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经过的大街小巷 都藏着哪些故事 地名又是怎样由来的 你造吗?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涨一波“姿势” 了解一下渝中的这些老地名的由来 坝 此处地处半坡,旧时有一片茂密李子林,故名。 此地早年系农田沙坝,住户多种菜为生,故名。 口 清康熙初年在此建川东道署,道署门外的街市因此得名。 明清时期为“武举”考场及阅兵操练处,又是通往南纪门、储奇门等地的要道口,故名。 旧时此地为出重庆分道口:一路通成都,一路通川北,故名。 街 因靠近古城门通远门,取固若金汤之意得名。 因清代绿营火药局设此得名。 路 原为培德堂街、五福街、金鱼堂街、走马街,1945年改建成公路,取人民向往和平之意,故名。 原分段命名为龙王庙、靴子街、木牌坊、小梁子、会仙桥、都邮街,抗战初期拓宽改造,1939年更今名。 原分段命名为劝工局街、武库街、杂粮市,1936年修建公路,1939年更今名。 为市区中轴主干线,1931年建成通车,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命名。 原分段名半边街、三元庙街、陕西街、大十字、莲花街,1950年扩建后,更今名。 有木有觉得意犹未尽呢? 想了解更多 请听下回分解 本文由【微渝中】编辑发布 部分图文资料来源重庆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