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之魂——《周易》

 古今芳草任我赏 2017-08-04

与时偕行读《周易》之26

关于国学的定义,众说纷纭。颇具代表性的解读有三种:其一,国学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提出的名词,即 “中国学”、“汉学”;其二,国学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是贯穿于内的传统精神。其三,国学即中华民族固有之学问,由四部分组成。已故国学大师章太炎认为:“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

一、经学。《周易》是经学之始,以《周易》为代表的经学是国学之”。《周易》是一部总揽宇宙人生的经典,它对万事万物的归纳,只做了可行性的分析,没有决断性的结论,这也是它有魅力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周易》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及中国人的人格,建立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世界大同”的世界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忠孝节义”的价值观。《周易》在说到人的心灵问题时,可以这样说,良知的泯灭,在于功利的判断占了上风。让我们多一些良知,多一些对社会的关爱。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学以致用。

国学之魂——《周易》

【河图——中华文化之源】

二、史学。以《史记》为首的史学是国学之”,记录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经学的价值追求都体现在史学记载的人和事中。

三、子学。子学包含儒家、道家、兵家、医家、法家、农家、小说家等,即诸子百家之学,如《老子》、《孟子》、《孙子兵法》……子学是国学之经络”。

四、集学。诗词文章之学即“集学”,如唐诗、宋词、元曲……集学是国学之外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优美典雅,凸显了国学的多姿多彩。

几千年来的风雨同舟,国学不仅见证过汉唐盛世,也经受过民族的苦难,从而使得中华民族的道德理想、行为举止、精神意志等等,都独具魅力,并深深扎根在炎黄子孙的骨髓之中。因此,复兴国学,不是简单地“鹦鹉学舌”,而应该详加分析,借鉴历史得失,领悟国学精髓,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者简历

沈迪,江苏人,70后生。教过书,下过海,好《周易》。曾游学全国各地,遍访高人名师,受益匪浅,现以弘扬《周易》智慧为乐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