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磁州窑,一张响彻世界的文化旅游名片

 自华居 2017-08-03

·

峰峰

磁州窑

一张响彻世界的

文化旅游名片

“陶瓷的创世,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发端;陶瓷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辉煌。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时期,峰峰的先民们就开始烧制瓷器,至宋代达到鼎盛,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制瓷技艺集宋代陶瓷装饰之大成,开创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对国内乃至世界陶瓷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漫长的陶瓷历史发展中,磁州窑一枝独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各个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和艺术特征,并影响到朝鲜、日本、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原貌复建的东阁

今年,峰峰矿区承办邯郸市第二届旅发大会,打造的磁州窑艺术街区就是其重要节点,凸显了“滏源福地、瓷韵响堂”这张文化旅游金色名片,这对弘扬磁州窑文化、丰富旅游景区内涵,改善周边居民生活、提高人居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磁州窑艺术街区以陶瓷七厂为中心,辐射彭东街、三和路、大路沟,全力打造后街、陶瓷七厂厂区、盐店遗址、孝廉展馆等节点,总面积2.4万平米。该街区建成后,将以磁州窑文化元素为核心,磁州窑关联业态不低于70%,形成集商贸、餐饮、休闲、众创等功能为一体的商业旅游综合街区。

磁州窑盐店遗址“馒头窑”

走进磁州窑盐店遗址,映入眼帘的就是著名的“馒头窑”。在元代窑里,巨大的穹顶支撑起浩然岁月,想象着那炽热的火焰自火膛喷至窑顶,不由得让人产生一种敬畏之心。走下旋梯,就像走向深远的历史,感受那盛世的辉煌岁月。泥土的力与美,在这里充分体现,见证着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目前,彭城仍然较好地保留着40多座馒头窑以及数十条古老的窑洞。据了解,馒头窑是陶瓷窑炉的一种,系半倒焰式间歇窑炉,亦名“圆窑”。馒头窑建造时,地基需要非常的坚固且呈马蹄形,窑顶呈半球形,外形很像日常食用的馒头,故称馒头窑。

。?°°元代窑遗址°°?。

。?°°制作磁州窑°°?。

。?°°东阁后街°°?。

邯郸记忆

磁州窑制作需要72道工序,说起这72道工序的恢复和使用,不得不提到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馆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烧制技艺传承人刘立忠大师。刘立忠是全国为数不多地可以完整地继承这72道工序的人。多年间,他恢复失传技艺20多项,发现古代磁州窑遗址9处,收集上万片实物资料,现仍带徒弟继续在这项传统工艺中探索。

刘立忠介绍说,馒头窑不仅是高温烧成陶瓷的重要设备,其外观姿态

优美,丰姿绰约,是窑场中凸现建筑物。馒头窑设窑门一个,供装开窑使用。烧成时则须将窑门封闭,留出火口供添加燃料。旁侧有深达5米的苕井,供掏煤渣及通风透火使用。后面有两个烟囱将烟排出。窑炉内部前有火膛供烧煤加热升温。用作摆放与烧成产品处叫牙台,牙台呈前高后低状。窑内后壁下部两端有两个巨大的吸焰孔。窑顶的透火孔称作天眼,窑顶底部周围有5-6个麻眼,用于烧成中调节焰气与观察火情。窑内均采用手工特制耐火砖砌筑。站在窑内观看,窑内牙台(亦称产品室)略呈方形,而窑顶浑然为圆球形,令人联想到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出盐店遗址,就来到了东阁后街。这里新建复建的房屋建筑等既紧凑又有层次感,整个街区成开放型街区,道路四通八达,既有东阁老街的味道,又有工业遗址和现代艺术的融入。仿古一条街上的沿街商铺、古戏台、窑址、条洞等节点,突出了古镇特色和磁州窑文化,把彭城这个陶瓷历史文化名镇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地展现出来了。

陶瓷七厂,一处处正在改造建设的老厂房,陶瓷七厂作为磁州窑历史工业遗址,正在渐渐的改变,内置原有建筑、机械都保留了下来,游客

来到这里可以看到工业时代的磁州窑制作过程,在游览中感受历史工业符号。

该项目责任人武成库告诉记者,此次改造整合磁州窑文化、东阁、彭城特色建筑等古镇资源,在后街、七西胡同和七厂院内建设极具特色的古街小巷,将盐店遗址和七厂艺术街区相关联,立足将陶瓷七厂片区打造为以文、旅、陶产业聚合为核心,形成集商贸、餐饮、休闲、众创等功能为一体的商业旅游综合街区,重塑老街特色文化脉络,再现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焕发新的活力。

。?°°孝廉馆十大清官陶瓷作品°°?。

穿过七厂,就来到了以磁州窑文化为载体的孝廉馆。峰峰矿区近年来通过深入挖掘本地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了融合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磁州窑文化在内的“滏源清风”廉政文化品牌。特别是去年以来,峰峰矿区依托本土文化,在千年古镇彭城高标准、高水准打造全国首家将磁州窑与孝廉文化深度融合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据介绍,孝廉馆内部陈列以“如瓷人生·黑白分明”为主题,按照《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论述,分为“人之本”、“家之本”、“国之本”三大板块,暗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内部展品,分别邀请了数十位国家级、省级磁州窑艺术大师进行联袂创作,共陈列有“一鹭(路)清廉”、“悬鱼太守”、“震畏四知”、“笑(孝)莲(廉)”、“心生廉”、“二十四孝”、“十大清官廉吏”等主题陶瓷作品百十余件,搭配磁州窑独有的“黑白分明”装饰风格,展馆整体风格疏朗大气、深刻厚重。

同时,展馆外广场还建有“明镜台”、“警钟墙”,时刻提醒人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四周依次陈列六座人物雕像,分别代表忠勇、仁德、孝悌、廉洁、勤勉、信念;散落于廉政长廊中的诗词佳作、楹联警句,使人们在休憩之余,受到孝廉文化熏陶。

——转载自《邯郸晚报》

邯郸记忆

由河北省地方志专家组成员、新编《邯郸市志》副主编、邯郸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邯郸市党史学会、地方志学会副理事长、原峰峰矿区党史区志办主任李春社担纲的“甘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邯郸记忆”,为您提供村志、家谱、族谱、专业志、人物传记、个人回忆录、个人文字整理、报告文学等各类文本的编印服务,以及影像视频、微电影、纪录片,包括相关的历史文献搜集整理、口碑资料的采访记录、图片摄制、文字编纂撰写、印刷出版服务。

“甘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邯郸记忆”由邯郸文化界顶尖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史志专家、作家、编剧、记者、平面设计师、摄影师等,先后参与新编《邯郸市志》《邯山区志》《邯郸农业志》《峰峰文史资料》(第一至六辑)等书的编纂。独立完成的史志著作有:《邯郸市峰峰矿区志》《邯郸市第十三中学校志》《邯郸市第十四中学校志》《三河底村志》《陶泉村志》《八特人物志》《岁月无痕——王如岭回忆录》《甲子春秋——李富田回忆录》《峰峰通鉴》《峰峰人物志》《峰峰第一位中共党员——张学孔传》《峰峰矿区土地志》《峰峰统战志》《邯郸古今名人名作诗词选》等,以及36集电视连续剧剧本《磁州窑火》、电影剧本《我的母亲》等影视著作。

只要您想将个人的经历保留在历史中,将个体的记忆存留在“邯郸记忆”中,“邯郸记忆·文化传媒工作室”竭诚为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