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来自文魁嚼书 00:00 08:26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文字版: 我们身边的烦恼,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人际关系。如果你和同事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你的工作;如果你和爱人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你的生活。从我们的本意上来讲,没有人愿意与别人产生冲突,都希望能和身边的人友好的相处,但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和身边的人产生冲突呢?
对于这个问题,或许你心中早已有答案:“因为那个人脑子有毛病”、“因为都是那个人的错”、“因为那个人做事很离谱”等等。这也是我们绝大部分人心中的想法。当冲突发生时,第一件事就是去指责或批评对方,希望通过指责或批评,让对方明白自己做错了,希望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效果什么样呢?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自己指责或批评对方时,对方的反应是怎样的呢?“反抗、狡辩、拒不认错”是不是?我们发现,当我们指责他人时,没有一个人会平心静气的听你指责,承认他错了,于是,我们就更加生气,加重指责的语气,但换回来的却是更加强烈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就是,冲突的升级,导致双方关系的彻底破裂。
指责或批评他人,永远无法解决冲突,只会让冲突升级。
要解决冲突,首先我们就要找到冲突的根源。什么是冲突真正的根源呢?冲突的产生,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双方各自的需要不同,双方的需要没有被满足而产生的。
那什么是“需要”呢?首先,需要的主体是我,是我需要什么;其次,需要的关注点不是别人哪里做错了; 再次,需要不是提供冲突的解决方案、分析、评判、批评等,也不是别人应该怎么去做。
比如,“我需要你给我闭嘴。”这是在陈述自己的需要吗?在我们的定义中,这并不是在表达需要,而是在提供解决方案,真正的需要可能是安静,“我需要安静”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再比如,“我需要摆脱这个婚姻”,同样是在表达一个策略,我要离婚,而不是在表达需要,真正的需要可能是“我需要爱人对我的尊重”。因为爱人对我的不尊重,导致了我想要离婚。
我们为什么要去表达自己的需要呢?因为只有我们把各自真正的需要表达出来后,才能找到去满足对方需要的方法,从而在根源上去解决冲突。就像上面所说的,你真正需要的是安静,你让对方闭嘴,对方即使闭嘴了,他却把电视机打开了,你又让他把电视机关了,那他就跟朋友打电话聊天了,你又让他不要打电话,永无止境。你说你需要离婚,你离婚是因为自己无法去解决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即使离婚后,再次结婚时,还是会碰到问题,下一个爱人还是不尊重你怎么办,还是再离婚吗?所以,没有解决双方真正的需要问题,冲突永远无法从根源上解决。
所以,当冲突产生后,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倾听对方的需要,然后找到能满足双方需要的办法,才能把冲突彻底地解决。
表达需要,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冲突产生时,我们要静下心去想一想,自己内心的感受是什么,什么是感受?喜怒哀乐等情感。而产生这种情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去思考这个原因时,主体一定是“我”,再强调一次,主体一定是“我”,而不是别人,也不是一项具体的行为。如果你认为你的需要是别人应该怎么做,那肯定不是我们所说需要,如果你认为你的需要是某个具体的行为,也不是我们所说的需要,比如“我需要节约用钱”,你想节约用钱的真正需要,很可能是“希望能在生活上有一定有物质保障,寻找的是一种安全感。”
所以,冲突产生时,不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对方做错了什么,指责对方,分析对方做错的原因,提供冲突的解决方案,评论别人的行为等等,这些事你也已经做了很多年了,事实证明对解决冲突没有一点帮助。
成功的表达出双方各自的需要,冲突往往就已经解决了90%,剩下的10%,就是我们用具体的行动语言,来向对方提出请求。
当我们在提出具体请求时,可以用“你是否愿意……”来开头,这样的语句,可以形成互相尊重的气氛,如果对方说不愿意,我们就要去找出对方不愿意的原因,了解对方不愿意的真实感受,以及对方内心的真正需要,然后再去提出一个具体的请求。比如,“我想在周六晚上和你一起去看个电影。”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请求,绝对会比你向对方说“你的心里只有工作,从来都不知道陪陪我!”效果要好很多,因为当你埋怨对方时,对方就会反抗,“我工作还不是为了你,这家里吃的穿的花的天上掉下来的吗?”
提出具体请求时,我们要用肯定的语句,而不是否定。换句话说,就是“我要什么”,而不是“我不要什么”。“我不希望你每天加班花那么多时间在工作上。”对方同意了,于是,他花很多时间在和朋友聚会上,你又对他说“我不希望你整天和那些朋友呆在一起。”对方又同意了,于是,他在家里打游戏,你又对他说“我不希望你整天在家打游戏。”对方脾气再好也要被你整疯了,你可以清楚的告诉他,“我希望你每周日晚上能陪陪我和孩子。”或者就像之前所说的“我想在周六晚上和你一起去看个电影。”等等。
提出具体请求时,我们不要用模糊不清的行动请求。比如“我希望你能好好爱我。”这个太模糊了,怎样才算爱,怎样才算不爱呢?行动请求一定要具体清晰,比如,“我希望和你一起出去时,你能主动牵着我的手”“我希望周末时,你能为我做一份早餐。”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今天所讲的主要内容。当我们与别人产生冲突时,不要去指责或批评对方,不要觉得是对方做错了,因为这样的方式无法解决冲突,冲突的产生,归根结底地来说,是因为双方内心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我们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倾听对方的真正需要,再寻找办法去满足双方的需要,才能从根源上去解决冲突。满足双方需要的过程中,我们的请求要具体清晰,而不是概念抽象或模糊的。如果对方拒绝了自己的请求,去了解对方拒绝的原因,体会对方的感受,找出对方的需要,再去提出相应的请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