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类大全】雀形 燕雀科 燕雀 田鹀

 太空人966 2017-08-03
燕雀(学名:Fringilla montifringilla,英文名:Brambling)属雀形目燕雀科燕雀属,又叫虎皮燕雀虎皮雀花鸡花雀。是中等体型(16厘米)而斑纹分明的壮实型雀鸟。胸棕而腰白。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尤其是迁徙期间常集成大群,有时甚至集群多达数百、上千只,晚上多在树上过夜。燕雀由于啄食农作物,对农业有一定害处。分布于北欧、亚洲、从挪威到勘察加、南欧、中国等地,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到山区以及栖于各种林中如柳林、榆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燕雀:雄鸟

Brambling燕雀:雌鸟
Brambling燕雀:雄鸟
Brambling燕雀:雌鸟

外形特征
燕雀:形态特征图

燕雀

小型鸟类,体长14-17cm。嘴粗壮而尖,呈圆锥状。

斑纹分明的壮实型雀鸟。胸棕而腰白。成年雄鸟头及颈背黑色,背近黑。腹部白,两翼及叉形的尾黑色,有醒目的白色"肩"斑和棕色的翼斑,且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点斑。

非繁殖期的雄鸟:与繁殖期雌鸟相似,但头部图纹明显为褐、灰及近黑色。 

虹膜-褐色;嘴-黄色,嘴尖黑色;脚-粉褐。 

叫声:悦耳的鸣声由几笛音的音节接长长的zweee声或下降的嘟声。叫声为重复响亮而单调粗喘息声zweee。也发出高叫及吱叫声。飞行叫声为chuee。

我国未见有与之相似的种类。

燕雀:雄鸟
燕雀,标准照。燕雀:雌鸟

地理分布

燕雀:地理分布图

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南部、河南、陕西、山西,一直往南到长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西至甘肃、四川、贵州、云南,东至沿海各省和台湾,南至广东、广西、福建和香港,也有部分经新疆西部天山一带迁徙。目前除青藏高原和海南岛外,均有分布,为旅鸟和冬候鸟。

国外繁殖于欧洲北部,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科拉半岛、俄罗斯北部往东经西伯利亚、阿尔泰、贝加尔湖一直到太平洋西岸堪察加半岛、鄂霍次克海岸和黑龙江下游。越冬在欧洲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北非,往东经意大利、希腊、小亚细亚、中东、印度北部、朝鲜、日本、萨哈林岛,部分在日本北部繁殖。 燕雀分布于北欧、亚洲、从挪威到勘察加、南欧、中国等地,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到山区以及栖于各种林中如:柳林、榆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生活习性

燕雀燕雀

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尤其是迁徙期间常集成大群,有时甚至集群多达数百、上千只,晚上多在树上过夜。

迁徙
燕雀

燕雀在我国主要为冬候鸟和旅鸟

生境
燕雀

繁殖期间栖息于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类森林中,尤以在桦树占优势的树林较常见。迁徙期间和冬季,主要栖息于林缘疏林、次生林、农田、旷野、果园和村庄附近的小林内。

食性
Brambling燕雀:雄鸟繁殖羽(摄于香港3月)

主要以草子、果食、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尤以杂草种子最喜吃,也吃树木种子、果实、植物嫩叶、小米、稻谷、高粱、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种子,繁殖期间则主要以昆虫为食。

生长繁殖

燕雀

繁殖期5-7月。通常成对分散营巢繁殖,巢多置于桦树、杉树、松树等各种树上紧靠主干的分枝处,距地高3-5m。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和桦树皮等材料构成,外面常掺杂有苔藓,内垫有羊毛、兽毛或羽毛。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5-7枚,多为6枚。卵绿色、被有红紫色斑点。

保护现状

燕雀雄鸟,摄影田园逸夫,拍摄地点:辽宁 盘锦 拍摄时间:20110101

燕雀在我国分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由于啄食农作物,对农业有一定害处。但繁殖季节也吃昆虫,对森林有益。 燕雀迄今未有人工繁殖成功的例子。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鸟类

鸟类文化

燕雀

故有成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是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这里,“燕雀”并非特指此种鸟类,而是以“燕”和“雀”泛指小鸟,“鸿”和“鹄”分别指鸿雁天鹅

田鹀(学名:Emberiza rustica,英文名:Rustic Bunting)是鹀科鹀属的鸟类,俗名花九儿花嗉儿田雀花眉子白眉儿。东北人叫它花椒嗉,因它的嗉子的位置(胸部)有棕红色的条纹,像缀着花椒粒一样的装饰。雄鸟头部及羽冠黑色,具白色的眉纹,耳羽上有一白色小斑点。体背栗红色,具黑色纵纹,翼及尾灰褐。颊、喉至下体白色,具栗色的胸环,两胁栗色。腰棕色,并且有鱼鳞斑。雌鸟与雄鸟相似,羽色较浅,以黄褐色取代雄鸟黑色部分。不甚畏人。以草籽、谷物为主要食物。春季鸣声动听,常在灌木上鸣叫不停。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鸟类。 

Rustic Bunting田鹀,雄鸟
Rustic Bunting (Emberiza rustica)田鹀,雌鸟
外形特征
田鹀(图中雌雄符号有误):上为雌鸟或非繁殖期雄鸟图;下图雄鸟图

体型略小(14.5厘米)而色彩明快的鹀。腹部白色。

成年雄鸟:清爽明晰,头具黑白色条纹,颈背、胸带、两胁纵纹及腰棕色,略具羽冠。

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相似:但白色部位色暗,染皮黄色的脸颊后方通常具一近白色点斑

幼鸟:不甚清楚且纵纹密布。

亚种latifascia顶冠较指名亚种为黑,胸带及两胁纵纹红色较重。

虹膜-深栗褐;嘴-深灰,基部粉灰;脚-偏粉色。

叫声鸣声为悦耳的颤鸣音,从高栖处发出。最普通的叫声为尖声的tzip。告警叫声为高音的tsiee。

田鹀辨识方法:田鹀腰棕色,并且有鱼鳞斑;田鹀腹部白色,纵纹棕色。

田鹀东北人叫它花椒嗉,在它嗉子的位置(胸部)有棕红色的条纹,像缀着花椒粒一样的装饰。
田鹀腰棕色,并且有鱼鳞斑。田鹀腰棕色,并且有鱼鳞斑。
田鹀腹部白色,纵纹棕色.田鹀腹部白色,纵纹棕色.
田鹀:雄鸟
田鹀:雌鸟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白眉鹀:腰棕色但无斑纹;喉部黑色;白色冠纹
12260145814.jpg田鹀
12106851791.jpg小鹀:腰灰褐色;耳后黑色;嘴灰色;胸和两胁褐色纵纹

田鹀与白眉鹀的区别:两者雄鸟的脸部图案很相似,都具有耳后白色点斑,有时两者都略显头冠,较难区分,但是:

(1)白眉鹀具白色顶冠纹,而田鹀头无白色中央冠纹;

(2)白眉鹀雄鸟下颊纹粗黑,而田鹀雄鸟颏、喉白色而不是黑色。

(3)白眉鹀腰棕色,而田鹀腰虽然也是棕色,但具有显著的鱼鳞状斑纹。

田鹀和小鹀的区别辨识:

(1)嘴部区别小鹀:嘴,灰色;整个嘴的颜色是均匀的灰色。有些鸟下嘴基部色浅。田鹀:嘴,端部灰色,基部角质色;从基部到端部,颜色从角质色到灰色有一个渐变过程。 

(2)眼圈区别小鹀:眼圈,浅色或白色,特点是明显和完整。田鹀:眼圈,不明显或不完整。

(3)耳羽区别小鹀:耳覆羽棕色,边缘黑色;特点是耳羽的颜色同颈部的颜色不同,反差大;耳羽感觉明显。田鹀:耳覆羽灰褐色;同颈部的颜色相同,耳羽感觉模糊。

(4)腰部区别小鹀:腰背灰褐色。田鹀:腰背棕色,呈鱼鳞状;这是田鹀一个重要特征。

(5)胸及两胁纵纹区别小鹀:胸及两胁,具有黑色纵纹。田鹀:胸及两胁,具有棕色纵纹。

地理分布

田鹀:地理分布图

田鹀分布于欧洲从挪威、芬兰至美国、向东经西伯利亚至勘察加半岛、南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东北、宁夏、甘肃、河北、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江苏、浙江、福建、新疆等地,多生活于平原杂木林、人工林、灌木丛和沼泽草甸中以及也在长白山海拔800-1000m 的低山区和山麓及开阔田野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Dauria。

田鹀为我国东部地区及新疆西部较常见的冬候鸟,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生活习性

性颇大胆,不甚畏人,冬季常到农家篱笆上和打谷场,城市里林荫道及庭院的高树上。当栖息枝上时,常常竖起头上羽毛,性又耐寒,虽大雪寒冬仍十分活跃。

春季发出动人的歌声,常站在灌木上唱个不停,冬季则隐在植物掩遮的地上,发出 “chiu,chiu”的单调声。

在地面取食,食物以植物质为主,在东北春季的食物几乎全是各种野生杂草种子,也有越冬的昆虫等;秋冬季则以各种谷物为主,并有杂草种子等,而在长白山区发现该鸟胃中多次是松子。

亚种分化

田鹀田鹀

1、田鹀堪察加亚种(学名:Emberiza rustica latifascia)。分布于西伯利亚、勘察加以及中国大陆的东部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勘察加的Rluchi。

2、田鹀指名亚种(学名:Emberiza rustica rustica)。分布于欧洲、西伯利亚、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东北各省、宁夏、甘肃、新疆、华北、长江流域各省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Dauri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