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管子》的核心理论

 不悔书屋113 2017-08-04

《管子》这本书的思想属于什么流派?有人说是法家,有人说是道家,还有人说是儒家。按照司马迁的《史记》中司马谈对道家的定义,《管子》应该属于道家的大范围。属于道家里面的道法家,道家跟法家的结合。历史上的黄老道家,大体属于这一个脉络。为什么有人会说它是儒家?因为它确实用了儒家习惯用的等概念,虽然内涵很不一样。

下面我们着重讲《管子》这本书,讲管子的思想。我分成了五个点:第一点讲执政治国要顺人心、遂人愿;第二点讲经济是道德的基础;第三点讲自主即繁荣;第四点讲以法治国;最后讲管子敬天行道的思想。我们逐一分析。

顺人心、遂人愿

先讲一下顺人心、遂人愿。治国的核心就是顺民心,治国搞得不好就是逆民心了。

《管子·牧民》里面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老百姓最厌恶的就是忧劳贫贱危坠灭绝四件事。所以,执政治国就是要消除百姓最厌恶的东西,解决百姓最忧患的东西,就是使人不忧劳、不贫贱、不危坠、不灭绝。

管子接着说: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你能够让百姓快乐,百姓就会为你去忧劳了;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你能让百姓富贵,老百姓也愿意为了你去承受贫困;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

这是一种交换的思想。执政治国就是实现百姓的愿望,换来百姓对君王朝廷的支持、奉献和牺牲管仲是商人,他把朝廷与民众的关系视为交换关系,认为治国的本质是一种交换关系。你能为百姓做什么,百姓就愿意为你奉献什么。什么叫领导力?领导力首先就是得满足人,通过服务获得领导力。

这种观点和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赫斯凯特(James Heskett)的观点一样。Heskett有一个模型是从《道德经》衍生出来的,叫做Servant Leadership(服务型领导力)。他认为最深刻的领导力就是服务,通过服务来实现领导

经济是道德的基础

讲完顺人心、遂人愿,我们讲第二点:经济是道德的基础。《管子·牧民》上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国家很富裕,很远地方的人就会跑来;国家的土地开垦得好,老百姓就留居下来了;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人的礼节、人的荣辱观跟物质条件密切相关。得仓禀实,仓库都很满了,人们才会有礼节;得衣食足,衣食很丰足,人们才会有荣辱感。没有经济的富裕,就没有礼义廉耻,也没有礼节荣辱可谈。这是非常典型的、务实的商人的看法。

百姓自主带来繁荣

经济如此重要,经济是道德的基础,那么,怎么发展经济?这样就到了第三点:自主即繁荣。《管子·形势解》上说:明主之治天下也,静其民而不扰,让老百姓安静,不去扰动百姓。佚其民而不劳,让老百姓快乐,不要过分劳烦百姓;不扰则民自循,你不去打扰百姓,百姓自己会找出路来;不劳则民自试,你不劳烦百姓,百姓自己会去尝试。故曰:上无事而民自试,君王、朝廷不要去干扰百姓,老百姓自己会去尝试,自己会去试验,自己会走出来。

大家再看《管子·禁藏》上说:故善者势利之在,而民自美安。善者要善于把有利的环境给制造出来,有了利益所在,老百姓就自美自安了。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你不推他,他也会去。你不吸引他,他也会来。朝廷不烦、不扰、不折腾,老百姓自己会变得富裕起来。这完全是《道德经》的观点。经济发展是繁荣的基础,也是道德的基础怎么才能够让经济繁荣起来,让这个社会最终走向礼义廉耻、走向道德荣辱呢?就得尊重民众的自主和自由。只要不去干扰百姓,百姓有自由了,就会自我尝试、自我选择、自我努力,繁荣就在其中了。所以,最重要的是百姓的自试自循,自己找路,自己创富。这是来自无为而治的繁荣,来自自由的繁荣,来自不干预的繁荣,来自竞争的繁荣。

无为而治,是不是政府面对市场秩序就完全不管了呢?不是这样的。《管子》主张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调控在两个环节:第一,他认为政府必须控制住货币,这样才能够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行;第二,他认为粮价必须稳定。他认为粮食是基本的消费品,必需品,粮食不完全是商品。必需品和商品,在管理上,是有一些差别的。粮食是必需品,就意味着它的价格不能波动太大,不能时有时无。所以,管子认为,对粮食必须加强国家调控。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朝廷要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来收购粮食、储存粮食;当粮食欠收、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朝廷要以低于市价的方式供应粮食。这样平抑粮价,防止粮价的过大波动,影响社会的稳定。

管子对市场进行调控的两个核心节点:一个是货币,第二个就是粮食。这些调控,都是在承认和保护市场经济,是在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展开的。他搞的不是计划经济,而是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这也基本上奠定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模式,以后几千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都是按照这个基本模式来展开的。

奢侈消费促经济繁荣

因为重视满足百姓的愿望,而且重视市场的平衡,所以,管子在中国历史上,提出了一个跟主流道德很不同的观点。

《管子·侈靡》篇记载了桓公与管子的对话,桓公问曰:兴时化若何?桓公问:如何随着形势变化让经济兴盛起来?管仲回答:莫善于奢靡。没有比发展奢侈消费更好的了。这种观点在中国历史上确实非常少见。他认为,没有奢侈消费,经济就没办法繁荣。管子这种通过刺激消费来刺激生产、创造就业和经济发展的观点,是非常特殊的。

但是如果我们理解他是一个商人,站在商人的角度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商人做生产,前提是要有消费。如果大家都不消费,都追求简朴,商业和经济怎么运行得起来?商业发展需要有需求量很大的成长型的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管子看到了经济发展要依赖消费的上升。所以,他认为莫善于奢靡,认为对消费的追求,对奢侈品的欲望,有助于经济发展。

两千多年以后,在1714年,荷兰经济学家伯纳德·曼德维尔(Bernard De Mandeville)出了一本书叫《蜜蜂的寓言》。《蜜蜂的寓言》说:私人的恶是公众的福利。里面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蜜蜂社会大家都很奢侈,都追求欲望的满足,从道德上来说,是有点恶的,但是它很繁荣。新上台的蜜蜂国领导人,以简朴为美,反对奢侈消费,结果产业垮了。他们追求简朴道德的政策,却毁了经济繁荣,毁了整个国家。这本书影响很大,也引起很多争议。

他的基本观念跟管子是一样的,就是认为人们欲望的满足、人们对奢侈的追求,带来的高消费能够带来工商业的繁荣,最终带来整个国家的富强。这个观点后来也对凯恩斯影响很大,凯恩斯觉得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国家有效供给的不足,最后带来巨大的失业。

如果我们今后要写人类的经济学思想史,管子是应该放在前面的。他看到了需求跟生产之间的平衡,很有先见之明。

出于对奢侈追求的肯定,对人的欲望的肯定,在齐国,管仲和齐桓公为了聚天下之财,招商引资,吸引其他国家的商人和专业人才到齐国来发展,开办了官办妓院。吸引各国商人来齐国做生意,同时收取税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战国策·东周策》记载: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 “女闾就是指官妓场所。

古希腊的国家妓院

梭伦改革建国家妓院,增加国库收入。

人类有一些历史极其相似。就在管子去世后不久,古希腊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改革家叫梭伦,他也在雅典开办了国家妓院。管仲办官妓,梭伦办国家妓院,看来他们对妓院的问题,对妓女的存在,对性的问题,有他们那个时代的看法。

遵法而治

下面我们讲以法治国。《管子》这本书里面特别强调要遵法而治。他认为治理大国,不能靠君王的个人意志和自由裁量,要靠稳定的法律。法律不能是君主意志的表现,而是要遵循天道的法则法律是一种发现和运用,而不是一种发明。他把法律放到天道秩序的背景中,认为法律必须有客观自然的依据,这样的法律才真正稳定,也才有权威性。

《管子·任法》篇说法律应该如天地之坚,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时之信。法律要像天地那样的坚定,要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有自己固定的轨道,要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明亮,像一年四季一样守信,让人可预期。然故令往而民从之。这样你下了法令,老百姓就会顺从、服从。也就是说,法律本身就是自然法则和自然秩序,是顺应百姓的习惯,顺应百姓的人心。你稳定住这样的法律,以天地作为法律的客观依据,这样的法律才会得到民众的遵从。

《管子》对法律的看法蛮有意思。他既不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也不认为这是一个社会契约。他认为法律就是客观的天道法则在人间的表现。所以,法律很神圣,不能轻易地改变它。

敬天行道:天道之本,生殖而已

讲完以法治国,我们来看他的敬天行道。管仲认同奢侈消费,认同每个人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去努力,甚至还开办国家妓院,收取税收,这是不是很俗气?当然管仲他自己不这么看,他认为自己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基于对天道的认识。

管仲自己说: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他还说: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顺着天道去运行,这些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运行;失天之道,虽立不安,失去了天道法则,就算是立起来了,最后也不安全。

他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顺应天道的。那么,天道的本质是什么呢?管子对天道有他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天道的本质就是生,就是繁育生命。他以繁育生命作为审核一切的标准。对奢侈消费,对人们欲望的满足,就比较宽容。

他说:天覆而无外也,其德无所不在。天把一切都覆盖在里面,没有什么东西能跑到天之外,它的德,它赋予的能量和光明无所不在。地载而无弃也,大地承载一切,不抛弃一切,安固而不动,故莫不生殖。大地很稳定,很安全,万物都得以生殖。对他来说,天道之本,就是生殖而已。要以生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充分肯定人们求利的冲动

商人治国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他们在思想上认为每个人为了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去努力、去奋斗,这样一种求利的冲动是非常正当的。这种求利的冲动,带来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所以,他们充分肯定人们求利的冲动。管子认为天道的法则就在人求利的冲动之中,在人求利的作为之中。这种观点被司马迁所继承。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说: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你看,司马迁也认同的基础是衣食足仓禀实

《货殖列传》中还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也就是说,普天之下,人们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往奔波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每个人都担任他们能胜任的工作,竭尽全力,来换取他们想要得到的;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就是说刺激各行各业的人努力从事自己的职业,以自己的工作为乐趣,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昼夜不止。用不着召唤,他们自己会送来;东西用不着寻求,人们自己会生产;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难道这不符合道的准则,难道这不是最自然的力量的凭据?

我们可以把管子的思想概括一下,对上要敬畏上天,要遵循天道。同时,他认为人的自然欲望就通往天道,通往上天。所以,要用法律来保护人的欲望的实现

重商主义,以商兴霸

好,我把刚才讲过的要点重复一下。管仲治国的主要思想:要点就是顺人心,遂人愿。他认为经济是道德的基础。自主即带来繁荣。以法治国。 敬天行道。这些讲的几乎都是内政的治理。商人治国容易走重商主义道路。注重国家经济发展,尊重生产者的积极性,注重用经济手段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

管仲助力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外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在外交上,他同样也是重商主义的做法:重利益,算经济账。还曾针对周边诸侯国搞经济战。管仲九合诸侯,不仅是军事上的联合。诸侯会盟谈判,谈的不仅是军事上的盟约,更多的内容是统一市场,统一各国的关贸税赋,协调当时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央政府削弱了,各诸侯国就会自己去谈判,自己去协调。管仲以军事力量为后盾,通过不断的商业谈判,来化解可能的战争冲突。重商主义会使国家走向经济繁荣,同时对道德伦理的要求相对宽松。这样的方向,大家觉得好吗?

   文章来源:掌上国学院微信公众号(sinoacadem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