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及意义
2017-08-03 | 阅:  转:  |  分享 
  
2009年第1期021



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及意义

邓小敏,陆斌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为:Healthisastateofcompletephysical,mentalandsocialwell-

beingandnotmerelytheabsenceofdiseaseorinfirmity.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

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近年来,健康体检作为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中一个新兴服务,已经为

大众所接受,且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身体不同的体质特征有一

定的关系。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为组长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

基础研究”课题组编制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并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此标

准现已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认定为学会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现就如何将中医体质辨识融入

健康体检之中及其现实意义予以简要探讨。

关键词:健康;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

中图分类号:R241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1671-4954(2009)01-021-04

ApplicationandsignificanceofTCMconstitutionidentification

inphysicalexamination

DENGXiao-min,LuBin

(FirstaffiliatedHospital,Guangxi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University,Nanning530023,China)

【Abstract】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definedhealthas“Healthisastateofcomplete

physical,mentalandsocialwell-beingandnotmerelytheabsenceofdiseaseorinfirmity”.Inrecent

years,asanewconceptinthefieldofmedicalcare,routinephysicalexaminationhasalreadybeen

wildlyacceptedinChina,andattractedmoreandmorepeople''sattention.Accordingtothe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TCM),thereissomerelationshipoftheincidenceanddevelopmentofdiseasewith

thecharacteristicsofTCMconstitution.UnderProfessorWangQi''sleadership,andsupportedbythe973

Program“Basicresearchontheoriesofconstitution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asedontheideaof

suitingmeasurestoindividual”,theirteamhasdevelopedClassificationScaleforNineBasicConstitutions

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IdentificationStandardforConstitutionClassificationin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ThisdiagnosisstandardhasbeenimplementednationwidebyChina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Societies.Thispaperdiscussedtheapplicationofconstitutionidentificationinphysical

examinationanditsrealisticsignificance.

Keywords:health;physicalexamination;identificationforconstitution

收稿日期:2009-8-15

作者简介:邓小敏,现就职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E-mail:gln100@163.com

近年来,健康体检作为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中

一个新兴服务,已经为大众所接受,并越来越引

起各方面的关注。目前健康体检的内容方法多为

西方现代医学方法。在西方现代医学背景下产生

的健康体检体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检测人

体健康状况的理论、方法和标准。中医认为,疾

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身体不同的体质特征有一定的

关系,针对每一种偏颇体质,中医都有一套建立

论著

022医药论坛2009年第1期

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基础上的调整对策。通过

中医的体质测评,可以为疾病的预测和健康指导

提供依据。本文就如何将中医体质辨识融入健康

体检之中予以简要探讨,以期对建立和完善具有

中国特色的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全民

族的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健康与健康体检

健康(health)一词,是一个综合性的、多维

的并且不断发展深化的概念

[1]

。在古代,由于生

产力低下,医学落后,再加上宗教的束缚,人们

认为生命与健康是神或上帝所赐,疾病是鬼神所

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进一步的

认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新概念,指出所谓

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心健

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这个概念揭示了健

康的本质,体现了现代健康观的崭新特征。

“健康体检”的雏形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

美国,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是伴随着一种新的

医学理论“亚健康”的出现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1961年日本的HokenDohjin医学中心成立,并将

“健康体检”从一般医疗机构中分离了出来,由

专门的医务人员为“健康体检”者提供专业服

务。在发达国家,已经将“健康体检”检查的内

容、方式、方法、间隔时间以及执业人员资质和

行业机构的建设标准等事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

下来。美国的健康体检研究成果显示

[2]

,依靠这

种强有力的措施可保持或改变人群的健康状态,

使人群维持低水平的健康消费。

实施健康体检的核心是全面收集个体及人

群的各种健康信息,包括心理健康测试、健康体

检、生活方式测试、亚健康测试、个人既往史、

家族健康情况等,对其中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

行科学分析、评估、预测,然后针对这些危险因

素,给出相应的改善方案,促使人们建立新的行

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促进个体和人群健康水

平的目的。对每个健康体检的参与者来讲,参加

健康体检能调动其改善生活方式的主动性;在明

显症状出现前,早期诊断疾病;通过相关机构提

供的的改善处方获得减低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策

略;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健康寿命。再者,健康

投资远小于对疾病的付出,它唤起人们科学合理

地恢复健康、享有健康,经济地分配医疗开支,

有效降低医疗成本。

2中医体质分型和体质辨识体检

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

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

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北京中医

药大学王琦教授带领课题组经过30多年的努力,

结合了形体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特点等综合因

素研究,提出了体质九分法

[3]

,具体包括:平和

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

质、淤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这

种体质分类法现已为中医界广泛认同和应用。

在明确体质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以王琦教授

为组长的973计划项目“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

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组编制了《中医9种基

本体质分类量表》

[4,5]

,并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

判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

填写以自评为主,由被测者按自己的主观感受进

行填写,之后由专业人员对其得分予以转化、计

算,最终判定出该被策者的体质类型。此标准现

已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认定为学会标准(试行),

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本课题组应用《标

准》及个体化保健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的多个社

区对社区群众进行体质诊断和健康维护,对国务

院办公厅、国资委、教育部等十几个国家机关单

位部级领导进行保健,均受到一致好评。

中医体质学说已经发展成为中医体质学的一

门学科。中医体质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从重

视“病”转变到重视“人”,为个体化诊疗提供

依据,对临床治疗很有价值,同时也丰富了“治

未病”的理论。目前,体质辨识被广泛应用于亚

健康、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体检及个体养生保

健,在“治未病”的实践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此

2009年第1期023



外,中医体质学在国际上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体质学的研究,架接起中医学和国际间医学

交流的桥梁,并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国家实验

室、哈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日本富山医科药

科大学等国外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

中医体质辨识体检应用于健康体检中,可根

据个人体质可以分为正常体质和偏颇体质。正常

体质相当于健康,偏颇体质相当于亚健康。健康

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经临床现代医学体检,一般

没有异常指标,或者某些指标仅有轻微的变化,

但又尚未达到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准。对于这部分

人群,我们不可能给出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型,只

能给出其中医体质的分型以及相应的中医健康改

善计划。这部分人群本身没有疾病或者仅仅是亚

健康,没有必要去医院接受治疗,只需结合中医

体质辨识对其进行健康干预,使其少得病或不

得病,从而降低个人健康风险和疾病发生率,减

少医疗开支。这正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人口与健康”领域中的“疾病防治重心前移,

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精

神,对发挥中医因人制宜“治未病”的优势,提

高人类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3体质辨识在我院体检工作中的应用

我院是国家首批KY3H治未病试点单位,自

2008年11月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体检以来,我院坚

持把中医“治未病”保健养生的思想传播给广大

的体检客户,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现已很

好的融入到健康体检工作当中。当顾客在现代医

学常规体检结束后,我们通过体质辨识的方法,

对顾客的健康状况进行中医综合评估,辨明体

质,根据不同体质从饮食、起居、药物、理疗等

方面出发,为顾客制定个性化的养生保健方案,

使其达到不生病或少生病的目标,真正实现“治

未病”、“治其未发”,见图1。至今已为800余

人提供体质辨识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并形成了较为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

体检流程:

图1体质辨识过程

病例一:

张某,女,28岁,表现:困乏无力,自汗,

懒言,常感冒,抽血化验无异常指标,经中医体

质辨识,判断为气虚体质,针对其体质特点,专

家从饮食、起居、运动、药物等方面给予养生建

议。遵照建议调理3个月后,以上症状明显改善。

病例二:

赵某,男,53岁,表现:肥胖、面部油亮、

汗多且黏、多痰,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

经中医体质辨识,判断为痰湿体质,针对其体质

个病理特点,专家为其制定清淡饮食、劳逸结

合、平和心态等调理方案。遵照方案调理3个月

后,血压、血脂指标有所改善。

4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意义

从以上讨论中可以看出,体质辨识与健康体

检的结合并非偶然,它顺应了当代医学模式转变

的趋势,是现代人对健康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

注重健康新思维的充分体现,它已成为预防保

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举措之一

[6]



中医体质辨识与现代健康体检,无论是在理

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很好的结合点。当今,医

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的

整体医学模式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群体医学

向以人为中心的个体医学转变。人体生命过程中

的特殊规律以及人群中个体差异性受到越来越多

的关注。医学任务也将从以治病为主转向防病、

现代医学体检

中医体质辨识

健康综合评估

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饮起运情医

食居动志药

(下接44页)

044医药论坛2009年第1期

维护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而中医体质

学作为生命科学范畴一部分,在注重调节人体整

体机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个体体质及个体之间

的差异性,其以人为中心的模式与当今医学发展

趋势相一致。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后中医体质辨识

在健康体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幼龙,严非.社会医学[M].第2版.上海:复

旦大学出版社,2005.9-14.

[2]EdingtondW,LouisY,KuKuII,eta1.

Recenttrendsinthedevelopmentofhealth

management[J].HealthManagement

Research,2001,76(103):140-147.

[3]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

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

28(4):1

[4]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

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

12-14.

[5]朱燕波,王琦,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

性能的初步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6,

10(3):15-17.

[6]魏炜,赵亮.现代健康管理模式浅析[J].卫

生经济研究,2006,5:19.

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a.公元世纪、年代用阿拉伯数字。如:“20

世纪”、“21世纪”、“90年代”。

b.年份、月份、日使用阿拉伯数字。如把

“1998年2月15日”写成“1998-02-15”或写成

“19980215”。年份不能用简称,“1998年”不

能写作“98年”或“九八年”。

c.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如:“18时6分25

秒”。也可以用冒号“:”分隔,上例可写作

“18:06:25”。

d.日期与日的时间的组合,表示方法是:

年-月-日T时-分-秒,“T”为时间标志符。

如:“1998年2月18日18时6分5秒”可以表示为

“1998-02-18T18-06-05”。

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1m,2d,100~150kg,34~39℃。

非物理量的量词(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

例如:1支试电笔,4组数据,10余人。

计数的数字

计数的数字,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

分数、比例以及一部分概数,不论处于数据表、

坐标图还是叙述性文字中,都要用阿拉伯数字。

如:5,31.6,2/5,98.92%,1∶10,10多,500

余,1.5元件、仪器型号、样品编号、标准代号及

其他序号。科技文献中常见的这类型号、编号、

代号、序号等,都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的

前面还常带有“第”字。如:TL4080型测试仪,

第1届学术年会,第8天。

文后参考文献(古籍除外)著录中的数字

例如:宋福印.试论毒损脑络与糖尿病性脑

病.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5):7-8

(上接23页)

本刊关于数字的用法(一)

——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场合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