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琴遁集》右手合声法议-轮

 宥其 2017-08-03



        文字谱中之“轮”,为食、中、名各自相接入弦之法,如《琴用指法》、《太古遗音》中“赵耶利指法”皆是。今法则摘、剔、挑连作于一弦。手势图多谓之“蟹行郭索势”,“郭索”状蟹行之声。如蟹横行右趋,则左侧之足依次屈伸,支撑其体,酷似轮指动作。


        轮指若要取醇厚之声,当屈三指中节近于掌心,低腕迫近琴身,指甲俯临其弦,起根节向上,从甲背经于甲尖,擦过琴弦,过弦后方可稍纵其中节而放松气力。若早伸中节,则成仰取,且甲背必为弦所滞。


        若取清亮之声,可先屈中节,离弦稍远,依次伸中节,以甲尖平过。


        若须疾弹而坚实,可斜指向左,以三指右侧击弦,取其触弦面窄,锋锐刚劲。


        若先舒开指节,甲尖插于弦底而准备,再起其根节,微屈中节,纵指发力,勿成仰取而得声飘散。


        轮指三指夹并则窒塞,应留一隙之气则指活。又有三指必于一点击弦之说,实则三指横径数寸耳,即使各取其位,音色刚柔亦无大分别,若真能刚柔渐变,反是别有一功。


        《太古遗音》“名数发端指法”主张“以大指捻食一节”而轮之,盖使其末声有力,然娴于“挑”法者,食指自能发断弦之力,寻常之“轮”不必如此。惟欲作“半轮”加“挑”弹之者,或可用此。


        “名数发端指法”又有“微转腕”之说。转腕、掉臂,皆可增其疾速而柔其触击,令声清圆和润。凡指法所用关节愈多,则各处筋骨缓冲调节之余地愈大,故为妙法,但不必处处用之。又初练时,腕、臂之旋推与手指之屈伸不易合拍,可先以手指为主,由简入深而习之。


        轮之节奏,铿锵当缓而出之,清泠当疾而出之,跌宕当前二后一出之,宛转当前一后二出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