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治疗】湿气过重百病生,艾灸祛湿简单直接更有效!
2017-08-04 | 阅:  转:  |  分享 
  
【中医治疗】湿气过重百病生,艾灸祛湿简单直接更有效!春天,地气上升,湿气也跟着上升,到立夏之时,湿气越来越大!而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
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如何去湿邪,中医艾灸认为只要抓住时机,通过艾灸灸通6个穴位便可祛出体内湿气。如春季湿气去除掉,
体内阳气畅旺,一年内外邪少有侵袭。基本上可以做到全年无病痛!赶快来试试这中医古法吧!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如果最近两周内常有以下表
现,就说明体内有湿需要治疗了。1、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2、头部沉重四肢乏: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
怒,烦燥。3、口中发黏舌苔腻: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4、胸腹胀满小便不畅: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
胀满,脾胃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舒畅。5、下肢浮肿便溏泻: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便完
后感觉不爽。6、睡觉流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7、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
、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
: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二是内湿: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失运,湿自内生。总之无论哪种湿
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而眼下
阴雨连绵的回南天,人们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症。艾灸养生6个穴位祛春季湿气艾灸有开郁、
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春季养生,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避免春季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春天。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
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
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
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
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
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
好,每日艾灸15分钟。“艾”嘱咐:养生其实没那么难,艾灸需要坚持,健康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掌握!
献花(0)
+1
(本文系长庚书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