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静海传销组织还要猖獗到什么时候

 博采简纳 2017-08-03

文丨于新

大学生李文星离奇死亡,因为警方通报在他尸体周边发现传销笔记,再加上他生前的借钱等反常行为,很多人推测他的不幸和传销组织相关。传销组织在李文星事件中到底扮演何等角色,仍有待警方调查。这一事件再次牵引公众关注传销这一老问题,而天津静海区恰恰就是全国传销最泛滥的区域之一。

在李文星事件被曝光后,静海警方已有表态,“将围绕打击传销工作,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客观而言,当地这种表态并非第一次,近些年也不断看到当地多部门打击传销窝点的新闻。比如据《中国工商报》,自2008年至2014年6月间,静海区工商、公安机关累计集中开展打击传销行动近 400 次,累计取缔传销窝点1300个,解救被限制人身自由人员300名。但这些数据,和坊间传闻的传销组织规模相去甚远。由此也可侧面印证,打击力度还远远跟不上现实的传销猖獗程度。

(2017年2月8日下午,静海公安捣毁2处传销窝点。 来源:静海发布)

打击传销存在很多难点是事实,但这不足以解释静海等有些地方长年累月变成传销猖獗的窝点。传销正如见不得光的病菌,总要在合适的温床才能繁衍滋生。传销组织选择在哪些地方发展,很重要的考量必然是当地的监管态势。如果一个地方真正做到对传销零容忍,保持持续的打击力度,很难想象传销组织能长期在该地发展壮大。所以,无论有怎样的理由,哪个地方的传销特别猖獗,哪个地方必然存在监管的缺失,这是靠常理都能推导的结论。

其值得关注的是,据反传销相关人士所言,静海区的属于北派传销,不仅是骗钱谋财,还限制人身自由,具有暴力行为。此前当地就有过被传销组织控制的年轻人,在逃跑过程中跳入鱼塘溺亡的先例。相比所谓的南派传销,静海区传销组织的危害程度更甚,对这种暴力型传销组织的宽纵,就是对民众生命权益的漠视。

(2016年9月10日,百余名警力突袭静海传销窝点)

这些年舆论对打击传销的呼吁从未衰减,2013年工商总局、公安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综治办等曾联合出台“关于开展创建无传销城市工作的意见”。为响应舆情和贯彻上级意见,近些年很多城市在打击传销中做出了有益探索。最近山东和安徽刚公布了2016年两省的“无传销城市”,两省分别有14个和15个城市入选。为什么这些城市可以在打击传销上取得显著效果,而像静海这样的城市,却不能变成一个“无传销城市”?在现实的政治生态下,一个城市的官方有没有鲜明的反传销态度,有没有坚决的反传销行动显得尤为关键。

关于打击传销,过去常列的难点有执法罚款难、抓获头目难、取证困难、移送司法机关难、法院定罪难等。有些难题确实需要制度上的完善,比如目前《反传销条例》将打击传销的主体定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但从很多地方的经验来看,有效的打击还需要社区等基层组织乃至社会力量的协助。此外对于传销人员的法律追责,也缺乏清晰有威慑力的规定。但是否穷尽现有的一切打击办法,是不同地方生态好坏的关键,也足以判断一个地方有没有尽到官方责任。静海的现实,让人对官方的表现存在很大疑虑。

抛开李文星案来说,这一次对传销泛滥的关注,实际上对静海区的形象和声誉是严重的损伤。但愿地方官员可以汲取教训,甚至有必要将打击传销上升到政治高度,拿出决心和行动,早日摘除传销窝点这样的毒瘤,为地方正名,为民众的生命权益护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