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瘾君郑 小碗 第730篇 精炼1606个字与符 读完约2分半钟 在读今天文章之前啊, 大家先检查一下自己和孩子的耳朵, 先看看,自己或者孩子耳朵上, 是不是有一个小孔。 如果孩子耳朵上的确有一个凹下去的小孔, 这个孔通常被老辈人叫作“富贵仓”“聪明孔”, 意思是以后孩子聪明富贵, 总之,是个特别特别好的预兆。 真的是这样吗? 不对! 今天要说的就是, 如果孩子耳朵上有这个小孔, 可千万不要挠抓, 后果可能会太严重! 今天的这篇推文不长, 可是,对孩子的健康很重要。 请你耐心地读完。 1 认清这个小孔 就是它,可千万别去挤压和挠抓 先来看一张图, 让我们来认清这耳朵上的小孔: 看到了吗?认清了吗? 这个小孔, 检查一下,你家宝宝耳朵上有吗? 就这个耳朵上的小孔, 平时不动它也不会怎么样, 可湖南永州的一个位妈妈, 就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举动。 湖南永州的轩轩, 出生时家里长辈就看到他两耳都有“聪明孔”, 这代表聪明富贵啊, 家里人可高兴了。 可,轩轩妈有次看到轩轩“聪明孔”红肿了, 有白色分泌物溢出, 还有臭臭的气味, 就试着用手去把这些分泌物挤压出来。 可万万没想到, 这一挤压可不得了了, 轩轩的耳朵越肿越厉害越肿越严重, 哗,严重得太吓人! 轩轩家里人吓坏了, 急忙带孩子去医院。 医生诊断孩子的‘聪明孔’已经感染, 必须切开排脓然后口服抗生素, 炎症消退后再进行手术切除。 终于,轩轩在全麻情况下接受了切除手术, 正式跟老辈人口中的‘聪明孔’说拜拜了~~ 这老辈人说的“富贵仓”“聪明孔”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会流出白色分泌物? 咋就严重到了需要全麻手术的地步? 往下看,今天一一为你解开疑问。 2 明明是一个孔, 可它的学名却叫耳前瘘管 这个小孔到底是什么? 咋把家长吓得不要不要的? 翻查医学典籍, 终于确定了这个小孔的学名。 这个小孔在医学被称为耳前瘘管, 属于一种先天性畸形, 是人在出生前几个月, 胚胎发育期形成耳廓组织发育不全引起的。 简单点说, 就是孩子在胚胎时期耳朵应该闭合的地方, 没闭合好就出生了, 就留下了这么一个小孔。 这个孔大部分长在一边耳朵上, ……也可能两边耳朵都有, 一般长在耳轮的前面, 也有可能长在耳朵后面或耳垂上, 请一定要仔细检查。 注意一点: 耳前瘘管是盲管可长可短, 深浅不知, 有的还有分支, 通向哪里真的是不知道, 医生说:它可能通往外耳道深处甚至是颅内。 颅内! 如果感染可想而知会引发多严重的后果! 小碗提醒大家, 千万千万不要挠抓或者挤压它,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请一定要记住。 科学表明,耳前瘘管男女发病比例约4:1,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也就是说, 如果爸妈有你就可能会有, 你孩子也很极可能也会有。 到底有没有? 请认真检查自己和孩子的耳朵, 看看有没有吧。 3 耳朵上有这个小孔, 请一定要注意这两点,很重要 如果孩子耳朵上真的有这个小孔, 那可怎么办呢? 天呐,会不会造成颅内感染啊? 我们来看看医生是怎么说的。 医生说耳前瘘管分为两种情况, 有分泌无感染和有感染。 有分泌无感染: ——平时没有什么不适, 只要不去挠抓或者挤压它, 就可以和孩子平安无事地相处, 白色分泌物不过是耳前瘘管内层上皮组织分泌的皮脂腺, 用干净的棉签擦干净就行了。 有感染。 ——感染一开始只是流出些有臭味的分泌物, 或许会有继发感染, 小孔处连带耳朵周边皮肤会出现红肿、热痛、化脓, 甚至脓肿破溃…… 请注意:发生一次感染,之后会反复发作! 如果发现耳前瘘管感染时需要这样做: 1)出现红肿瘙痒、有分泌物流出, 要去马上去医院,通常会用抗生素控制炎症; 2)如果已经有脓肿形成,就要去医院手术引流, 等炎症控制后,再进行瘘管切除。 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李云秋主任提醒: 对于这个耳朵上的小孔“千万不能挤压、抓挠, 更不能用针等尖锐物品去刺探。 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 请记住这两个重点: 1.耳朵上有这个小孔的孩子, 耳朵痒的时候不要去揉它, 更不要挤压抓它, 容易把细菌弄进去导致发炎。 2.一旦发生感染, 一定要及时看医生, 控制炎症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这个耳朵上的小孔, 千万要告诉孩子,自己也要记住 , 不要去挠抓它挤压它。 希望今天这篇对你能够有帮助。 本文仅限作者观点,同意的请赞,不同意的,我们可以到评论区讨论。 |
|