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作者【呜莎花园】的原创独家授权分享 编辑整理:百科君 套用教育界的一句很俗很俗的话,新肉上盆后的前三个月,对一棵肉肉的一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做好这段时间的养护工作,就能让你的肉肉赢在起跑线上。 反之,如果养护不当,这段时间也是肉肉死亡率最高的一个时期。即便肉肉坚强的熬过去了,但由于体内养分已经过度消耗,想要恢复刚刚入手时的美丽状态,可能就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了。 养根阶段 所有健康的肉肉,她们地上部分(茎部和叶片)和地下部分(根系)的生长都是成比例的。但我们把新肉上盆的时候,她们的共同的特点都是根系偏少(被我们修剪掉了嘛)。不管我们在修根时如何尽量的保住她们的根系,如何在上盆时尽量把根系分散开,但客观的事实就是:肉肉们的根系已经严重受损,需要重新生根才能恢复往日的活力。这个阶段的肉肉,我们可以称之为小根大肉。 在小根大肉的阶段,最佳的养护策略应该是给肉肉充足的水分供应。尽可能的把小根系的吸水能力发挥到极致水平。 如果在小根大肉这个阶段发生缺水,就不可避免的造成肉肉快速消耗。 水量过多导致土壤透气性变差,是小根大肉阶段的另一个错误的极端。不透气的土壤会让肉肉根系的吸水能力变差,最终导致盆里有水但肉肉却喝不到的状况。 在这个阶段,使用大颗粒土种植的花友要记得频繁补水。只要肉肉根系所在的深度干了就要浇水。如果天气干燥可能需要一天一浇水。颗粒越大,透水能力越强的土壤,在这个阶段就越要注意补水,否则肉肉的根系就很难长大。 生长阶段 照料得当肉肉,根系会变得越来越发达。当根系的大小与肉肉的体型能够互相匹配时,就进入到平衡阶段了。 不过,肉肉的根系藏在土里,我们是看不见的,我们必须通过肉肉的生长迹象来判断根系的状态。 当根系的供养能力已经超过肉肉的体型规模时,肉肉就会出现明显的生长迹象。比如莲座心部甚至肉肉整体变绿、叶片的外形拉长等迹象。 很多花友初次看到肉肉出现快速生长迹象时这种状况都会有点儿沮丧,她们会以为肉肉的状态没养好变差了。其实,能够出现快速生长迹象绝对是好事儿。说明肉肉的根系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能够支持她进一步生长了。 当肉肉开始快速生长时,如果维持水分的足量供应,她们就会在较短时间内长大不少。如果你希望肉肉长大,不妨让她们保持在这种状态尽量久一些。 那么怎样才算是水分的足量供应呢?我说个最简单的原则,如果你用的是比较透气的颗粒土,而且天气也还不错,那么只要土壤表层干了就可以大水浇灌下去了。 控型阶段 如果你并不关注肉肉的成长速度,那么只要观察到肉肉有快速成长的迹象就可以开始控型了。 我们喜爱的那些又圆又胖的肉肉,并非是因为她们的叶片里充满了水。正相反,叶片里含水量越低的肉肉,叶片的样子越会是圆滚滚的。 我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儿颠覆大家平常的理解。听我来慢慢解释。 大家可以把肉肉的细胞想成一个一个的用来装水的小袋子。每个小袋子里面,都有很多蛋白质的胶粒,可以把水分子吸附住。 被蛋白质胶粒吸附住的水,就叫做束缚水,没被吸附住的水叫做自由水。 肉肉体内的自由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可以从气孔蒸发掉,也可以参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而束缚水才是肉肉真正的水分储备。为了吸附住更多的水分,肉肉必须合成更多的蛋白质胶粒来。 如果想用最少的干物质锁住最多的水分,那么胖乎乎的球形肯定是最佳选择。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圆滚滚的叶片,往往含水量反而更低的原因。 所以,在控型的阶段,我们需要充足的阳光来帮助肉肉合成更多的蛋白质来锁住水分,同时还要减少给水,让肉肉陷入缺水危机,激发她们的储水本能。 说完这些,我们就知道了。控水绝对不等于不浇水。没有水分供应的肉肉,是没办法进行光合作用的,也生成不了能变胖的干物质。充其量,不浇水的肉肉只能勉强合成些花青素来防护阳光,变得更红而已。 总结 养根阶段的浇水方式,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字:“潮土养根”。 生长阶段的浇水方式,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字:“大水冲根”。 控型阶段的浇水原则,也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字:“控水保根”。 你看,养根、冲根、保根,无论哪个阶段,咱们的浇水原则都与根有关系,根系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啊。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