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见证历史(1-2)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gddx02302 2017-08-03
存意 2017-04-26 00:00

兴隆洼文化首次使用了透闪石类玉质,并由此开创了玉器在中国的八千年发展史。显然先民并非是通过科学检测去选定玉料,万千种材质中的精选的标准是透闪石不同一般石头的细腻结构和光而不耀的特征。而“光而不耀”之后成了老子哲学体系里圣人的标准。是偶然?一定不是,是文化的传承!同时玉石的多彩正是体现了自然的颜色,文化内涵丰富。

前7200年左右,繁盛千年的兴隆洼文化消亡。而几乎同时,在内蒙古地区,一个新的文化赵宝沟文化诞生了,被发现的第一个遗址就在内蒙古敖汉旗。赵宝沟文化的时间距今7200~6500年。至今各遗址共发现玉器5件,材质包括透闪石玉和大理石,器型有玦,斧,钺等

收藏见证历史(1-2)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玉钺

收藏见证历史(1-2)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玉玦

收藏见证历史(1-2)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玉斧

一个文化的消亡,紧接着另一个文化的兴起,我们不确定发生了什么,但可以想象,不同文化的部落间的争斗越发激烈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代替了旧的文化,但在玉的使用上,在延续,器型变化不大,对透闪石玉的追求依然。其中有大理石制品这很正常,历朝历代都有非透闪石玉的制品,这源于三个原因,第一是透闪石玉石获得困难;第二是部分审美的选择;第三是如大理石类制作简单。

在兴隆洼文化消亡200年后,一个新的文化在遥远的现在浙江的宁绍平原及舟山群岛形成,这也是一个用玉的文化。这就是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用玉的材质以当地产的萤石,叶蜡石,玉髓为主。器型是玦、璜、管、珠、环等

收藏见证历史(1-2)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玉玦

收藏见证历史(1-2)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玉管

收藏见证历史(1-2)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玉璜

是的,材质不同(最接近的透闪石矿在江苏溧阳小梅岭,相距数百公里,且当时应该未被发现),但主要器型很接近东北的兴隆洼文化,材料色彩的选择也很接近。做工较粗正说明了他们技术的不完善及工具落后。

收藏见证历史(1-2)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上为兴隆洼玉玦

收藏见证历史(1-2)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上为兴隆洼玉管

收藏见证历史(1-2)石器时代玉和陶的艺术之玉器篇—历史密码

上为兴隆洼玉璜

是历史的偶然?我们不能确定!有一种说法认为河姆渡的部分居民来自长江上游的玉蟾岩,带来了水稻种植。那是否还有一部分居民来自南下的兴隆洼部落,通过漫长的沿着海岸线的近海航行?水正是文明的起源,今天我们的风水学也总是把水和财运联系在一起。而有些观念认为河姆渡及之后的周边一些文化热衷制作玉璜,而弯曲的玉璜不正是一艘小船的形象嘛!汉人著《周礼》,六器中的玄璜正是礼北方的礼器,是否也是一种证明?

推论不能成为历史,但却可以帮助我们去挖掘史实。长江下游文明的发展正是在河姆渡部落群开始种植稻米;开始制作精美的陶器;开始拥有图腾崇拜的礼器玉器后,快速发展起来,并带动了整个地区各不同文化的建立和发展。

未完,待续,下一章我们将继续介绍玉及文明发展,前6000至500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