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南漳:百年历史造纸坊

 襄阳孙金福 2017-08-04
 
          在襄阳市南漳县薛坪镇龙王冲村,有一处保存完好的手工造纸作坊,作坊主人姓陈,世世代代以造火纸为生。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原始造纸业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南漳的第一大产业。

  南漳为荆山山脉地区,八山半水分半田。南漳境内有蛮河、漳河、沮河三条重要的河流,其众多支流更是呈脉络状分布于整个山地。这些河流源头的流量不大、水源稳定,修筑拦水坝的工程也不大,后被人开渠引水,以供长期造纸使用。

         南漳山中多石,可以说无处无石,除青石外,均能随地取材、就地烧制成石灰。由于雨量充沛、山谷幽深、气候温润,河谷中盛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于造纸的茅竹,行家称为。充足的资源,使南漳具备了造纸所需的条件,这也是当时造纸厂选择在山高谷深的河流上游的根本原因。

南漳的造纸术由于工序复杂、选材考究,所造出的火纸纸质优良,呈灰白色、无烟,易燃不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故成为祭奠、祭祀、做鞭炮的上好材料。造好的纸由当地人徒步、一筐一筐地从深山峡谷中背到南漳的武安镇装船,再从蛮河进入汉水,最后行销全国各地。

         造纸的作坊一般建在河流上游相对宽阔的、临近河边的陆地上,通常只有一间不大的工作间。同时,旁边还建有晒纸、晾纸、储藏纸的房间若干。因河流上游的水流量小、筑坝工程不大,所筑的坝也不容易在洪水出现时被冲垮。他们会在坝端一侧修渠引水至造纸作坊,将引来的水泡麻、洗麻冲击转动水车,水车带动两个木碓子,如鸡啄米般不停地砸打已沤烂的竹麻,不用和多余的水就能从作坊旁又流入河中……

从咸宁迁来夹马寨的造纸世家王家,在与板桥冯家赌博时输掉了王家纸厂和一半的豪宅。于是,田连阡陌的冯七爷成了夹马寨造纸作坊的新主人,王家只好在其下游再建两个小厂谋生。这些作坊主都富甲一方,纷纷在厂旁建起豪宅,不仅在山上置产业,还成为当地的庄园主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