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读EDU推送的第175篇文章 全文3826字,预计阅读6分钟 题图:美剧《硅谷》剧照。剧中小学生都可轻松编程、自主创业,可见美国人对计算机科学的巨大热情。(来源:豆瓣网)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的热度持续走高。一股“CS热”(CS系“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的简称)、“编程热”的浪潮汹涌袭来。 背景数据 据《就业蓝皮书:2017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计算机科学再次霸占国内大学专业薪酬榜首位,并且是学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专业。 全球范围内,各行业对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仅美国就将能为计算机科学毕业生提供超过100万个工作职位。 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从校内、外两个视角,为你深度解析美国教育机构如何顺应时代的召唤,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计算机科学教育。 1 校内的“CS+X”试点 2014年初,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下称“斯坦福”)教师评议会(Faculty Senate)批准了一项为期6年的联合专业试点计划,鼓励各院系开展合作,设立新的联合专业。 这项名为“CS+X”的计划在2014年秋正式落地。以“计算机+英语”和“计算机+音乐”两个专业为先导,斯坦福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计算机科学与人文学科的联合专业。 截至目前,“CS+X”计划共设立了14个联合专业,具体清单请见下图。 斯坦福大学CS+X联合学位项目 (来源:https://majors./more-ways-explore/joint-majors-csx)
为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建立一种促进综合学习的课程模式,“CS+X”将从两个专业中各推选出1位学术顾问共同设计联合课程。 因此,不同于普通的双学位(Dual Degrees)或双专业(Double Majors),“CS+X”是一种新的联合专业(Joint Major),选择“CS+X”的学生不必完成两门独立学科的所有要求,只需将整合后的课程全部修完,便可获得艺术与科学的联合学士学位(Bachelor of Arts and Science)。 斯坦福大学设立“CS+X”的想法由来已久。斯坦福大学“CS+X”计划主任、英语系副教授尼古拉斯·詹金斯(Nicholas Jenkins)认为: 他提到,斯坦福大学设立“CS+X”联合专业是出于平衡学生学业激情和职业发展的务实考量。通过“CS+X”的系统学习,学生一方面可以满足多样的学术兴趣,另一方面还能获得更为实用的就业技能。斯坦福大学希望借此计划,培养出一批新型人文主义和新型工程师(a new type of humanist and a new type of engineer)。 在数字人文学科(Digital Humanities)中,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尝试运用计算技术制作音乐、分析文学,并创造新的人文研究方法。老师和学生们也正开展基于计算机的文本研究、三维绘图、数字化、高级可视化等研究项目。 案例 2013年斯坦福大学英语系荣誉毕业生就在其论文中对英文小说中的“响度”进行了计算分析。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詹妮弗·维多姆(Jennifer Widom)说到,联合专业鼓励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CS+X”的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两个不同领域的知识,同时还能探索专业之间日益密切的联系。 同样为本科生开设“CS+X”学位的还有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下称“伊利诺伊”)。早在2010年,伊利诺伊就已着手设计“CS+X”计划,筹备3年后终获批准,于2014年起正式实施。 相比于斯坦福14个联合学位的设置,伊利诺伊“CS+X”计划的规模就小得多。截至目前,该校仅有“计算机+人类学”、“计算机+天文学”、“计算机+化学”和“计算机+语言学”等4个学位项目。“CS+X”的学生需要修满29到30学分的计算机课程、12到13学分的数学课程以及不少于24学分的“X”系列课程,才能被授予联合学位。 伊利诺伊大学的“CS+X”计划 (来源:《激增的录取、档案和动机:CS+X在伊利诺伊》)
伊利诺伊将“CS+X”规划为两种路径:
未来,伊利诺伊大学还会陆续推出“计算机+广告”、“计算机+音乐”和“计算机+哲学”的学位项目,计算机与艺术设计、教育学、英语、经济学等联合项目也正在商讨之中。 学校希望通过“CS+X”计划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坚实的计算与数据基础,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社会科学、人文、政策、商业等方面的难题。 2 校外的计算机训练营与慕课 计算机训练营 在校园外,计算机训练营(CS/Coding Bootcamp)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之一。 与“CS+X”计划不同,计算机训练营完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正如Galvanize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德特(Jim Deters)所说: Galvanize的编程课堂 (来源:https://www./new-york/data-science)
计算机训练营是一种线下的计算机培训机构。在这里,学员们能够通过短期的强化学习,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编程语言,并取得结业证书。 自2012年以来,5年间,美国计算机训练营的数量、毕业人数和行业规模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据Course Report公司的报告《2017 Coding Bootcamp Market Size Study》显示:
计算机训练营的火热为高校带来新的灵感,许多学校以产学合作的方式开办了自己的训练营。 案例 西北大学、罗格斯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20余所美国高校就与Trilogy Education Services公司确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办了隶属于高校的计算机训练营。 这种项目一般将会归入各校继续教育学院名下,通常提供为期6个月的晚间或周末课程,内容主要有网页开发、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课程费用在$10,000左右。 公益训练营 为了让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学习计算机科学的机会,美国的一些公益组织也开始加入开办计算机训练营的行列之中,推出一系列针对特定群体的非营利性计算机训练营。 其中,以美国超模卡莉·克劳斯(Karlie Kloss)创办的“KODE WITH KLOSSY”最受关注。 Karlie(右)与KODE WITH KLOSSY的学员们 (来源:https://www.) KODE WITH KLOSSY是一项鼓励女性学习编程的公益计划。计划包含两部分: 01 第一部分是免费提供为期2周的计算机训练营。训练营目前只面向来自美国纽约、芝加哥、圣路易斯等十所城市的13至18岁的女生开放。通过学习编程语言和软件工程知识,学员们将掌握网页开发等相关技能,并最终学会开发自己的手机应用。 02 第二部分则是为渴望深入学习编程语言的女性提供在Flatiron编程学校就读的职业奖学金。每个月,KODE WITH KLOSSY都会为一名女性申请者颁发职业奖学金,获奖者可以通过Flatiron编程学校的线上平台Learn.co完成所有课程,并在测试驱动实验室和多元学习社区中与其他学员合作开发项目。 顺利修完课程的学员还有机会成为Adidas、WeWork、CondéNast、Vice等知名公司的计算机学徒,得到来自业界大牛们的直接指导。 网络慕课 尽管训练营能够提供丰富的计算机课程,但因其费用高昂且多为全日制教学,令很多计算机爱好者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网络慕课则恰好弥补了这两项短板,时间灵活、价格低廉的线上课程让更多人可以足不出户就能领略计算机技术的无穷魅力。 当前,主流慕课平台上最受欢迎的几乎都是计算机类课程。 据2016年《哈佛x和MITx:在线课程的4年》研究报告(往期分析:《MOOC四年成绩如何?哈佛和MIT来作答》)显示,在edX上,红色区域的计算机类课程在哈佛x和MITx的慕课中扮演了网络中心(hub)的角色。其中,哈佛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入门》(CS50)与其他课程关联最多,成为课程网络的枢纽。 edX平台的课程网络(来源:《哈佛x和MITx:在线课程的4年》研究报告) 在另一家致力于打造“云端的硅谷大学”的慕课平台Udacity上,计算机类课程也已成为绝对的主流。为了提高课程完成度、增加项目含金量,Udacity与Google、Facebook、AT&T、亚马逊等全球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出纳米学位(Nanodegree)认证项目。 案例 纳米学位以实战为导向,由Udacity与企业联合授课。Udacity通常会根据企业对特定从业人员的需求,制定教学大纲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最实用的工作技能。学生所做的实践项目也能直接作为项目经验申请相关工作。 目前,纳米学位项目涵盖了包括《机器学习》、《编程入门》、《全栈网页制作》、《人工智能》等近20门专业课程,学生每月只需缴纳$200便可获得相应的课程认证。 3 小结 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带动了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强大需求。在这股“CS热”、“编程热”的潮流下,美国的教育机构向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计算机教育支持。
内陆大学校内还未出现类似“CS+X”的项目。在“CS热”的大潮流下,开设其他学科与计算机科学的联合学位必将成为大学专业设置的一种趋势。高校管理者可以根据院校特点,结合已有经验对这一课题进行调研论证,尝试建立新型联合学位。 相比美国遍地花开的计算机训练营,我国的计算机培训机构还处在发展初期,相关机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师资力量更是非常薄弱,整个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规范。在此情况下,内陆高校可以借鉴美国大学创办训练营的经验,借助自身优势,以产学合作方式与计算机培训机构共建计算机培训项目。 此外,内陆高校也可以仿照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将本校的计算机课程以慕课的形式上传到在线教育平台,一方面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计算机教育,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大学知名度、塑造高校品牌。 不过,我们还需敏锐察觉时代发展的趋势,随着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科技)时代向DT(Data Technology,数据科技)时代的转变,以往适应于信息科技时代的计算机科学人才培养体系,一定程度上也需在专业设计、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灵活调整,例如,效仿“CS+X”的联合学位项目思路,创造条件开设越来越多“数据+X”联合学位项目。 Reference:
点击以下关键词,阅读精选文章: 扫描下方二维码,第一时间接收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