚地为三郡。」〖索隐〗裴注频引孙检,不知其人本末,盖齐人也。太史公曰:楚灵王方会诸侯于申,诛齐庆
封,作章华台,求周九鼎之时,志小天下;及饿死于申亥之家,为天下笑。操行之不得,悲夫!势之于人也,可不慎与?弃疾以乱立,嬖淫秦女,甚
乎哉,几〖索隐〗音祈。再亡国!〖索隐述赞〗鬻熊之嗣,周封于楚。僻在荆蛮,荜路蓝缕。及通而霸,僭号曰武。文既伐申,成亦赦许。子圉篡
嫡,商臣杀父。天祸未悔,凭奸自怙。昭困奔亡,怀迫囚虏。顷襄、考烈,祚衰南土。三十世家·楚世家第十译注/安砚方【说明】根据司马迁
的说法,楚国是黄帝之子昌意之后。楚人的祖先之一重黎曾为帝喾的火正,因有功,被命为祝融。以后其弟吴回继之。吴回第六子季连,芈(mǐ,
米)姓,是楚人的直接祖先。季连的后裔熊绎被周成王封于楚蛮,给予子男之田的爵位,定都在丹阳,是周初重要的异姓诸侯,与周之同姓诸侯鲁、
卫、晋、齐等共事周成王。周夷王时,周王室衰微,而楚国却有发展,其首领熊渠借口为蛮夷,不用中国之号谥,便称自己的儿子为王。进入春秋之
后,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依然称“公”之时,熊通不顾周王的反对,亦自称武王,即楚武王,楚国的叛逆性格比较突出。春秋末年孔子修《春秋》,不
容忍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在《春秋左传》中将楚王皆贬称“子”。楚国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春秋时,与吴、越关系紧张,曾一度被吴国打败
,进入战国后,虽有吴起相楚悼王的改革(见《吴起列传》),但由于旧贵族势力强大,不久即夭折。楚国的发展道路是很曲折的,最终为秦国所灭
。《楚世家》记述了楚国从兴盛到灭亡的完整历史。从文化方面讲,楚国产生了象屈原、宋玉那样的大文学家,也产生了象老子、庄子那样博大精深
的思想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从政治方面讲,楚国对人们有启发、有借鉴的也比较多。楚庄王的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庄王即位三年
,不出号令,日夜为乐”,还“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即使如此,伍举也入谏了。庄王居然左手怀抱郑国美女,右手怀抱越国美女,置
座于歌妓舞女之中。伍举说:“有一只鸟,三年不飞不鸣,是什么鸟?”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但庄王仍旧习不
改,淫乐更甚。于是苏从又冒死进谏,他视“杀身以明君”为自己的夙愿,终使庄王受到教育,幡然悔悟,竟“罢淫乐,听政”,实行一系列改革政
策,杀死几百罪人,擢升数百贤人,任用良臣伍举、苏从,“国人大悦”。楚庄王听取忠良的正面进谏而使国家强盛了,楚平王却轻信谣言,疏远
骨肉、残害忠良。可见,在集权专制的封建时代,尽管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其左右也能发挥作用。而在无健全法律、无强大机构制约君主权
力的封建社会,左右发挥作用的好坏、正误便完全决于君主及其左右人的个人品质、德行的好坏了。贤明的君主能勤奋听政、结交贤才、集思广益、
兼听兼信、实行改革,国家政治自然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封建社会因此而出现过盛世。反之,昏庸的君主无视政事、寻欢作乐、暴虐无道、偏听偏
信,国家政治自然昏暗,百姓遭殃。认真清除封建时代这种腐朽思想和专制行为,仍然是思想文化战线上不忽视的一个工作。晋国的叔向曾分析楚
共王太子子比有五难:一没有贤才辅佐,二没有主要力量支持,三没有长远谋划,四没有人民拥护,五没有崇高品德,因此不能享有国家。果如叔向
言,子比为王才十余日。相反,晋文公是贤君,具备好的德行,“从善如流、施惠不倦”,“好学不倦”,能结交贤才作为心腹、左膀右臂,爱到国
内外力量的支持,百姓相从而归附他。这样,他不仅享有国家,且在治国中也获得突出的成功,终于称霸于诸侯。叔向所言的五难,从反面给历代统
治者治国安邦献出了计策,对今人来讲,也具有主启迪意义。【译文】楚国的祖先出自颛顼帝高阳。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生下
了称,称生下了卷章,卷章生下了重黎。重黎成为帝喾(kù,酷)高辛氏的火正,很有功绩,能使光照天下,帝喾赐予他祝融的称号。共工氏发动
内乱,帝喾让重黎诛杀作乱者但未杀尽。帝喾就在庚寅那一天杀死了重黎,让他的弟弟吴回接替重黎,也去任火正之职,仍称之为祝融。吴回生下
陆终。陆终有六个儿子,都是母亲腹裂而生。长子叫昆吾,次子叫参胡,三子叫彭祖,四子叫会人,五子叫曹姓,六子叫季连,季连姓芈,是楚国王
族的祖先。昆吾在夏商时曾经做侯伯,桀时被汤灭亡。彭祖在殷朝时曾经做侯伯,殷朝末年,彭祖被灭。季连生下了附沮,附沮生下了穴熊。他的后
代中途衰落。有的在中原,有的在蛮夷,史书未能记载下他们的世系。周文王的时候,季连的后代有一支叫鬻熊。鬻熊如同儿子般侍奉文王,早死
。他的儿子叫熊丽。熊丽生下了熊狂,熊狂生下了熊绎。熊绎处在周成王时代,成王要举用文王、武王功臣的后代,于是把熊绎封到楚蛮,封给他
子男爵位的田地,姓芈,住在丹阳。楚子熊绎和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共同侍奉成王。熊绎生下了熊艾,熊艾生下了熊
(dàn,但),熊生下了熊胜。熊胜让弟弟熊杨作继承者。熊杨生下了熊渠。熊渠有三个儿子。在周夷王的时候,周王室衰落,有的诸侯不肯
朝觐(jìn,近)天子,诸侯间互相攻伐。熊渠很得长江、汉水一带民众的拥戴,就出兵攻打庸、杨粤,一直打到鄂地。熊渠说:“我在蛮夷地区
,不必和中原各国的名称谥号一样。”于是他就封自己的长子熊康作句(gōu,勾)亶(dàn,但)王,二儿子熊红作鄂王,小儿子熊执疵做越
章王,都在长江沿岸楚蛮地区。等到周厉王时,由于厉王暴躁狂虐,熊渠担心他来攻打楚国,也就去掉了自己的王号。熊渠的继承者是长子熊毋康
,毋康早死。熊渠逝世后,次子熊挚红即位。挚红死,他的弟弟杀了他即位,这就是熊延。熊延生下了熊勇。熊勇(前841),周人挑起内乱,
攻打厉王,厉王逃到彘。熊勇于十年(前837),逝世,弟弟熊严继承王位。熊严于十年(前828),逝世。熊延有四个儿子,长子叫伯霜,
二子叫仲雪,次子叫叔堪,小儿子叫季徇。熊严逝世。长子伯霜即位,这是熊霜。熊霜元年(前827),周宣王刚即位。熊霜于六年(前822
)逝世,三个弟弟争着即位。仲雪死了,叔堪逃亡,到濮避难,小弟弟季徇即位,这是熊徇。熊徇十六年(前806),郑桓公刚刚被封到郑。二十
二年(前800),熊徇逝世,儿子熊咢即位。熊咢于九年(前791)逝世,儿子熊仪即位,这就是若敖。若敖二十年(前771),周幽王被
犬戎所杀,周都向东迁移,秦襄公开始成为诸侯。二十七年(前764),若敖逝世,儿子熊坎即位,这就是霄敖。霄敖于六年(前758)逝世
,儿子熊眴(xùn,殉)即位,这是蚡(fén,坟)冒。蚡冒十三年(前745),晋国开始动乱,因为曲沃的缘故。蚡冒于十七年(前741
)逝世。蚡冒的弟弟熊通杀死蚡冒的儿子即位,这就是楚武王。武王十七年(前724),晋国曲沃庄伯杀死了宗主国国君晋孝侯。十九年(前7
22),郑伯的弟弟段挑起内乱。二十一年(前720),郑国侵占天子的田地。二十三年(前718),卫国人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桓公。二十九年
(前712),鲁国人杀死了自己的国君隐公。三十一年(前710),宋国的太宰华督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殇公。三十五年(前706),楚国讨
伐随国。随国君说:“我没有罪过。”楚王说:“我处在蛮夷地区。今天诸侯们都背叛王室互相侵伐,互相攻杀。我有军队,想凭此参与中原的政事
,请求周王室尊奉我的名号。”随国人替他到周王室请求尊号,周王室不答应,随国人回来向楚国报告。三十七年(前704),楚熊通大怒说:“
我的祖先鬻熊是文王的老师,很早死去。周成王提拔我的先公,竟只赐予子男爵位的田地,让他住在楚地,蛮夷部族都顺服,可是周王不加封爵位,
我只好自称尊号了!”于是他自称武王,和随国人订立盟约后才撤军。从此便开始垦殖濮地并占有它。五十一年(前690),周王召见随侯,责
备他让楚国君称王。楚武王很生气,认为是随侯背叛了自己,便攻打随国。武王在行军路上病死,楚国才停止进军。武王的儿子文王熊赀即位,楚国
开始迁都到郢。文王二年(前688),楚国攻伐申国经过邓,邓人说:“楚王很容易捕获。”邓侯没有答应。六年,楚国讨伐蔡国,俘虏了蔡哀
侯后回国,不久又释放了他。楚国强盛起来,欺凌长江、汉水流域的小国,小国都很畏惧楚国。十一年(前679),齐桓公开始称霸,楚国也开始
强大。十二年(前678),楚国讨伐邓国,灭亡了邓国。十三年(前677),文王逝世,儿子熊艰即位,这是庄敖。庄敖于五年(前672)
,想杀死自己的弟弟熊恽,熊恽逃到随国,与随人袭击杀死了庄敖即位,这就是成王。成王恽于元年(前671),刚刚即位就向百姓布施恩惠道
德,在诸侯中恢复旧时的友好关系。派人向天子进贡,天子赏赐给他祭祀的肉。说:“镇抚你们南方夷越地区的动乱,不要侵犯中原。”于是楚国扩
地到方圆千里。十六年(前656),齐桓公派军侵犯楚国,一直到陉山。楚成王让将军屈完率军抵御,与桓公结盟。桓公责备楚成王没有向周王
室交纳贡品,楚成王答应了他,他才撤军离楚。十八年(前654),成王率军向北讨伐许国,许国国君脱去上衣露出胳膊请罪,楚成王才释放了
他。二十二年(前650),楚国讨伐黄国。二十六年(前646),楚国灭亡了英国。三十二年(前639),宋襄公想与诸侯结盟相会,叫楚
国参加。楚王生气地说:“叫我去,我将以友好的态度前往,趁机袭击侮辱他。”于是,楚王出兵到了盂,逮捕侮辱了宋公,不久又让他回国。三十
四年(前638),郑文公南下朝拜楚王。楚成王向北攻打宋国,在泓水打败宋军,射伤了宋襄公,襄公不久便因伤而死。三十五年(前637)
晋公子重耳经过楚国,成王按招待诸侯客的礼节款待了重耳,并赠送重耳很多礼物,又把他护送到秦国。三十九年(前633),鲁僖公向楚国请
求出兵讨伐齐国,楚国派申侯率军攻打齐国,夺下谷邑,把齐桓公的儿子雍安置在谷地。齐桓公的七个儿子都逃到楚国,楚国全部拜他们为上大夫。
楚国灭亡了夔,因为夔不祭祀祝融、鬻熊的缘故。夏天,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告急,晋国救援宋国,楚成王只好作罢回归楚国。将军子玉请
求继续作战,成王说:“重耳在外逃亡多年,终于能够回到晋国,是上天在兴发他,不能阻挡。”子玉坚决请战,于是楚成王只给他很少的军队就离
去了。晋国果然在城濮打败子玉。楚成王很生气,杀死了子玉。四十六年(前626),起初,成王打算确立商臣为太子,告诉了令尹子上。子上
说:“国君你还年轻,又有很多庞爱的妻妾,如果确立了再废弃,国家将会发生乱子,楚国立的太子常常在年少的。况且商臣毒蜂眼豺狼音,是很残
忍的人,不宜立他为太子。”楚王不听,终于立了商臣。后来楚王又想立儿子职,而废弃太子商臣。商臣听到一点儿风声可是还没有证实,便告诉自
己的老师潘崇说:“怎么才能得到确实的情况呢?”潘崇说:“款待成王宠爱的江芈姬,但不要尊敬她。”商臣听从了他的计谋。江芈生气地说:“
君王想杀掉你立职为太子是应该的。”商臣告诉潘崇说:“确实了。”潘崇问:“您能侍奉职吗?”商臣回答:“不能!”“能逃跑吗?”商臣又回
答:“不能。”“能杀死君王吗?”商臣回答道:“能。”冬季十月,商臣让宫里的卫兵包围了成王,成王请求吃过熊掌后再死,商臣不答应,丁未
这一天,成王上吊自杀。商臣即位,这就是穆王。穆王即位后,把自己的太子宫赐予潘崇,让他作太师,主持国家事务。穆王三年(前623),
灭亡了江国。四年(前622),灭亡了六国、蓼国。六、蓼国君是皋陶的后裔。八年(前618),楚讨伐陈国。十二年(前614),穆王逝世
。儿子庄王侣即位。庄王即位三年,从未向国内发布过任何政令,日日夜夜寻欢作乐,还向国内下了道诏令:“有敢进谏的格杀勿论!”伍举入宫
进谏。庄王左手怀抱郑姬,右手怀抱越女,坐在歌舞乐人中间。伍举说:“希望向您进献一个隐语。”接着又说:“有一只鸟落在土山上,三年不飞
不鸣,这是什么鸟呢?”庄王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过了几个月,庄王更加淫佚放纵
。苏从大夫就入宫进谏。楚庄王说:“你没有听到我的诏令吗?”苏从回答说:“舍身而使您贤明,这是我的夙愿。”楚王于是就停止淫佚作乐,开
始处理政务,杀死了几百个罪人,擢升了几百个有功之臣,任用伍举、苏从管理政务,举国上下十分拥护。当年楚国灭亡庸国。六年(前608),
楚国讨伐宋国,得到五百辆战车。八年(前606),楚国讨伐陆浑戎,到达洛,在周都郊外阅兵。周定王派王孙满犒劳楚王。楚王向王孙满询问
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加答说:“统治国家在于道德不在于宝鼎。”庄王说:“你不要倚仗九鼎!楚国只要销毁刀剑上的刃尖便可以铸成九鼎。”王
孙满说:“啊呀!君王忘记这些了吗?过去虞夏昌盛时,边远的国家都来朝贡,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金属,铸成九鼎,其上绘了许多山川物体,各种怪
异之物都具备,好让百姓知道怪异为害情况。桀道德败坏,鼎便被迁到殷朝,殷延续了六百年。殷纣王残暴狂虐,鼎又被迁到周朝。如果天子道德美
好,鼎虽然很小却重得移不动;如果天子道德败坏,鼎即使再重也容易移动。过去,周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郏鄏(jiá?rǔ,夹辱),占卜说可以
传世三十代,立国七百年,这是上天的意旨。如今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上天的意旨难以改变。问鼎轻重,确实不可以啊。”楚王这才撤军回国。九
年(前605),楚庄王让若敖氏做宰相。有人在庄王面前中伤他,他怕被杀,反而攻击庄王,庄王杀死了若敖氏整个家族。十三年(前603),
楚国灭亡了舒国。十六年(前598),楚国讨伐陈国,杀了夏征舒。因为征舒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所以楚国杀死了他。攻下陈国后,楚国就把它
划作自己的县。群臣都庆贺胜利,只有申叔时刚从齐国出使归来不庆贺。庄王问他为什么,申叔时回答说:“俗语说,牵着牛笔直地走到人家田里,
田的主人抢走了牛。牵牛走入人家田里确实不对,但抢走牛不也太过分了吗?当然,庄王您是因为陈国动乱才率领诸侯们攻伐它,明明是有理攻伐它
,但贪婪地把它划归为自己的一个县,这怎么能在天下发布命令呢!”庄王于是又恢复了陈国后代的地位。十七年(前597),春天,楚庄王包
围了郑国,三个月攻下它。从皇门进入郑都,郑伯脱去上衣露出胳膊牵着羊迎接庄王说:“我不为上天所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发怒,来到我国
,这是我的罪过。我怎敢不唯命是听!您把我遗弃到南海吧,或者把我当奴隶赏赐给诸侯,我也唯命是听。假若您不忘记周厉王、宣王、郑桓公、武
公,不断绝他们国家的祭祀,让我侍奉您,这是我的心愿,我也不敢有如此的奢望。只是大胆地向您表白一下。”楚国的大臣们都说:“君王不要答
应他。”庄王说:“郑国君能这样谦卑,就一定能任用自己的百姓,怎么可以断绝他的祭祀呢!”说完,庄王亲自举起军旗,左右的人指挥军队,率
军退后三十里驻扎下来,于是答应与郑国国君讲和。郑大夫潘尫(wāng,汪)来订立盟约,子良到楚国当人质。夏季六月,晋国救助郑国,与楚
国大战,在黄河畔楚国大败晋军,楚国一直打到衡雍才回国。二十年(前594),楚国包围了宋都,因为宋国杀死了楚国使者。楚国包围宋都达
五个月之久,都城内粮食吃尽,人们互换亲子骨肉而食,劈开人骨当些烧。宋国的华元出城向楚军讲明实情。庄王说:“这是君子啊!”于是撤军离
去。二十三年(前591),庄王逝世,儿子共王审即位。共王十六年(前575),晋国讨伐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共王救援郑国。楚军与
晋军在鄢陵交战,晋军打败楚军,射中共王的眼晴。共王传呼将军子反。子反贪杯、随从阳谷向子反劝酒,子反竟喝得酩酊大醉。共王生气了,射
死子反,撤军回国。三十一年(前560),共王逝世,儿子康王招即位。康王即位十五年(前545)逝世,儿子员即位,这是郏敖。康王有
宠爱的弟弟公子围、子比、子皙、弃疾。郏敖于三年(前542),让自己的叔父、康王弟弟公子围做令尹,主管军事。四年(前541),公子围
出使郑国,途中听说楚王生病就返回楚国。十二月己酉这一天,公子围进宫询问楚王病情,竟用帽带勒死楚王,又杀死楚王的儿子莫和平夏,派使者
到郑国报丧。伍举问使者道:“谁将即位?”使者回答:“寡大夫公子围。”伍举更正说:“共王的儿子公子围是长者。”子比逃到晋国,公子围即
位,这是灵王。灵王三年(前538)六月,楚国派使者通知晋国,想与诸侯相会。诸侯都到楚国的申邑聚会。伍举说:“从前夏启有钧台宴飨,
商汤有景亳诰命,周武王有盟津誓师,成王有岐阳会猎,康王有丰宫朝觐,穆王有涂山相会,齐桓公有召陵会师,晋文公有践土结盟,您打算使用哪
种礼仪?”灵王说:“使用齐桓公的。”当时郑国的子产在场,而晋、宋、鲁、卫都未参与申之会。灵王与诸侯订立盟约后,面露骄色。伍举说:“
桀因有仍相会,有缗背叛他。纣王因黎山相会,东夷背叛他。幽王因太室盟约,戎、翟背叛他。您要慎重思虑结局呀!”七月,楚国率诸侯军讨伐
吴国,包围了朱方。八月,攻下朱方,囚禁了庆封,杀尽庆封家族。楚国拿庆封示众说:“大家不要仿效齐国庆封杀死自己的国君,欺凌自己的幼君
。挟制各位大夫与自己盟誓。”庆封反唇相讥说:“不要学习楚共王的庶出之子公子围杀死自己的国君——哥哥的儿子员却代替员即位!”于是灵王
派人立即杀死了庆封。七年(前534),灵王建成了章华台,下令安置逃亡者在里面服役。八年(前533),楚王派公子弃疾率军灭亡了陈
国。十年(前531),楚王召来蔡侯,灌醉后杀死了他。让弃疾平定蔡国,令他作陈、蔡的地方官。十一年(前530),楚王讨伐徐国以恫吓
吴国。灵王驻扎在乾谿等待伐徐的消息。灵王说:“齐、晋、鲁、卫,他们受封时都接受了宝器,只有我国没有。今天我派使者到周把鼎要来作为分
封的宝器,周王室会给我吗?”析父回答说:“他会给君王的!过去我们的先王熊绎远在偏僻的荆山,乘坐简陋的车子,身穿破衣烂衫,居住在草莽
地区,跋山涉水侍奉天子,曾把桃木弓、棘枝箭进贡给周王室。齐国君是周王的舅父;晋和鲁、卫国君是周王同母弟弟。因此,他们都有宝器,唯独
楚国没有。周王室今天和那四个国家都侍奉您,将对您唯命是从,怎么敢吝惜鼎呢?”灵王说:“过去,我们远祖伯父昆吾住在原来的许国,今天郑
国人贪婪地占据那块田地,不给我,现在我去要回,他们将给我吗?”析父回答说:“周王室不吝惜鼎,郑国怎么敢吝惜田呢?”灵王又说:“过去
诸侯们都认为我国地处偏远而畏惧晋国,今天我扩大加固陈、蔡、不羹的城池,那里都备有一千辆战车的兵力,诸侯们怕我吗?”析父回答说:“很
怕呀!”灵王高兴地说:“析父善谈往古的事啊!”十二年(前529)的春天,楚灵王在乾谿作乐,舍不得离去。百姓们苦于徭役。当初,灵王
在申与诸侯会师时,曾侮辱了越国大夫常寿过,杀死了蔡国大夫观起。观起的儿子观从逃到吴国,他劝吴王讨伐楚国,挑拨越国大夫常寿过与越国的
关系,要他挑起内乱,做吴国的间谍。派人假借公子弃疾的命令从晋国召回公子比,到了蔡国,想与吴国、越国军队袭击蔡国。让公子比会见弃疾,
并在邓与弃疾结盟。于是,入宫杀死灵王的太子禄,拥立子比为楚王,任命公子子皙做令尹、弃疾做司马。先清除了王宫,观从又率领军队到乾谿,
向楚国官兵宣布说:“楚国已经拥立新王了。先返回国都的,恢复他们的爵、封邑、田地、房屋。后返回的一律流放。”楚国官兵一听都逃的逃、散
的散,纷纷离开灵王返回国都。灵王听到太子禄被杀的消息,竟失神跌倒在车下,说:“人们爱自己的儿子也都如此吗?”侍者说:“还要超过您
。”灵王说:“我杀别人的儿子也太多了,能不落到这步田地吗?”右尹说:“请您到国都郊外听从国人的处置吧。”灵王说:“众人的怒气不可冒
犯。”右尹说:“暂且到大县避一避,再向诸侯们请兵吧。”灵王说:“诸侯们将都要背叛我的。”右尹又说:“暂且逃到诸侯国听听大国国君的意
见。”灵王说:“大福不能再次降临,只不过是自取侮辱罢了。”于是灵王想乘船进入鄢城。右尹估计灵王决不会听从自己的建议,担心与灵王一块
被杀,也离开灵王逃跑了。灵王于是独自在山中徘徊,村民们没有敢收容灵王的。半路,灵王遇见过去在宫里的涓人,对他说:“你替我找口饭吃
吧,我已经饿了三天了。”涓人说:“新王刚刚下达诏令,有敢给您送饭并与您一起逃亡的诛灭三族,何况我也无处寻食。”灵王便头枕涓人大腿睡
下。涓人用土块来代替,抽出自己的腿逃走了。灵王醒后找不见涓人,饿得竟不能坐起。芋地地方官申无宇的儿子申亥说:“我的父亲曾经两次触犯
王法,灵王都赦免了他,恩德没有比这更大的了!”于是他到处寻找灵王,终于在釐泽找到饿昏的灵王,事奉灵王一直到自己的家中。夏季五月癸丑
这一天,灵王在申亥家逝世,申亥让两个女子殉葬,并安葬了灵王。这时楚国虽然已经拥立公子比为楚王,却怕灵王再一次返回,又未曾听到灵王
死去的消息,所以观从对新王子比说:“不杀死弃疾,即使拥有整个国家也还要遭受灾难。”楚王说:“我不忍心杀他。”观从说:“别人可忍心杀
你啊。”新王不听从,观从就离去了。弃疾回到国都后,都城的人每每夜里都很惊恐,说:“灵王进城了。”乙卯日那天夜间,弃疾让撑船的人在长
江岸边奔走呼号说:“灵王来了!”都城的人们更加惊惧。弃疾又让曼成然告诉新王子比和令尹子皙说:“灵王到了!都城的人将要杀死你们,司马
将要来到了!您尽早想个办法吧,不要自取侮辱。众人的怒气就像洪水与大火,那是无法解救的。”新王和子皙就自杀了。丙辰日,弃疾即位做了楚
王,改名为熊居,这是平王。平王靠诈骗的方法杀死两个君王自己即位,恐怕都城的人们和诸侯背叛自己,就对百姓布施恩惠。归还陈、蔡两国的
地盘,并让两国原来国君的后代即位,如过去一样,归还了侵占郑国的土地。对国内百姓抚恤安慰,修明政务。吴国因楚国动乱,抓获楚国五位将帅
回国。平王对观从说:“满足你的欲望。”观从想作卜尹,平王答应了他。当初,共王有五个宠爱的儿子,没有嫡长子可立,就遥祭山川群神,请
求神灵决断继承人,让他主持国务。共王暗中与巴姬在祖庙里埋了块玉璧,叫五位公子斋戒后进入祖庙。康王跨璧而过,灵王的手肘放在玉璧上,子
比、子皙都远离玉璧。平王年幼,别人抱着他跪在璧玉上行礼,正好压在璧玉的襻(pàn,盼)上。因此,康王因为年长即位了,君位传到他的儿
子便丧失;公子围做了灵王,结果被杀;子比只做了十几天君王,子皙未能即位,又都被杀。这四个公子都继绝后代了,唯独弃疾最后继位,就是平
王,终于继续了楚国的祭祀,这和神灵所预示的完全符合。当初,子比从晋国回国,韩宣子问叔向说:“子比能成功吗?”叔向答道:“不能成功
。”宣子说:“楚国人和子比都厌恶楚王,要求立新君,如同生意人牟取高利一样,怎么能不成功呢?”叔向答道:“谁跟子比相好,谁跟子比共仇
恨呢?夺取王位有五难:有宠爱的但无贤才,是一难;有贤才却无国内支持力量的响应,是二难;有支持力量却无长远谋划是三难;有长远谋划却无
人民拥护,是四难;有人民拥护却无德行,是五难。子比在晋国十三年了,没听说晋国楚国跟随他的人有学识渊博的,可以说他没有贤才了;家族尽
失,亲人背叛,可以说他没有支持力量了;没有可乘之机却轻举妄动,可以说他没有长远的谋划;一辈子羁旅在外,可以说他没有人民的拥护了;逃
亡在外,国内人却没有爱戴他的迹象,可以说他没有德行了。灵王暴虐,无所顾忌,可以说是自取灭亡,子比五难具备,竟敢杀死国君,谁能帮助他
呢?享有楚国的,可能是弃疾吧?弃疾统治陈地、蔡地,方城山为外属。在他统治的区域没有任何邪恶民生,盗贼隐遁,不敢妄动,他决不因个人的
欲望去违背民心,因此百姓毫无怨言。祖先神灵保若他,人民信任他。芈氏发生内乱,排行在末位的一定继位,这是楚国的常例。子比的官职,不过
是右尹;论他的贵宠,无非是个庶子;与神灵的意旨,却又差得很远;百姓不怀念他,他将凭什么即位呢?”宣子说:“齐桓公、晋文公不也是这样
的吗?”叔向回答:“齐桓公是卫姬的儿子,被釐公所宠爱。有鲍叔牙、宾须无、隰(xí,席)朋的辅佐,有莒国、卫国作外援,有高氏、国氏作
内应。他听从正确意见象流水一样,对百姓不倦怠地布施恩惠。他享有君位,不也应该吗?过去我们文公是狐季姬的儿子,被献公宠爱。他好学不倦
。年仅十七岁,就结交五位贤才,有先大夫子全、子犯做心腹,有魏犨(chōu,抽)、贾佗作左膀右臂,有齐国、宋国、秦国、楚国作外援,有
栾、郤、狐、先作内应。文公逃亡十九年,返国的志向十分坚定。因惠公、怀公丧失民心,百姓都互相跟随心向文公,这样,文公享有国家,不也应
该吗?子比没有什么可给予百姓的,又得不到外援,离开晋国时,晋国人不护送;返回楚国,楚国人不迎接。凭什么享有国家呢!”子比当王果然没
有长久,最终即位的是弃疾,正如叔向所预言的一样。平王二年(前527),委派费无忌到秦国灵太子建娶妻。这个女子貌美过人,还没到达楚
都时,无忌先一步赶回,怂恿平王:“秦国女子倾国倾城貌,您可自己留下,再为太子另寻一位。”平王听从了无忌的劝说,终于自己娶了秦女,生
下熊珍。又为太子娶了另一位女子。当时伍奢是太子的太傅,无忌是少傅。无忌不被太子宠爱,常常中伤诽谤太子建。太子建当时十五岁了,他的母
亲是蔡国女子,也不被平王宠幸,平王渐渐地更加疏远太子建了。六年(前523),平王让太子建住在城父,戍守边界。无忌又日夜在平王面前
中伤太子建说:“就因我把秦国女子送到您的后宫,太子便十分怨恨我,亦不可能对您没有怨气,您也要略加防备啊。况且太子住在城父,专揽兵权
,对外结交诸侯,而且时时想打进国都。”平王便把太傅伍奢叫来责备一番。伍奢心知这是无忌造谣的结果,就说:“君王您为什么因为一个小人而
疏远亲生骨肉呢?”无忌说:“今天不制服伍奢,后悔就晚了。”于是平王就囚禁了伍奢。让司马奋扬召太子建回来,想杀死太子。太子听到风声,
逃到了宋国。无忌说:“伍奢有两个儿子,不杀死他们将成为楚国的祸害。为什么不以免除他们父亲的死罪为条件把他们召来,这样他们必定回楚
。”于是,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能把你的两个儿子召回,你就可以活命,否则必处死。”伍奢说:“伍尚为人正直憨厚,敢为节义而死,慈爱孝
悌忠义,听说回楚可以免除父亲的死罪,必然回来,不顾惜自己的性命。伍胥为人聪慧而有谋略,勇猛而喜功,知道回来必死无疑,便肯定不会回来
。可是,成为楚国未来忧患的必定是这个儿子。”于是,平王派人去叫他们,说:“你们回楚国,我就赦免你们父亲的死罪。”伍尚对伍胥说:“听
到父亲可以免死却不回去,那是不孝;父亲被杀,作儿子的如不想方设法报仇,那是无谋划;估计能力去成就大事,那才是智慧。你快走吧,我将回
楚国一死了之。”伍尚就回楚国了。伍胥拿起弓箭,走出房间去见使者,说:“父亲有罪,为什么叫儿子回去呢?”说完,将拉弓射击使者,使者掉
头就跑,伍胥便逃到了吴国。伍奢听到这个消息后说:“伍胥跑了,楚国危险了。”楚国就杀死了伍奢和伍尚。十年(前519),楚国太子建的
母亲住在居巢,暗中与吴国有来往。吴国派公子光讨伐楚国,打败陈国、蔡国军队,带走太子建的母亲,楚国很害怕,加固了郢都。先前,吴国的边
城卑梁和楚国的边城钟离有两个小孩争夺桑树,两家因此发生争吵互相攻打,钟离人杀死了卑梁人。卑梁大夫很生气,派城里的守军攻打钟离。楚王
听到后也很生气,派军占据了卑梁。吴王听到后大怒,也派出军队,让公子光借太子建母亲家在楚国为由而攻打楚国,一举攻下了钟离、居巢。楚国
十分畏惧,便又加固了郢都。十三年(前516),平王逝世。将军子常说:“太子珍还年幼,况且他的母亲就是以前太子建应当娶的。”想立令
尹子西为王。子西是平王庶出的弟弟,但很仁义。子西说:“国家有固定的法则,改立其他王就要动乱,谈论这件事就要招来杀身之祸。”于是楚国
拥立太子珍,这是昭王。昭王元年(515),楚国众人不喜欢费无忌,因为他的中伤使太子建逃亡,并杀死了伍奢父子和郤(xì,戏)宛。郤
宛的同宗伯氏的儿子嚭(pī,批)和子胥都逃到了吴国,吴军多次侵伐楚国,楚国人更加怨恨无忌了。楚国令尹子常杀死了无忌取得众人的欢心,
众人才高兴。四年(前512),吴国的三位公子逃到楚国,楚国赐封给他们土地用以抵御吴国。五年(前511),吴国讨伐并攻下了楚国的六
、潛。七年(前509),楚国派子常讨伐吴国,吴国在豫章把楚国打得大败。十年(前506)的冬季,吴王阖闾、伍子胥、伯嚭和唐国、蔡国
共同讨伐楚国,楚国大败,吴军于是进入郢都,掘开平王墓污辱平王尸体,因为伍子胥的缘故。吴军侵来,楚国派子常率军迎击,两军隔着汉水摆开
阵势。吴国打败子常军,子常逃到郑国。楚军溃散,吴军乘胜追逐楚军,五次交锋后,吴军兵临郢都。己卯日,昭王逃跑。庚辰日,吴军开进郢城。
昭王逃到云梦。云梦人不知道是昭王,射伤了昭王。昭王又逃到郧(yún,云)国。郧公的弟弟怀说:“平王杀死了我们的父亲,今天我杀死他
的儿子,不也可以吗?”郧公阻止怀,可是又担心怀杀昭王,就和昭王逃到随国。吴王听说昭王赴随,立即进击随国,对随人说:“被封到长江、汉
水之间的周王室的子孙们,都被楚国消灭了。”随君想杀死昭王。昭王的随从子綦(qí,其)就把昭王隐藏到非常秘密的地方,然后自称是昭王,
对随人说:“把我送给吴王吧。”随人便问卜把昭王交给吴国这件事,不吉利,于是,向吴王推辞说:“昭王逃跑了,已经不在随国了。”吴王强求
派人到随国搜索昭王,随人不同意,吴人只好停止进击离开随国。昭王逃出郢都时,曾派申鲍胥向秦国请求救援。秦国派了五百辆战车救助楚国,
楚国也聚集残余士兵,和秦军共同反击吴国。十一年(前505),六月,在稷打败吴军。恰好吴王的弟弟夫概见到吴王的士兵伤残败退,于是逃回
吴国,自立为王。阖闾听到这个情况,立即率军撤离楚国,回国去攻打夫概。夫概失败,逃到楚国,楚国把他封到堂谿,号为堂谿氏。楚昭王灭亡
了唐国。九月,昭王回到了郢都。十二年(前504),吴国又攻打楚国,攻下了番。楚王很害怕,离开郢城,并把都城迁到北边的鄀。十六年(
前500),孔子做了鲁国宰相。二十年(前496),楚国灭亡了顿国、胡国。二十一年(前495),吴王阖闾讨伐越国。越王句践射伤吴王,
于是吴王死去。吴国因此怨恨越国不再向西攻打楚国了。二十七年(前489)的春天,吴国攻打陈国,楚昭王救助陈国,驻军在城父。十月,昭
王病倒在军中。天空有红色云霞象鸟一样,围绕太阳飞翔。昭王向周太史询问吉凶,太史说:“这对楚王有害,可是能够把灾祸移到将相身上。”将
相听到这句话,就请求向神祷告,自己代替昭王,昭王说:“将相如同我的手足,今天把灾祸移到手足上,难道能够免除我的病吗?”昭王不同意。
占卜病因,认为是黄河在作祟。大夫们请求祭祷河神。昭王说:“自从我们先王受封后,遥祭的大川不过是长江、汉水,黄河神我们不曾得罪过。”
昭王没有答应大夫们的请求。孔子在陈国,听到这些话,说:“楚昭王通晓大义啊。他没有失去国家,太应该了!”昭王病重,就把各位公子大夫
召来说:“我不才,使楚军一再受辱,今天竟能够寿终正寝,是我的幸运。”昭王推让自己的大弟公子申做楚王,公子申不答应。又推让二弟公子结
,结也不答应。于是又推让三弟公子闾,三弟曾推辞五次,最后,才答应做楚王。楚军将要与吴军交战,庚寅这一天,昭王在军中逝世。子闾说:“
昭王病重时,放弃自己的儿子即位,却推让大臣们做王,我所以答应昭王,是用来宽慰昭王的心意的,当今昭王逝世,我怎么敢忘记君王的一片好心
呢?”于是与子西、子綦商量,秘密派出军队堵塞道路,迎接越女的儿子章,拥立他为王,这是惠王。然后停止进军,返回国内,安葬了昭王。惠
王二年(前487),子西把平王太子建的儿子胜从吴国叫来,授他为巢县大夫,号曰白公。白公喜好军事而且能礼遇士人,想为父亲报仇。六年(
前483),白公向令尹子西请求出兵讨伐郑国。当初,白公的父亲太子建逃到郑国,郑国杀死了他,白公只好逃到吴国,子西又叫他来,所以白公
仇视郑国,才想讨伐郑国。子西答应了,但没给他派军。八年(前481),晋国讨伐郑国,郑国向楚国告急,楚国派子西救助郑国,子西救郑后接
受郑的贿赂离开了郑国。白公胜很生气,立即就和敢死的勇士石乞等人在朝堂上袭击杀死了令尹子西、子綦,趁机劫持了惠王,把他囚禁在高府,想
杀死他。惠王的随从屈固背着惠王逃到昭王夫人的宫殿。白公自己登位作了楚王。一个月后,恰巧叶公来救助楚国,楚惠王手下人和叶公一起攻击白
公,杀死了他。惠王才恢复王位。当年,楚国灭亡了陈国,将其划归为楚国一个县。十三年(前476),吴王夫差强大起来,欺辱齐国、晋国,
讨伐楚国。十六年(前473),越国灭亡了吴国。四十二年(前447),楚国灭亡了蔡国。四十四年(前445),楚国灭亡了杞国。与秦国讲
和。这时越国已灭亡了吴国,可是不能统治长江、淮北地域。楚国向东部侵占,把地盘扩展到泗水一带。五十七年(前432),惠王逝世,儿子
简王中即位。简王元年(前431),向北攻打灭亡了莒国。八年(前424),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开始成为诸侯。二十四年(前408
),简王逝世。儿子声王当即位。声王六年(前402),强盗杀死了声王,儿子悼王熊疑即位。悼王二年(前400),三晋来讨伐楚国,打到乘
丘就返回了。四年(前398),楚国讨伐周朝。郑国杀死了子阳。九年(前393),楚国讨伐了韩国,夺下了负黍。十一年(前391),三晋
来讨伐楚国,在大梁、榆关打败了我国。楚国给秦国送了厚礼,与秦讲和了。二十一年(前381),悼王逝世,儿子肃王臧即位。肃王四年(前
377),蜀国讨伐楚国,攻下兹方。于是楚国修建扞关口抵抗蜀军。十年(前371),魏国攻下我国鲁阳。十一年(前370),肃王逝世,肃
王无子,便立弟弟熊良夫为王,这就是宣王。宣王六年(前364),周天子祝贺秦献公。秦开始又强大起来,可是三晋更加强大,魏惠王、齐威
王尤其强盛。三十年(前340),秦国把商地封给卫鞅,向南进犯楚国。当年,宣王逝世,儿子威王熊商即位。威王六年(前334),周显王
把祭祀文王、武王的福肉送给秦惠王。七年(前333),齐国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欺骗楚国,楚成王讨伐齐国,在徐州打败齐军,而且要挟齐国一
定驱逐田婴。田婴害怕了,张丑欺骗楚王说:“楚王之所以在徐州战胜了,是因为齐王没任用田盼子。盼子为齐国立了功,百姓们也服从他。田婴无
能而任用申纪。申纪这个人,大臣们都不拥护他,百姓也不服从他,所以楚王您才战胜了齐军。今天楚王要驱逐婴子,婴子被赶走,齐王就一定重用
盼子。那么齐王就又要整顿军队再来与楚王您交战了,这对您绝对没有好处。”楚王便不再提出驱逐田婴的要求。十一年(前329),威王逝世
,儿子怀王熊槐即位。魏国听说楚国有国丧,就讨伐楚国,夺取了陉山。怀王元年(前328),张仪开始作秦惠王的国相。四年(前325),
秦惠王刚称王。六年(前323),楚国派柱国将军昭阳率军攻打魏国,在襄陵打败魏国,夺取魏国八个城邑。楚国又调军攻打齐国,齐王十分担
心,陈轸恰好替秦国出使齐国,齐王说:“怎么对付楚国?”陈轸说:“君王不要担忧,请您允许我让他撤军。”于是陈轸立即到楚军中去会见昭阳
,说:“我想听听楚国的军功法,打败敌军杀死敌将的有功之臣,将赏赐什么?”昭阳说:“授予上柱国将军的官职,封给上等爵位,让他手执珪玉
。”陈轸说:“楚国还有比这个更尊贵的赏赐吗?”昭阳说:“令尹。”陈轸说:“今天您已经做了令尹,这是楚国最高的官位。我请您允许我打个
比方。有人赠给自己的舍人们一杯酒,舍人们说:‘几个人喝这杯酒,不够喝的,请大家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成就赏给谁这杯酒。’一个人说:
‘我先画好了。’举起酒杯站起身又说:‘我能给蛇添上足。’等到他为蛇画好足时,后于他画好蛇的人夺过他的酒一饮而尽,说:‘蛇本无足,今
天你替它添上足,这就不是蛇了。’今天您身为楚相,来攻打魏国,已打败魏军杀死魏将,没有比这再大的功劳了,可是官职爵禄不可能再增加;假
使打不胜,您将要殉职丢爵,给楚国造成不好的声誉,这就是画蛇添足。您不如率军返楚对齐施恩施德,这就是永处高位的策略啊!”昭阳说:“好
吧!”于是率军离开齐国。燕、韩国国君开始称王。秦国派张仪与楚、齐、魏相会,在啮桑订立盟约。十一年(前318),苏秦与山东六国约
定合纵共同攻打秦国,楚怀王为纵长。大军打到函谷关,秦国出兵迎击,六国军都先后撤军,其中齐军在最后。十二年(前317),齐湣王战胜赵
、魏联军,秦国也战胜韩军,与齐国争当首领。十六年(前313),秦国想讨伐齐国,可是楚国正和齐国合纵亲善,秦惠王担心这种情况,就扬
言免掉张仪相国职,让张仪去会见楚王,对楚王说:“我国君王最喜欢的无过于楚王您,即使我特别希望做看门小厮的主人,也无过于大王;我国君
王最憎恨的无过于齐王,即使我最憎恨的也无过于齐王。可是大王您却与他关系密切,所以我国君王不能侍奉您,这让我也不能为您做看门小厮了。
如果楚王能为我关闭关口与齐国断交,那么今天您就派使都跟从我去秦领取秦曾夺取的楚国方圆六百里的商于地,如此,就会削弱齐国势力了。这样
,您便可以北方削弱齐国,西方对秦有恩德,并增加商于六百里土地的财富,这真可谓一箭三雕了。”怀王十分高兴,于是把国相的玉玺赠给张仪,
每天为他摆开酒宴,宣称“我又得到我的商于了。”大臣们都祝贺,唯独陈轸表示伤痛。怀王说:“为什么?”陈轸回答说:“秦国所以看重您君王
,那是因为您与齐王友好亲善。今天还未得到商于之地就先断绝齐交,是孤立楚国的作法。秦国又如何要看重孤立无援的我国呢,一定要轻视楚国的
。如果秦国先交出商于,尔后我们再与齐断交,那么,秦国的计谋就无效了。如果我们先与齐断交,尔后再去索取商于,那我们一定要被张仪所欺骗
。您如果被张仪所欺骗,一定怨恨他。怨恨他,就等于西边兴起了秦国的忧患,北边断绝了齐国的友好。西边有秦的忧患,北边又与齐断交,那么,
韩、魏两国的军队一定来攻打。所以我在伤痛。”楚王不听陈轸的意见,于是派一位将军到秦国去接受商于了。张仪回到秦国,假装醉酒摔倒在车
下,声称生病,三个月未露面,楚国也不能得到商于之地。楚王说:“莫非张仪认为我与齐的断交还不够彻底吗?”于是又派勇士宋遗到北边去辱骂
齐王。齐王很生气,折断楚国的符节与秦国友好了。秦齐联合完毕,张仪才上朝,对楚国将军说:“你怎么还没接受土地呢?从某处到某处,方圆有
六里呢。”楚国将军说:“我受命来接受的是六百里,没听说六里。”立即返楚向怀王汇报。怀王十分生气,将要派军讨伐秦国。陈轸又说:“伐秦
不是上策。不如趁机用一座名城贿赂秦国,联合秦国讨伐齐国,这就能把从秦国丢失掉的,又从齐国补偿过来了,如此,我国还可保全。当今,您已
与齐国断交,又兴师追究秦国欺骗之罪,这就等于我们让秦齐友好引来天下的大军,我国一定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啊。”楚王仍不听从陈轸的建议,于
是又与秦国断交,派军向西边攻打秦国。秦国也派军迎击楚军。十七年(前312)的春天,楚军在丹阳与秦军交战,秦军把我军打得大败,斩杀
八万名士兵,俘虏楚国大将军屈匄(gài,盖),偏将军逢(páng,旁)侯丑等七十多人,又夺取了汉中的各郡县。楚怀王十分愤怒,就动用
国内全部兵力又一次袭击秦国。两军在蓝田交战,楚军又大败。韩国、魏国听到楚国受困,就都南下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楚国听到消息后,就率
军撤出秦国。十八年(前311),秦国派出使者又与楚约定亲善,并把汉中的一半地盘分给楚以求和解。楚王说:“愿意得到张仪,不想得到土
地。”张仪听到楚王的话,请求赴楚。秦王说:“楚王正想抓住你才心满意足呢,怎么办?”张仪说:“我与楚王的大臣靳尚友好,靳尚又很受楚王
宠幸的夫人郑袖的信任,楚王对郑袖百依百顺,况且我以前出使楚国时违背了割商于于楚的约定,今天秦楚交战有了仇恨,我不亲自去向楚国道歉就
不能消除仇恨。再说大王您健在,楚国也不敢把我怎么样。果真楚国杀死我,只要对秦国有利,也正是臣子的愿望。”张仪于是出使楚国了。张仪
到达楚都后,怀王不见他,并囚禁了张仪,要杀死他。张仪暗中贿赂靳尚,靳尚替他向怀王请求说:“您拘捕张仪,秦王一定生气。天下诸侯看到楚
国失去了秦国的友好,必定轻视您。”靳尚又对楚王夫人郑袖说:“秦王非常喜欢张仪,可是楚王想杀死他,现在秦王将要用上庸的六个县贿赂楚国
,把美人送给楚王,把宫中善于歌舞的美女送给大王当侍女。楚王看重地盘,秦女也必定得到楚王的宠爱,那么夫人一定受排斥了。夫人不如在楚王
面前说句好话释放张仪算了。”郑袖终于在楚王面前替张仪说了情释放了张仪。张仪放出后,怀王很客气地款待张仪,张仪又借机劝说楚王背叛合纵
盟约,与秦国联合亲善,相约两国结为婚姻。张仪离开楚国后,屈原刚从齐国出使归来,进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死张仪?”怀王这才后悔,派人
去追赶张仪,已经来不及了。这一年,秦惠王逝世。二十六年(前309),齐湣王想做合纵首领,憎恶楚国与秦国的联合,就派使者给楚王一封
信道:“我担心楚王不曾考虑尊贵的称号。今天秦惠王死了,武王即位,张仪逃到魏国,武王任用樗里疾、公孙衍,可是楚国还是服从秦国。樗里疾
与韩国友好,公孙衍与魏国亲善,楚国一定服事秦国,韩国、魏国就害怕,一定会借这两个人的力量与秦国联合,那么燕国、赵国也服事秦国。四国
争服事秦国,那么楚国就成了秦国的一个郡县了。楚王为何不知我协力收服韩、魏、燕、赵,和他们合纵一起尊崇周王室,以便按兵养民,号令天下
?天下没有人敢不乐意听从您的,您也将功成名就了。那时,楚王率领诸侯共同讨秦国,一定能打败秦国。楚王您便可以夺下武关、蜀、汉地区,占
有吴国、越国的财富,专享长江、东海的利益,韩国、魏国割给您上党,西部逼近函谷关,那么楚国将比现在强大百万倍。况且大王您被张仪欺诈,
丧失汉中地,大军在蓝田受挫,天下人没有不替您怀愤怒的。今天您竟想先服事秦国!望您仔细考虑吧。”楚王正想与秦国联合,见到齐王的书信
,犹豫不决,交给群臣们议论。有的说与秦联合,有的说听从齐国的意见。昭雎说:“君王虽然从东边的越国得到地盘,但不足以雪耻。您不如与齐
国、韩国深交以抬高樗里疾的权位,这样,您才能得到韩国、齐国的支持要回地盘。秦国在宜阳打败韩国,可是韩国还服事秦国,是因为先祖墓在平
阳,秦国的武遂距平阳只有七十里,因此韩国尤其畏惧秦国。否则,秦国攻打三川,赵国攻打上党,楚国攻打黄河外,韩一定灭亡。楚国救助韩国,
也不能让韩免遭灾难,可是名义上保存韩国的确是楚国。韩国已从秦国夺得武遂,凭借黄河、西山屏障,它所要报答恩德的都不如楚国厚,我认为韩
国一定要急切服事楚王。齐国所以信任韩国,是因为韩公子昧是齐国国相。韩国已从秦国夺得武遂,大王再好好亲善它,使它凭借齐国、韩国的力量
抬高樗里疾的地位,樗里疾得到齐国、韩国的支持,他的主人就不敢抛弃他了。今天楚国又可以帮助他,樗里疾一定向秦王说情,把侵占楚国的土地
归还楚国。”于是怀王答应了他,终于不与秦联合,而联合齐国并与韩国友好。二十四年(前305),楚国背叛齐国联合秦国。秦昭王刚即位,
就用厚礼贿赂楚国。楚国去秦国迎娶女子。二十五年(前304),怀王赴秦与秦昭王订立盟约,在黄棘定约。秦王把楚国上庸归还给楚国。二十六
年(前303),齐国、韩国、魏国因为楚国违背了合纵亲善而与秦国联合,三国联合讨伐楚国。楚国让太子到秦国当人质请求救助。秦国就派客卿
通率军救助楚国,三国才率军离去了。二十七年(前302),秦国一位大夫私下与楚太子殴斗,楚太子杀死了他逃回楚国。二十八年(前301
),秦国就和齐国、韩国、魏国共同攻打楚国,杀死楚国大将唐昧,攻下了楚国重丘离去。二十九年(前300),秦又攻打楚国,把楚军打得大败
,杀死两万楚兵,杀死楚国将军景缺。怀王惊恐,就派太子到齐国做人质求得和解。三十年(前209),秦国又攻打楚国,夺取了八座城市。秦昭
王给楚王一封国书说:“当初我和您结拜为弟兄,在黄棘盟约,太子作人质,关系十分融洽。太子杀死我的要臣,竟不道歉就逃走了,我确实愤怒之
至,便派军侵占您的边境。今天听说您让太子到齐国做人质求得和解。我国和楚国监近接壤,本来就结成了婚姻,互相亲善友好很长时间了。当今秦
楚关系恶化,就无法号令诸侯。我希望和您在武关相会并盟约,订立盟约后再分离,这是我的愿望。我冒昧地告诉您这个想法。”楚怀王看到秦王的
信,很担心。想赴会,又担心受骗;想不去,又担心秦王发怒。昭雎说:“君王不要前去,应派军队加固边境的防守啊。秦国乃是虎狼之国,不能相
信,他有吞并诸侯的野心。”怀王的儿子子兰劝怀王前往,说:“为什么断绝与秦王的友好?”于是怀王去会见秦昭王。楚王一到,秦兵就关闭了武
关,于是劫持怀王到咸阳,秦王在章台会见怀王,对待怀王就象对待附属国的臣子一般,不用平等的礼节。楚怀王大怒,后悔没听昭雎的劝告。秦王
扣留的楚王,要挟楚国割让巫、黔中的郡县给秦国。楚王想只订盟约,秦王想先得到地盘。楚王生气说:“秦国欺诈我,又强迫要挟我割让地盘!”
没有再答应奏王。秦王因此扣留了楚王。楚国大臣十分担心,互相商议说:“我们的君王留在秦不能回来,秦王要挟我们割地,太子又在齐国做人
质,如果齐国、秦国联合谋划,那么楚国就要灭亡了。”于是想拥立在国内的怀王的儿子。昭雎:“君王与太子都在诸侯国受困,今天又违背君王的
命令另立庶子,那是不合适的。”于是蒙骗齐国,派使者到齐国报丧。齐湣王对国相说:“不如扣留太子以便求取楚国的淮北。”国相说:“不行,
郢中如果立了君王,我们就空留人质并在天下人面前做出不义的事了。”有人说:“不对。郢中如果立了君王,正好借机和新王做个交易说:‘您给
我们下东国,我们就替您杀死太子,否则,将和秦、韩、魏三国联合拥立太子。’这样,下东国一定就到手了。”齐王终于采用国相的计策送回了楚
国太子。太子横回楚后,被立为君王,这就是顷襄王。于是楚人通告秦国说:“依赖社稷的神灵,我国有君王了。”顷襄王横元年(前298),
秦国要挟怀王却得不到地盘,楚国立了君王对付秦国,秦昭王很生气,派军出武关攻打楚国,把楚军打得大败,杀死楚国五万士兵,夺取了析邑等十
五座城离开楚国。二年(前297),楚怀王逃跑了,秦国发觉后,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怀王害怕,就从小路到赵国借路回楚。赵主父在代,他
的儿子惠王刚刚即位,代行赵王的职事,胆子小,不敢收容楚王。楚王想跑到魏国,秦兵追上了他,楚王只好和秦国使者又回到秦国。这时,怀王生
了病。顷襄王三年(前296),怀王在秦国去世。秦国把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哀怜怀王,象悲掉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样。诸侯们从此看到秦
王不正直。秦楚断交了。六年(前293),秦国派白起攻打韩国,在伊阙获大胜,杀死韩国二十四万士兵。秦王写给楚王一封国书说:“楚国背
叛了秦国,秦国将率领诸侯军攻打楚国,决一雌雄。希望您重整军队,以便痛快地打一场。”楚国顷襄王很担心,便打算再跟秦国讲和。七年(前2
92),楚国到秦国迎接新妇,秦楚又讲和了。十一年(前288),齐王秦王各自称帝,一个月后,又把帝改为王。十四年(前285),楚
顷襄王与秦昭王在宛友好相会,议和结亲。十五年(前284),楚国和秦国、韩国、赵国、魏国共同攻打齐国,夺取了淮北。十六年(前283)
,楚王与秦昭王在鄢友好相会。那年秋季,又和秦王在穰相全。十八年(前281),楚国有一位喜好用微弓细绳射中北归大雁的人,顷襄王听说
后,把他叫来询问射中的经验。他回答说:“我喜好射小雁、小鸟,这是小箭的作用,怎么值得向大王说呢?况且凭着楚国广袤的土地,凭借大王的
贤明,所射中的绝非仅仅是这些小雁、小鸟。过去三王射取道德的尊号,五霸射取好战之国。所以,秦、魏、燕、赵是小雁;齐、鲁、韩、卫是小野
鸭;邹、费、郯、邳是小鸟。其余的就不值得去射了。看见这六双小鸟,您怎么射中呢?您为何不用圣人作弓,以勇士作箭,看准时机张弓去射取呢
?那么,这六双小鸟,您就可以用口袋装回宫了。这种乐趣绝非一朝一夕的欢乐,这种所获也绝非野鸭小雁一类猎物。您早晨张开弓箭去射击魏国大
梁南部,射伤他的右臂直接牵动韩国,那么中原地区的通路就断绝了,上蔡各郡县就不攻自破了。返身再射击圉的东面,砍断了魏国的左臂,再向外
射击定陶,那么魏国东部就放弃了,大宋、方与两个郡县就攻下了。况且魏国被砍断左膀右臂,就会倾倒坠落了;正面攻击郯国,就能夺取并占有大
梁。您在兰台收拢弓箭,在西河饮马,安定了魏国的大梁,这是第一次射箭的欢乐。如果您对于射箭确实喜好不厌倦,那就拿出宝弓,换上石制箭头
和新绳,去东海射击有钩喙的大鸟,转身回来重新修筑长城作为防线,早晨射取东莒,晚上射取次丘,夜里夺取即墨,转身占据午道,那么就能得到
长城的东边,太山的北边也就攻下了。西边与赵国接境,北边达到燕,这样,楚、赵、燕三国就象鸟张开翅膀,不用盟约就形成了合纵。您到北边可
以游观燕国的辽东,到南国边可以登山遥望越国的会稽,这就是再次射箭的欢乐。至于泗上的十二国诸侯,左手牵引,右手拍打,就可以在一个早上
占有它们。现在秦国打败韩国,实际成了长久的忧患,因为秦国夺取韩国许多城都不能据守;秦国讨伐魏国没有功效,打击赵国反而又担忧,那么秦
魏的勇气力量用尽了,原来楚国失去的汉中、析、郦便可以复得归为己有了。楚王您拿出宝弓,换上石制箭头和新绳,涉足(méng,盟)要塞
,等待秦国疲倦,就可以得到山东、河内,使楚国完整。这样,就能慰劳百姓,休养士兵,您就可以面向南称王了。所以说,秦国是只大鸟,背靠大
陆居住,面向东方屹立,左面靠近赵国的西南,右面紧挨楚国的鄢郢,正面对着韩国、魏国,妄想独吞中原,它的位置处于优势,地势又有利,展翅
翱翔,方圆三千里,可见秦国不可能单独缚住而一夜射得了。”此人想以此激怒襄王,因此用这些话回答楚王。襄王果然又叫来和他详谈,于是他就
说:“先王被秦国欺骗,客死在外国,怨恨没有比这再大的了。现在,因为一个普通人有怨恨,还有用一个国家作为报复对象的,这就是白公、吴子
胥。当今,楚国方圆五千里,拥有百万大军,本来足以驰骋于千里原野,却坐而待毙,我以为大王不会这样做。”于是,顷襄王派使者出使诸侯国,
重新约定合纵,以便讨伐秦国。秦听到这个消息,派军来攻打楚国。楚国想和齐国、韩国联合讨伐秦国,借机图谋周朝。周王赧派武公对楚国宰相
昭子说:“三国使用武力来分割周都郊野以便于运输,并向南运送宝器尊崇楚王,我认为不对。杀诸侯共同尊奉的君王,让世代相传的君王作臣民,
大国一定不亲近它。凭借人多威胁力单势薄的周室,小国一定不顺服它。大国不亲近,小国不顺服,既不可以获得威名,又不可以获得实利。威名实
利都不能获得,就不应该动用武力去伤害百姓。如果有图谋周朝的名声,就无法向诸侯发布号令。”昭子说:“图谋周朝是无中生有。即使如此,周
朝为什么不能图谋呢?”武公回答道:“不拥有五倍于敌的军力不发起攻击,不拥有十倍于守敌的力量不能围城。一个周朝相当于二十个晋国,您是
知道的。韩国曾经动用二十万兵力包围晋国城邑,但最后遭受耻辱,精兵锐卒战死,普通士兵受伤,晋城也未被攻占。您未拥有百倍于韩的兵力却图
谋周朝,这是天下人都明了的。您与两周结下了怨仇,伤害了礼仪之邦邹鲁人的心,与齐国绝交,在天下失掉声誉,你这样做很危险了。您危害两周
是增强韩国的实力(三川为韩国所有),方城以外一定会被韩所侵夺。怎么能知道这种结局呢?西周的地盘,截长补短,方圆不过一百里。西周名誉
上是天下诸侯共同尊奉的君主,实际上全部占有它的土地也不足以使国家强大,全部占有它的百姓也不足以增强军力。即使不攻打它,名誉上还是杀
害君主。可是好事的的君主,喜功的臣子,发号施令使用兵力,未曾不始终把矛头指向周朝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看见祭器在周,想占有祭
器却利令智昏忘记杀害君主的罪名。今天,韩国要把祭器搬到楚国,我担心天下人因为祭器仇恨楚国。我请给您打个比方。虎肉腥臊,它的爪牙有利
于防身,人们还逮捕它呢。假如让大泽中的麋鹿披上老虎皮,人们逮捕它一定万倍于虎了。占有楚国土地,足以使国家强大;谴责楚国的名声,足以
使君主尊贵。今天,您将要诛杀天下诸侯共同尊奉的君王,占有三代传下来的宝器,独吞九鼎,傲视所有的君王,这不是贪婪是什么?《周书》说的
‘要想在政治上起家,不要道先倡乱’,所以祭器如南移到楚国,大军就会接踵而至。”于是楚国放弃了原有的计划。十九年(前280),秦国
讨伐楚国,楚军大败,割让上庸、汉北地给秦国。二十年(前279),秦国大将白起攻占了楚国的西陵。二十一年(前278),秦国大将白起又
攻占了楚国的郢,烧毁了先王墓夷陵。楚襄王的军队溃散了,不能再战,退到东北部保守在陈城。二十二年(前277),秦国又攻下了楚国的巫郡
、黔中郡。二十三年(前276),襄王聚集东部的士兵,共有十多万,又向西攻取秦国攻下的长江畔的十五座城池划为郡县,抵拒秦国。二十七
年(前272),楚派三万人帮助三晋攻打燕国。楚又和秦国讲和,让太子到秦国做人质。楚国让左徒到秦国侍奉太子。三十六年(前263),
顷襄王生病了,太子逃回楚国,秋天,顷襄王逝世,太子熊元即位,这是考烈王。考烈王任用左徒为令尹,把吴封给他,号称春申君。考烈王元年
(前262),把州给了秦以求与秦讲和。这时楚国更加衰弱。六年(前257),秦国包围了邯郸,赵国向楚国告急,楚国派遗将军景阳救助赵
国。七年(前256),楚国打到新中。秦军离去。十二年(前251),秦昭王逝世,楚王让春申君到秦国吊唁。十六年(前247),秦庄襄王
逝世,秦王赵政即位。二十二年(前241),楚国与诸侯国共同讨伐秦国,形势不利而撤军了。楚国向东迁都到寿春,叫郢。二十五年(前23
8),考烈王逝世,儿子幽王悍即位。李园杀死了春申君。幽王三年(前235),秦国、魏国讨伐楚国。秦国宰相吕不韦逝世。九年(前229)
,秦国灭亡了韩国。十年(前228),幽王逝世,同母弟犹即位,这是哀王。哀王即位两个多月,哀王的哥哥负刍的党徒袭击杀死了哀王,拥立负
刍做楚王。当年,秦国俘获了赵王迁。王负刍元年(前227),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二年(前226),秦国派将军讨伐楚国,大败楚军
,夺去了十多座城池。三年(前225),秦国灭亡了魏国。四年(前224)秦国大将军王翦在蕲(qí,其)打败楚军,杀死将军项燕。五年
(前223),秦国大将王翦、蒙武攻进楚都,俘虏了楚王负刍,灭亡了楚国,在楚地设置三个郡县。太史公说:当楚灵王在申会合诸侯,杀死齐
庆封,修筑章华台,要索取周王室九鼎的时候,他志向高远,把天下都看得很小;等到在申亥家饿死时,却被天下人所耻笑。操守、品行都未得到,
实在可悲!人们对权势,能不谨慎吗?弃疾以制造内乱而即位,宠幸秦国女子,也太过分了,几乎再度使国家灭亡!【原文及注释】楚之先祖出
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1>,帝喾命
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
坼剖而产焉<2>。其长一曰昆吾<3>;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
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4>,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5>
。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死<6>。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注释〕<1>融:明。<2>
坼(chè,彻):分裂,裂开。<3>长一:据梁玉绳说《史记志疑》云:“长”与“一”不宜连文。<4>中微:中途衰落。<5>纪:
通“记”。<6>蚤:通“早”。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旭。楚子熊绎与鲁
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俱事成王。熊绎生熊艾,熊艾生熊,熊生熊胜。熊胜以弟熊场为后。熊杨生熊渠。熊渠生子三
人。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1>,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2>。”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3>
。〔注释〕<1>微:衰落。<2>谥:古代帝王及官僚死后,统治阶级所给予的表示褒贬的称号。<3>去:除掉。后为熊毋康,毋康
蚤死。熊渠卒,子熊执红立。挚红卒,其弟弑而代立<1>,曰熊延<2>。熊延生熊勇。熊勇六年,而周人作乱,攻厉王,厉王出奔彘。熊勇十
年,卒,弟熊严为后。熊严十年,卒。有子四人,长子伯霜,中子仲雪,次子叔堪,少子季徇。熊严卒,长子伯霜代立,是为熊霜。熊霜元年,
周宣王初立。熊霜六年,卒,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难于濮;而少弟季徇立,是为熊徇。熊徇十六年,郑桓公初封于郑。二十二年,熊徇卒
,熊徇卒,子熊咢立。熊咢九年,卒,子熊仪立,是为若敖。〔注释〕<1>挚红卒,其弟弑而代立:据梁玉绳《史记志疑》云:既云红卒,则
非弑矣。若敖二十年,周幽王为犬戎所弑,周东徙,而秦襄公始列为诸侯。二十七年,若敖卒,子熊坎立,是为霄敖。霄敖六年,卒,子熊眴立
,是为蚡冒。蚡冒十三年,晋始乱,以曲沃之故<1>。蚡冒十七年,卒。蚡冒弟熊通弑蚡冒子而代立,是为楚武王。武王十七年,晋之曲沃庄伯
弑主国晋孝侯<2>。十九年,郑伯弟段作乱。二十一年,郑侵天子之田。二十三年,卫弑其君桓公。二十九年,鲁弑其君隐公。三十一年,宋太宰
华督弑其君殇公。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3>,欲以观中国之政,
请王<4>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
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5>,而王为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五十一年,周召随侯,数以
立楚为王<6>。楚怒,以随背己,伐随。武王卒师中而兵罢<7>。子文王熊赀立,始都郢。〔注释〕<1>曲沃:东周初年,晋昭侯封桓公
叔于此,从此引起内乱。详见《晋世家》。<2>主:掌管、主持。<3>敝甲:破旧的铠甲,指军队。谦词。<4>观:参与、观察。<
5>率:顺服。<6>数:列举罪状。<7>罢:停止。文王二年,伐申过邓,邓人曰“楚王易取<1>”,邓侯不许也。六年,伐蔡,虏蔡
哀侯以归,已而释之。楚强,陵江汉间小国<2>,小国皆畏之。十一年,齐桓公始霸,楚亦始大。十二年,伐邓,灭之。十三年,卒,子熊艰立
,是为庄敖。庄敖五年,欲杀其弟熊恽,恽奔随,与随袭弑庄敖代立,是为成王。成王恽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于诸侯。使人献天子,
天子赐胙<3>,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于是楚地千里。十六年,齐桓公以兵侵楚,至陉山,楚成王使将军屈完以兵御之,与桓
公盟。桓公数以周之赋不入王室<4>,楚许之,乃去。〔注释〕<1>楚王易取:《左传·庄公六年》载:楚文王伐申。过邓。邓祁侯止而享
之。骓甥、聃甥、养甥请杀楚子。邓侯弗许云云,事载颇详。太史公于《楚世家》取《左传》而变其辞。“楚王易取”,即指三甥请杀楚子。<2
>陵:欺侮。<3>胙:祭祀用的肉。<4>周之赋:向周交纳的贡品。十八年,成王以兵北伐许,许君肉袒谢<1>,乃释之。二十二年,
伐黄。二十六年,灭英<2>。三十三年,宋襄公欲为盟会,召楚。楚王怒曰:“召我,我将好往袭辱之。”遂行,至盂,遂执辱宋公,已而归之
。三十四年,郑文公南朝楚。楚成王北伐宋,败之泓,射伤宋襄公,襄公遂病创死。三十五年,晋公子重耳过楚,成王以诸侯客礼飨<3>,而厚
送之于秦。三十九年,鲁僖公来请兵以伐齐,楚使申侯将兵伐齐,取谷,置齐桓公子雍焉。齐桓公子七子皆奔楚,楚尽以为上大夫。灭夔,夔不祀
祝融、鬻熊故也。〔注释〕<1>肉袒:去上衣,露肢体。谢:道歉,表示服顺。<2>二十六年,灭英:当作二十四年黄。<3>飨:用酒
食款待人。夏,代宋,宋告急于晋,晋救宋,成王罢归。将军子玉请战,成王曰:“重耳亡居外久,卒得反国<1>,天子所开,不可当。”子玉
固请,乃与之少师而去。晋果败子玉于城濮。成王怒,诛子玉<2>。四十六年,初,成王将以商臣为太子,语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齿未也
<3>,而又多内宏,绌乃乱也<4>。楚国之举常在少者<5>。且商臣蜂目而豺声,忍人也<6>,不可立也。”王不听,立之。后又欲立子职
而绌太子商臣。商臣闻而未审也<7>,告其傅潘崇曰:“何以得其实?”崇曰:“飨王之宠姬江芈而勿敬也。”商臣从之。江芈怒曰:“宜乎王之
欲杀若而立职也。”商臣告潘崇曰:“信矣<8>。”崇曰:“能事之乎?”曰:“不能。”“能亡去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9>?
”曰:“能。”冬十月,商臣以宫卫兵围成王。成王请食熊蟠而死,不听。丁未,成王自绞杀。商臣代立,是为穆王。〔注释〕<1>反:通“
返”。<2>诛子玉:此与《晋世家》载“子玉自杀”而死不同,实乃均奉成王之命耳。详见《晋世家》可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3>
齿未:指年岁尚少。<4>绌:通“黜”。废弃。<5>举:立。<6>忍:《集解》曰“言忍为不义”。<7>审:详查,细究。<8
>信:确实。<9>能行大事乎:《集解》云:“谓弑君。”穆王立,为其太子宫予潘崇,使为太师,掌国事。穆王三年,灭江。四年,灭六、
蓼。六、蓼,皋陶之后。八年,伐陈。十二年,卒。子庄王侣立。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
谏<1>。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伍举曰:“愿有进隐<2>。”曰:“有鸟在于阜<3>,三年不蜚不鸣<4>,是何鸟也?”
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居数月,淫益甚。大夫苏从乃入谏。王曰:“若不闻令乎?”对曰:
“杀身以明君,臣之愿也。”于是乃罢淫乐,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说<5>。是岁灭庸。六年,伐宋,
获五百乘。〔注释〕<1>伍举:伍举在康、灵之世,事庄王者乃其父伍参,此与《伍子胥列传》同误。<2>隐:《集解》曰“‘隐’谓隐
藏其意。”<3>阜(fù,副):土山。<4>蜚:通“飞”。<5>说:通“悦”。八年,伐陆浑戎,观兵于周郊<1>。周定王使王
孙满劳楚王<2>。楚王问鼎小大轻重<3>,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4>!楚国折钩之喙<5>,足以为九鼎。”王孙
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6>。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
<7>。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8>,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
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九年,相若敖氏。人或谗之王,恐诛,反攻王,王击灭若敖氏之族。十三年,灭舒。〔注释
〕<1>观兵:检阅军队。<2>劳:犒劳。<3>鼎:即九鼎,古代传国的重宝。<4>阻:倚仗。<5>钩:剑一类的兵器。喙(h
uì,会):指刀剑上的刃尖。<6>神奸:鬼神怪异之物。<7>载祀:《集解》曰:“载祀者,犹言年也。”<8>休明:美好清明。
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1>,牵牛径人田
<2>,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今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
。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3>,曰:“孤不天<4>,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5>,孤之
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6>,若以臣妾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宣、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
。敢布腹心<7>。”楚群臣曰:“王勿许。”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8>,引兵去三十里
而舍,遂许之平<9>。潘尫入盟,子良出质。夏六月,晋救郑,与楚战,大败晋师河上,遂王衡雍而归。〔注释〕<1>鄙语:俗语。<2
>径:笔直走。<3>逆:迎。<4>不天:不为天所保佑。<5>敝邑:称自己国家的谦词。<6>宾:通“摈”。遗矣,排斥。<7
>布:展开,铺开,引申为表白。<8>麾:通“挥”。指挥。<9>平:议和。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围宋五月<1>,城中食尽,
易子而食<2>,析骨而炊<3>。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二十三年,庄王卒,子共王审立。〔注释〕<1>五
月:据梁玉绳《史记志疑》云:五月乃九之误。<2>易:交换。<3>析:劈柴。共王十六年,晋伐郑。郑告急,共王救郑。与晋兵战鄢陵
,晋败楚,射中共王目。共王召将军子反。子反嗜酒,从者阳谷进酒醉。王怒,射杀子反<1>,遂罢兵归。三十一年,共王卒,子康王招立。
康王立十五年卒,子员立是为郏敖。康王宠弟公子围、子比、子晳、弃疾。郏敖三年,以其季父康王弟公子围为令尹,主兵事。四年,围使郑,道
闻王疾而还。十二月己酉,围入问王疾,绞而弑之<2>,遂杀其子莫及平夏。使使赴于郑<3>。伍举问曰:“谁为后<4>?”对曰:“寡大夫
围。”伍举更曰:“共王之子围为长。”子比奔晋,而围立,是为灵王。〔注释〕<1>射杀子反:据《晋世家》载:王怒,让子反,子反死。
<2>绞:《集解》曰:“以冠缨绞之。<3>赴:通“讣”。为楚王之死讣告郑国。<4>《左传·昭公元年》载:“伍举问应为后之辞焉”
,意即伍举问使者关于继位人的措辞该如何说。灵王三年六月,楚使使告晋,欲会诸侯。诸侯皆会楚于申。伍举曰:“昔夏启有钧台之飨;商汤有
景亳之命,周武王有盟律之誓,成王有岐阳之蒐<1>,康王有丰宫之朝,穆王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君其何用?”灵王
曰:“用桓公<2>。”时郑子产在焉。于是晋、宋、鲁、卫不往<3>。灵王已盟,有骄色。伍举曰:“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纣为黎山之会
,东夷叛之。幽王为太室之盟,戎、翟叛之,君其慎终<4>!”〔注释〕<1>蒐(sōu,搜):打猎。<2>此指用齐桓公召陵之礼。
详见《齐太公世家》。<3>晋、宋、鲁、卫不往:据《左传·昭公四年》云,申之会,不往者鲁、卫、曹、邾四国也,此改曹、邾为晋、宋妄也
。<4>慎终:谨慎仔细地考虑结果。七月,楚以诸侯兵伐吴,围朱方。八月,克之,囚庆封,灭其族。以封徇<1>,曰:“无效齐庆封弑其
君而弱其孤<2>,以盟诸大夫!”封反曰:“莫如楚共王庶子围弑其君兄之子员而代之立!”于是灵王使(弃)疾杀之<3>。七年,就章华台
,下令内亡人实之<4>。〔注释〕<1>徇:对众宣示。<2>弱:欺凌。<3>疾:赶快。<4>内:通“纳”。收容。八年,使
公子弃疾将兵灭陈。十年,召蔡侯,醉而杀之。使弃疾定蔡,因为陈蔡公。十一年,伐徐以恐吴,灵王次于乾谿以待之<1>。王曰:“齐、晋、
鲁、卫,其封皆受宝器,我独不<2>。今吾使使周求鼎以为分<3>,其予我乎?”析父对曰:“其予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4>,荜
露蓝蒌以处草莽<5>,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6>。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7>;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周
公与四国服事君王,将惟命是从,岂敢受鼎?”灵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8>,今郑人贪其田,不我予,今我求之,其予我乎?”对
曰:“周不受鼎,郑安敢爱田?”灵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吾大城陈、蔡、不羹<9>,赋皆千乘<10>,诸侯畏我乎?”对曰:“畏哉
!”灵王喜曰:“析父善言古事焉。”〔注释〕<1>次:驻扎。<2>不:通“否”。<3>分:指分器。古代帝王分赐诸侯世代保存的
宗庙宝器。<4>辟:通“僻”。偏僻。<5>荜(bì,毕)露:简陋的车子;蓝蒌:通“褴褛”。衣服破烂不堪。<6>桃弧棘矢:桃木
制的弓,棘枝制的箭。共:通“供”。<7>母弟:同母所生的弟弟。<8>昆武曾居许地故曰旧许是宅。<9>大城:扩大加固城池。<
10>赋:兵。古代以田赋出兵,所以谓兵为赋。十二年春,楚灵王乐乾谿,不能去也。国人苦役。初,灵王会兵于申,僇越大夫常寿过<1>,
杀蔡大夫观起,起子从亡在吴,乃劝吴王伐楚,为间越大夫常寿过而作乱<2>,为吴间<3>。使矫公子弃疾命召公子比于晋<4>,至蔡,与吴
、越兵欲袭蔡。令公子比见弃疾,与盟于邓。遂人杀灵王太子禄,立子比为王,公子子皙为令尹,弃疾为司马。先除王宫<5>,观从从师于乾谿,
令楚众曰:“国有王矣。先归,复爵邑田室<6>。后者迁之。”楚众皆溃,去灵王而归。〔注释〕<1>僇:侮辱。<2>间:离间。<
3>间:间谍。<4>矫:假借。<5>除王宫:指驱除灵王的亲信。除:清除。<6>爵邑:爵位,封地。灵王闻太子禄之死也,自投车
下<1>,而曰:“人之爱子亦如是乎?”侍者曰:“甚是。”王曰:“余杀人之子多矣,能无及此乎?”右尹曰:“请待于郊以听国人。”王曰:
“众怒不可犯。”曰:“且入大县而乞师于诸侯<2>。”王曰:“皆叛矣。”又曰:“且奔诸侯以听大国之虑。”王曰:“大福不再,只取辱耳。
”于是王乘舟将欲入鄢。右尹度王不用其计,惧俱死,亦去王亡。〔注释〕<1>投:跌倒。<2>大县:《左传·昭公十三年》作“大都”
,义同。指大的都邑。灵王于是独仿偟山中,野人莫敢入王。王行遇其故鋗人<1>,谓曰:“为我求食,我已不食三日矣。”鋗人曰:“新王下
法,有敢饷王从王者<2>,罪及三族,且又无所得食。”王因枕其股而卧。鋗人又以土之代,逃去。王觉而弗见,遂饥弗能起。芋尹申无宇之子申
亥曰<3>:“吾父再犯王命<4>,王弗诛,恩孰大焉!”乃求王,遇王饥于釐泽,奉之以归。夏五月癸丑,王死申亥家,申亥以二女从死,并葬
之。〔注释〕<1>鋗人:同“涓人”。《集解》曰:“今之中涓也。”主管清洁打扫的人员。<2>饷:用食物款待。<3>芋尹:有两
解:一指芋邑的大夫;一指管理芋园的官。<4>再犯:两次触犯。是时楚国虽已立比为王,畏灵王复来,又不闻灵王死,故观从渭初王比曰<
1>:“不杀弃疾,虽得国犹受祸。”王曰:“余不忍。”从曰:“人将忍王。”王不听,乃去。弃疾归。国人每夜惊,曰:“灵王入矣!”乙卯夜
,弃疾使船人从江上走呼曰:“灵王至矣!”国人愈惊。又使曼成然告初王比及令尹子皙曰:“王至矣!国人将杀君,司马将至矣!君蚤自图,无取
辱焉。众怒如水火,不可救也。”初王及子皙遂自杀。丙辰,弃疾即位为王,改名熊居,是为平王。〔注释〕<1>初王:子比在位时间很短,
死后没给谥号,故曰:“初王”。平王以诈弑两王而自立,恐国人及诸侯叛之,乃施惠百姓。复陈蔡之地而立其后如故,归郑之侵地。存恤国中<
1>,修政教。吴以楚乱故,获五率以归<2>。平王谓观从:“恣尔所欲<3>。”欲为卜尹,王许之。初,共王有宠子五人,无適立<4>,
乃望祭群神<5>,请神决之,使主社稷<6>,而阴与巴姬埋璧于室内<7>,召五公子斋而入。康王跨之,灵王肘加之,子比、子皙皆远之。平
王幼,抱其上而拜,压纽<8>。故康王以长立,至其子失之;围为灵王,及身而弑;子比为王十余日,子皙不得立,又俱诛。四子皆绝无后。唯独
弃疾后立,为平王,竟续楚祀,如其神符。〔注释〕<1>存恤:慰问救济。<2>率:通“帅”。<3>恣:听任,任凭。<4>適:
通“嫡”。<5>望:古代祭祀山川的专名。<6>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旧时因用作国家的代称。<7>室:太室,指祖
庙。<8>纽:装在器物上以备提携悬系的襻儿。初,子比自晋归,韩宣子问叔向曰:“子比其济乎<1>?”对曰:“不就<2>。”宣子曰
:“同恶相求,如市贾焉<3>,何为不就?”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取国有五难:有宠无人,一也;有人无主<4>,二也;有主无谋,
三也;有谋而无民,四也;有民而无德,五也。子比在晋十三年矣,晋、楚之从不闻通者,可谓无人矣;族尽亲叛,可谓无主矣;无衅而动<5>,
可谓无谋矣;为羁终世<6>,可谓无民矣;亡无爱征,可谓无德矣。王虐而不忌,子比涉五难以弑君<7>,谁能济之<8>!有楚国者,其弃疾
乎?君陈、蔡,方城外属焉<9>。苛慝不作<10>,盗贼伏隐,私欲不违<11>,民无怨心。先神命之,国民信之。芈姓有乱,必季实立<1
2>,楚之常也。子比之官,则右尹也;数其贵宠,则庶子也;以神所命,则又远之;民无怀焉,将何以立?宣子曰:“齐桓、晋文不亦是乎?”对
曰:“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釐公。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有莒、卫以为外主,有高、国以为内主。从善如流<13>,施惠不倦。
有国,不亦宜乎?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以为腹心,有魏犨、贾佗以为股肱
,有齐、宋、秦、楚以为外主,有栾、郤、狐、先以为内主。亡十九年,守志弥笃<14>。惠、怀弃民,民从而与之<15>。故文公有国,不亦
宜乎?子比无施于民<16>,无援于外,去晋,晋不送;归楚,楚不迎。何以有国!”子比果不终焉,卒立者弃疾,如叔向言也。〔注释〕<
1>济:成功。<2>就:成。<3>市贾:商人。<4>主:依靠力量。<5>衅:间隙,可乘之机。<6>羁:作客在外。<7>涉
:经历。<8>济:帮助。<9>君:统治。<10>慝(tè,特):邪恶。<11>私欲不违:《集解》曰:“不以私欲违民心。”
<12>季:排行最小的。<13>从善如流:听从好的像流水一样。<14>弥:更加。<15>民从而与之:《正义》曰:“以惠、怀弃
民,故民相从而归心于文公。”<16>施:给予。平王二年,使费无忌如秦为太子建取妇<1>。妇好,来,未至,无忌先归,说平王曰<2
>:“秦女好,可自娶,为太子更求。”平王听之,卒自娶秦女,生熊珍。更为太子娶。是时伍奢为太子太傅,无忌为少傅。无忌无宠于太子,常谗
恶太子建。建时年十五矣,其母蔡女也,无宠于王,王稍益疏外建也<3>。六年,使太子建居城父,守边。无忌又日夜谗太子建于王曰:“自无
忌入秦女,太子怨,亦不能无望于王,王少自备焉。且太子居城父,擅兵<4>,外交诸侯,且欲人矣。”平王召其傅伍奢责之。伍奢知无忌谗,乃
曰:“王奈何以小臣疏骨肉?”无忌曰:“今不制,后悔也。”于是王遂囚伍奢。(而召其二子而告以免父死)乃令司马奋扬召太子建,欲诛之。太
子闻之,亡奔宋。〔注释〕<1>取:通“娶”。<2>说(shuì,税):劝说。<3>稍:逐渐;益:更加。外:疏远。<4
>擅:专,独揽。无忌曰:“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必至。”于是王使使谓奢:“能致二子则生,不能将死。”奢曰:
“尚至,胥不至。”王曰:“何也?”奢曰:“尚之为人,廉,死节,慈孝而仁,闻召而免父,必至,不顾其死。胥之为人,智而好谋,勇而矜功<
1>,知来必死,必不来。然为楚国忧者必此子。”于是王使人召之,曰:“来,吾免尔父。”伍尚谓伍胥曰:“闻父免而莫奔,不孝也;父戮莫报
,无谋也;度能任事<2>,知也<3>。子其行矣,我其归死。”伍尚遂归。伍胥弯弓属矢<4>,出见使者,曰:“父有罪,何以召其子为?”
将射,使者还走,遂出奔吴。伍奢闻之,曰:“胥亡,楚国危哉。”楚人遂杀伍奢及尚。十年,楚太子建母在居巢,开吴<5>。吴使公子光伐楚
,遂败陈、蔡,取太子建母而去。楚恐,城郢<6>。初,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
钟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钟离、居巢。楚乃恐而城郢。十三年,平王卒。将军子
常曰:“太子珍少,且其母乃前太子建所当娶也。”欲立令尹子西。子西,平王之庶弟也,有义。子西曰:“国有常法,更立则乱,言之则致诛。”
乃立太子珍,是为昭王。〔注释〕<1>矜:崇尚。<2>度(duó,夺):估计、图谋。任:担当,承担。<3>知:通“智”。<
4>属:佩、系。<5>开:暗通。<6>城:此作动词,修筑加固。昭王元年,楚众不说费无忌<1>,以其谗亡太子建,杀伍奢子父与郤
宛。宛之宗姓伯氏子嚭及子胥皆奔吴,吴兵数侵楚<2>,楚人怨无忌甚。楚令尹子常诛无忌以说众,众乃喜。四年,吴三公子奔楚<3>,楚封
之以扞吴<4>。五年,吴伐取楚之六、灊。七年,楚使子常伐吴,吴大败楚于豫章。十年冬,吴王阖闾、伍子胥、伯嚭与唐、蔡俱伐楚,楚大败
,吴兵遂入郢,辱平王之墓,以伍子胥故也。吴兵之来,楚使子常以兵迎之<5>,夹汉水阵。吴伐败子常,子常亡奔郑。楚兵走,吴乘胜逐之,五
战及郢。己卯,昭王出奔。庚辰,吴人入郢。〔注释〕<1>说:同“悦”。<2>数:屡次。<3>三公子:《索隐》曰:“昭三十年,
二公子奔楚,公子掩余奔徐,公子烛庸奔钟离。此言三公子,非也。”<4>嚭:通“捍”。抵御。<5>迎:迎击。昭王亡也至云梦。云梦
不知其王也,射伤王。王走郧。郧公之弟怀曰:“平王杀吾父,今我杀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止之,然恐其弑昭王,乃与王出奔随。吴王闻昭王往
,即进击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封于江汉之间者,楚尽灭之。”欲杀昭王。王从臣子綦乃深匿王,自以为王,谓随人曰:“以我予吴。”随人卜
予吴,不吉,乃谢吴王曰<1>:“昭王亡,不在随。”吴请入自索之,随不听,吴亦罢去。〔注释〕<1>谢:推辞。昭王之出郢也,使申
鲍胥请救于秦,秦以东五百乘救楚,楚亦收余散兵,与秦击吴。十一年六月,败吴于稷。公吴王弟夫概见吴王兵伤败,乃亡归,自立为王。阖闾闻之
,引兵去楚,归击夫概。夫概败,奔楚,楚封之堂谿,号为堂谿氏。楚昭王灭唐。九月,归入郢。二十年,吴复伐楚,取番。楚恐,去郢,北徙都
鄀。十六年,孔子相鲁。二十年,楚灭顿,灭胡。二十一年,吴王阖闾伐越。越王句践射伤吴王,遂死。吴由此怨越而不西伐楚。二十七年春,
吴伐陈,楚昭王救之,军城父。十月,昭王病于军中,有赤云如鸟,夹日而蜚。昭王问周太史<1>,太史曰:“是害于楚王,然可移于将相。”将
相闻是言,乃请自以身祷于神。昭王曰:“将相,孤之股肱也<2>,今移祸,庸去是身乎!”弗听。卜而河为祟,大夫请祷河。昭王曰:“自吾先
王受封,望不过江、汉,而河非所获罪也。”止不许。孔子在陈,闻是言,曰:“楚昭王通大道矣<3>。其不失国,宜哉!”〔注释〕<1>
此时昭王军城父,距周室近,故至王城问周太史。<2>股肱:喻君王左右得力的臣子。<3>通:通晓。昭王病甚,乃召诸公子大夫曰:“
孤不佞,再辱楚国之师,今乃得以天寿终<1>,孤之幸也。”让其弟公子申为王,不可。又让次弟公子结,亦不可。乃又让次弟公子闾<2>,五
让,乃后许为王。将战,庚寅,昭王卒于军中。子闾曰:“王病甚,舍其子让群臣,臣所以许王,以广王意也<3>。今君王卒,臣岂敢忘君王之意
乎!”乃与子西、子綦谋,伏师闭涂<4>,迎越女之子章立之,是为惠王。然后罢兵归,葬昭王。〔注释〕<1>天寿:天年,自然的寿数。
<2>据《左传,哀公六年》注云:三公子皆昭王兄,此弟误。<3>广:宽慰。<4>伏师:秘密行军。涂:通“途”。惠王二年,子西
召故平王太子建之子胜天吴,以为巢大夫,号曰白公。白公好兵而下士,欲报仇。六年,白公请兵令尹子西伐郑。初,白公父建亡在郑,郑杀之,白
公亡走吴,子西复召之,故以此怨郑,欲伐之。子西许而未为发兵。八年,晋伐郑,郑先急楚,楚使子西救郑,受赂而去。白公胜怒,乃遂与勇力死
士石乞等袭杀令尹子西、子綦于朝,因劫惠王,置之高府<1>,欲弑之。惠王从者屈固负王亡走昭王夫人宫。白公自立为王。月余,会叶公来救楚
,楚惠王之徒与共攻白公,杀之。惠王乃复位。是岁也,灭陈而县之。十三年,吴王夫差强,陵齐、晋,来伐楚。十六年,越灭吴。四十二年,楚
蔡。四十四年,楚灭杞。与秦平。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2>;楚东侵,广地至泗上。五十七年,惠王卒,子简王中立。〔注释〕
<1>高府:楚王别宫。一说楚府库名。<2>正:长,统治、管辖。简王元年,北伐灭莒。八年,魏文侯、韩武子、赵桓子始列为诸侯<1>
。二十四年,简王卒,子声王当立。声王六年,盗杀声王,子悼王熊疑立。悼王二年,三晋来伐楚,至乘丘而还。四年楚伐周<2>。郑杀子阳。
九年,伐韩,取负黍。十一年,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楚厚赂秦,与之平。二十一年,悼王卒,子肃王臧立。肃王四年,蜀伐楚,取兹方。
于是楚为扞关以距之。十年,魏取我鲁阳。十一年,肃王卒,无子,立其弟熊良夫,是为宣王。〔注释〕<1>《史记志疑》引《疏证》曰:“
楚简王八年三家皆初立,未列为诸侯也。《周本纪》威烈王二十三年,命韩、赵、魏为诸侯,是年为楚声王五年,盖后二十二年。”<2>楚伐周
:据梁玉绳《史记志疑》云:《大事记》曰以“郑”为“周”,字之误也。《年表》亦云“败郑师,围郑。郑人杀子阳。”宣王六年,周天子贺秦
献公。秦始复强,而三晋益大,魏惠王、齐威王尤强。三十年,秦封卫鞅于商,南侵楚。是年,宣王卒,子威王熊商立。威王六年,周显王致文武
胙于秦惠王。七年,齐孟尝君父田婴欺楚,楚威王伐齐,败之于徐州,而令齐必逐田婴。田婴恐,张丑伪谓楚王曰:“王所以战胜于徐州者,田盼
子不用也。盼子者,有功于国,而百姓为之用。婴子弗善而用申纪。申纪者,大臣不附,百姓不为用,故王胜之也。今王逐婴子,婴王逐,盼子必用
矣。复搏其士卒以与王遇<1>,必不便于王矣。”楚王因弗逐也。十一年,威王卒,子怀王熊槐立。魏闻楚丧,伐楚,取我陉山。<2>〔注
释〕<1>搏:通“抚”。安抚、慰勉。<2>取:据梁玉绳《史记志疑》云:“取”当作“败”。怀王元年,张仪始相秦惠王。四年,秦惠
王初称王。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陈轸适为秦使齐,齐王曰:“为之奈何?”陈轸曰
:“王勿忧,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军中,曰:“原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珪<1>。”陈轸曰
:“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2>,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此,不足以遍,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
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
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于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3>,此持满之术也<4>。”昭阳曰:“善。”引兵而
去。〔注释〕<1>执珪:楚爵功臣,赐以珪,谓之执珪。一说,战国时,楚国设置的最高爵位名。<2>遗:赠送。卮:古代酒器。<3
>德:施恩惠。<4>持满:谓处在盛满的地位。燕、韩君初称王。秦使张仪与楚、齐、魏相会,盟啮桑。十一年,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
<1>,楚怀王为从长<2>。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后。十二年,齐缗王伐败赵、魏军,秦亦伐败韩,与齐争长。十
六年,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3>,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张仪免相,使张仪南见楚王,谓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之后甚愿
为门阑之厮者亦无先大王<4>。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先齐王,虽仪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亦不得为
门阑之厮也。王为仪闭关而绝齐,今使使者从西取故秦所分楚商于之地方六百里,如是则齐弱矣。是北弱齐,西德于秦,私商于以为富,此一计而三
利俱至也。”怀王大悦,乃置相玺于张仪,日与置酒,宣言“吾复得吾商于之地。”群臣皆贺,而陈轸独吊。怀王曰:“何故?”陈轸对曰:“秦之
所为重王者,以王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交先绝,是楚孤也。夫秦又何重孤国哉,必轻楚矣。且先出地而后绝齐,则秦计不为。先绝齐而后责地
<5>,则必见欺于张仪。见欺于张仪,则王必怨之。怨之,是西起秦患,北绝齐交。西起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之兵必至。臣故吊。”楚王弗听
,因使一将军西受封地。〔注释〕<1>苏秦:据梁玉绳《史记志疑》云:是时苏秦已死四年,约六国以伐秦者李兑也,此误。从:通“纵”。
<2>从长:六国合从之长。<3>从亲:合纵亲善。<4>门阑:门框。<5>责:责求,索取。张仪至秦,详醉坠车<1>,称病不
出三月,地不可得。楚王曰:“仪以吾绝齐为尚薄邪?”乃使勇士宋遗北辱齐王。齐王大怒,折楚符而合于秦。秦齐交合,张仪乃起朝,谓楚将军曰
:“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楚将军曰:“臣之所以见命者六百里<2>,不闻六里。”即以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兴师将伐秦。陈轸
又曰:“伐秦非计也。不如因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取偿于齐也,吾国尚可全。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秦齐之交而来天下
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遂绝和于秦,发兵西攻秦。秦亦发兵击之。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
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3>,战于蓝田,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因,乃南袭楚,至于邓。
楚闻,乃引兵归。〔注释〕<1>详:通“佯”。<2>见命:受命。<3>悉:全部。十八年,秦使使约复与楚亲,分汉中之半以和楚
。楚王曰:“愿得张仪,不愿得地。”张仪闻之,请之楚。秦王曰:“楚且甘心于子,奈何?”张仪曰:“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又能得事于楚王幸
姬郑袖,袖所言无不从者。且仪以前使负楚以商于之约,今秦楚大战,有恶<1>,臣非面自谢楚不解。且大王在,楚不宜敢取仪。诚杀仪以便国,
臣之愿也。”仪遂使楚。至,怀王不见,因而囚张仪,欲杀之。仪私于靳尚,靳尚为请怀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无秦,必轻王矣。
”又谓夫人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而王欲杀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以美人聘楚王<2>,以宫中善歌者为之媵<3>。楚王重地,秦女
必贵,而夫人必斥矣。夫人不若言而出之。”郑袖卒言张仪于王而出之。仪出,怀王因善遇仪,仪因说楚王以叛从约而与秦合亲,约婚姻。张仪已去
,屈原使从齐来,谏王曰:“何不诛张仪?”怀王悔,使人追仪,弗及。是岁,秦惠王卒。二十年,齐缗王欲为从长,恶楚之与秦合,乃使使遗楚
王书曰:“寡人患楚之不察于尊名也。今秦惠王死,武王立,张仪走魏<4>,樗里疾、公孙衍用,而楚事秦。夫樗里疾善乎韩,而公孙衍善乎魏;
楚必事秦,韩、魏恐,必因二人求合于秦,则燕、赵亦宜事秦。四国争事秦,则楚为郡县矣。王何不与寡人并力收韩、魏、燕、赵,与为从而尊周室
,以案兵息民<5>,令于天下?莫敢不乐听,则王名成矣。王卒诸侯并伐,破秦必矣。王取武关、蜀、汉之地,私吴、越之富而擅江海之利<6>
,韩、魏割上党,西薄函谷<7>,则楚之强百万也。且王欺于张仪,亡地汉中,兵挫蓝田<8>,天下莫不代王怀怒。今乃欲先事秦!愿大王孰计
之。”〔注释〕<1>恶:仇恨。<2>聘:古代出嫁、娶妇皆曰聘。<3>媵(yìng,硬):随嫁,也指随嫁的人。<4>张仪走
魏:据梁玉绳《史记志疑》云:当秦昭王时,仪死已久,走魏作“死魏”。<5>案:通“按”。按住,停止。<6>私:私自享有。<7>
薄:迫近。<8>挫:拆伤,挫败。楚王业已欲和于秦,见齐王书,犹豫不决,下其议群臣<1>。群臣或言和秦,或曰听齐。昭睢曰:“王虽
东取地于越,不足以刷耻;必且取地于秦,而后足以刷耻于诸侯。王不如深善齐、韩以重樗疾<2>,如是则王得韩、齐之重以求地矣。秦破韩宜阳
,而韩犹复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阳,而秦之武遂去之七十里,以故尤畏秦。不然,秦攻三川,赵攻上党,楚攻河外,韩必亡。楚之救韩,不能使韩
不亡,然存韩者楚民。韩已得武遂于秦,以河山为塞,所报德莫楚厚,臣以为其事王必疾<3>。齐之所信于韩者,以韩公子昧为齐相也。韩已得武遂于秦,王甚善之,使之以齐、韩重樗里疾,疾得齐、韩之重,其主弗敢弃疾也。今又益之以楚之重,樗里疾必言秦,复与楚之侵地矣。”于是怀王许之,竟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注释〕<1>下:交下。<2>重:重视。<3>疾:急切,迅速。二十四年,倍齐而合秦<1>,秦昭王初立,乃厚赂于楚。楚往迎妇。二十五年,怀王入与秦昭王盟,约于黄棘。秦复与楚上庸。二十六年,齐、韩、魏为楚负其从亲而合于秦,三国共伐楚。楚使太子入质于秦而请救。秦乃遗客卿通将兵救楚<2>,三国引兵去。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楚太子杀之而亡归。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昧,取我重丘而去。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杀我将军景缺。怀王恐,乃使太子为质于齐以求平。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秦昭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为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所从相亲久矣。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而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事<3>。”楚怀王见秦王书,患之。欲往,恐见欺;无往,恐秦怒。昭睢曰:“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怀王子子兰劝王行,曰:“奈何绝秦之欢心!”于是往会秦昭王。昭王诈令一将军伏兵武关,号为秦王。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胡章台,如蕃臣<4>,不与亢礼<5>。楚怀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6>。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不复许秦。秦因留之。〔注释〕<1>倍:通“背”。<2>客卿:指在本国作官的他国人。<3>执事:古时指侍从左右供使令的人。<4>蕃臣:蕃通“番”。蕃臣指附属国的大臣。<5>亢礼:同“抗礼”。谓以彼此平等之礼相待。<6>要:要挟。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乃欲立怀王子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1>,齐缗王谓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或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2>‘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东国必可得矣。”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太子横至,立为王,则为顷襄王。乃告于秦曰:“赖社稷神灵,国有王矣。”〔注释〕<1>诈赴于齐:指诈言怀王薨。<2>市:作交易。顷襄王横元年,秦要怀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应秦,秦昭王怒,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二年,楚怀王亡逃归,秦觉之,遮楚道,怀王恐,乃从间道走赵以求归<1>。赵王父在代,其子惠王初立,行王事,恐,不敢入楚王。楚王欲走魏,秦追至,遂与秦使复之秦。怀王遂发病。顷襄王三年,怀王卒于秦,秦归其丧于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2>。秦楚绝。〔注释〕<1>间道:小道。<2>直:正直。六年,秦使白起伐韩于伊阙,大胜,斩首二十四万。秦乃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饬士卒<1>,得一乐战。”楚顷襄患之,乃谋复与秦平。七年,楚迎妇于秦,秦楚复平。〔注释〕<1>饬(chì,斥):整顿。十一年,齐秦各自称为帝;月余,复归帝为王。十四年,楚顷襄王与秦昭王好会于宛,结和亲。十五年,楚王与秦、三晋、燕共伐齐,取淮北。十六年,与秦昭王好会于鄢。其秋,复与秦王会穰。十八年,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1>,顷襄王闻,召而问之。对曰:“小臣之好射鶀雁<2>,罗鸗<3>,小矢之发也,何足为大王道也。且称楚之大,因大王之贤,所弋非直此也<4>。昔者三王以弋道德<5>,王霸以弋战国。故秦、魏、燕、赵者,鶀雁也;齐、鲁、韩、魏者,青首也<6>;驺、费、郯、邳者,罗鸗也。外其余则不足射者。见鸟六双<7>,以王何取?王何不以圣人为弓,以勇士为缴,时张而射之?此六双者,可得而囊载也。其乐非特朝昔之乐也<8>,其获非特凫雁之实也<9>。王朝张弓而射魏之大梁之南,加其右臂而径属之于韩,则中国之路绝而上蔡之郡坏矣。还射圉之东<10>,解魏左肘而外击定陶,则魏之东外弃而大宋、方与二郡者举矣。且魏断二臂,颠越矣<11>;膺击郯国<12>,大梁可得而有也。王綪缴兰台<13>,饮马西河,定魏大梁,此一发之乐也。若王之于弋诚好而不厌<14>,则出宝弓,碆新缴<15>,射嚹裼诙#垢浅こ且晕?<16>,朝射东莒,夕发浿丘,夜加即墨,顾据午道<17>,则长城之东收而太山之北举矣。西结境于赵而北达于燕,三国布<18>,则从不待约而可成也。北游目于燕之辽东而南登望于越之会稽,此再发之乐也。若夫泗上十二诸侯,左萦而右拂之<19>,可一旦而尽也。今秦破韩以为长忧,得列城而不敢守也;伐魏而无功,击赵而顾病<20>,则秦魏之勇力屈矣<21>,楚之故地汉中、析、郦可得而复有也。王出宝弓,碆新缴,涉塞,而待秦之倦也,山东、河内可得而一也。劳民休众,南面称王矣。故曰秦为大鸟,负海内而处,东面而立,左臂据赵之西南,右臂傅楚鄢郢<22>,膺击韩魏,垂头中国<23>,处既形便,势有地利,奋翼鼓,方三千里,则秦未可得独招而夜射也。”欲以激怒襄王,故对以此言。襄王因召与语,遂言曰:“夫先王为秦所欺而客死于外,怨莫大焉。今以匹夫有怨,尚有报万乘<24>,白公、子胥是也。今楚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犹足以踊跃中野也,而坐受困,臣窃为大王弗取也。”于是顷襄王遗使于诸侯,复为从,欲以伐秦。秦闻之,发兵来伐楚。〔注释〕<1>缴(zhuó,酌):系在箭上的生丝绳,射鸟用。<2>鶀雁:小雁。<3>罗鸗:小鸟,野鸟。<4>弋:取。直:特,但。<5>三王:一说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6>青首:头有青毛的小野鸭。<7>鸟六双:《索隐》曰:以此喻下文秦赵等十二国,故云六双。<8>昔:通“夕”。<9>凫:泛指野鸭。<10>还:饶。<11>颠:颠覆,引申为灭亡。<12>膺:胸脯,此指正面。<13>綪:屈曲,此指收拢。<14>戈:用绳系在箭上射。<15>碆(bō,波):射鸟用的石制箭头。<16>盖:覆盖。<17>顾:反转。<18>:同“翅”。<19>萦:缠绕。拂:击。<20>病:担忧、患苦。<21>屈(jué,决):竭、穷尽。<22>傅:通“附”。附着。<23>垂头:《索隐》曰“垂头犹申颈也。言欲吞山东。”<24>万乘:万辆兵车,指大国。楚欲与齐、韩连和伐秦,因欲图周<1>。周王赧使武公谓楚相昭子曰:“三国以兵割周郊地以便输,而南器以尊楚<2>,臣以为不然。夫弑共主<3>,臣世君<4>,大国不亲;以从胁寡,小国不附。大国不亲,小国不附,不可以致名实。名实不得,不足以伤民<5>。夫有图周之声,非所以为号也。”昭子曰:“乃图周则无之。虽然,周何故不可图也?”对曰:“军不五不攻,城不十不围。夫一周为二十晋,公之所知也。韩尝以二十万之众辱于晋之城下,税士死,中士伤,而晋不拔。公之无百韩以图周,此天下之所知也。夫怨结于两周以塞驺鲁之心,交绝于齐,声失天下,其为事危矣。夫危两周以厚三川,方城之外必为韩弱矣。所以知其然也?西周之地,绝长补短,不过百里。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6>。虽无攻之,名为弑君。然而好事之君,喜攻之臣,发号用兵,未尝不以周为终始。是何也?见祭器在焉,欲器之至而忘弑君之乱。今韩以器之在楚,臣恐天下以器仇楚也。臣请譬之。夫虎肉臊,其兵利身,人犹攻之也。若使泽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必万于虎矣。裂楚之地,足以肥国;诎楚之名<7>,足以尊主。今子将以欲诛残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传器<8>,吞三翮六翼<9>,以高世主,非贪而河?《周书》曰‘欲起无先’,故器南则兵至矣。”于是楚计辍不行<10>。〔注释〕<1>图:图谋。<2>南器:指向南迁移宝器。器,鼎之类。<3>共主:诸侯共同尊奉的君主。这是周自谓也。<4>世君:世代相传的君主。<5>伤民:伤害百姓,具体言之为起兵也。<6>劲:强。<7>诎:谴责。<8>居:占有。传器:《索隐》曰:“谓九鼎也。”<9>三翮(hé,核)六翼:《索隐》曰:“三翮六翼亦谓九鼎也。”<10>辍:停止。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以北保于陈城。二十二年,秦复拔我巫、黔中郡。二十三年,襄王乃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二十七年,使三万人助三晋伐燕。复与秦平,而入太子为质于秦。楚使左徒侍太子于秦。三十六年,顷襄王病,太子亡归。秋,顷襄王卒,太子熊元代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以左徒为令尹,封以吴,号春申君。考烈王元年,纳州于秦以平。是时楚益弱。六年,秦国邯郸,赵告急楚,楚遗将军景阳救赵。七年,至新中。秦兵去。十二年,秦昭王卒,楚王使春申君吊祠于秦。十六年,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二十五年,考烈王卒,子幽王悍立。李园杀春申君<1>。幽王三年,秦、魏伐楚。秦相吕不韦卒。九年,秦灭韩。十年,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二月余,哀王庶兄负刍之徒袭杀哀王而立负刍为王。是岁,秦虏赵王迁。〔注释〕<1>李园杀春申君:考烈王无子,春申君为此担忧。赵人李园将其妹献给春申君,其妹怀孕后,李园与她谋划说服春申君,将她献给考烈王。不久,她果然生下个儿子,这就是幽王。考烈王死后,李园怕春申君泄露真情而更加骄横,便杀死春申君以灭口。详见《春申君列传》。王负刍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1>。二年,秦使将军伐楚,大破楚军,亡十余城。三年,秦灭魏。四年,秦将王翦破我军于蕲,而杀将军项燕。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楚)郡云。〔注释〕<1>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荆轲,卫国人。受燕太子丹的委托,携带夹有匕首的燕国督亢地图及秦国大将、秦王的仇人樊于期的头作为礼物,赴秦宫献给秦王。献礼时,荆轲向秦王展示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拿起匕首刺杀秦王不中,被杀。详见《刺客列传》。次年,秦国攻破燕国,燕太子丹被父亲燕王喜所杀。太史公曰:“楚灵王方会诸侯于申,诛齐庆封,作章华台,求周九鼎之时,志小天下;及饿死于申亥之家,为天下笑。操行之不得,悲夫!势之于人也,可不慎与?弃疾以乱立,嬖淫秦女<1>,甚乎哉,几再亡国<2>!”〔注释〕<1>嬖:宠爱,宠幸。<2>几:几乎。
献花(0)
+1
(本文系曹氏文昭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