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你凭什么来定义我的朋友?

 依悸 2017-08-03


如果你嫌弃曾经的朋友圈是矫情,以后,你可能连矫情的机会都没有了。


文/丁正如意


7月31日晚,自媒体大V冯大辉 @Fenng发微博称,微信正在内测“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条件包括:“半年内无单聊”、“无共同小群”以及“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有猜测指出,该功能或许能一次性删除不常联系的朋友。


消息一出,网友议论纷纷:“给暗恋狗留条活路”“清理备胎三要素”“这样子感觉我有百分之九十好友都会进去”……更有人预想,为了避免被当作“不常联系的朋友”而遭删除,将会有更多人加入壮大的“尬聊”队伍,谱出一曲宏伟壮丽的“尬时代”之歌。


为了不遭删除,或许大家会纷纷加入“尬聊”的队伍。图/新浪


在“我有他微信”时代,其实你我都不常联系


见面就加个微信、把扫二维码当作互换名片的人际交往方式,常常令我们的微信名单数量庞大,六七百不稀奇,四五千亦有之。领导同事客户、闺蜜好友同学、房东晓明哥、理发店Tony老师、按摩店3号小娟、化妆品专柜BA安吉拉,共同组成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朋友圈日常。


“我有他微信”,就是现代人最普遍、最典型的关系写照。


虽然我们常常抱怨微信朋友圈鱼龙混杂,僵尸朋友遍地,但长长的一溜好友名单,确实也让我们产生过“自己朋友很多”的错觉。而在“人脉”被神化的时代,“朋友很多”的错觉轻易又推导出“资源很多”的幻觉。


如果微信通讯录中躺着数千人,想想要是真遇到什么事儿,即使去除一半,也能呼风唤雨、守望相助。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中午吃饭的店集满68个赞就可以送两个小菜,你群发微信“哥们,朋友圈第一条求个赞”,以为分分钟就可以搞定,然而点赞寥寥无几,回过神,原来许多人已经把你从此屏蔽。


出去参加活动怀着崇拜的心情认识个大咖,有幸扫到了对方的微信二维码,心中感觉做了件了不得的事情。然而真的加上了大咖,才发现通讯录中有没有大咖并没有两样,因为即使加了微信也不知和他说啥,总为他点赞好像也点不出什么火花,更何况大咖还总是很忙。


即使“我有他微信”,即使拥有共同回忆,都抵不住人生分分钟踏上不同的轨迹。图/pinterest


因为工作原因,有的人常常把平台当成了自己本事,总把“X总是我朋友”洋洋得意地挂在嘴边。然而,当你跳出原有平台,满怀信心创业的时候,才发现之前的那些X总X领导已经根本记不得你姓甚名谁。离开平台的人脉,根本就不是人脉。而你,远远没有你认为的那么重要。


曾经一同挥洒青春的老同学,也N久都不联系了。毕业之后,大家各有各忙,开始了新的生活,活跃在新的圈子。想要了解对方状态,全靠“视奸”朋友圈;想要私聊问候,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偶尔收到老同学的消息,不是群发祝福,就是结婚喝喜酒,或是问你借钱。


即使是那些在路上认识的人,有过共享一根兰州、几瓶啤酒、二三故事的交情,大多在回到自己城市后就渐渐消散。毕竟交集这么有限,而一开始的新鲜劲已经燃尽了所有的话题,花光了所有的力气。


于是,这样的你我,如果不是因为某天某人极偶然地在朋友圈点了个赞,你都快忘记,你们是“好友”的关系。



在朋友圈,“点赞之交”才是常态。图/搜狐


你最想删除的,其实不是各自安好的朋友


“僵尸好友”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大家自有一套对待和处理的看法。不少人按兵不动,留着再说,没准以后能派上用场呢;有人在心里嘀咕,都成“僵尸”的朋友,不要也罢。


按着“半年内无单聊”、“无共同小群”以及“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三种条件逐字分析,微信新功能对“不常联系的朋友”的定义颇为耐人寻味。


时间“半年”,不长不短,也是整容的休养恢复期,好像顺理成章地就成为表示一个生活阶段的单位;“单聊”,在朋友圈充斥着诡异气氛的当下,“单聊”好像确实能够反映出彼此关系的亲密;“共同小群”好像也很有道理,连群友都没有做过,叫我如何与你称兄道弟;最后,“回复朋友圈”,抱歉,朋友圈热度判断亲密度仍然有效。


英国涂鸦艺术家班克斯的作品,讽刺了当代人对于社交网络上的“关注”和“点赞”反应过度。图/Banksy官网


按此标准,当真一键删除此类朋友,微信通讯录名单恐怕真会变得寥寥。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大多数上班族而言,平日交往除了领导、同事、客户、男女朋友,一下班就想回家躺尸,能够在微信上聊聊天的朋友其实少得可怜。很多时候,我们一天在微信上说得最多的话,都贡献给了大大小小的工作群。


按此标准,“不常联系的朋友”可能包含着你心心念念却不愿惊扰、静静躺在我们通讯录里的初恋、女神和老朋友。生活最讽刺的地方就是,很多时候,换了几处求学、做了几份工作、辗转几座城市,我们不是通过自己的记忆,而是靠微信好友的“标签”来回忆自己的过往足迹。


想要删除僵尸朋友,就要先梳理朋友。事实上,我们想从微信通讯录中删除的,从来就不是这些在通讯录中各自安好、井水不犯河水的“僵尸好友”(朋友圈中如果有太嚣张的“僵尸好友”早就删了,也不用等到此时)。


我们真正想删除的,其实是那些想删不能删,沟通时不得不在每句话后面加上“哈”“哦”“呢”,双手呈上玫瑰、鼓掌、微笑表情符号来表示亲切的领导、同事和客户爸爸。


最想从微信通讯录中删除的,是各种想删不敢删的“爸爸”。


若干年后,你会想念曾经“虚假繁荣”的朋友圈吗?


从微信推出朋友圈功能,到大家“分分钟都在刷”的朋友圈鼎盛时代,再到如今许多人有意识地少发朋友圈、关闭朋友圈,不过五年。


想当年,人人都在朋友圈参悟中国式的处世哲学,如今可能真的不那么重要了。一来大家的朋友圈人数都多,许多人也不像从前那样一天三五条状态,你都不好意思不给他点赞;另一方面则是如今不少人纷纷开启了“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从前大家还有心思来分辨总结朋友圈中的各种low和各种装,召开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鉴婊大会”,现在则早已见怪不怪,懒得吐槽……身边可吐槽的素材也越来越少了,因为发圈和点赞的人越来越少。如果曾经的感慨都是矫情,现在你连矫情的机会都没有了。


假设一下,如果人人点开头像都是一片“朋友圈不可见”“仅展示三天朋友圈”或者因为删除“不常联系的朋友”你已经压根找不到他了,或许你也会无比怀念曾被吐槽的“虚假繁荣”的朋友圈。


定位狗、刷屏党、九宫格自拍、不转不是中国人……彼时想想也没有那么糟嘛。虽然当时大家很low、很装、吃相有点难看,可还是非常热爱生活、天真烂漫、愿意分享、坦诚地和大家报告流水账……你会开始怀念,那个曾经也在朋友圈中戏很足的自己。


到了那时候,你会真心感慨——原来曾经的朋友圈才是大家解放天性、放飞自我的平台!当然,或许到那时,人们又会致力于开发多交各路好友的功能。


毕竟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