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献初《音韵学要略》231-260页

 JwwooLIB 2017-08-03
国际音标的发音和例字
―、国际音标简说
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直译“国际语音字母”,简称 IPA。1886年,西欧一些学校的语音教师在伦敦成立“语音教师协会”,共同讨 论并拟订了一套国际语音字母方案,后来由法国的P.帕西和英国的D.琼斯 等人于1888年制定,发表在协会的会刊《语音教师》上。1897年协会改名为 “国际语音协会”(后称“国际语音学会”),此后对音标进行过多次修订。本 附录的《国际音标表》采用国际语音学会修订至2005年的方案,采用中国语 言学会语音学分会2007年中文版。
国际音标的记音原则是“一符一音”:一个声音只记一个符号,一个符号 只表示一个声音。表中所列是目前较为通用的国际音标:元音表列元音28 个,辅音表列辅音59个。另外列有“非肺气流辅音、超音段、声调与词重音、 其他附加符号”五种辅助符号表,可用来表示特殊音、变音、附加音等。组合 音(如塞擦音)均不列出.,可用单音符号来组合。
二、语音的发音原理简说
1.语音的物理属性
①本附录的音标讲解以国际语音学会2005年修订的国际音标表为蓝本,为了适应 汉语古今语音研究应用的需要,参考各家的汉译和增删,作了一些调整,如使用率很离的 塞擦音都补人并讲解,极少用的拍音、边近音等则略而不论。主要参考文献有:岑麒祥(国 际音标》(湖北教育出版社,1982),宋学{国际音标自学要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85),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丨992),周同春《汉语语音学》(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等。音标的讲解和字例,主要参考原中央民族学院罗安源师在中 国音韵学会第二期音韵学研究班上的讲授内容,因资料来自听课笔记,且有增加和修改, 其中的错讹由本人负责。国际音标的练习,可利用网络或光碟“音路历程”上周殿福先生 的发音来作指导。
228
音韵学要略
一般分为“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种: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音 波振动的频率,如汉语声调五度高低的变化。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取决于音 波振幅的大小,也就是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如英语的词重音:exP0rt,[tiksPort] 重音在前为名词,[iks ?port]重音在中为动词。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取决于 发音持续的时间,如英语的长短元音[丨:]_[丨]。音质,指声音的性质,也称音 色或音品,是一音区别于其他音的基本特征,音质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三点·· (1)发音物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如塞、擦等;(3)共鸣器形状不同,如鼻、 口,开口度大小等。
2.语音的基本单位
(1)字母,是语音书写的最小单位。(2)音素,是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 分出来的最小单位,具体是指在听觉上可以独立出现,而在结构上不能再分别 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一定语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比较 而言,音位大于音素,音位是音素的概括或抽象,音位少于音素。音素是生理 物理性的,音位是心理性的。音素是具体的语音单位,而音位是一个具体的单 位,例如:汉语中,来[lai]、搬[pan], [a]在[-i、— n]前;阿[A]、拿[nA], [A]自成音节或作开音节元音;高[kan]、放[化0],[(]]在[-U、-0]前,音 素有[a]、[A]、[a]三个,音位只有/a/—个,对立与否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 据。由此推演,语音学研究言语的声音,而音位学研究语言的声音(即有意义 的声音),音位学观察和研究那些在语言中完成一定功能的声音。(4)音位变 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就是这个音位的不同变体,又可分为:自由变体, 能出现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中而不区别意义的两个以上的音,如汉语有的方言 [n、l]不分,又如英语的送气、不送气不分;条件变体,是在一定语言中各有一 定的出现场合而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两个以上的音,如上引/a/ —[a、A、a]。
(5)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音·质音位,区别于音质所构成的音位;非音质音 位,区别于音高、音强、音长所构成的髙低、轻重、长短方面的音位。
3.语音的生理基础
主要是指发音器官,人类的发音器官分为三大部分:
(1)肺、支气管、气管,其所呼吸的气流是人类发音的原动力。
(2)喉头和声带。喉头由软骨构成,呈圆筒形,下接气管,上通咽腔。外 表是喉结,内为一对声带。声带是两片薄膜,约?14毫米长,前后两端粘附 在软骨上,中间的气流通路叫声门,肌肉和软骨活动,声门便或开或闭,如发 [a、i、u]和[m、n]时,声门闭拢,气流冲击声带发出振动,这就是纯乐音的元 音和带乐音成分的浊辅音;而发[f、s]等音时,声门张开让气流自由通过,声 带不颤动,这就是带噪音的清辅音。乐音,是由有规则的音波构成的音;噪音,
附 录
229
是由许多不规则的音波凑合而成的音。
(3)共鸣腔。指口腔、鼻腔和咽腔,它们是发音时重要的共鸣器,就像二 胡的琴筒。三腔中最重要的是口腔,口腔由上下唇、上下齿、上下齿龈、上下 腭、舌头、小舌等部位组成。上腭又分为硬腭和软腭两部分,软腭前与硬腭相 连,是口腔上壁柔软的部分,后面连接的小舌呈小肉坠形,软腭和小舌是可以 自由升降的。舌头又可分为舌尖、舌叶、舌面和舌跟几部分:舌头的尖端叫做 舌尖,舌尖还可以分为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三部分;舌头自然平伸时,舌尖 后与齿龈相对的部分叫舌叶;舌叶之后的部分统称为舌面。舌面又可以分成 舌面前、舌面中、舌面后三部分,舌面后也叫做舌根,舌根的位置大致与软腭相 对。鼻腔在口腔之上,像口腔的二楼,一、二楼之间有一扇活动的小门,那就是 可以伸直或下垂的小舌。当软腭、小舌下垂而口腔内的发音器官未形成任何 阻碍时,肺部呼出的气流可同时通过鼻腔和口腔,发出带有鼻音色彩的音来, 如此时口腔内的发音器官形成阻碍,导致气流不能从口腔呼出,气流就完全由 鼻腔呼出而发出彝音。如软腭和小舌伸直抵住喉壁,堵住气流往鼻腔的通路, 气流就完全由口腔呼出,发出的音就不是鼻音或不带鼻音色彩了。咽腔在喉 头之上、口腔之后和鼻腔之下,像通往口腔、鼻腔、喉头和食道的岔路口,咽腔 的后壁叫做喉壁,会厌软骨则是喉头与咽腔之间的一个活门。口腔、咽腔中的 各部分发音器官又可以协同起作用,使气流冲破所构成的各种阻碍,从而发出 各种声音。此外,齿位在发音中也是常起辅助作用的,正前方两颗是门齿,依 次往两边排列是:侧门齿、犬齿、第一前臼齿、第二前臼齿、第一臼齿、第二臼 齿、智齿。在上述的发音器官中,声带、嘴唇、舌头、软腭、小舌和下腭都是可以 自由活动的,可以称为主动发音器官或积极发音器官,也是发音时的节制器 官;其他部分都不能自由活动,可称为被动发音器官或消极发音器官,是发音 时的节制点。
实际上,发出任何一个音都是上述发音器官中若干部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人的语音发出过程是:肺部鼓气——喉部——咽腔——口腔或鼻腔。气流冲 出过程要受到诸发音器官的各种节制或影响,发音时形成的节制点对应的矣 音器官所在部位叫做“发音部位”,发音器官在发音时造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 方式叫做“发音方法”,在不同发音部位上用不同的发音方法来影响或节制气 流冲出,就形成各种不同性质的音。图1为人类声腔发音部位剖面图:
230
音韵学要略
6、硬腭 、7、软腭
9、鼻腔 10、口腔
12、舌尖 13、舌叶
14、舌面前、舌面中
1、2、上下唇 3、4、上下齿
5、齿龈 8、小舌 11、咽腔
15、舌面后 16会厌软骨 18、气管 19、声带
17、食道 20、喉结
图1
三、国际音标的元音
元音,是声带被气流冲击造成颤动而形成的乐音性音波,元音都是浊音。 具体说来,话语是由音质不断变换的最小音段组合而成,最小音段又可按发音 动作的不同状态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类:当气流依次从完全开放的喉腔、咽 腔、q腔、唇腔顺利通过时,发出的最小音段就是开放型最小音段;当这些声腔 的某一部分封闭而使气流受阻,发出的最小音段就是封闭型最小音段。语音 学上把开放型最小音段称为“元音(vowels)”,把封闭型最小音段称为“辅音 (consonant),’0
元音的基本性质可跟辅音相比较而显示出来:(1)发元音时,气流在中途 不受明显的阻碍,但实际上受到微小的阻碍,小到语音学上可以忽略不计,因 为听感上不影响元音的音色。(2)发元音时,声带是颤动的(带音voiced), 只有在少数特殊情况下,元音才不带音。(3)发元音时,除声带特别紧张外, 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都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4)发元音时,肺部用力不是 很大的,因此气流不很强而能够自由地推出。(5〉由于声带本身的颤动,以及 声道上空腔的共鸣作用,元音就有比较髙的响亮度。
从元音自身的构成条件可以对它们作一定的分类。(〖)舌头前后移动的 部位:绝大多数语言都是利用舌面的前后移动来发出不同元音的,但汉语还有 舌尖元音,则是靠舌尖移动形成的,一般把舌面在口腔中前后移动分为“前、 央、后”三类。(2)舌面移动的高度:舌面移动是自由的,可在任何一个高度上 停下来,舌面上下移动的不同高度形成不同音质的元音,根据各种语言不同元 音系统的需要,舌面高低移动可有若干等不同的分类:“高、中、低”三等分高 度(汉语常用);“高、半髙、半低、低”四等分高度(也称“闭、闭中、开中、开”,
附 录
231
IPA常用);“高、半高、上中、正中、下中、半低、低”七等分髙度(完全性高低分 类)。(3) 口腔开闭的程度,即下腭升降的程度:一般分“高闭、髙开、中闭、正 中、中开、低闭、低开”七等,这是对舌面髙低的辅助性分类,因为实际上是下 腭的升降带动舌面在口腔中的高低移动。(4)双唇动作的状态:双唇平展,两 嘴角同时向两边拉开造成的状态,简称“展唇”或“展唇音”;双唇圆拢,两嘴角 同时向中央靠拢而造成的状态,简称“圆唇”或“圆唇音”;中性状态,两嘴张开 时保持一个自然状态,既没有明显的展唇动作,也没有明显的圆腊动作,多出 现于舌面中音,简称“舒唇”或“舒唇音”。结合舌面在口腔中前后、高低移动 的部位和唇形圆展的状态,舌面元音在口腔及唇形上呈现为49种分布状态 (见表1)。
表1
三等 四等 七等 前 央 后
展 圆 展 舒 圆 展 圆
高 髙 前高展 前高圆 央高展 央高舒 央高圆 后高展 后离圆
半髙 前半髙展 前半高圆 央半高展 央半高舒 央半高圆 后半髙展 后半髙圆
半高 上中 前上中展 前上中圆 央上中展 央上中舒 央上中圆 后上中展 后上中圆
中 正中 前正中展 前正中圆 央正中展 央正中舒 央正中圆 后正中展 后正中圆
半低 下中 前下中展 前下中圆 央下中展 央下中舒 央下中圆 后下中展 后下中圆
·低 低 半低 前半低展 前半低圆 央半低展 央半低舒 央半低圆 后半低展 后半低圆
低 前低展 前低圆 央低展 央低舒 央低圆 后低展 后低圆
这49种元音状态,除去唇形的圆展之外,在口腔中可以划分为21个舌位 移动的音区(见表2),这些音区的分布状态可以从舌面在口腔中位置移动的 “舌位图”(见图2)中体会得到。在同一音区内,发出的音有极其相似的音 色,一般人在听觉上难以区别,在实际语言里也不出现对立,即不区别词。同 一音区里发出来的音称为“同区音”,同区音所占的音区称为“同音区”,同音 区里所能发出来的无数个音的总和称为“同音群”,同音群包含着无穷无尽的 但有极其细微差别的同区音。我们将要学的每一个音标符号代表着每一个特 定的同音区里的同音群,任何一个音标只要不越出同一个音区,不越出它所在 的那个同音群,那么它的发音就是正确的。
232
音韵学要略
表2
前 央 后
高 1 8 15
半高 2 9 16
上中 3 10 17
正中 4 11 18
下中 5 12 19
半低 6 13 20
低 7 14 21
有了上述的语音知识,下面就可以进行元音的分析和认读了。发元音时, 一般都要注意“舌尖、舌面、舌边、嘴唇、牙齿、软硬腭、口腔”等几个方面结合, 才能做到精确定位而发音准确。
1.标准元音的分析
IPA选定8个等距离的舌位点作为舌面元音的标尺,称为“标准元音” (primary cardinal vowel),也称主要元音或基本元音。法语音系正好有这8 个标准元音的音位,而汉语只有其中的5个。图2舌位图中,舌面的上下前后 8个点正是8个标准元音的发音部位所在,那是用X光照相显示出的8个标 准元音发音的舌位图像。下面列8个标准元音的平面舌位图(见图3),以及 25个元音的平面舌位图(见图4),以便下文逐一分析。
[']舌面前不圆唇高元音(或称舌面不圆唇高元音、舌前展唇高元音)。 发音特点:(1)舌尖下垂靠近下齿背(下齿龈);(2)舌面前部向硬腭前部抬 起,保持一个小的通道,小到发音时不发生摩擦;(3)舌头边缘与前臼齿接触; (4)嘴角向两边拉开,双唇呈扁平形;(5) 口腔的开度与舌面的高度一致。注
成对的音标中,右面一个为圆唇元音 图4
附 录
233
意发音时不要带摩擦,除声带紧张外,其余部位处于均衡状态,口腔和舌位始 终不能移动,移动就是复元音的过渡音了。
北京话“衣”[i] 英语的beat [bL,t]广州话“先六”[si:n t‘i:n] 蒙古语“我”[pi] 藏语“骡”[扣] 朝鲜语“小麦” [mil]
[e]舌面前不圆唇半髙元音:(1)舌尖下垂靠近下齿背(下齿龈);(2)舌 面前部向硬腭前部抬起,比[i]稍低一些,舌面位置稍向后一些;(3)舌边与前 臼齿接触;(4)嘴角向两边拉开,双唇呈扁平状,口腔开度跟舌面的髙度一样。
北京话“梅”[mei] 英语get[get] 朝鲜语“粗布”[pe]
. 蒙古语“母亲”[e:tQ]藏语“人”[i>e] 维吾尔语“水渠”[erlq‘ ]
[e]舌面前不圆唇半低元音:(1)舌尖下垂靠近下齿背(下齿龈);(2)舌 面前部稍向硬腭前部抬起,舌面的高度比[e]要低一些,舌面位置比[e]略后 一些,舌边与臼齿接触;(3)嘴角向两边拉开,双唇呈扁平型,口腔的开度与舌 面的髙度一致。
北京话“列”[lie]英语pair [p‘e»] 蒙古语“脸”[ts‘ere]
藏语“布” [V:] 朝鲜语“梨” [pe] 维吾尔语“太阳” [he]
[a]舌面前不圆唇低元音(也称前a) :(1)舌尖平放靠近下齿背(下齿 龈);(2)舌面前部稍向上抬起,整个舌面自然地下降到最低限度,比[e]低一 些也后一些。
北京话“安”[an]英语fly[f!ai] 上海话“袜”[ma?]
藏语“我” [ga] 苗语“真” [ta]
[a]舌面后不圆唇低元音(也称后a) :(1)舌尖平放并稍离开下齿背(下 齿龈);(2)舌面后部稍往后缩并略向上抬起,整个舌面自然地下降到最低限
度。
北京话“刀”[ta]英语half [half] 上海话“家家”[kaka] 常州话“他”[t‘a]湘西苗语“杀”[ta] 蒙古语“黄”[9ar]
234
音韵学要略
to]舌面后圆唇半低元音(也称破0) :(1)舌尖稍微抬起并离开下齿背 (下齿龈);(2)舌面后略向后缩,并略向上抬起,比[a]略高略后;(3)舌边不 与臼齿接触;(4)嘴角向中央靠拢,双唇呈较大的圆形,口腔开度与舌位髙度 一致。
广州话“我”[Q3] 英语all[3:l] 上海话“六”[丨3?]
蒙古语“数目”[t‘o] 朝鲜语“石头” [tw]
[0]舌面后圆唇半高元音(后半高圆唇元音):(1)舌尖稍抬起离开下齿 背(下齿龈);(2)舌面后部向后缩并略向上抬起,比[:)]略高略后;(3)舌面后 的边沿与臼齿接近;(4)嘴角向中央靠拢,双唇敛成较小圆形,口腔幵度与舌 位高度一致。
北京话“喔’’[0] 普通话“玻璃”[boli] 武汉话“多”[t6]
长沙话“摸” [mo] 蒙古语“冰” [mos] 藏语“谁” [so]
[u]舌面后圆唇高元音(后最高元音):(1)舌尖稍抬起,离开下齿背(或 下齿龈);(2)舌面向软腭靠拢,保持最小通道,使气流能够自由通过,不至于 发生摩擦;(3)舌面后的边缘跟臼齿接触。(4)嘴角向中央靠拢,双唇敛成最 小圆形,口腔开度与舌面髙度一致。
北京话“五谷”[u ku] 英语room[ru:m]上海话“呜呼”[uxu] 蒙古语“儿子”[xu] 藏语“牙” [su] 朝鲜语“我们” [uH]
2.第二标准元音
第二标准元音(secondary cardinal vowels)也叫“次标准元音”,也是8 个,与8个标准元音正好是“展唇一圆唇”的对应。
[y]舌面前圆唇高元音:是[i]的圆唇元音,双唇敛成最小圆形。,
北京话“女” [ny]长沙话“霜” [wan]常州话“须臾” [nyy] 沈阳话“褥”[y] 广州话“雪”[syt] 朝鲜语“后”[ty].
[0]舌面前圆唇半高元音:是[e]的圆唇元音,双唇敛成较小圆形。
附 录
235
上海话“干”[k0]湖北咸宁话“头”[t‘0]苏州话“满” [m0] 藏语“熟” [ts‘0]维吾尔语“肉” [g0S]朝鲜语“外国”[0kuk]
[oe]舌面前圆唇半低元音:是[e]的圆唇元音,双唇敛成较大圆形。
广州话“靴” [hoe] 湖北通山话“胎” [t‘oe] ·
蒙古语“晚”[oeroe] 维吾尔语“笨”[doet‘ ]
[CE]舌面前圆唇低元音:是[a]的圆唇元音,双唇敛成最大圆形。汉语 普通话及各方言中都未发现有此元音,有些科班出生的男中低音演员唱歌时 用到这个元音。 .
[d]舌面后圆唇低元音(圆唇后a):是[a]的圆唇元音,发[a]时嘴唇敛 成最大圆形。
苏州话“太太”[t‘D t‘D] 南京话“他” [t‘D]
英语not[nDt‘ ] 傣语“父亲”[PD]
[a]舌面后不圆唇半低元音:是[0]的展唇元音。
英语but [bAt] 无锡话“老小”[lASiA]
蒙古语“咸”[prwAk] 普通话“啊”[八]
[v]舌面后不圆唇半高元音(俗名破8字):是[0]的展唇元音。
北京话“哥” [kY] 长沙“北” [pv]
湖南益阳话“耳朵”[y to]湖北崇阳话“儿”[y]
湘西苗语“上头” [U]
[ui]舌面后不圆唇高元音:[u]的展唇元音,嘴唇敛成最小圆形再放开。
武汉话“曰本” [in p3n] 合肥话“猴”[xm]汕头话“余” [m] 湖南安化话“乱”[lui] 苗语“手” [tui]
236
音韵学要略
3.中介元音
中介元音一般处于两个标准元音或两个次标准元音之间,简称中元音,它 们的音色比起标准元音、次标准元音来,往往要含混一些。
·[i]舌面前不圆唇髙半髙元音:是[i]、[e]之间的中介元音,发音时舌面 抬起的高度比[i]要低一点,比[e]要高一点。
广州话“力”[lik] 上海话“力”[W]英语it [it]
维吾尔语“密’’[zits‘]
[V]舌面前圆唇髙半髙元音:是[i]的圆唇元音。
%
苏州话“州” [tsY] 广州话“血” [hYt]
维吾尔语“声音” [Yt]
[se]舌面前不圆唇低半低元音:是[e]、[a]之间的中介元音,发音时舌 面抬起的髙度比[e]要低一点,比[a]要髙一点,又称舌面前不圆唇“次半髙” 或“低中”元音。
英语ass [aes] 太原话“三”[sae]
苏州话“好” [hae]
中介元音还有[E]、[o>]等修订版未列,列有[d]而极少用到,都从略。
4.央元音
[^]舌面中不圆唇高元音:简称央髙展唇元音,发音特点:(1)舌面的中央 部分向上腭中部抬起,保持最小通道,使气流能自由通过,不发生摩擦;(2)嘴 角两边拉开,双唇呈扁平形;(3)舌后的边沿跟臼齿接触;(4) 口腔的开度与 舌命的高度一致。汉藏语基本上无此元音,阿尔泰语、印欧语多有此元音。
哈萨克语“舌”[t‘i] 美国英语new [mu]
[»3舌面中圆唇髙元音:是[*]的圆唇元音。
英语 july[c^»lai] 南部英语 two [t4«u]
附 录
237
[e]舌面中圆唇半高元音:也称央中高圆唇元音。
维吾尔语“湖”[k‘e]
[0]舌面中不圆唇半高半低元音:舌面中央向上腭中部抬起,抬到不髙不 低的自然高度,双唇略微舒展,是最自然最适中的一个央元音。
普通话“恩”[如]' 北京话“得了吧”[tabpa]
武汉话“去”[k‘3] 纳西语“沟”[k‘3]
朝鲜语“母亲’’[arr^nrv!]
[b]舌面中不圆唇次半低元音:或称舌面中不圆唇“低半低”元音。
北京话“缸儿”[k奴] 英语but [bBt]广州话“羹”[.kBg]
[A]舌面中不圆唇最低元音:与前[a]、后[a]相对应而称为中[a], IPA2005年修订表未列,但此元音汉语有时用到,故附列于此处以备用。
北京话“打骂”[tAmA ] 维吾尔语“气球”[sAr]
朝鲜语“静悄悄"[kojohAtA]
央兀音还有[3]、[ 3]、[ 等修订版未列,从略。
5.舌尖兀音
舌尖元音是汉藏语系特有的元音,其他语言没有。舌尖元音共有4个,
[1]和[1]是髙本汉增订的,[M]和[U]则是它们的圆唇元音。
[1]舌尖前不圆唇元音:(1)舌尖前部向齿龈前部(或上齿背)抬起,保持 最小通道,使气流能自由流出,不发生摩擦;(2)双唇自然平展;(3)发音时声 带颤动。在汉藏语中,舌尖元音总是同辅音一起来发的,如汉语中的[]]是声 母[ts、ts‘、s]后的元音,汉语总是把[tsi]“资”、]“雌”、[sq]“思”都作 为一个音节整体来处理的,俗称“平舌音”。
[^]舌尖前圆唇元音:是[1]的圆唇元音。
苏州话“主”[叫]、“树” [Z*q] 上海话“书” [SH]
238
音韵学要略
[X]舌尖后不圆唇元音:(1)舌尖上举并向前硬腭(或齿龈后)靠近,保持 最小通道,使气流能自由通过,不至发生摩擦;(2)发音时声带颤动;(3)双唇 一般呈扁平状并且略向前伸。
汉语普通话“知”[t§l]、“蚩”[t§、]、“诗”[乳]、“曰,r[2Li]
[U]舌尖后圆唇元音:是[1]的圆唇元音。 '
湖北蒲圻话“主、“迂”U]
以上亓音,英语用作音位的有10个:[i、e、s、ae、a、9、a、o、A、u]。现代汉 语普通话用作音位的有8个]。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 汉语音系因各家的拟音不同而多少不一,如本书采用的王力先生的拟音用了 12个舌面元音,没有用舌尖元音。至于不同的汉语方言,所用的就更是多寡 悬殊了。
总观元音的分类,角度不同分法也就不同:(1)按舌面抬起部位分:舌面 前、舌面中、舌面后;(2)按舌面抬起高度分:三分、四分、七分;(3)按口腔开度 状况分:高闭、高开、中闭、正中、中开、低闭、低开;(4)按嘴唇的形状分:圆唇、 展唇、舒唇;(5)按舌位的区段分:舌面元音、舌尖元音。这些在前文中已经介 绍过了,此外还有一些分类的角度,如:
按气流最终通过的通道来分,有口元音、鼻化元音。口元音:气流终经口 腔流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都是口元音;鼻化元音:气流一半从口腔出,一半 从鼻孔出,每一个口元音都可能有相对的鼻化元音,记法是在口元音上加 “ ~”号,如:
西安话“真”[饴]福州话“环”[k‘u«] 北京话“明儿” [mi “]
按喉壁与口腔的紧张状态分,有松元音、紧元音。一般性紧张的是松元 音,常用的都是;特别紧张的叫紧元音,记法是在松元音下加“一”号,如:
哈尼语“后退” [di33]——^[di33]
“马” [mo”——“想要” [m/1]
按舌形的平翘状态分,有平舌元音、卷舌元音。舌面元音和部分舌尖元音
附 录
239
都是平舌元音;卷舌元音需要舌尖同时抬起发音,记法是在平舌元音后加“疋” 或“J”,如:
北京话的儿化音“盆儿”[卩‘叫] 美国中部英语heard[h3jd]
按发音持续时间长短分,有长元音、短元音。一般都是短元音;发音持续 时间相对较长的是长元音,记法是在短元音后加如:
傣语“走” [pai]——“末销” [pa:i] “把” [pat]——“割” [pa:t]
这些都是较为常用的元音分类,可供汉语音韵学古音拟测和方音调查记 录之用,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元音分类及其记号,可参见国际音标表中的附加符 号表。
四、国际音标的辅音
辅音(consonant),是气流在一定部位受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 而发出的音。辅音是封闭型的最小音段。
辅音与元音相比较,具有如下基本性质:(1)气流在经过喉部通向口、鼻 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碍,而元音气流不受阻碍;(2)辅音有些是带音的 (voiced),有些不带音,元音都是带音的;(3)发辅音时发音器官中构成阻碍 的部位特别紧张,而发元音时各部位都均衡紧张;(4)由于有阻碍,气流不能 自由通出,发辅音时肺部用力比元音大,气流也强一些;(5)大部分辅音没有 元音那么响亮,每一个元音单念时都有一定的响亮度,辅音则相对弱些,因而 在辅音教学时要带上某个元音来念,但理论上每个辅音都是可以单念出来的。
发某个辅音时,几分之一秒钟内可以完成其全过程,尽管这样短,其过程 理论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成阻阶段,即发音部位构成阻碍的阶段;(2)持阻 阶段,即呼出的气流被阻碍的持续阶段;(3)除阻阶段,即气流迫使阻碍解除 的阶段。成阻、持阻是发辅音的作势阶段,除阻阶段方可成音。
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是“发音部位”,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式是“发 音方法”。
辅音的发音部位(places of articulation)从内到外主要有:(1)声带,声带 本身也可以是辅音的一个发音部位,如发送气音,通过喉部的气流比较强,喉 头同时带有一种很轻微的像英语[h]那样的摩擦音(英、德、日语的[h]比北 京话的h[x]部位后得多,把have、hand发成清辅音[x]是汉人念英语的特
240
音韵学要硌
点,本当作[h],是带音很重的浊辅音)。(2)舌根(舌面后),舌根上抬靠近软 腭,气流受限发出的辅音就是“舌根音”,如[k、Q、x]。(3)舌面中,舌面中部 抬起,与后腭配合发出的是“舌面中音”(正是元音[丨]的舌位,不过[丨]气流不 受阻,如舌面中往上抬一些,接触后腭,发生轻微的摩擦,就发出汉语“夷”、英 语yes中[j]的半元音)。(4)舌面前,舌面前部抬起与中腭配合发出的是“舌 面前音”,如[蛟、忙‘、p]。(5)舌叶,舌叶与前腭(齿龈后)配合发出“舌叶音”, 如英语 china [ tjaina]、bridge[ bri电]、short [ Jbt]中的[tj、d3、J]。( 6)舌尖, 舌尖在发音中是最灵活的部分,可与几个部位配合发不同组的音:舌尖顶前腭 发出卷舌音(舌尖后)[电、1§‘、§],舌尖抵住上齿龈发出舌尖音[t、t ‘、n、l、ts、 ts‘、5],舌尖夹在上下齿间发出齿间音[0、6]。(7)唇齿,上齿接触下唇发出 唇齿音[f、v]。(8)双唇,双唇接触发出双唇音[p、p‘、m]。这是多数语言都 .较为常用的几个发音部位。
辅音的发音方法(manners of articulation)可分为3组12类:
A组8类为气流受阻法:气流严格受阻形成“闭塞辅音”的有3类,(1)塞 音(或称破裂音),塞即闭塞,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紧紧靠拢,堵住气流的道 路,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发出声音,这种情况类似于开汽水瓶盖子,或 打击、弹拨乐器。(2)塞擦音,先阻塞后摩擦,是部位相同、清浊一致的一个塞 音和一个擦音紧密地结合在一个发音过程里发出来的育,听起来是一个音素, 如舌尖前塞擦音[ts],是舌尖前清塞音[t]和舌尖前清擦音[s]的合音,发音. 过程的前半段按塞的方法完全堵住气流,后半段改用擦的方法,给气流一个狭 窄的缝隙,让它从中间挤出来,t……s—ts。(3)鼻音,舁音区别于口音,主要 是软腭在起作用,软腭低垂堵住口腔的通道,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就产生鼻音, 如··!>]双唇紧闭后突然打开,气流从口腔冲出,是不带音的淸塞音,是口音; [m]双唇紧闭后突然打开,软腭低垂使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声带颤动,是带音 的浊鼻音。气流受阻不严形成“间隙辅音”的有两类。(4)擦音,擦就是摩擦, 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分接触或靠近,留下一个狹窄的缝隙,让气流从这个缝隙 中挤出来,如果气流通过的缝隙在口腔的正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擦音,如[f、 s、x]等。(5)边音(或称边通音),如果气流摩擦通过的缝隙在口腔的两侧,pi) 做边音,具体方法是舌尖和齿龈接触,正面堵住气流出路,气流从舌头的两边 流出,如[I]。发音器官颤动、闪动形成“颤闪辅音”的有两类。(6)颤音,是舌 尖或小舌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气流呼出的通道被堵住后迅速打开,再堵住, 再打开,好像是紧紧相连的一连串塞音,俄语常用的是舌尖颤音[r],法语用 的则是小舌颤音[R]。(7)闪音,是舌头颤动一次所发出的音,如英语very中 的r为闪音[r]。气流略受阻时带轻微摩擦而形成的具有元音性质的辅音有
附 录
241
1类。(8)通音(或无擦通音),是两部分发音器官靠得很近,浊音气流通过时 不引起摩擦或摩擦微弱不易觉察而在声道内引起共振的音。半元音是通音的 一种,气流受到的阻碍很小,只是在通过时稍微有些摩擦,发出的音接近于无 阻碍的元音,所以叫半元音,如英语yes中的[j]。 '
B组2类为声带的状况:(1)浊辅音,声带颤动,又称带音或带声 (voiced),如[v、z]等;(2)清辅音,声带不颤动,也称为不带音(voiceless), 如[f、s]等。 ·
C组2类为气流通过声门的状况:(1)送气音,气流通过喉部声门时较 .强,有一定的挤塞和轻微的摩擦,故能感觉到有气流送出,送气符号是加右角 标“h”如[Ph],或作[P‘];(2)不送气音,送气音所对应的破裂音(塞音)都是 不送气音。
国际音标各修订版有些不同,各家的汉译名称也有不同,情况比较复杂。 以上所列,只是常见常用的一些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就汉语现代音、古音、 方言标音的应用需要来看,有些是需要补充的,如辅音中的塞擦音,元音中的 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等。
上述是用来自肺部的气流作动力所形成的辅音,此外还有一些非肺部气 *流动力的辅音,主要有:(1)浊内爆音,又称内破音、缩气音、吸气塞音、内吸塞 音,仅在信迪语、伊博语等极少数语言中有音位,发音时其成阻阶段同塞音,两 部分器官紧闭,持阻阶段声带振动但喉头下降,致使声门同声道内受阻塞部位 之间产生负压,其除阻爆破阶段气流就由口外吸人声道内。(2)喷音,又称挤 喉音、挤喉爆破音、挤喉塞音,发音时其成阻阶段前有声道内的闭塞,后有声门 的闭合,持阻阶段喉头上升,动作方向与内破音相反,致使声门同声道内受阻 塞部位之间产生较高的气压,除阻阶段声门以上的气流压力冲开阻塞成声,朝 鲜语中有挤喉音。
目前汉语各类语音研究所用的音标与2005年修订版有些不同,是在 1978年修订版基础上根据汉语的特点调整并确定译名的,发音方法加进送气 音、塞擦音,略去内破音、挤喉音,其他的在上文中进行了译名对应,差别就不 大了。这是个照顾了汉语特点的音标系统,其发音部位一般细分为13类辅 音,现详细列出并作译名对应:(1)双唇音^双唇紧闭或接近,使气流受阻。
(2)唇齿音:上齿下唇紧接,使气流受阻。(3)齿间音(齿音):舌尖在上下齿 之间或靠近上齿之下发音。(4)舌尖前音(齿龈音):舌尖前紧贴或靠近上齿 背发音(或同时靠近上下齿背)。(5)舌尖中音(齿龈音):舌尖前紧贴或靠近 上齿龈发音。(6)舌尖后音(卷舌音):舌尖上举,紧贴或靠近前硬腭发音。 (7)舌叶音(齿龈后音):舌尖紧贴或靠近上齿龈,舌面前紧贴或靠近前硬腭,
242
音韵学要略
舌面边沿与上臼齿接近发音。(8)舌面前:舌面前向齿龈和前硬腭靠近或紧 贴。(9)舌面中(腭音):舌面中紧贴或靠近前硬腭。(10)舌面后(舌根音、软 腭音):舌根向软腭紧贴或靠近。(11)小舌后:舌根后部紧贴或靠近小舌发 音。(12)喉壁音(咽音):气流从喉壁或咽壁摩擦而出发音。(13)喉音(声门 音):声门紧闭发音。汉语音韵学常用的,除开齿间音、小舌音、喉壁音3类 外,有10类,列表如下(见表3),以便对照使用。
表3 汉语音韵学常用国际音标辅音表
发音\^位 唇音 舌尖音 壬#立 舌面音
前 中 舌根 1 喉 &
双唇 唇齿 前 中 后
塞音 清 不送气 P t c k ?
送气 P4 t* c* k*
浊 b d g
塞擦音 清 不送气 Pf ts t§ t/
送气 Pf ‘ ts ‘ 每‘ tr
浊 bv dz dzi d3 d务
擦B 清 4> f s § J 9 X
浊 11 V z 3 Y h
鼻音 m m n fi
闪音 i
边音 1
半元音 w-q u
把上述这些因素组合起来,就可以对汉语语音研究常用及绝大多数国际 音标的辅音进行发音描写,并各举数例加以说明:
1.双唇辅音的构成
[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双唇闭合,气流冲开双唇,声门完全敞开,声带 不颤动。[P]在音节前有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在音节最后则只有成阻、 持阻两个阶段而无除阻,叫做“唯闭辅音”。如北京话“八” [pa]、上海话“宝”
附 录
243
[po]、广州话“十八”[sap pat]。
[P‘]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的送气音,如北京话“旁”[P‘a0]、太原话 “怕” [P‘a]0
[b]双唇不送气浊塞音:是[p]的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如北京话“来 吧”[laibo]、上海话“爬”[bo]、英语 be[bi:]0
[m]双唇不送气浊鼻音(或称双唇鼻音):双唇闭合,声带颤动,气流冲 开双唇,形成鼻音。如北京话“麻木” [mAmu]、上海话“麻木”[momo]、广 州话“三” [sa:m]0
[中]双唇清擦音:双唇敛成最小圆形,舌面平放,气流从双唇间摩擦而 出,如湖南益阳话“分”[如n]、藏语“猴“打开”[4>的]。
[B]双唇浊擦音:即[4>]的浊音,如北京话“畏” [W]、益阳话“为” [Sei]、江苏松江话“湖
[w]双唇舌根半元音(或称带声唇软腭通音):所谓“半元音”是指介于 辅音和元音之间的音,也可称“半辅音”,与元音比较,有轻微摩擦,无摩擦的 是元音,完全摩擦则是辅音。发[w]时,双唇敛成最小圆形,同时舌面后向软 腭抬起,气流通过舌面后再达双唇外,有轻微摩擦,声带颤动,此音有两个节制 点:一在双唇,一在舌根。如上海话“湖”[WU]、北京话“望”[wa0]。
[M]双唇舌根清擦音(或称不带声唇软腭通音):[M]是[W]的清化音, 如湖南安化话[MUI]、英语What[MDt]。
[q]双唇舌面前半元音(或称带声唇腭通音):双唇敛成最小圆形,同时 舌面前向硬腭前部抬起,有轻微摩擦,发元音[y]时加上轻微的摩擦则成辅音
[II],如长沙话“雨” [qy42 ]、北京话“雨” [qy2u ]。
2.唇齿辅音的构成
[pf]唇齿不送气清塞擦音:上齿尖与下唇边咬合,节住呼出的气流,气流 冲开下唇边,使下唇边与上齿尖之间保持一条最小通路,让气流摩擦而出,或 者上唇边跟下唇边接触,上齿尖也同时与下唇边咬合,气流冲出,摩擦发音,如 西安话“追猪” [pfeipfii]。
[pf‘]唇齿送气清塞擦音:是[pf]的送气音,如西安话“吹出” [pfei pf‘u]0
[bv]唇齿不送气浊塞擦音:是[pf]的浊音,如拉祜语“滚” [pfT33]—— “饱” [bT54]。
[印]唇齿不送气浊鼻音··上唇略微抬起,上齿尖与下唇边咬合,软腭下 垂,声带颤动,呼出的气流先充满口腔,然后由鼻腔冲出。如英语camphor 、拉祜语“马”[卬!53]、纳西语“哭,,[则3丨]。
244
音韵学要略
[f]唇齿不送气清擦音:上齿尖与下唇边靠近,保持一条最小的通道,气 流从通道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如北京话“夫妇” [fu fu]、英语fifty、
[v]唇齿不送气浊擦音:是[f]的浊音,如天津话“卫” [vei]、英语vivat [vaivaet']。
[u]唇齿半元音(或称唇齿通音):上齿尖靠近下唇边,留一条细小通道, 气流轻微摩擦而出。如北京话“为英涪five[faiu]。
3.齿间辅音的构成
[t0]齿间不送气淸塞擦音:舌尖前伸,上齿咬合舌尖,气流冲开咬合处, 保持极小通道,摩擦发音。如英语but then[ bAt‘6en]0
[dd]齿间不送气浊塞擦音:是[te]的浊音,如英语read the [jiiddo]
[0]齿间不送气清擦音:舌尖前伸至上下齿之间,保持极小通道,摩擦发 音。如英语three [如:]、布努语“削”[001<24]、僮语“带子”[03|丨24]。
[6]齿间不送气浊擦音:是[0]的浊音,如英语those that [douz
4.舌尖前、舌尖中辅音的构成
2005年修订的国际音标襄把舌尖前、舌尖中辅音合为“齿龈音”,故放在 一起来介绍。
[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舌尖前先与上齿龈的前部接触,节住气流, 紧接着气流把舌尖冲开,从窄道中摩擦而出,声带颤动。如北京话“曾祖” [tsar) tsu ]、武汉话“站长”[tSAD tSAQ]o
[ts‘ ]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是[ts]的送气音,如北京话“操” [ts‘ao] 西安话“菜” [tS‘3B]。
[dz]舌尖前不送气浊塞擦音:是[ts]的浊音,如英语deeds [di:dz]、常 州话“橱厨”[su dzu ]。 ·
[s]舌尖前不送气淸擦音:舌尖前接触上齿背,气流冲开舌尖,从窄道中 摩擦而出。如北京话“三” [san]、苏州话“三嫂” [se sb]、广州话“先生” [si:n sag]。
[z]舌尖前不送气浊擦音:是[s]的浊音,如英语Z00[ZU:]、苗语“草” [W5]、成都话“若干人”[zo kan z9n]0
[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舌尖中抵住上齿龈,气流冲开舌尖,破裂发音, 声带不颤动,也不送气;[t]在音节后是“唯闭辅音”。如北京话“大单刀” [tA te to]、广州话“咳”[k‘at]0
[t‘]舌尖中送气清塞音:是[t]的送气音,如北京话“烫”[t‘ag]、太原 话“他”[t‘ a]、英语 time[t‘ aim]。
附 录
245
[d]舌尖中不送气浊塞音:是[t]的浊音,如英语day[dei]。
[n]舌尖中不送气浊鼻音:舌尖中抵住上齿龈,节住气流,同时软腭下 垂,气流由鼻腔向外通出,舌尖放开,声带颤动;在汉藏语中,[n]在音节尾也 是唯闭辅音,有时还可以自成音节。如北京话“男” [nan]、英语nine[ nain]、 湖南益阳话“你”[u:]。
[r]舌尖中浊颤音:舌尖中对着上齿龈连续闪击,肌肉放松,声门闭合,声 带颤动。如湖北潜江话“兔子”[t‘ur]、羌语“刀子”Ogi]、藏语“山羊”[ra]。
[r]舌尖中闪音:舌尖中对上齿龈闪击一次,声门闭合,声带颤动。如英 语^咐>^1]、藏语“我“|>]、朝鲜语“道路”0|*:)]0
[L]舌尖中不送气浊边音(也称边通音):舌尖中抵住上齿龈,节住气流, 舌边抬起与前臼齿接近,舌面中凹下,使气流从舌边向口腔外流出,不发生摩 擦,声带颤动。如北京话“来了”[丨ai.b]、杭州话“耳”[i:]、成都话“二”[i:]。
[*]舌尖中不送气清边擦音:舌尖中抵住上齿龈,节住气流,两舌边抬起, 舌面中凹下,舌边与臼齿相接触,气流从两边擦出,声带不颤动。如广西台山 话“回” [ii]、黎语“二” [iau"]、拉祜语“月亮” [iA«pA«]、黔西苗语“大” [*055 ]o
[fe]舌尖中不送气浊边擦音:是[i]的浊音,如黔西苗语“粗大”[bo35]。 [J]舌尖中浊擦音(或齿龈通音):这个字母往往用乱,既代表舌尖中浊 擦音的辅音,又作半元音(通音),还有人用作卷舌化符号而混同U]。注意作 舌尖音时多在元音前,作卷舌音时在元音后。
5.舌尖后辅音的构成
舌尖后辅音是舌尖翘起与齿龈后、硬腭前相接触,所以又称“翘舌音”或 “卷舌音”。
[t]舌尖后不送气清塞音:舌尖翘起,用舌尖后抵住齿龈后或硬腭前部, 气流向外冲出使舌尖放开,声带不颤动。如西安话“站长” [taet 6]、湘西苗 语“笑”[to]、布努语“筷子”[tu22]。
[t‘]舌尖后送气清塞音:是[t]的送气音,如西安话“长城”湘 西苗语“做” [t‘u44]
[4]舌尖后不送气浊塞音:是[t]的浊音,如越南河内话“顶”[4丨0]、美 国英语 dry[cljai]。
[t§]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是塞音[t]与擦音[§]的组合,如北京话 “煮” [t§u]、“站”[i§an]。’
[t§‘]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是[t§]的送气音,如北京话“出差” [t§‘u ‘ai ]、纳西语“挂” [t§4i33]、苗语“灰”[t§‘ ou55]。
246
音韵学要略
[d^]舌尖后不送气浊塞擦音:是[t§]的浊音,如纳西语“街” [dvi33]。 [nJ舌尖后不送气浊鼻音:舌尖翘起,用舌尖后抵住齿龈后或硬腭前,后 舌边与臼齿接触,节住气流,软腭下垂,气流从鼻中冲出,声带颤动。如湘西苗 语“媳妇”[i\ag42]、布努语羊叫声[ae41]、河内话“安” [anJ、美国英语learn [bijqjo
[d舌尖后不送气浊闪音:舌尖后举起,闪击一次,如英语sorryCsoti]。
[I]舌尖后不送气浊边音:也叫卷舌边通音,是[I]的卷舌音。
[§]舌尖后不送气清擦音:舌尖后向硬腭前抬起并接触,双唇微向前伸 出,气流摩擦而出发音。如北京话“数”[P]、纳西语“肉”[乳33]、布努语“苦 胆” Ui3”。
[^]舌尖后不送气浊擦音:是[§]的浊音,如北京话“软”[&uan]、湘西苗 语“树林” [M44]。
[i]舌尖后半元音··即卷舌通音,如北京话“缸儿” [k奴]、“邦儿” [ph]。
6.混合舌叶音的构成
舌尖与舌面前混合的地方叫舌叶,舌尖与舌面同起作用来发音,所以称 “混合舌叶音”,发此类音时,双唇微向前突出,舌尖与舌面前抬起并靠近齿龈 后,故又称齿龈后音。
[t;]混合舌叶不送气清塞擦音:舌尖和舌叶抬起,先抵住齿龈后和硬腭 前,气流向外流时,先把舌尖和舌叶冲开,造成塞音的成分;接着,舌尖、舌叶跟. 齿龈和硬腭的最前部保持一个最小距离,气流冲出时就造成擦音成分,这样, 塞音成分[t]的除阻和擦音成分[J]的成阻便形成塞擦音。如广州话“止”
[I;i]、拉祜语“吃” [tjA幻]、嘉戎语“痕迹” [tBt/OS ]。
[tj·‘]混合舌叶送气清塞擦音:是[tj]的送气音,如英语watch [wDtJ‘ ]、哈萨克语“茶” [tj‘ ai]、维吾尔语“姐姐” [A 0
[d3]混合舌叶不送气浊塞擦音··是[tj]的浊音,如英语jump[ d3Amp]、 哈萨克语“坏”[d3aman]、维吾尔语“生命”[d3An]0
[J]混合舌叶不送气清擦音:舌尖、舌叶跟齿龈后和硬腭前保持一个最小 距离,气流冲出,摩擦发音,声带不颤动。如广州话“诗”[Ji]、英语she[Ji:]。
[3]混合舌叶不送气池擦音:是[J]的独音,如英语pleasure[ple3W]。
7.舌面前辅音的构成.
因为是舌面前往上抬与上齿龈或硬驛前部接触,故称为“齿龈腭”音,《国 际名称》表只在“其他符号”中列了这一组的两个擦音,但这一组音汉语很常 用,故多列出。
[幻舌面前不送气清塞音··舌尖抵住下齿背或下齿龈,舌面前往上抬与上
附 录
247
齿龈或硬腭前部接触,节住气流,然后使气流向外冲开舌面前发出破裂音,声 带不颤动。如湖南新化话“九”[pu]、侗语“那”[卬53]、水语“茄子”[卬55]。
[t‘]舌面前送气清塞音:是[t]的送气音,如西安话“提” 侗语
“上(山)”[t‘a 453 ]、水语“手臂”U‘in24]。 , <<BR>[cJL]早面前不送气浊塞音:是[t]的浊音,如毛难语“搅拌” [nc^aiu42]。 [tp] ^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舌面前部抬起,抵住上齿龈和前硬腭,节住 气.流,造成塞音成分,然后气流冲开舌面前,使舌面前与硬腭和上齿龈保持一 个最小通道,气流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如北京话“寄居”[b ey]、勉语“摘 (果)”[紅53]、哈尼语“煮”[1]、湘西苗语“坐”[咖054]。
[$‘]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是[拉]的送气音,如北京话“崎岖”[tp‘i tp‘y]、 纳西语“冷” [ip ‘ i]、湘西苗语“肚子”[衫‘ i]。
[cfc]舌面前不送气浊塞擦音:是[fe]的浊音,如勉语“刺”[cfeim52]、哈尼 语“(煮)熟”[电231]。
[1>]舌面前不送气浊鼻音:先用舌面前顶住上齿龈和前硬腭,舌尖抵住 下齿背,舌边与臼齿接触,节住气流,使气流从鼻腔通出,冲开舌面,声带颤动。 如仫佬语“你” [i>a121 ]、水语“臭”[i>u24]、勉语“土” [i^je55]0
[P]舌面前不送气清擦音··舌面前抵住上齿龈和前硬腭,气流冲开舌面前 形成一个最小通道,摩擦发音,声带不颤动。如北京话“新兴”[pin 9i0]、广州 话“西”[pi]、黔东苗语“梳(头)” [pia53]、侗语“盖”[如55]、布依语“夏”
[卬 13]0
[衣]舌面前不送气浊擦音·.是[p]的浊音,如北京话“阴阳” [Wn ^iarj], 苏州话“姨” [V]、湘西苗语“少” []。
8.舌面中辅音的构成
该类音总是用舌面中顶住硬腭发音,故又称为腭音。
[c]舌面中不送气清塞音:舌尖向下,离开下齿背或下齿龈,舌面中抬起, 抵住前硬腭,节住气流,然后使气流冲开舌面中发音,声带不颤动。如浙江永 康话“鸡”[ci]、毛难语“硬”[ca51]、湘西苗语“炒”[cia33]。
[c‘ ]舌面中送气清塞音:是[c]的送气音,如仫佬语“梳子” [c‘j42]、毛 难语“吠” [Cau44]。
U]舌面不送气浊塞音··是[c]的浊音,如浙江永康话“鸡”读[y]。
[ji]舌面中不送气浊鼻音:舌面中抬起抵住前硬腭,气流从鼻腔中冲出, 声带颤动。如湘西苗语“薄”[jiie22]。
[A]舌面中不送气浊边音:舌面中抵住前硬腭,气流从舌面中的两边流 出来,声带颤动。
248
音韵学要略
[g]舌面中不送气清擦音.·舌尖向下,离开下齿背或下齿龈,舌面中接近 前硬腭,摩擦发音。如仫佬语“茅草”[巧44]、嘉戎语“獐子”[印]。'
[;]舌面中不送气浊擦音:是[C]的浊音,如仫佬语“布”[妇“]。
tj]舌面中半元音(也作腭通音).·舌尖抵住下齿背,舌面中抬高与硬腭前 靠近,气流通过时轻微摩擦。如水语“茅草” [ja24 ]、侗语“田” [ja53 ]、布依语 “妻” [ja53 ] 0
9.舌面后辅音的构成
该类辅音是舌面后抬起与软腭接触发音,由于舌面后又称舌根,故又称 “舌根音”或“软腭音”。
[k]舌根不送气清塞音:舌尖后缩,舌根抬起与软腭接触,节住气流,气流 冲开舌根和软腭发音,声带颤动,[k]在音节后也是“唯闭辅音”。如北京话 “古怪”[ku kuai ]、上海话“锅盖” [ku ke]、黎语“草” [kan"]、拉祜语“瓶子” [ko33]o
[k‘]舌根送气清塞音:是[k]的送气音,如北京话“开” [k‘ai]、拉祜语 “话” [k‘o53]。
[g]舌根不送气浊塞音:是[k]的浊音,如上海话“共” [goD]、拉祜语 “汗” [gui31]。
[o]舌根不送气浊鼻音:舌尖后缩,舌根抬起,抵住软腭,让气流从與腔 通出,声带颤动。如西安话“我”[0y]、广州话“我”[go]、水语“鸭”[0a31]、 毛难语“芽”[oa231]。
[x]舌根不送气清擦音:舌尖后缩,舌根抬起与软腭靠拢,气流从两者间 擦出。如北京话“坏”[xuai]、哈尼语“倒(水)”[xa55]、纳西语“买”[xae21]。
[Y]舌根不送气浊擦音:是[x]的浊音,如纳西语“牛” [Yui33]、布依语 “五” [Nl3]0
[叫]舌根半元音:如北京话“五爱”[u mai]、“河岸”[xY man]。
10.小舌辅音的构成
[q] 舌不送气清塞音:舌尖后缩,舌根抬起与小舌接触,节住气流,使 气流冲开小舌和舌根发音,声带不颤动。如湘西苗语“鸡” [qa35]、水语“读” |^324]、拉祜语“唱”4八33]。
[q‘]小舌送气清塞音:是[q]的送气音,如黔东苗语“客” [q‘a44]、水语 “耳” [q‘a24]、拉祜语“山” [q‘a33]、哈萨克语“雪” [q’ar]。
[G]小舌不送气浊塞音:是[q]的浊音。
[N]小舌不送气浊鼻音··舌尖后缩,舌根抬起与小舌接触,软腭下垂,节 住气流,接着气流冲开小舌和舌根,从鼻腔冲出,声带颤动。如湘西苗语“唱”
附 录
249
[ny35]、川黔滇苗语“肉” [Ngai31]。
[R]小舌浊颤音气流冲击小舌,使它不断颤动,肌肉放松,声带颤动。
[X]小舌不送气清擦音:舌根抬起与小舌接近,气流从两者间擦出,声带 不颤动。如北京话“红海”[%(D0 %ai]、哈萨克语“可汗”[xan]。
, [k]小舌不送气浊擦音:是[x]的浊音,如哈萨克语“兄” [aKa]、水语 “菌”.[的24]。
11.喉壁辅音的构成
喉壁音又译成咽音。
[ft]喉壁清擦音:气流与喉壁摩擦发音,声带不颤动。如哈萨克语“宝 石” [gawhar]。
[?]喉壁浊擦音:是[ft]的浊音。
12.声门辅音的构成
[?]声门不送气清塞音(或称喉塞音):声门紧闭,节住气流,紧接着使气 流冲开声门发音,声带不颤动。如苏州话“阿三”[?a se]、“八百” [po pa?]、 云南玉溪话“街”[?e]。
[h]声门清擦音:声带靠拢,气流从声门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如苏 州话“好” [hn]、广州话“好行” [hou harj]、英语hearted[ hat ‘ id]、朝鲜语 “天” [hAnnml]。
tfi]声门浊擦音·.是[h]的浊音。
主要参考书目
章太炎:《国故论衡》,《章氏丛书》本,上海古书流通处,1924年。 章太炎:《文始》,《章氏丛书》本,上海古书流通处,1924年。
黄侃:《黄侃论学杂著》,上诲古籍出版社,1980年。
黄侃:《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钱玄同 <文字学音篇》,北京大学出版组,1918年。
沈兼士:《广韵声系》,中华书局,1985年。
马伯乐:《唐代长安方言考》,中华书局,2005年。
髙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94年。
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56年。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
曾运乾:《音韵学讲义》,中华书局,1996年。
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1956年。
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年。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王力:《清代古音学》,中华书局,1992年。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年。
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成》,中华书局,1983年。
周祖谟:《汉语音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57年。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年。
陆志韦:《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一),中华书局,1985年。 赵荫棠:《等韵源流》,商务印书馆,1957年。
魏建功:《古音系研究》,中华书局,1996年。
董同龢:《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2001年。
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
张世禄、杨剑桥:《音韵学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1%7年。
主要参考书目
251
洪诚:《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
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1956年。
邵荣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邵荣芬:《邵荣芬音韵学论文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陈新雄:《古音研究》,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
李新魁:《汉语音韵学》,北京出版社,1986年。
李新魁:《汉语等韵学》,中华书局,1983年。
李新魁:《韵镜校证》,中华书局,1982年。
李新魁、麦耘:《韵学古籍述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赵振铎:《音韵学纲要》,巴蜀书社,1990年。
赵诚:《中国古代的韵书》,中华书局,1991年。
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何九盈:《音韵丛稿》,商务印书馆,2004年。
鲁国尧:《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邹晓丽:《传统音韵学实用教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
-宁忌浮:《古今韵会举要及相关韵书》,中华书局,1997年。
余迺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林涛、耿振生:《音韵学概要》,商务印书馆,2004年。
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语文出版社,1992年。
耿振生:《20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沈祥源、杨子仪:《实用汉语音韵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
汪寿明:《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江荻:《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型》,民族出版社,2002年。 何大安:《规律与方向:变迁中的音韵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王昌茂:《汉字形音学·汉字的字音》,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杨剑桥:《汉语现代音韵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黄群建··《音韵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
叶宝奎:《明清官话音系》,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张民权:《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252
音韵学要略
胡安顺:《音韵学通论》,中华书局,2003年。
郭芹纳:《诗律》,商务印书馆,2005年。
周祖庠:《新著音韵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杨军:《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杨军:《七音略校注》,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
刘志成:《汉语音韵学研究导论》,巴蜀书社,2004年。
龙异腾:《基础音韵学》,巴蜀书社,2003年。
万献初:《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 李无未、李子君:《汉语音韵学通论》,髙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李无未主编:《音韵学论著指要与总目》,作家出版社,2007年。 刘晓南·.《汉语音韵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后 记
音韵学是较难讲的课程,虽然讲授的基本内容大致相同,但每位老师的讲 授各有其思路和逐步推进的脉络,同学们如果没有讲义对着看是难以听课的, 而且老师的讲授顺序最好是与讲义同步,以便同学们循序渐进地理解和复习。 所以,不先写好讲义就讲课,或是偺用别人写的教材来应付,都可能讲不好也 学不好。
勉力承乏,在武汉大学讲授音韵学课已有数年。自己编写的音韵学讲义, 一直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中使用,每次都是让同学们复印,不胜烦琐,于是教 学管理部门建议提交出版,以方便以后修此课的同学们使用。
这着实让我有些为难,写一本自己讲课的讲义是一回事,出版一本音韵学 教材完全是另一回事。尽管讲义初写时很花了些力气和时间,自认有一定的 基础,每讲一轮后又吸收同学们的意见修订一次,但还是感到离出版的水平仍 有一定的距离。总觉得出版一本书,应该有较多自己的创见,而在音韵学上多 有创见谈何容易。实在要出版,就得好好修订,于是就多读同类型的教材。陈 新雄先生《古音研究》(153页)说“编一部教科书,纵然未有创见,而能搜罗众 说,抉择精当,条理清晰,即为一极佳教科书。”这就使我对于缺少创见的担心 减少了一些,多用心去做搜罗和抉择的工作,在条理清晰上多下工夫。
我的音韵学是多年前在“中国音韵学会二期音韵班”上学的。那时办班 很慎重,学员是各高校的教师,班上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21岁。教师阵 容强大:严学宭老师教概论和汉藏语比较,邵荣芬老师教上古音,唐作藩老师 教中古音,李新魁老师教等韵学,杨耐思老师教近代音,罗安源老师教国际音 标和普通语音学,赵诚老师教商周金文音系,还特请李方桂先生、邢公畹先生 等来作专题讲座。老师们不但水平高,而且都很投入,要求很严格:国际音标 —个一个地发音,练习了近一个月;韵脚字一部一部地系联,马虎的要返工;仿 照《韵镜》将《广韵》所有小韵连带反切填人韵图,体味等韵学的奥秘所在,等 等。由此而真正体会到音韵学是“实学”,需要口耳相传,更需要扎扎实实下 工夫去实际摸索,很多看似玄虚的问题听起来似懂非懂,动手去倒腾几个来回 就清楚了,并非真是“绝学”。
254
音韵学要略
因此,知道写教材要注重实用性,不必强求新异。正如何九盈先生《上古 音》(商务印书馆,1991)“前记”所说与其标新立异,不如采取一个比较公允 而又有相当影响的体系;与其大谈原理,不如尽量注重它的实用性。”所谓“实 用性”,就是要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地讲透,一步一步地 弄懂,一层一层地推进,最终达到系统地把握的程度。还要加强可用于实践的 材料和内容,给人讲十遍如何开汽车,不如教他自己开上十公里。当然,先要 把开车的原理、方法、程序、注意事项一一讲明白,并一一开列出来,让人随时 可以查找和对照。硕士阶段我师从北师大王宁先生学文字训诂,博士阶段师 从武汉大学宗福邦先生学音韵训诂,两师均强调音义互联的重要性。“因声 求义”和“以义正音”同样都注重实用性,教材对此也要给予相当的重视。
基于这些体会,结合同学们听课的感受和要求,对原讲义作了较大幅度的 修改,就成了现在的样子。是否能达到预想的“实用性”目标,还得靠教学实 践和同学们的使用反馈来检验,不足处必然存在,以后还会边用边听意见边修 改的。 *
因是通论性教材,参考同仁们的著述、教材很多,未能全都标注出处,在此 一并感谢!历届修习音韵学课程的一些同学,包括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 有的指出讲义的错讹,有的提出修改建议,有的仔细做校读、校对工作,使本书 的质量得以提高,难以一一具名,在此一并感谢!
武汉大学出版社教育出版分社的王雅红社长和陶洪蕴、胡国民编辑,为这 样一本繁难的书争取立项并耐心编校,做了很多工作,在此深表谢忱!
万献初
2008年6月1日于珞珈山东山头寓所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音韵学要略/万献初著· 一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8 ISBN 978-7-307-06414^)
I ·音…n ·万…in.汉语一音韵学一研究iv. hi 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106183号
贵任编辑:胡国民 责任校对:黄添生 版式设计:马佳
出版发行:武汉大学出版社(430072武昌珞珈山)
(电子邮件:wdp4@ whu. cdu. cn 网址:w\s,w. wdp. com. cn)
印刷:湖北省石首市第二印刷厂
开本:787 xl092 1/16 印张:16 字数:303千字插页:1插图:3插表:4 版次:2008年8月第1版 2008年8月笫1次印刷
ISBN 978-7-307^)6414-0/H · 576 定价:26. 00 元
版权所有·不得翻印;凡购买我社的图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请与当地图书销售部门联 系调换。
ISBH978-7-307-064H-
78730706414Q
责任编辑/胡国民 责任校对/黄添生 版式设计/马佳 封面设计/王荆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