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到本质,在共生中重生

 美满和乐 2017-08-04

 

为什么本该亲密无间的家人之间会有种种矛盾?为什么我们总是肆无忌惮地对最亲的人恶言相向?为什么我们总是要的太多而付出的太少?为什么父母的婚姻对我们的家庭有如此大的影响?


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布莱斯一家从四分五裂,到求助家庭治疗师,最后在理解和倾听中重建爱的信仰,重获新生的过程.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作者带我们揭开了家庭治疗的面纱,也向我们解释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本书于1978年成书以来,在全美掀起了广泛讨论的热潮,成为家庭心理治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这是一本值得看了又看的书。

但同时,这也是一本不太容易读下去的书。我差点半途而废。

与《发现爱,找回爱》不同,后者故事性更强,而且面向的受众群是普通读者,所以在语言上更加浅显,也更加符合一般读者的语言习惯。可是前者的写作目的之一,就是让更多心理专业人员能够了解和学习家庭治疗。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有时候会不太明白一些术语,有时候则是不太了解某个微表情治疗师的解读缘由。

但是,这本书有魔力。

它能让你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因为思考,会读得很慢。但是也因为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不断地反思个体自身,也反思所在的原生家庭,在不断的对照思考中,你对自身和原生家庭会有更深的理解,并从而对家庭治疗产生深刻的兴趣。

朱树男老师在领读音频里曾说,这虽然是一本写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书,并且书中的案例来自于一个美国中产家庭,但是当我们在进行阅读时,却会惊奇地发现,21世纪的今天,类似的家庭结构,同样的争吵话语,正在我们的生活中重复着。当时听读的过程中,我对这句话不以为意。但是当我一页一页地翻阅本书时,我不禁为我曾经,甚至现在对母亲说过和克劳迪娅一样的话而震惊。

所以,当我越过了最初的阅读障碍,开始进入这个家庭的故事,似乎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分子时,我发现,我对此书,欲罢不能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家庭里孩子与父母的不和,有可能是夫妻问题的投射。孩子有可能是夫妻指责对方的“替罪羊”。当母亲卡罗琳指责女儿克劳迪娅一回到家就关上房门做自己的事情时,其实是对丈夫大卫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锁在书房完成堆积如山的法律工作的强烈不满。同样,当二儿子丹只是想知道是否需要给姐姐留个纸条以告诉她第二天早上要借用她的自行车时,父母分别提出来的让他不知所措的建议,其实是夫妻二人对彼此的想法和行为的不认可。刚开始,夫妻二人都以为这是自己跟孩子的相处问题,可是,治疗师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敏锐地感觉到这本质是夫妻关系问题,两个孩子其实都是“替罪羊”。

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夫妻双方的原生家庭,会以在自身家庭如此高的重复形式呈现。书中记录的其中一次争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妻子卡罗琳亲自把房间粉刷了一遍,希望得到丈夫大卫的肯定。大卫回家后也的确对卡罗琳提出了赞赏。但是卡罗琳非常愤怒,她认为大卫的回应一点都不走心,只是面子上随意的敷衍。大卫也非常愤怒,他认为自己已经竭尽所能给予回应了,只是因为没有按照卡罗琳想要的方式回应,卡罗琳就如此不满,他觉得不可理喻。卡罗琳认为大卫现在从不用心关心自己,大卫则认为卡罗琳太依赖自己,让自己有窒息的感觉。

在咨询的后期,大卫的父母也应邀加入治疗,当大卫的母亲伊丽莎白说出那句“他忙得很,根本就没有时间寂寞。”当大卫的父亲回应:“我觉得她依赖性太强了,我不想她太黏着我。”我和克劳迪娅一样发出了会心一笑,这两对夫妻的吵架方式,简直就如出一辙,用克劳迪娅的话来说,只是祖父母的吵架更“文明”一点而已。

这个细节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在我身上,几乎发生过一模一样的事情,只是事情从粉刷墙壁变成了买衣服。可是现在的我,对另一半,有了不同以往的理解。因为各自原生家庭的不同,每个人对同一事件的解读方式是不一样的。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所知道的形式——就是他认知的形式。”有时候,不是对方不愿意用你的方式对待你,而是在他的认知里,他根本就不知道有那样的应对方式,他的原生家庭也没有提供类似的行为范本,试问这样,要他满足你“爱我,就该懂我”的心理,是一件多么强人所难的事情!

《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了家庭治疗的方式和威力。以前我总以为心理治疗是很个体私人的事情,就算自己现在的思维和行为跟原生家庭息息相关,但是秉持着“谁痛苦,谁改变”的原则,只要自身的心理治疗足够理想,同样可以解决问题。书里的这个详细的案例,却让我看到,当把一个问题放到一个家庭、一段关系中去解决时,也许更容易发现问题背后的实质。而关系中各方的问题的深挖,解决,疗愈,又可以彼此影响,不仅让原来棘手的问题得到解决,甚至能让棘手问题背后的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治标,还治本。

适逢平台对内部学习的咨询师推出各大疗法的介绍,以这本书为契机,我忽然对各大疗法都有了浓厚的兴趣。顿觉人生真的很奇妙。我们永远都无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当我们完成了当下的事情时,它就会影响未来。


投稿

Contributions

「保持初心」

投稿文章可以发至邮箱liliping@pxzline.com,或者私信联系本班班主任。


 

千位书香闺蜜贴身陪护

百位高级咨询师睿智领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