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西山与杨家将的传说

 海兵n6vyh311mj 2017-08-04

杨家将的故事至今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老年间“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等戏曲,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虽然戏曲所讲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后人演绎,“三分为实、七分为虚”早已是定论,但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宋朝有这样一个杨氏家族,他们为保家卫国而献身,从杨业碰死在醴陵碑到佘太君百岁挂帅、十二寡妇出征,每一个情节都是感人至深,被称为“一门忠烈”。 

在很多零散的资料和传说中,我知道了一些杨家将与北京西山的历史渊源,综合起来讲给大家。既然是故事,我们也就不必探究其真实性了,时间、地点的矛盾也可以忽略不管,我只当故事讲、大家只当故事听吧。

北京的八达岭非常有名,是整个万里长城的最主要的代表之一,也是游人来北京的必到之处。八达岭所处的位置是一道长达20公里的山沟,名为“关沟”。这里是从北面进入北京的必经之路,明朝的时候,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在那里修建了数道长城,还设置了三道关隘,派有重兵把守。关隘的最北面就是八达岭长城,如今到那里,还可以在城门上看到“北门锁钥”的扁额。中间的关隘叫“居庸关”,是三道关隘的核心。七十年代我曾到过那里,只看到一座残破的点兵“云台”,还有“居庸叠翠”石碑的底座(居庸叠翠是与卢沟晓月、琼岛春阴、西山晴雪齐名的“燕京八景”之一,都是由乾隆皇帝命名并题字立碑的)。八十年代居庸关被重新修复,并对外接待游人。三道关隘最南面的城门已经没有任何痕迹可寻了,但地名尚存:就是现在的“南口”。

这三道关隘后来被传说成当年杨家将镇守的三关,如今到那里,还能够看到在沟底的“穆桂英点将台”。点将台是一个半个篮球场大的圆形石头,上面非常平坦,还刻有几个脚印和马蹄印(按脚印的大小推算,穆桂英的个头要比穆铁柱还要高许多)。多年前,在高高的山崖上还有一座浮雕石像,被称为“六郎影”,相传是杨六郎守关长期站在那里,久而久之,留下身影。如今八达岭高速路就从其石刻边经过,而且是处在平行的位子,能够看得非常清楚。

相传,当年佘太君非常想念镇守三关的六郎,经常登山观望,盼儿归来。她所登的山就被叫作“望儿山”,也就是今天的“百望山”。山顶的平台叫“望儿台”,佘太君站在这里,向西北望望、向东北望望,表达了内心对儿子的思念与担忧。所以山下的地名被称为“东北旺”和“西北旺”(现用的“旺”字是“望”字的误传)。后来,人们在台上立了一个佘太君的汉白玉石像,雕塑较粗糙,高度还不到一米五,而且老太君的手杖上面一截在建好后不久就被人打断偷走了。

同样,杨六郎也非常思念年迈的母亲。一日他私自回家探母,正逢大雨瓢泼,身上的盔甲都被淋湿了,六郎只得脱下凉晒,这个地方就是“亮甲店”。殊不知,金国大将韩昌就埋伏在附近,也就是如今的“韩家川”。韩昌从川西面的山口出兵偷袭,打得六郎措手不及,急忙带部队向城里撤退。金兵紧追不舍,眼看就要到了京城,杨六郎怕被朝廷发现自己私自立营,就找了棵树把盔甲一挂,赤身率兵反击,结果反败为胜。六郎与金兵作战的地方就是北京西苑的“挂甲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